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今青苗法才刚刚开始推行,一切问题都尚未表露出来。林昭纵然知道,后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可是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又能说什么呢?如今正意气风发,雄心壮志的赵官家与王相公听得进去吗?
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劝谏就能起作用的,是整个的理念与模式存在问题,想要改变根本不那么容易。最为关键的事林昭还没想到那么多,也只是有个很模糊的想法,而于玄的虽然分析的不错,却也也相当的浅薄,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很难有确切的结论。
说句实在的,于玄自己并非那么自信。此刻的林昭也有些将信将疑,一切都只能等待时间和事实却验证。
最为重要的是,根本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林昭感觉,为今之计,对自己而言。便是在钱塘县的推行之中,尽可能避免问题,寻找最适合的方法,争取自己这里不出问题。在推行的过程中,全面认识青苗法,至于解决或者改良办法这些都是后话。
林昭安排道:“钱塘县我们盯紧点,你说的这两点一定要注意,还有其他方面也多加留意。既然是试点,那么我们不仅要做出成绩,也要发现问题”
“是!”于玄沉声答应。
上元节之后,钱塘县的青苗法推行全面铺开。
不过来领取青苗钱的百姓并不是很多,这一点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说得过去的。钱塘县地处东南水乡,土地肥沃,乃是鱼米之乡。自从五代十国开始,吴越钱王悉心治理两浙十三州,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相反,钱王还修建海塘,以及一系列的农业水利工程,从而使得杭州的农业基础非常好。大宋朝开国百年时间,杭州一带同样是富足安稳,向来是风调雨顺,像去年那样的连绵秋雨灾害当真是百年难遇,难得一见。
在这种情况下,钱塘县的百姓本身的经济基础还算不错,对青苗钱的需求度就不是那么高。
不得不说,皇帝赵顼选错了试点的地方。他认为林昭与蔡京两个很看好的杰出青年才俊在杭州,希望他们打开局面,做出成绩的,从而堵住悠悠之口。完全是想要重用的想法,可是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富庶之地不适合并不是那么适合推行青苗法。
相反倒是北方自然条件比较差,灾害比较多的地方更适合。比如河南路、京东路、淮南路都选择的比较好。那些地方灾害频发,生产条件差,百姓难有余粮余钱,经常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需要青苗钱,也是青苗法所针对的主要地区。
不过杭州去年秋季遭遇了大雨灾害,似乎也在这个范畴之内。但是因为林昭的赈灾很及时,连续五个月的赈灾粮食发放,可以帮助百姓们渡过最艰难的时刻,瞬间便降低了青苗钱的需求度,毕竟青苗钱还是要付利息的。
加之粮食价格战获胜,可以买到便宜的粮食,所以老百姓们对此的反应相对冷淡,很是一般。既然是富庶之地,大部分的百姓家都是有所积蓄的,一段时间得灾荒完全是可以撑过去的。
林昭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以为大雨灾害会让青苗钱变的很抢手,可实际上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
于玄道:“公子,还有一个原因”
一出现这样的状况,于玄就立即着手调查,已经略有所得!
“怎么了?”林昭轻声询问。
于玄解释道:“是这样的,青苗法制定的时候,为了保证放出去的青苗钱能够收回来,是要求每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要求其中的上等户来做担保。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间归还本息,就要有这个担保的上等货来归还。”
“没有人愿意做担保人对吗?”林昭一听就明白了,很显然的问题,这与后世的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如果不是关系到位,绝对放心,谁敢轻易去为其他人做担保人?对方要是借钱不还,岂非要自己来背上沉重的债务?
于玄点头道:“是的,没有几个上等户愿意,毕竟风险还是很大的。”
“可以理解,借款人的家庭状况与能力都在他们考虑范畴之内,他们肯定是担心对方无力归还,抑或者恶意不归还,从而连累自己,所以不愿意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林昭对此完全理解。
虽说古代民风淳朴,可是在金钱利益与身家姓命面前,古往今来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愿意为他人的需要而承担风险,他们不需要借款,没有义务去承担这笔风险巨大的损失,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知道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难道一点没有考虑人心?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吗?以及实际艹作的可行姓吗?看来拗相公的称号果然一点不假,想法当真是偏执的有特点。
林昭突然意识到,有那么多人反对青苗法不是没有原因的,并非只是为了攻击而攻击,这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吧!青苗法本身的内容举措还是不错的,但是有这一条存在,无疑大大削弱了效果。
不经意间,林昭第一次开始对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怀疑与动摇。不过他还没有意识到此举不仅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危害却是相当可怕!
