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选择了毛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是战争环境,铅笔携带最方便。那阵子,毛泽东不时凝思着,然后把长板凳放到柜台前,坐在那里写什么。如此断断续续地写,最后在宁冈砻市完成了写作。写毕后,他交给秘书谭政誊抄。谭政记得,他誊在很薄的竹纸上,字写得很小。誊了两份。不久,来了一个湖南水口山的工人。毛泽东把谭政抄好的两份文件交给了这人。那人小心翼翼地卷成烟卷一般,取下雨伞柄,塞进伞把子里,再装好伞柄,走了。    
    那人是地下交通员。他把毛泽东反复思索写成的文件带走后,通过地下交通线,一份交中共湖南省委,一份带到上海,交中共中央。那份文件,后来被印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篇名为《井冈山的斗争》,即毛泽东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致中共中央的信。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毛泽东在中共湘赣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过《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报告——即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    
    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上井冈山一年来的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井冈山的斗争》中,他的思索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井冈山的斗争》一开头便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毛泽东还分析了红色区域存在的五项条件:    
    (1) 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总结了一年来的重要经验:“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红军以集中为原则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中央指示我们发展的游击区域,纵横数千里,失之太广,这大概是对我们力量估计过大的缘故。”毛泽东强调,“我们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毛泽东分析了“八月失败”的原因:    
    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    
    毛泽东谈及了对于这种乱指挥、瞎指挥的苦恼:“这样硬性的指示,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真是不好处。”不过,当人们从“八月失败”的沉痛教训中清醒过来,不能不佩服毛泽东当时的预见和正确主张。毛泽东的威信在井冈山上越发高了——他的威信,曾因被中共中央开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一度下降。    
    井冈山毕竟闭塞、远僻,是当时白色中国中唯一的小小的红色区域。毛泽东并不讳言自己的心境:“我们深深感到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毛泽东这篇当年藏在伞把里的党内通信,如今已成为一代名著,成为专家们研究毛泽东思想起点的重要文献。专家们就连文章中的一个标点符号,也加以仔细研究。一九九一年《毛泽东选集》新版印行时,此文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反复调查,改正了当年誊抄时的笔误,被列为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一是去掉一个顿号,即原文中提及井冈山出产“木材、茶、油等农产品”,改为“木材、茶油等农产品”;二是原文中提及特委委员“圆盘珠”,颠倒了一下,改为“盘圆珠”。研究工作达到了如此精细的水平,表明毛泽东在井冈山柜台上写成的文章如今是受到如何的重视。    
    


