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是留下来和自己的族人一起面临死亡。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敖烈的尊敬。

呼厨泉对汉人的礼仪并不陌生,他也明白了敖烈的意思。能够得到小霸王的尊敬。对呼厨泉来说,已经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了。双腿在马腹上用力一蹬,呼厨泉率先发起了攻击,手中的马刀变幻成三道刀影,分别劈向敖烈的双肩和天灵盖。

在匈奴人中,呼厨泉的这一手刀法,必定会引来阵阵喝彩,可是在敖烈面前,这样的刀法,只比不堪入目的程度稍微强了一些而已。敖烈保持着上半身和坐下战马的静止不动,只用一只右手握着霸王枪,采用以点破面的方式,迅捷的向着呼厨泉的刀影中一刺。敖烈的枪法看似简单,实则却是在经过千万次的运枪后,才能到达的另一个境界,一个已经超脱了招式本身,趋于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说他的枪法返璞归真,可能显得更加恰当一些。

铛——

霸王枪在三重刀影中,准确的找到了马刀的本体,重重的刺在了马刀的刀身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同时还伴随着数朵火花四散飞溅。呼厨泉势在必得的一刀,在敖烈举手投足之间,已然被轻易的破除掉了。

呼厨泉手中的马刀,在这次碰撞之后,已经断为了两截坠落在了地上,呼厨泉的右手虎口也被敖烈的天生神力震裂了,丝丝鲜血顺着伤口渗透了出来,沿着呼厨泉的五指低落到大漠的沙地上。

低头看了自己的右手一眼,呼厨泉心中意兴阑珊,那些曾经对权力追逐的**,随着敖烈这一击,在他的心中顿时烟消云散而去。直到此刻,呼厨泉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攀上权力的顶峰,而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只有生命的价值,才显得尤为珍贵,其他的东西,只不过是过眼浮云而已。也是在这一刻,呼厨泉开始了真心的忏悔,他为自己残害汉人子民而忏悔,为自己挥霍族人的生命而忏悔……

脑海中的思绪纷乱涌现,让呼厨泉陷入了对生命真正意义的沉思。战场中的一阵欢呼,打断了呼厨泉的沉思:“于夫罗首级在此!归顺大汉者可免一死!”等到他清醒过来,发现敖烈依旧策马立在自己身前五步之处,静静地看着自己。呼厨泉侧头向刚才发出呼喊的方向看了一眼,见到于夫罗往日总是高昂着的头,被一名普通的汉军士卒挑在枪尖上,昔日贵为匈奴单于的于夫罗,此刻不得不向这名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汉人士兵低头。

“我能提一个要求吗?”呼厨泉向敖烈开口说道。敖烈看着呼厨泉变得前所未有清澈的眼神,缓缓点了点头。见到敖烈首肯,呼厨泉继续说道:“请骠骑大将军善待我的族人,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有些意外的看着呼厨泉,敖烈没想到在最后的时刻,呼厨泉竟然会彻底的大彻大悟,开始为部落的子民着想了,而这,也正是敖烈对待汉人的心愿。敖烈先后踏平扶余、高句丽、鲜卑、乌桓,现在又不辞劳苦,深入大漠来征讨匈奴,稳固自己势力后方的边疆,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敖烈不想在看到治下的汉人,再遭受异族人的凌辱!敖烈的以杀止杀,就像现在的呼厨泉一样,他是想给境内的子民,开创出一条不遭受侵袭的道路!

再一次,敖烈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了一句:“本侯只能答应你,会善待你的部落子民,其他的部落,本侯不能给你什么保证。”匈奴人口超过百万,呼厨泉只是其中比较大的部落之一,放过呼厨泉的部落,也不会影响到汉化匈奴人的大局。再说,敖烈相信,经此一战之后,呼厨泉部下的人,在十年之内是绝不敢发动暴乱的,十年,足够把呼厨泉部落的匈奴人彻底汉化了。

得到了敖烈的承诺之后,呼厨泉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策马飞奔到战场中央,大声喊道:“本王部落所属,放下武器,下马请降!汉人的骠骑大将军已经承诺本王,会善待你们的。”

呼厨泉的部下,在经过和汉军的对抗之后,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减员,现在还活着的人,只有三万多人了,他们在听到呼厨泉的呼喊之后,没有犹豫,立刻丢掉武器,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向汉军请降。即便呼厨泉没有发出这样的呼喊,他们也不想在打下去了,因为任何一个匈奴人心里都很清楚,这场战斗发展的现在,匈奴人已经败了,全军覆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未完待续。。)

ps:ps:稍后还有两章,大琨答应把昨天的补上,就一定会做到。匈奴的地盘,即将变成大汉的第十六个州了,争霸中原的时刻即将到来!