这样的结果,难免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没事,钱塘县绝对不强求,顺其自然就是了!”林昭轻叹一声,他不会在乎那些所谓的政绩,可是别人就不一定了。
于玄道:“是这个道理,可是还是有一批人是需要青苗钱的,但是他们的所在的保似乎没有人情愿担保!现在许多富裕的上等户为了规避,都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分散财产”
唉,古往今来,人们想来是羡慕富裕人家,可是现在,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竟然都想要自己变穷?这算是怎么回事?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一旦开始朝着畸形的方向变化之后,就意味着背后潜伏着危机“这件事我们在另外想办法吧,虽说朝廷的法度是允许的,但是我并不想强迫那些上等户,更不想为此闹得有人家破人亡。”
“是!”于玄点头答应,对于林昭这种负责人的态度很是敬佩,但是心中略微有些担忧,说道:“可是如果这样,官家和王相公那边该如何交代呢?”
“这个不用管,既然是试行,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做哪些违心之举,不要做那舍本逐末之事,这是总归是有办法的,你放心好了!”
整个青苗法是否存在严重问题,能有什么改良之法,林昭不知道。但是现在,只有一小部分人无担保,无法取得青苗钱,整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
对他而言,或许还是个好机会,林昭心中一个想法正在逐渐成型!
(未完待续)
第一八五章 商铺加农户
二月初,孟若颖与顾月伦从江宁返回杭州!
在家中陪伴了老人整整一个月,因为心里记挂着林昭,加之些许重要事情也该开始着手进行了。所以两女只好很不舍地辞别了几位长辈,再次南下钱塘县。
对此,孟老夫人很赞成,虽说希望孙女能够陪伴身边,但是她更希望,孙女能有个好归宿。有道是曰久生情,让孙女和林昭处着总归是好的,她很是放心。
孟若颖曾经提议等春暖花开之后,接几位老人前来杭州的,孟老夫人似乎有些心动。可是顾七似乎没那个心思,借口两个孩子太小,不愿意离开江宁。
无奈之下,只好作罢!
等她们回到钱塘县,林昭亲自去运河码头迎接。仅仅是一个月未曾相见,可孟若颖看到林昭的时候,泪水还是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当真是一曰不见如隔三秋,彼此间甚为想念,那种感觉是一种幸福的折磨。
若非顾及在码头上人来人往,怕是早就忍耐不住,扑进林昭怀中了。
“回来了,春光明媚的,别哭!”林昭笑着打趣,孟若颖才破涕为笑。
“家里都还好吗?长辈们身体可都还好?那两个小家伙呢?”林昭笑着问道。
孟若颖点头道:“都好,身体都很硬朗,只是你没回去,难免有些遗憾,不过你带回去的礼物,他们很喜欢!”
“嗯,今年争取抽空回去探望他们!”林昭也是无奈,已然决定,今年再忙都会回去看望几位老人。
顾月伦笑道:“是该回去下,小颜固已经呼喊着要哥哥了”
“哥哥”林昭迟疑了一下,旋即有些哭笑不得!
小阿骨打的老爹完颜劾里钵不过才三十出头,自己曾经与之并肩作战,是以兄弟相称的。按照这个辈分,小家伙该管自己叫叔的。奈何他已经不是完颜阿骨打,而是与小表弟一同长大的颜固。
算了,给他点面子,到底是喊叔还是喊哥,随他便了。已经让他失去了成为金太祖的机会,称呼上给点补偿也是应该的。
“好,我会尽量的!”
顾月伦避开孟若颖,偷偷上前在林昭耳边道:“爹爹说了,想要你和嫂子早些生个孩子”
“呃”刚刚老来得子,现在又想当爷爷了?舅舅还真是着急。只是如此,岂非便宜了两个小家伙,成了小屁孩叔叔!
“好,会加油的!”话是这么说,可林昭心里有数,短期内只怕不会如愿。沐思虹的身体状况不好,未曾痊愈之前,并不适合生孩子。反正自己还年轻,根本不必着急。
“好了,回去吧,虽说已经是二月了,难免还是有些春寒料峭!”说话间,林昭挽起了孟若颖的手,三人一同上了马车!
“若颖,茶叶和棉花的事情,我们得着手进行了!”马车上,林昭轻声说道。
孟若颖点头道:“是,我着急从江宁赶回来为的就是此事!”
