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醋急钙诤涂焖俪沙て凇4�1500年到182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这一时期国家的发展出现了长期性的停滞。1500年之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人均GDP差距开始出现,1750年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750年之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在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发展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在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强盛期和缓慢发展期。

    1820—1840年以后中国农业社会逐步解体,进入到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四个时期,即衰退期,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949年。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将近33%,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占世界的30%以上。1870年中国出口占全世界总量比重的2。5%,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后来中国的出口迅速下降,到1950年跌至历史最低点。在194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按照1990年的价格是439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中国会从强大中很快衰落下来?胡鞍钢分析认为,当世界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时,中国却仍然是农业社会,这样势必就要衰落,除非向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变。而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具有几千年农业传统文明的社会里,缺乏工业化和全球化条件下的创新动力,是导致中国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从1950年以后,中国才开始进入到现代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经济准备成长期。其间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2%,出现了经济起飞的趋势,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950年的4。5%提高至1957年的5。5%。然而此后的“大跃进”中断了这一黄金发展期,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下降到4。9%。但在1950—1980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期的目标,加速了工业化原始积累,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80年以后,中国进入到现代经济的起飞阶段。从国家生命周期来看,1980—2020年间,中国都处在现代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经济起飞阶段和迅速崛起阶段,衡量国家生命周期的各项指标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不断提高。

    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堪称是世界的奇迹。中国打破了二战后日本创造的世界经济增长的纪录,经济增长率和高经济增长的时间都超过了日本。1978—2008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0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9。7%以上,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0年增长了近100倍,从2004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1978—2004年间,中国工业总产出增长了16。8倍,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2%;另外,中国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内地总人口突破13亿;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迅速上升,2009年12月末,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在综合国力排名中,中国排名世界第七。同时与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在明显缩小。1980年时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相对差距为4。75倍,到1990年减少到3。92倍,2003年进一步缩小为2。23倍。

第一部分 第27节:国脉(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提高了全球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扩张。1990—2002年期间,中国对世界新增GDP的贡献率为27%,而美国为21%,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

    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水平,GDP占世界总量约1/5左右,贸易增长将超过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将由三倍缩小为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

    从2020年以后,中国将进入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中的第三阶段,即经济强盛期。这是一个大国的鼎盛时期,经济总量将不断增大,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历史总是充满着神秘和奇迹,它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某种因果轮回的周期。有人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发现中国历史大约每800年可分一段落,也就是一个历史周期,亦即每隔70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历史的“大兴盛”。

    公元前8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周公摄政时期,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史上最强大的世纪;过了700年,公元前一世纪,西汉进入强盛时期,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强盛的国家,有句话叫做大汉尊威,汉人的说法也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强大鼎盛时期而来的;再过700年,就是公元7世纪,这是唐朝的强盛时期,唐朝在当时是全世界的中央帝国,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景象;又过700年,到了公元14世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明朝的枪支、弹药、造船技术都是当时世界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再过700年,正好是公元21世纪,各种预测和迹象表明,中国将再次登上历史的鼎盛时期。

    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2040年左右GDP达到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另有研究认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演进是以两百年为单位,在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如史学家唐德刚所说,中国要完成向现代文明的转型,需要两百年的时间,这刚好也是在2040年左右。

    对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有分析认为:18世纪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的工业、政治和帝国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并开发出电话、汽车、电视、喷气式飞机、因特网等各种主要的新技术,改变了世界;21世纪则是中国的世纪,作为全球最多的人口国家,拥有无可比拟的市场规模、工业产品、世界贸易、债券价格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改变全球供求关系的格局,中国将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