第二百六十六章封狼居胥(二)

于夫罗的部下,在呼厨泉的呼喊声中,心中顿时也生出了请降的**,原本是七万人的他们,被汉军狂暴的冲杀之后,只剩下不足四万人了,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他们也不愿在继续和汉军斗下去了。于是,这些人也纷纷效仿呼厨泉所部的军士,丢掉武器,跪地请降。

前一刻还纷乱无序的战场,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两部十二万的匈奴人在丢掉五万条性命之后,终于作出了抉择,集体向汉军投降。

呼厨泉的声音再次响起:“儿郎们,你们都是我们匈奴人最勇敢的战士,可是你们手中的马刀,却挥砍错了方向,我们得罪了最不应该得罪的汉人,今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大汉,依旧像往日一样强盛,我们将会为我们过去近百年做出的错误决定,而付出巨大的代价。本王希望你们牢牢记住今天,永远不要和汉人为敌,汉人所能爆发出的能量,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儿郎们,珍重!”

最后一个字说完,呼厨泉忽然从马靴中抽出一柄匕首,然后狠狠地插进了自己的心脏中。一股鲜血,顺着匕首的切口,缓缓流淌了出来,低落到滚烫的黄沙上。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呼厨泉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大漠出生,死后,他把自己的血液,交还给了大漠。

三万多呼厨泉部下的匈奴人,纷纷哭泣了起来。就连四万多于夫罗的部下,也是沉默无语,满脸悲戚的神色。呼厨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些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把自己临死前对生死的感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无声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匈奴人。敖烈遵照匈奴人的习俗,在战场上为呼厨泉进行了火葬,虽然是敌人,但是可敬可佩的敌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随着匈奴单于于夫罗和左贤王呼厨泉的先后身死。这场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匈奴人战死的将士,高达五万之众,受伤者不计其数,七万人做了汉军的俘虏。而汉军方面。同样也出现了不小的战损。尽管汉军在诸葛亮的运筹之下。占尽了各种便宜,但是两军交战,死伤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

经过清点。最后战死的人数被统计了出来。三支精锐部队血杀军、龙骧军和虎贲军,每军的战损,基本都是在二百人上下,如果是普通的部队,出现这样的战损,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三支精锐中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敖烈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钱财打造出来的百战精兵,六百人的伤亡,已经是敖烈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相对于三支精锐,普通军士的伤亡要多了十几倍。在五万新军中,死于此役的战士,有近万人之多,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也有五千左右的人数,受轻伤者更是多如牛毛。这又是一个让敖烈感到沉痛的数据。敖烈在短暂的悲伤之后,很快从伤痛中挣脱了出来,作为统帅,敖烈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能沉湎于过去的伤痛,而是要为活着的军士们着想,争取尽量减少他们的战损。

敖烈下令分出一万名伤情较轻的军士,让他们负责运送阵亡将士的名单,以及伤残的袍泽们返回明州,让田豫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伤情处理和伤残军士的退伍手续,并责令太史慈临时出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务必要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带回明州。之后,太史慈的统帅职务自动解除,独自返回燕京,通知有关人员,妥善处理好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并把这些将士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以彰显他们的勇敢和忠诚。

同时,这支返回明州的队伍,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将负责把七万匈奴俘虏押送回明州,教给田豫来处理。人口,始终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因素,敖烈没理由把这七万匈奴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带回明州,和乌桓人杂居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乌桓人对匈奴人,没有汉人那样的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善,这些匈奴人被押送到明州之后,将会和乌桓人一起,逐步接受汉化,也算是融入汉族的一个跳板,避免了他们直接和汉人接触,进而激发起汉人的仇恨。等到他们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大概已经是数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相信汉人们对匈奴的仇恨已经淡漠了下来,再把这些匈奴人掺杂在乌桓人中,迁居到内地去,或者是让更多自愿到明州定居的汉人迁过来,进而完成民族的大融合。

