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厣鲆桓鑫锸隆U飧龆际瞧衾碓蛑皇歉鼍唤嗫绽氖澜纾扌渭#床换嵩靷鳌F蚰躃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语类》卷一,页三)
理世界为一〃无形迹〃之〃净洁空阔的世界〃。理在其中,〃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此其所以为超时空而永久(Eternal)也。此具体的世界为气所造作;气之造作必依理。如人以砖瓦木石建造一房;砖瓦木石虽为
必需,然亦必须先有房之形式,而后人方能用此砖瓦木石以建筑此房。砖瓦木石,形下之器,建筑此房之具也;房之形式,形上之理,建筑此房之本也。及此房成,而理即房之形式,亦在其中矣。
依逻辑言,理虽另有一世界;就事实言,则理即在具体的事物之中。
《语类》云:
理在气中发现处如何?曰: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语类》卷一,页三)
又云:
理搭在阴阳上,如人跨马相似。(《语类》卷九十四,页十)
气不结聚,则理无所附着,即理不能表现为具体的物也。具体的物中之秩序条理,即理在气中之发现处。至于理气为有之先后,朱子云: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语类》卷九十五,页二十一)
又云: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语类》卷一,页一)
又云: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种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同上)
《语类》又云:
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语类》卷一,页二)
又云:
或问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曰: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同上)
就朱子之系统言,一理必在其个体事例之先,盖若无此理,即不必有此个体事例也。至于理与普通的气为有之先后,则须自两方面言之:盖依事实言,则有理即有气,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若就逻辑言,则〃须说先有是理〃。盖理为超时空而不变者;气则为在时空而变化者。就此点言,必〃须说先有是理〃。
理之全体,即是太极。周濂溪《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朱子云=?
周子所以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乎阴阳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载,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答
陆子静书》,《文集》卷三十六,页十)
此本以前道家形容所谓道之恒言,然就上所述观之,则朱子此言,内容
充实多矣。
〔注〕周濂溪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此言在朱子系统中为不通之论。盖在朱于系统中,吾人只能言,太极有动之理,故气动而为阳气。太极有静之理;故气静而为阴气。濂溪之太极,依朱子之系统言,盖亦形而下者。濂溪之〃无极而太极〃,实近老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陆象山指出此点,是矣(《与朱元晦书》,《象山全集》卷二,〃四部丛刊〃本,页十一)。朱子虽用漆溪之说,而其对于濂溪之解释,则不必即濂溪之意也。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太极中有动静之理,气因此理而有实际的动静。气之动者,即流行而为阳气;气之静者,即凝聚而为阴气。朱子即濂溪《太极图说》言之
云:…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而静,静而动,开阖往来,更无休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是天地,与画卦两仪意思又别。浑沌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暗,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朗,而两仪始立。康节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则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前,又是一个大开阖。更以上亦复如此。直是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小者大之影,只昼夜便可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天地生物,五行独先。地即是土,土便包含许多金木之类。天地之间,何事而非五行?五行阴阳七者滚合,便是生物的材料。五行顺布,四时行焉。金木水火,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语类》卷九十四,页三)
此以阴阳为气,五行为质。又云:
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事物出来。(《语类》卷一,页八)
又云:
气之清者为气,浊者为质。(《语类》卷三,页四)
气即〃生物的材料〃。具体的物之生,气为材料,理为形式。〃材料〃一名,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谓Matter之意。所谓质者,即较可见的材
料。朱子云:
天地初开,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去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曰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语类》卷一,页五)
所谓质者,可知即此所谓渣滓也。
此拶出之渣滓,先细后粗。朱子云:
大抵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重浊二物在五行中最轻清。金木复重于水火类》卷九十四,页十七)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土又重于金木。(《语
又云:
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什么时凝了,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水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之属。(《语类》卷一,页六)
此谓五行之中,先有水火,后有土而成地,此具体的世界即构成矣。此具体的世界亦一〃器〃,即亦一具体的物。具体的物,有成有坏;
故此具体的世界,亦有成有坏。《语类》云:
太极之前,须有世界来,正如昨日之夜,今日之昼耳。阴阳亦一大阖辟也。义问:今推太极以前如此,后去又须如此?曰r固然。程子云:〃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此语见得分明。(《语类》卷九十四,页四)
又云:
