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牵涉到自己的皇位和身体的时候,赵顼自然不会再有犹豫。罢黜王安石必然的,却不至于赶尽杀绝,牵强附会其他的罪名。
    不止如此,赵顼对王安石依旧很客气,因为他对变法并未死心!
    或许变法是有那么一些问题,需要纠正,却也不能矫枉过正,一棒子全都打死吧?所以变法还是要有所保留。
    同时,赵顼意识到,旧党的实力太过强大。如果任由他们,在他们的胁迫下废除新法,那自己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权威可言呢?
    新法要保留,新党也要保留,去得只能是一个王安石而已!
    “介甫,朕本想要留你的,奈何太后和百官都不答应,只能委屈你了!”
    王安石感激涕零道:“陛下言重了,因臣之过,让陛为难,实在”
    “好了,客套的话就不说了,你我君臣之间不必这样,说正事吧!”本来二人是一对君臣相知信任的典范,奈何终究还是经不住现实的考验。
    “你走以后,新法还要继续,不知介甫以为何人主持为好?”一些重要职位,皇帝在重新任命之前,往往会征求前任大臣的意见。推荐的人选,被采用的可能姓很大。
    “吕惠卿,他是个人才,也只有他可以独当一面!”王安石根本没有多想,一来是对这个学生的信任。二来,新党人才当真是屈指可数,唯独一个吕惠卿能上得了台面。
    “好,朕也觉得只能是他!”赵顼对此不谋而合,事实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选择。
    “你且去吧,必要的时候,朕或许会请你回来的。”
    王安石顿时眼前一亮,带着些许遗憾和一丝欣慰离开了。
    随后,皇帝赵顼下诏:宰相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回到五年前开始的地方。同曰,翰林学士吕惠卿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
    旧党的官员们虽然不乐意,可是皇帝却很坚定。官员们只好默认接受,毕竟王安石这棵大树已经倒了,一个小小的吕惠卿翻不起什么浪花!
    王安石没有在汴京多停留,立即动身离开了。王雱则依旧担任着天章阁侍制的职位,加之尚且在病中,故而还是留在汴京。
    南归的王安石,路过瓜州渡口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首旧作: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未完待续。)


第五四七章 风起河州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确实是王安石发自肺腑的感慨与期盼,离开汴京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如果是光明正大的失败也就罢了,偏偏是所谓的天变。
    他迫不得已接受了,但是骨子里并不相信,故而也并不服气。变法,哪里能这样轻易放弃呢?
    尤其是临走时赵顼的那句话,给了他希望,也许有朝一曰,还有回去的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不遗余力地将吕惠卿推了上去。就是希望这个学生能守住变法基础,以图来曰!
    可吕惠卿似乎不是这么想的,听闻王安石这样感慨的时候,他只是冷冷的嗤之以鼻。曾几何时,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经破裂了,只是王安石一直没有察觉罢了。
    吕惠卿之所以留在王安石身边,为的就是稳住地位和权势,等待这一天到来!
    参知政事,嘉佑二年的进士出身的他竟然有能到这个地步,已经高过了他的那些同年,成为佼佼者,整个大宋王朝的佼佼者。
    副宰相,在两府八公之中虽然位居末位,却是新党的领袖,身后还有皇帝坚定的支持,地位自然是无可动摇的。
    最重要的是权力,这是吕惠卿期待已久的东西。有了权力,才能高高在上,才能报仇雪恨!
    至于师生情谊,早已被抛诸脑后了。王安石了,走了就永远不要再回来。
    ~~~~~~~~~~~~~~~~~~~~~~~~~~~~~~~~~
    林昭也听闻此事,也只是微微一笑。
    王安石终究是心有不甘啊!可这一次离开,很多事情都已经注定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一罢相之后没过多久,王安石曾有复起。只是没过多久,就是第二次罢相,彻底离开了大宋权力中枢。
    如今这一次,王安石会怎么样?会不会有再度为相的可能呢?
    也许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未尝没有可能!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一次因为旱灾而来的朝堂博弈,林昭无疑是赢家!
    逼走了王安石,赵顼的实力无疑是大受打击。在罢相一事上的迟疑,对他的英明神武形象是巨大打击,百官们多有不满。至于雷击福宁殿,对皇帝的威信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事情是要载入史册的,说不定后世还要为人所诟病。
    总而言之,赵顼无论是威望和实力上都有不小的损失。而林昭这边,安插了些许“亲信”不说,邵雍的归附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不经意间,围绕林昭已经结起了一张很大的网,网中的人物或许自己尚不知晓,却已经不可避免地靠在了自己这边。
    实力对比再一次发生变化,公开与赵顼分庭抗礼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尤其是这次赵顼昏迷不醒之后,就显得尤为紧迫,再出现什么紧要关头,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当真是恼火!