林昭道:“茶树生长需要时间,这个不必很着急,倒是棉花,可以作为今年的主打”
“嗯,你打算今年开始就投入产出棉布吗?”孟若颖揣测着林昭的想法,在商业方面,林昭的想法常常出乎意料,结果却是相当的不错。
“不,太快了,世人已经对丝绸和麻布习惯了,棉花虽好,但是他们未必会喜欢。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少量制作,看看人们的接受程度。”林昭说道:“今年种棉花,主打的是棉衣与棉被!”
“也好,棉被冬天分外暖和,肯定会有人喜欢的!”
林昭笑道:“棉花现在的产量不高,棉被是个好东西,所以现在我们该走高端路线,从上层着手。”
“高端路线?”孟若颖有些诧异,不知道林昭又做和想法!
林昭道:“你还不知道,正旦之前,我派人送汴京送了几套过去。是送入皇宫的,进献给太皇太后、皇太后和官家的礼物,相信他们体验过之后,会很喜欢的。”
“表哥高明啊,皇宫里喜欢,民间传开只是时间问题!”顾月伦如今在经商方面也越发的有见识了。
“那是自然,让皇太后给我们打广告去吧,保准明年汴京城里棉被畅销!而且不止如此,棉花是个好东西,在整个大宋朝推广种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些唯有皇帝才能办到,现在就先让知道棉花的好处,将来一切都好说。”林昭笑道:“所以我们今年要广种棉花!”
“可是我们事先准备的土地有限,去年精力有限,当时没想到这么多,怕是种植不了多少”孟若颖不免忧心忡忡,有些事情也在意料之外,去岁他被粮食的事情弄的筋疲力尽,哪里还能够顾及的那样周全!
“没事,不打紧!”林昭笑道:“我有个新想法,而且不只是商业这么简单,还要与政务联系”
“呃,商业与政务”孟若颖与顾月伦都有些懵了,不知道林昭又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钱塘县申请青苗钱的人不是很多,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人觉得,青苗钱对他很是必要。可是当他们申请时候,才发现有些难度。
因为很少有上等户愿意担保,面对这些资产本就微薄,还款能力弱的百姓,常平仓怎么敢轻易将粮食借给他们?到时候借了不还该怎么办呢?青苗法的又一个弊端暴露出来。
青苗钱的存在实际上是替代了民间的高利借贷,老百姓依旧在受剥削,对象没变,但是剥削者从大地主变成了国家。
如果是百姓借地主的钱财不能按时归还,土地就会大地图占有,农民只能租重地主的土地。由自耕农转化为佃农,要知道自耕农是封建王朝主要的纳税群体。所以这种土地兼并的结果,导致最终的结果会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下降,这是一个根本矛盾。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想要用国家代替大地主的作用,从而抑制兼并。可是在有些问题上,难处也就随即出现了。
要是老百姓还不上借款和利息,该当如何呢?向大地主一样,去将老百姓的田产没收?可是如此一来,自耕农破产与减少的事实并未改变。
于是乎他们想出来保人,可是真正的上等户是不需要青苗钱的,不愿意担保。于是乎很凌乱的局面就出现了,想要借款之人借不到,不需要的人却被强迫来借。
很多的上等户本来很富裕,就是因为被强行拉来成为保人,因为其他人无法还款而不断造成损失。最终逐渐变得贫穷,甚至是破产!对这些上等户而言,完全就是无妄之灾。
王安石的变法的效果很好,国朝的财政收入逐步上升,似乎效果不错。可是在扭曲的执行下,未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竭泽而渔。
贫户是否因为青苗钱渡过难关而富裕起来不得而知,但是显而易见,上等户因此无故破产的比比皆是。穷人没有富起来,富人却变得更穷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钱进入了国库。
这也是王安石与司马光争执许久,王雱问过林昭的问题,到底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总而言之,一切变得有些怪怪的,总感觉有些不自然了。
而这种变化现在已经开始了,其他的州县已经很常见。因为钱塘县,林县令并没有用强制手段推行青苗钱,所以暂时并未出现严重状况。
既然上等户是纳税的主题,那为什么还要因此而破坏他的存在呢?这种舍本逐末,自毁长城的事情,林昭不愿意做!
于是决定,在担保人这件事情上,另寻他途径。
钱塘县确实有那么一些已经揭不开锅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