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门房了。我这就去取来给爷看。”边走边用手捶头:“看我这记性,日他娘的!”
  陈升撞开门出去了。
  看着陈升那东倒西歪的身影,曾国藩险些被气炸了肺。
  信很快拿回来了。
  曾国藩强压着一腔怒火,把信慢慢地展开:却原来是浙江乡试将临,皇上虽钦定了主考却尚未拟出副主考的人选来。正四品鸿胪寺卿穆同穆大人——也就是正一品大学士、曾国藩的座师穆彰阿穆中堂的一个出五服的本家侄子——来信讲,中堂大人有向皇上推荐放穆同浙江副主考的意思。但中堂大人同时让穆同给曾国藩透个底风,能否让曾国藩见皇上的时候(曾国藩兼詹事府行走,定期给皇上和皇子们讲《四书五经》,此阶段曾国藩见皇上的次数相对多于其他的官员)再给美言两句,加点筹码。因为,历届乡试的副主考,均从翰林院和礼部选授,穆中堂今年想改改规矩。

  临末,穆同透露皇上最近很赏识曾国藩,说曾国藩对《四书五经》讲解得透彻、理解得深刻,当朝不多见。并申明:这话是皇上亲口对穆中堂讲的。然后是先送纹银一百两,待从渐江回来再重重答谢云云。
  皇上赏识自己这一点已毋庸置疑,连升四级便是佐证,但皇上怎么想的怕就只有皇上一个人知道了。尽管皇上私下里连让曹公公找了自己两次,问的话也无外是“最近写什么没有啊”,“读什么书啊”,“你对教堂是怎么看的呀”等极其平常的话。但是,一个从五品官员能入当朝天子的眼帘,这已让满朝的文臣武将感觉出非同一般了。于成龙不就是这样由不入流的小吏被康熙提拔到巡抚位置上去的吗?
  曾国藩却非常冷静地对待这一次。
  他记得刚入翰林院时,时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的谢果堂先生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上对下曰识才,下对上是报恩。比方说万民之主的皇上,识器者,为明君也,如唐太宗李世民;凭自己的好恶而用人断事,乃昏君也,如商纣、杨广等。君可以昏,但臣子不可以不贤;食皇家俸禄而报效皇家,臣子本分也。圣人所谓的“但求耕耘莫问收获”,“但做好事莫问前程”,此之谓也。
  谢果堂学问高深,官至侍讲学士,便毅然离开京城。先是丁母忧,丁忧期满,仍不回朝,累累向皇上奏请守孝,实际是辞官不做。——已有五本诗集刻印,又兼着一家书院的山长,和唐鉴一样,是位海内公认的一等一的大学问家、大名流,让万千士子仰慕。
  曾国藩略一思索,提笔便给穆同写了一封回函。回函措词委婉,无非中堂大人交办的事下官拼力办云云,比穆同写得还虚,但再三申明,银子是不能收的,无功不受禄也。信的结尾,曾国藩讲,如穆大人硬要如此,下官只好如数上交了。
  “陈升啊,”曾国藩封好信,“连同这一百两银子一起送到翰林胡同的穆同穆大人的府上。不要耽搁了,去吧。”
  陈升已醒酒多时了,他把信先揣进怀里,用手在外面按了按,以示郑重其事,又拿过银子掂了掂,迟疑了好半天才道:“爷,这银子您老没动吧?”
  曾国藩警觉地把眼睛一瞪:“怎么——?”
  “爷,”陈升喃喃地说,“这本来是一百两的,可我用了几钱银子打了酒喝了。
  爷这府上太瘦,不像英大人,天天都有人孝敬奴才喝酒。——爷就再添点银子吧,送过去也好看些。”
  “你——?”曾国藩气得浑身乱抖,“你好大的胆哪!——客人的银子你也敢动!把信掏出来,我这里是不能留你了。——那几钱银子就作你的工钱吧!”
  “咋?”陈升终于愣住了,“你才五品官就这大脾气,人家英大人——”
  曾国藩不容他说不去,劈手夺过信,用手往门房一指道:“陈升,还用我帮你收拾铺盖吗?”
  陈升愣了许久,终于长叹一口气道:“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爷就离开这里又能咋的!——日他娘的!”
  撵走陈升,曾国藩袖起已添足的银子和信直奔长沙会馆,他只好让会馆的茶房代劳了。
  入夜,曾国藩癣疾发作,通体刺痒,整整痒了一夜末眠。这与生俱来的怪病,把曾国藩
  可害苦了。
  第二天官休,正巧老翰林陈公源来访。