问: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曰:这不可说道有个始。他那有始之前,毕竟是个什么?他自是做一番天地了,坏了后又恁地做起来,那个有甚穷尽。(同上,页十二)
所谓太极之前,意当谓系此具体的世界之前。此具体的世界未成之前,已有具体的世界;此具体的世界既坏之后,仍有具体的世界。如是成坏
循环,继续无穷。
〔注〕《语类》中又一条云:〃问:自开辟以来,至今未万年,不知以前。如何?。曰:以前亦须如此一番明白来。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
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卷一,页七)此谓天地不坏,只其中人物有完全消灭之时,与上所说不同。
具体的世界中,每类生物之生,皆先由〃气化〃而后由〃形生〃。朱子云:
天地之初,如何讨个人种?自是气蒸结成两个人。那两个人便如而今人身上虱,自然变化出来。(《语类》卷九十四,页十五)
此即所谓气化。朱子云:
气化是当初一个人无种,后日生出来底。形生却是有此一个人,后乃生生不穷底。(同上)
人之来源如此,他种生物之来源,当亦如此。
(四)人物之性
朱子云:
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著。凡人之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而理存焉。(《语类》卷四,页十)
理与气合而成为具体的个人。此气中之理,即所谓性也。
不惟人有性,物亦有性。湛然谓〃无情有性〃(见本篇第九章第一节第八目),朱子或亦受其影响。朱子云:
天下无无性之物。盖有此物则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语类》卷四,页一)
一物之性,即一物之理。《语类》云:
问:枯槁之物亦有性,是如何?曰:是他合下有此理。(同上,
页六)
又云:
问:曾见《答余方叔书》,以为枯槁有理,不知枯槁瓦砾,如何有理。曰:且如大黄、附子,亦是枯槁,然大黄不可为附子,附子不可
为大黄。(同上)…。
上文谓一物有一太极;每一物中皆有太极之全体。然在物中,仅其所以为其物之理能表现;而太极之全体所以不能表现者,则因物所菓之气蔽
塞之也。《语类》云:
问:人物皆禀天地之理以为性,皆受天地之气以为形。若在物言之,不知是所稟之理便有不全耶?亦是缘气稟之昏蔽故如此耶?曰:惟其所受之气只有许多,故其理亦只有许多。如犬马,他这形气如此,故只会得如此事。又问:物物具一太极,则是理无不全也。曰:谓之全亦可,谓之偏亦可。以理言之,则无不全;以气言之,则不能无偏。(《语类》卷四,页二)
336三松堂全集(第三卷)/中亂哲学史(下)
又云:
自一气而言之,则人物皆受是气而生;自精粗而言,则人得其气之正且通者,物得其气之偏且塞者。惟人得其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偏,故是理塞而无所知。物之间有知者,不过只通得一路,如乌之知孝,獭之知祭。犬但能守御,牛但能耕而已。(同上,页十)
物所受之理,本无不全,但因其禀气较偏而塞,故理不能全显而似于偏也。如:〃犬马,他这形气如此,故只会得如此事。〃即仅其所以为犬马之理,得有表现也。〃其理亦只有许多。〃就朱子之系统言之,应意谓其理亦只能表现此许多。
此具体的世界中之恶,皆由于此原因。《语类》云:
问:理无不善。,则气胡为有清浊之殊?曰:才说著气;便自有寒有热,有香有臭。(同上,页十三)
又云:
二气五行,始何尝不正?只滚来滚去,便有不正。(同上)
盖理是完全至善的。然当其实现于气,则为气所累而不能完全。如圆之概念本是完全的圆,然及其实现于物质而为一具体的圆物,则其圆即不能是一绝对的圆矣。实际世界之不完全,皆由为气所累也。…
惟气是如此,故即人而言,人亦有得气之清者,有得气之浊者。朱
子云:
就人之所稟而言,又有昏明清浊之异。(同上)
禀气清明者为圣人,昏浊者为愚人。朱子以为如此说法,可将自孟荀以来儒家所争论之性善性恶问题;完全解决。《语类》云:
道夫问:气质之说,始于何人?曰:此起于张、程。某以为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读之使人深有感于张、程,前此未曾有人说到此。如韩退之《原性》中说三品,说得也是,但不曾分明说是气质之性耳。性那里有三品来?孟子说性善,但说得本原处,下面却不曾说得气质之性,所以亦费分疏。诸子说性恶与善恶混。使张、程之说早出,则这许多说话,自不用纷争。故张、程之说立,则诸子之说泯矣。因奉横渠:〃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又举明道云:〃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且如只说个仁、义、礼、智是性,世间却有生出末便无状底,是如何?只是气稟如此。若不论那气,这道理便不周匝,所以不备。若只论气襄,这个善,这个恶,却不论那一原处只是这个道理,又却不明。此自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理会得后都无人说这道理。谦之问:天地之气,当其昏明驳杂之时,则其理亦随而昏明驳杂否?曰。:理却只恁地,只是气自如此。(《语类》卷四,页十五)
朱子此处,虽谓只述张、程之说,然朱子之讲气质之性,有其整个的哲学系统为根据。其说较张、程完备多矣。
朱子谓:〃凡人之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语类》云:
问:灵处是心抑是性?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
(《语类》卷五,页三)
又云:?
问:知觉是心之灵固如此,抑气之为耶?曰:不专是气,是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气聚成形,理与气合,便能知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焰。(同上)
一切事物,皆有其理;故知觉亦有知觉之理。然知觉之理,只是理而巳。至于知觉之具体的事例,则必〃理与气合〃,始能有之。盖一切具体的事物,皆合材料与形式而成者也。理必合气,方能表现,如烛火之必依脂膏。吾人之知觉思虑,既皆在此具体的世界之中,故皆是气与理合以后之事也。吾人之知觉思虑,即所谓灵处,〃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盖心能有具体的活动,理则不能如此也。朱子又论心性与情之关系云:
性、情、心,惟孟子横渠说得好。仁是性,惻隐是情,须从心上发出来。心统性情者也。性只是合如此底,只是理,非有个物事。若是有底物事,则既有善,亦必有恶,惟其无此物,只有理,故无不善。(《语类》卷五,页十一)
性非具体的事物,故无不善。情亦是此具体的世界中之事物,故须从心上发出。性为气中之理,故亦可谓为在于心中。所以谓〃心统性情〃也。朱子又论心性情与才之关系云:
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才便是那情之会恁地者。情与才绝相近。但情是遇物而发,路陌曲折恁地去底;才是那会如此底。要
之,千头万绪,皆是从心上来。(《语类》卷五,页十五)又云:
才是心之力,是有气力去做底;心是管摄主宰者,此心之所以为大也。心譬水也,性,水之理也。性所以立乎水之静,情所以行乎水之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才者水之气力,所以能流者。然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伊川谓性禀于天,才稟于气,是也。只有性是一定,情与心与才,便合着气了。(《语类》卷五,页十四至十五)
凡人所禀之理皆同;故曰〃只有性是一定〃。至于气,则有清浊之不同;故在此方面,人有各种差异也。〃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理学家以欲与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