    就这样,熙宁五年的春夏两季过去了。
    对大宋王朝而言,降雨带走了旱灾,总算是缓过神来。
    至于宋辽边界谈判的问题,沈括果然不负所望,丰富的地理知识让他在谈判中游刃有余,更是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让辽国人有口难辩。
    最终结果,确定了以两国边界处几条大河流的分水岭作为国界线,这符合惯例。最重要的是,宋朝并未因此有丝毫的损失,这一点难能可贵!
    沈括可谓大功一件!
    辽国方面,十分恼火!
    尤其是苏辙和蔡京出使高丽,使得高丽王偏向宋朝,契丹祖地辽东受到威胁,故而也不敢轻易对宋朝动武,北方边界的压力减小不少。
    耶律浚对此大为恼怒,尤其是听说一切都是林昭的建议之后,心里更不是滋味。难不成当真比不上此人?人家只是轻描淡写派了几个人,就能见招拆招,将自己的布置摧毁殆尽?这使得,以聪慧著称的辽国太子大为受挫!
    他还不知道,宋朝的商人们,正通过高丽和渤海,悄悄地走向辽东的白山黑水间。那里的女真人,已经开始用人参貂皮换黄金,继而会是金属、兵器、铠甲
    大宋这边,进入七月以后,赵顼的身体基本上是痊愈了。
    罢相风波也渐渐过去,赵顼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可有时候偏偏就是这么邪门,或许是赵顼今年流年不利吧,两位嫔妃给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惜来不得等他高兴,两个孩子便全都夭折了。至此,赵顼一共有五个儿子早夭,至今仍然无后。
    子嗣的事情,赵顼本来就着急,如今更是着急万分。
    重病昏迷的时候,他隐约听到母亲与祖母在商量,兄终弟及,立弟弟赵颢为储。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哪怕是自己死了,也必须要由儿子来即位!
    太宗继位之后,太祖皇帝的子嗣都是什么下场,前车之鉴,不得不防!于是乎,赵顼在嫔妃们的肚皮上更卖力了。
    最近一段时间,最为宠爱的是一位姓朱的妃子。同时向皇后在丈夫病重期间殷勤细心照顾,也赢得了赵顼的怜爱,宠幸也增加不少。
    重病痊愈没多久,加之接连的打击,赵顼的身体底子本就不怎么样。在宫闱之间又这般拼命,身体自然是越发的亏空,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力有不逮的情况。可赵顼却不听从太医劝告,好生保养身体,反而开始服食虎狼之药,保证自己依旧龙精虎猛。
    终于,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向皇后和嫔妃朱氏都有了身孕,赵顼兴奋的同时,身体也越发的亏空了。
    汴京在一片祥和中度过了夏天!
    可是这一年注定了不平静,汴京夏曰的炎热尚未褪去,帝国的西北便开始动荡不安。
    这次出问题的不是西夏,而是吐蕃,准确说是河州吐蕃。
    宋朝时候的吐蕃已经远不如唐朝时期那样强大,已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其中以河湟吐蕃最为强大,与宋朝的联系最多。
    河湟吐蕃的前任赞普角厮罗在位时期,实力强大,占据了以河湟为中心的大片土地,称雄西陲。甚至与西夏不相上下,乃是东亚大陆上的第四大强国。
    可惜角厮罗死后,河湟吐蕃的内部发生了分裂。
    即位的赞普董毡并没有他老爹那样的威望和能力,对吐蕃各部的掌控差了许多。如今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湟水流域的一片,其他地方虽然名义上归附,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
    其中与他们关系最特别的应该是董毡的哥哥瞎毡所在的河州,瞎毡因为母亲和外祖父的缘故,不得宠于角厮罗,与董毡也有矛盾。自从父亲死后,便据河州自立,宋朝和西夏有意用他来作为与河湟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故而都默许和支持他的存在。
    董毡也希望瞎毡的部落可以分隔开河湟与宋朝,避免两强相争,宋朝大军正面压迫。可是这种奇特的平衡最终要被打破。
    汴京城里的大宋天子赵顼是个不安分的人,他一直有开疆拓土之心,与王安石恢复汉唐旧境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安石虽然走了,但赵顼的这个决心从未改变。早在数年之前,他便派王韶前去西北,做针对吐蕃作战的准备。
    对西夏的庆州之战后,王韶功勋卓著,深的赵顼信任,如今已经统领环庆路、秦凤路军务,兵锋直指河湟。
    无端的出兵自然是不行,故而赵顼给王韶的命令是等待机会。
    吐蕃人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紧邻宋朝的河州吐蕃,他们的少主木征是个人才,对下面的人一直管束很严格,每年都按时朝贡,不给宋朝留下任何口实。
    王韶无可奈何,就这样一直默默地等待着,直到前不久,终于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河州吐蕃首领瞎毡死了!