第9节 英和自此与曾国藩交恶


  陈公源籍隶山西,是曾国藩上两科的进士,涉猎较广,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公源善谈,吸纸烟,尤好藏书,与曾国藩情趣比较相投,也颇谈得来。因为两个人都是独居京城,每逢官休,不是曾国藩去寻陈公源,便是陈公源来找曾国藩。
  后一种情形较多。
  曾国藩把门子陈升的事跟陈公源讲了一遍,陈也被这大户人家用过的奴才给气得不行。见曾国藩床上血迹斑斑,公源知道国藩的癣疾定是大发作了,于是也不言语,自管掏出根纸烟衔在嘴上,用随身带的火镰燃着,却往曾国藩的手里一递,道:“涤生,我一心烦的时候就吸一根,你不妨试试。一文钱够吸一个月的,蛮实惠。——你又不喝酒,何以解忧?惟有纸烟耳。”
  曾国藩迟疑地把冒烟的东西接过来用口衔住,也学陈公源的样子,抿着嘴刚吸一口,立时就咳起来,咳得眼泪鼻涕全出来了。
  他把纸烟递给公源道:“这东西太辣,我没这口福,咱们还是围上一局吧。”说着就摆上围棋。
  陈公源道:“涤生,你这官做得太苦。花酒不吃,管弦不爱,抽根烟权当消愁了不中?这纸烟还是挺管用的,人家满人的女人中还有吸的呢!——你再吸几口滋味就出来了,既解乏又解困,是个好东西。”
  曾国藩知道陈公源是好意,就只好吸了几口,果然觉着五分地受用了。国藩自此吸纸烟。
  入夜,梅曾亮、邵懿辰、胡林翼等翰林们相约来贺喜。曾国藩守着受礼但不收礼金不参加他人宴席的信条,让这些翰林公们每人书写了一副对联,这样一来,既不扫大家的兴,又避免了受礼一说。场面不尴尬,宾主又都相宜,皆大欢喜。
  为了不失信于自己,又能正常和上宪、同僚、同乡们交往,曾国藩可谓煞费苦心。
  喜欢热闹的胡林翼这时却道:“涤生,我们哥几个商量了一下,墨迹我们固然要留下,但贺礼也是要送的。——你现在已是五品的官员了,五品顶戴走着来,这不怪人家奇怪,七品县令还有轿呢!——我们给你凑顶轿子钱吧!——也算给我们长长脸,也省得一些人乱嚼翰林院的舌头。”
  梅曾亮也道:“我们都有轿子,你却没有,我们脸上也无光嘛,大清哪有五品官走着去办事房的?——传到当今圣上那儿,别误会成咱是故意出大清的丑,可不是麻烦!?”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大翰林哪,咱大清五品官的俸禄一年才八十两银子,支米八十斛,加上恩俸,也不过一百几十两的样子。这么点钱,除了穿衣服吃饭买几部书看,我用什么养轿夫啊!——湘乡一共才百十亩地,又一半儿是山坡,几大房合起来几十口人要吃饭,真有银子不继的那一天,我这宅子都可能赁不起啊!
  ——穷京官穷京官,各位不也是在靠家里的那点积财过活不是?”
  这话触到了邵懿辰的痛处,他愤愤地说:“这几年各省不太平,我看一半儿是由民族差别引起的。旗人生下来就有俸禄,咱汉人——”
  胡林翼接过话头道:“涤生,听说英中堂给你荐了个门房,我咋没见着?”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相府用过的人我用不起呀!——对了各位,有合适的给我再荐一个吧。没个门子,不能总让会馆的茶房给我跑腿儿学舌吧?如果还住会馆自没得说,我现在出来立门开府,还让人家跑腿学舌,没有道理呀!”
  邵懿辰道:“涤生啊,门子的事我们自会给你留心的。”话锋一转:“咱们不是在八大院订了桌酒席给涤生道喜吗?——时辰是不是到了?”
  胡林翼道:“倒忘了正事!——涤生啊,这回你该放驾了吧!我可是专给你点了碗八珍豆腐啦!——我们几位可是都没乘轿啊!”
  曾国藩知道这回不能再推辞了,何况八大院也不是京城的名楼大饭庄,没有美酒佳肴,吃一顿也用不了几两银子,于是道一声“稍候”,进卧房换了一件便服,同着众人走出去。
  不久,参加各种宴会题写对联、警语,在京城达官贵族中蔓延开来,渐成时尚。
  有人说始作俑者是曾国藩,又有人说不是,曾国藩仅是一名穷翰林小京官而已,影响力没这么大。
  不管是与不是,道光帝倒真的有点喜欢上曾国藩了。
  五天以后,陈公源给曾国藩引荐了一个同乡叫周福禄的,来给他做跟班门房。
  周福禄长相斯文,也粗略识得几个字,年约五旬,无须。
  为了不让陈升之事重演,经周福禄同意,曾国藩将他改名为周升,以示告诫之意。
  当夜,曾国藩在《过隙影》中作《傲奴诗》一首,诗云: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十年苔楚心不携。
  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于人百人伏。
  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
  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
  昨者一语天地睽,公然对面相勃奚。