当然,在这七万匈奴俘虏被送走之前,敖烈特意让诸葛亮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匈奴人南侵所造成的恶果,以及给汉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想要活命,必需服从汉人的领导,遵守汉人的律法,适应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些被敖烈部下的汉军,杀的胆寒的匈奴人,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呼厨泉临死前的劝告,他们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诸葛亮的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出色的辩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从和敖烈共同学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已经是无人能敌了,即使是敖烈也只能甘拜下风。

处理好了伤兵和俘虏的问题之后,敖烈的思绪又回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于夫罗和呼厨泉,只是匈奴各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匈奴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存在,其总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五六万之众,现在敖烈麾下的人马,只有六万多人,这场持续的战斗,敖烈决定依旧采用智取的策略,能不硬拼,就尽量避免硬拼。把有限的兵力保存下来,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去,敖烈很清楚,计谋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如果不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把匈奴人打服了、打怕了,他们迟早会出现反复,叛出大汉的统治的。只有像征服于夫罗和呼厨泉两部人马一样,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到畏惧,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在一番讨论之后,诸葛亮和徐庶各自献出一条计策。诸葛亮主张据守狼居胥山,构筑坚固的防事,同时派兵奇袭于夫罗和呼厨泉的部落,掠夺那里的军备和物资,充实到汉军之中。诸葛亮的理由很简单,匈奴人依旧强大,汉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前在把俘虏的七万人送往明州的时候,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都被太史慈带走了,现在军中的粮草已经岌岌可危,必须要进行以战养战式的补充,而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的于夫罗和呼厨泉两部,就是绝佳的掠夺对象。等到物资充实了,军中伤员的病情恢复了,在一点一点的对匈奴人进行消磨,铲除掉一些实力在中下游的部落,最后在和右贤王去卑等大部落作最后的决战。

而徐庶的意见则是采用流动作战方针,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游走中,不停地消灭一些匈奴人的小部落,在消耗匈奴人总兵力的同时,避免和匈奴人提前发生决战,同时还能充实军备物资,同样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敖烈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觉得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都有道理。其实敖烈对流动作战的方针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唐朝中期的黄巢就曾经率领一起起义军,在大唐的版图上采用过这样的作战方式。其积极的效果,和徐庶所说差不多,就是以小股兵力袭击敌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越滚越大的同时,还可以对敌人进行兵力上的消耗。但是这个方针也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没有稳固的阵地,一旦被敌人重兵包围,就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困境。

所以,最后敖烈决定同时采纳两人的两种意见,在狼居胥山构筑防事的同时,派出吕布和赵云,分别率领部分龙骧军和血杀军的精锐,四下掠夺物资,第一个目标,就是于夫罗和呼厨泉的部落。同时,敖烈还让马超带领五千乌桓骑兵,昼伏夜出,探查附近各个部落的情况,锁定目标之后立刻回报敖烈,敖烈将亲自带领剩余的血杀军精锐和龙骧军精锐,与马超分为两翼,突袭那些人口在两万人以下的小部落。

因为于夫罗和呼厨泉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所以汉军的行动,有着极强的隐蔽性。三天之后,吕布和赵云就载着大量的物资返回了狼居胥山,他们把两个部落的物资掠夺一空,足够敖烈大军一年的使用了。同时,敖烈和马超分进合击,三天内连续攻破了三个匈奴人的小部落,部落中的男女老幼全部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这倒不是敖烈残忍,而是他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暂时保证消息的机密性,尽可能的掩盖于夫罗和呼厨泉战败身亡的消息,为汉军多争取几天恢复的时间。

如果是以前,敖烈肯定不会这样做,他一直主张善待俘虏,但那只是相对汉人而言,或者是相对和汉人并没有太多仇恨的异族而言,显然,匈奴人并不在此列。尤其是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生死死之后,敖烈已经变得更加杀伐果敢了,他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的道理,为了保证汉军不受损失,他也只能亲手送匈奴人去地狱了。而且这样的雷霆手段,在日后,也是对匈奴人的一种心理威胁,让他们知道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为日后的决战打下胜利的基础。(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七章封狼居胥(三)

又是三天过去了,在过去的三天里,敖烈采用雷霆手段,再次消灭了五个匈奴人的小部落,把部落中所有的匈奴人斩尽杀绝,并且掠夺走了所有的物资。短短六天的时间,已经有八个匈奴人部落,永远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匈奴人不是傻子,于夫罗和呼厨泉久久未能传出谁胜谁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