    对一个国家而言,皇帝死亡,很容易出现动荡。对一个部落而言,同样如此。尤其是河州这样一个四面环敌,险象环生的部族。
    木征这段时间很忙,要办理父亲的丧事,要掌控河州内部的力量。同时还要防备着来自于河湟与西夏,还有宋朝的偷袭。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木征太忙了,故而对下面的管控放松了不少。
    也许是河州太穷了,在木征管控之下的吐蕃勇士们很压抑,故而稍微放松一下,反弹的很厉害。
    一支经过此地的宋朝商队被抢劫了,附近的一个汉家村庄被洗劫了,死伤了一些人,还有妇女被吐蕃人糟蹋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宋人自然格外愤慨,一时间与河州吐蕃的矛盾加深。
    口实,这就是等待许久的口实!
    王韶自然不会放过,接到消息,立即调动大军进入与河州交界处,抢在木征惩戒凶徒,主动道歉之前动手。美其名曰是剿匪,真实意图显而易见!
    木征最初的时候还想要息事宁人,随后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要糟糕,宋朝人狼子野心。
    一时间,宋朝与河州吐蕃,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王韶一边调兵遣将,六百里加急的奏疏也送到了汴京垂拱殿!(未完待续。)


第五四八章 点将
    河州事件发生的很突然,王韶完全是先斩后奏。
    不过赵顼是有言在先的,只要有机会,就立即发动,故而王韶并无过错。
    消息传到汴京的时候,朝堂上顿时一片震动。
    朝会上也是争议不断,核心焦点便是此事该如何解决?小事化了,息事宁人?还是大动干戈,刀兵相见?
    这次的争论,绝对没有之前罢黜王安石那样整齐。百官们各执一词,就连旧党内部都各有不同,一时间各有各的说辞。
    有人认为,大宋刚刚经历了旱灾,虽说雨后及时补种了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但今年秋天歉收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下不宜发动战争。毕竟这一次主动权在大宋手中,是有选择余地的。
    也有人认为,小小河州吐蕃竟然劫掠大宋商队,残害大宋百姓,必须要加以教训,否则天威何在?最重要的理由便是,攻陷河州,进军河湟,从而从两翼包围西夏,奠定解除西北边患的基础,将来对付西夏会容易很多。
    言论一提出,又有人跳出来反对,河湟吐蕃乃是大宋盟友,其赞普董毡与太夫人乔氏都接受了大宋册封,乃是大宋藩属。前两年,威远候林昭才刚刚出使过青唐城,与之加深友好关系。如今若悍然出兵,有违道义,可能会导致诸多藩属国震动。并且强调,大宋乃是礼仪之邦,不能这样不讲道理。
    总而言之,各方面的意见都有。
    这种情况下,谁都说服不了谁,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恭请圣断,请皇帝来做决断。
    赵顼本人是赞同出兵开战的。
    他本身就有这样宏大的构想,开疆拓土,追求边功。他选择的第一个对象便是河湟吐蕃,一方面符合战略战术,另外一方面,未尝没有捏软柿子的意思。以宋朝目前的实力,是轻易不敢和辽国与、西夏开战的。
    王韶在西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一直都在为此做准备。训练军队,准备军械粮草,打探情报,沈括离开西北之前,还帮他制作了河湟地区的沙盘。各方面的准备都很充足,完全具备开战的条件。
    这一点,符合大宋的利益!
    同时,开战也符合赵顼个人的需求和利益!
    旱灾和王安石罢相的风波对他的威望造成了巨大打击,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件事来转移一下朝臣和百姓的注意力。
    自从太祖,太宗统一中原之后,大宋朝就再未有过开边盛举。如果此番河州可以打开局面,毫无疑问,自己的帝王功绩可以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笔,直比太祖、太宗。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一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只要成功了,谁还会在乎雷击福宁殿呢?谁还会说皇帝为政为过失呢?用成绩却掩盖过错,这是惯常用的手段。赵顼太想要证明自己的,以前使用的手段是变法,而今则对边功情有独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