  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夜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噫嘻呼;傲奴!安得好风吹汝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后来;他给家人的信中也多次提及此事:门上陈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诗》。现换一周升作门上颇好。余读《易·旅卦》“丧其童仆”象曰:“以旅与下;其久义丧也。”解之者曰:“以旅与下者;谓视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无情;则童仆亦将视主上如逆旅矣。“余待下虽不刻薄;而颇有视如逆旅之意;故人不尽意。以后余当视之如家人手足也;分虽严明而情贵用通。
  对周升;曾国藩一有闲暇便与他谈古论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言传身教;主仍是主,仆仍是仆,但主仆之间的隔阂却是越来越小了。这也被士子们称之为奇。满人主奴之间的界线是极其分明的,无人肯混淆,这是满人的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为这不顾体例的事,英和还正儿八经上奏参了曾国藩一本,说曾国藩身为大清国官员,不顾身份不懂规矩,待下人如兄长,视奴仆若亲人,有违咱大清祖宗家法,并引经据典说,仆可以买卖,官员可以买卖吗?——任其胡闹,国将不国了!
  ——恳请皇上重办该员,以正国风。伏乞皇上圣鉴。
  望着这不伦不类的奏折,道光帝长叹一口气,提笔在折子上批道:“英和年迈,老糊涂也。”
  折子退回军机处,京城一时传为笑谈。
  此后,百官私下都管英和叫“糊中堂”或“涂中堂”。
  英和自此与曾国藩交恶。
  曾国藩立门开府后的第四十天,湘乡老家的长工南家三哥便赶了过来。
  南家三哥和曾家沾点偏亲,说是长工,曾家却谁都不把他当长工看:割麦时便同曾家大小一起割麦,渍麻时便一起渍麻。到年末,曾家总要分过去几担粮食酬劳他。曾家每遇有到外面去办的事情,总让他去办。长沙他是常去,曾国藩点翰林后,京城也是一年走一回。南家三哥身材不高,倒练就了一双快腿。
  南家三哥这次进京,给大少爷带过来五坛腌菜、五双布鞋和五十两银子。
  南家三哥把银子交给曾国藩后,用手指着坛子和鞋道:“大少爷,老太爷说,这五坛腌菜是特意给您做的,用的都是上好的菜根,都没放辣子。您打小身子骨弱,多吃菜根,补呢!——鞋是老太太和几房少奶奶赶做出来的,也不知合不合脚。”
  曾国藩把一坛腌菜打开黄泥封口,见果然用的全是白菜根儿、苦瓜根儿等,品样达十几种之多,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曾国藩用手抓起一根扔进嘴里,边嚼边道:“住会馆这几年,可把我馋坏了。以后,有进京的,常捎一些吧。咱那地儿,缺鱼缺肉都不打紧,只这腌菜不能缺,一年到头全靠它下饭呢。三哥呀,怎么没有带些苦菜呀?”
  “大少爷不提,小的倒忘了——”南家三哥边说边打开包袱,从里面一摸便摸出一个小包袱,喜滋滋道:“这是干苦菜,做菜时让厨子放一些,既清肝火又开胃呢!大少爷呀,小的没想到您离家这么久,还是忘不了腌菜和苦菜。老太爷和老爷这回可该放心了。”
  “咋?”曾国藩被说得一愣,“老太爷和老爷说什么了吗?”
  南家三哥道:“其实也没什么,小的从家里动身时,老太爷特意交代,让小的别动声色,看大少爷吃腌菜时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喜欢,就把苦菜拿出来。如果不喜欢,苦菜就别往外拿了,大少爷肯定是忘了本了!”
  “咳!”曾国藩长叹一口气,许久才道,“以前我不让家里捎腌菜,是因为会馆包伙食,我是日日夜夜都想自家的腌菜呀!——我曾家的腌菜,是曾家兴旺的根本哪。在湖南,家家都制腌菜,可像我曾家这种做法的,恐怕还没有!”
  “是啊,靠着几十亩薄田不仅养活了几十口人,还供出个大翰林!全国都少见哪!”南家三哥也感慨不已。


第10节 翰林院全体震惊


  曾家的腌菜的确不同于其他人家的腌菜,话得从曾国藩的太爷曾竟希说起。
  曾竟希是靠给大户人家打短工的积蓄买得五分田的,十几年的光景便累到二十几亩。为了让菜地多出些银子,曾家的腌菜全都用菜根儿、菜叶来制做。如果菜根儿出得少,便用瓜皮洗净了代替,总要填满十几缸。苦瓜原本是湖南最常见也最不值钱的大路货,湖南几乎家家都用最好的菜来腌菜,但曾家却把好的都卖掉,只用苦瓜根儿来腌菜。
  亲戚邻居们见曾家已过得有些气象,都认为曾家大可不必如此节俭。曾竟希却说:“菜根儿补肾,苦瓜根儿去火,都是宝哩!”
  曾家什么都在变,气象也是一日胜似一日,但这腌菜的内容却一直没有变。湘乡人都说:“曾家吃菜根儿是吃顺口了!”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