第二部分:井冈风云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宁冈新城西门外人声鼎沸,万众欢呼,重现了半年前的五月四日在宁冈砻市河东广场出现过的热闹场面。上一回是庆祝朱、毛部队会师,这一回则是庆贺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会场上高悬这样的对联:“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趁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帜,创造红世界。”在红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时,为了虚张声势,才取了个“四”。其时,只有这“第四军”而已。怎么忽地冒出了个红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呢?原来,那是五个月前的七月二十二日,彭德怀和滕代远在湖南东北部、汨罗江畔的平江县举行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此时,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八百余人,于十二月十日跟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会师。对于井冈山来说,这是大喜事。于是,两军决定在十四日召开会师庆贺大会。主席台也是临时搭建的。当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登上主席台时,欢声雷动。正在这时,忽然轰的一声,主席台坍了!原来,朱、毛会师时,主席台下面放的是一只只水稻脱粒用的禾桶,搁上门板,非常结实。这一回,主席台却是用竹子搭架子,扎上绳子,再铺门板。因此上去的人一多,承受不了重荷,绳子断了,主席台就坍了。    
    马上有人悄悄议论:“哎呀,‘坍台’可不是好兆头呀!”这时,朱德站在台前大声地说:“同志们,不要紧,台子垮了,我们马上可以修好。无产阶级的台,是永远垮不了的!”朱德的即兴讲话,激起一片掌声、笑声。    
    主席台很快修好了,小插曲过去了。大会正式开始。    
    穿一身灰布军装,头戴缀着红五星的帽子,脚穿一双黑布鞋,毛泽东显得很精神。毛泽东的讲话,总是那样的形象、生动,很容易叫人听进去。他说:工农兵兄弟三个,工人是大哥,农民是二哥,兵士是三哥。工农兵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地主、资本家是少数,掌权的军阀也是少数。多数人打少数人,谁能打得赢啊?当然是多数人打得赢!三个人打一个人,谁能打得赢啊?当然是三个人打得赢!所以工农兵联合起来,就能打遍天下!毛泽东的话如此通俗,使那些刚刚放下锄头、穿起军装的农民们都能听懂。毛泽东还说:“今天我们有了红四军、红五军,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几十个军!我们会从小到大,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彭德怀的一脸黑胡子,今天算是刮干净了,头发也剃得一干二净的。他说得很谦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党代表、朱军长领导红四军建立起来的。我们红五军到井冈山来,要好好地学习红四军的宝贵经验!”    
    彭德怀说的是心里话。早在平江起义前夕,他在送给黄公略的一首诗当中,便有这么几句秋收起义在农村,    
    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    
    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敬润之为榜样,    
    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自述》,第七十六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彭德怀起义,是以“润之”——毛泽东为榜样。彭德怀还曾这样说及自己“对毛润之的敬仰”:当时,我个人认识到,为什么要以井冈山为旗帜、为榜样呢?这个旗帜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实际的,不是空洞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失败了,都留存了一小部分力量,在井冈山会合,形成了当时的朱毛红军,成为红军旗帜,不仅有号召作用,而且要在红军发展中成为统帅,使全军有头。在打土豪、分田地、建设根据地的问题上,我在一九二七年冬、一九二八年春就注意井冈山。我当时感觉,对天上有飞机,陆上有火车、汽车,水上有兵舰、轮船,且有电讯、电话等现代化交通运输与通讯联络的敌军作战,没有根据地是不行的;不实行耕者有其田,也就建立不起根据地。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对毛润之的敬仰。《彭德怀自述》,第一百一十二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彭德怀说的是心里话。确实,没有根据地,红军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漂来漂去,没有着落。毛泽东的成功之处,在于依托大山,建立起井冈山根据地,落地生根,所以各路起义兵马都朝井冈山投奔。彭德怀比毛泽东小五岁,他的家乡——湖南湘潭县乌石乡,跟毛泽东故乡韶山,相隔不远。他俩是同乡。彭德怀原名彭得华,他可以说是兼“工农兵”于一身:出身于贫苦农民,当过矿工、堤工,十八岁进入湘军当兵。    
    二十四岁时,他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改名彭德怀。    
    毕业后,他在湘军里由排长而连长而营长。一九二六年,他参加了北伐,成为团长。一九二八年二月下旬,彭德怀参加了一个庄严的仪式。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仪式由中共“南华安”特委张匡主持。所谓“南华安”,即湖南北部南县、华容县、安乡县三县的合称。彭德怀就这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受师政治部秘书长段德昌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段德昌成了他的入党介绍人。那时,彭德怀最爱看的是这三本书: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李季编的《通俗资本论》,还有一本则是《水浒传》。    
    他最喜欢的人物是李逵。他呢?也自称“有些类似李逵”。    
    彭德怀入党之后,七月十八日下午四时,他收到来自长沙的密电:“‘南华安’特委负责人在长沙被捕,供出了党的机密,情况万分紧急”这时,彭德怀的团,正驻守平江县。中共湖南省委的特派员滕代远前来巡视。于是,彭德怀和滕代远等密商起义,以免被一网打尽。滕代远,二十四岁,湖南麻阳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青年和农民运动。一九二八年二月,他担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不久,调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    
    七月二十二日,彭德怀动手了!那天上午十点,他召集营、连、排军官会议,宣布起义,当场逮捕一批不服从的军官。十一点三十分,他的部队颈上都挂起了红带子,向县政府发起进攻。下午二点,全城就落到彭德怀部队手中。据彭德怀自述:“我三点多进城,亲眼看到满街红旗飘扬,秩序井然。”翌日,黄公略率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前来平江,加入彭德怀起义部队。黄公略跟彭德怀同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华安”特委负责人在长沙供出的中共党员名单之中,便有黄公略。黄公略前来彭德怀处,正在谈论他的部队起义经过,却传来消息,三营反叛了!    
    二十四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平江宣告成立。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下辖三个团,后改为五个纵队,约两千人。    
    平江起义之后,国民党调集十多个团“会剿”红五军。彭德怀采用“打圈子战术”,跟这十多个团周旋了两个多月,终于决定留三个纵队在原地打游击,率两个纵队八百多人南下,跟朱、毛部队会合。就这样,井冈山又增加了一支队伍。至此,五支队伍,先后会师井冈山。这五支队伍是:秋收起义队伍,南昌起义队伍,广州起义队伍,湘南暴动队伍,平江起义队伍。井冈山日益兴旺起来。会师之后,毛泽东让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因为红五军一路苦战,亟待休整。    
    


第二部分:井冈风云毛泽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

    原本很不起眼的井冈山,越来越成为全中国注目的地方。关于“朱毛红军”的消息,连篇累牍见诸国民党统治区的报刊。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日上海《申报》,刊载了一则“长沙通讯”,引起众所关注。那标题是《湘赣第三次会剿朱、毛,何键任两省会剿军临时指挥》。原文如下:    
    长沙通讯:    
    在湘赣边境扰害经年之朱德、毛泽东、袁文才等,近三月以来,经两省军队先后会剿两次,均无效果,盖因两省会剿部队指挥,未能统一,以致进行不能一致。最近鲁涤平、何键又致电朱培德,磋商第三次会剿计划,朱氏已派雷屏周为代表,于月前来湘谒鲁,将一切会剿办法,详切规定,携回南昌,取得朱培德同意。并由朱氏领衔,呈请中央特派何键为湘赣会剿临时指挥官,所有两省会剿部队,统归指挥。会剿经费,两省各自担任。此次会剿计划,对于信号、旗帜、路线、动作规定甚详,大致如下:(甲)会剿部队:赣省为四旅,湘省为六团总共湘赣两省会剿兵力,为四旅六团,人数在三万以上这则报道,十分真实地勾画了湘赣两省实行第三次“会剿”的阵营。那时,南昌的江西省政府里坐着朱培德,长沙的湖南省政府里坐着鲁涤平,他俩各打着自己的算盘,而手握重兵的何键跟鲁涤平又面和心不和,构成“两省三方”的微妙局面。四十一岁的朱培德,资历颇深,早年入云南武备学堂,一九一一年参加蔡锷领导的反清起义,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广州警备司令。一九二一年,被孙中山任命为滇军司令。不久,又任广州军政府陆军部代部长。他原是云南一霸。一九二六年七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率部进入江西。翌年,他成为江西省政府主席,从此坐镇江西,一手能遮江西。鲁涤平,湖南宁乡人,跟朱培德同岁。他早年入湖南将弁学堂,后来参加辛亥革命,历任连长、营长、团长。一九二四年成为湘军第二师师长。一九二八年,他成为国民党军第二军军长、湖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清乡督办,从此掌握湖南命脉。    
    鲁涤平别号“无烦”,其实他“烦”得很,那何键不断找他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