    200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用《中国世纪》做标题,通过驻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个国家共12名记者的联合采访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中国世纪来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这组《中国世纪》的报道无不感慨地认为:闭上眼睛想想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历史,你会觉得中国正目标明确地走在新时代;经过200多年的战争与动荡岁月,中国目前正处于二百年来前景最灿烂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在同未来约会。文章引用密歇根大学的一位学者的话说:“中国人都很谦虚,但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点也不夸张。”新加坡资政、国际知名政治家李光耀在谈到中国的发展步伐时曾不断感叹,“时时令我惊愕”。他估计到2050年,中国就会赶上美国。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也认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每800年一个轮回,世界风水轮流转。历史在冥冥中昭示着“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到来。

    关于未来中国将如何跳出历史兴衰的周期率,走出国家生命周期的紧箍,走上一条持续的发展之路,这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而在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也许给出了其中的一个答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第一部分 第28节:国脉(3)

    十年一梦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1949—2009年,弹指挥间,沧桑巨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0年是一个甲子,也是一个重要循环周期的完成。一个甲子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不算太长,但对一个人来说,要是到了这个年龄,也就是“花甲”之年了,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后期了。2009年又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刚过30年,也还处在“30而立”的年纪。按照中国的元运说,比如“皇极经世”的说法,一元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世就是三十年。按此说法,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世,亦即前30年和后30年。

    对于这两个30年,不少研究者认为:前30年中国走的是“政治、精神、平民”的路线,后30年走的是“经济、物质、精英”的路线。——前30年主要精力都放在政治上,平民路线使精英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为政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后30年的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让人性获得巨大解放,物质财富空前繁荣。概括地说就是,前30年收获的是政治、民心和精神财富,后30年收获的是经济、人性和物质财富。

    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时,关于后30年的讨论格外热烈,而前30年似乎被人们遗忘。这种划分和论述有“人为地割裂了新中国前30年和后30年的历史连续性”之嫌。而且在涉及这两个30年的讨论时,还往往隐含着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倾向——一些讨论在强调中国经济改革高度成功的时候,总是隐含着一个对前30年的否定前提,似乎只有否定前30年才能够解释后30年的成功,这使得新中国前后30年的关系问题变得分外突出。

    对于共和国60年的历史,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整体性视野和纵深向史观。无论从哪种角度,把前30年和后30年对立起来的论述都有失偏颇,而且难以真正解释共和国60年的整体历程。

    其实,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为“富民强国”梦想而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富民强国”为主旨的“中国梦”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60年一个甲子循环周期让中国的富民强国梦想变得清晰可见,而这一个大的周期和大的梦想却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的周期和梦想逐步完成和实现的。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历史上的大目标和大周期往往也都是由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周期分步完成的。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认为,两党政治使美国历史每隔12年就出现一个阶段性周期,前后两个阶段性周期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相互否定,而是在延续政策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和纠正。如此往复循环,美国社会才得以沿着螺旋式轨迹不断提升。

    中国虽然不是两党制政治,没有政党轮替之制,但中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五年计划/规划”模式,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周期特征。这个周期的时间并不是“5年”,也不是亚当斯的“12年”,而是有中国特色的“10年”。如果按“五年计划/规划”模式来考量,5年时间相对太短,很多的政策和计划都难以实现,阶段性周期特征也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在中国政治换届方面,每届政府一般都会谋求两届连任,这也是为了保持政策和计划的连续性。十年的时间一般都会达成一个大的目标,阶段性周期特征也就会呈现出来。因此,亚当斯的“12年”阶段性周期在中国就变成了“10年”阶段性周期。

    当然,中国每“10年”为一个阶段性周期前后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断裂和否定的,而是在延续和修正下继续前进,让中国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和提升。

    十年寒窗,十年一剑,十年一梦中国人在做事时也常常用十年的时间来为自己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一般每隔十年的时间就会呈现出一个阶段性的周期特征,而其中又基本以逢“9”之年作为分水岭。从1949—2009年,中国每一个“十年梦想”及其阶段性周期特征都如下般呈现出来:

第一部分 第29节:国脉(4)

    ——1949—1959年:战争与和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身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战争的硝烟渐次散去,从1840年开始的连续一百多年的战乱让中国人民饱受疾苦,此时终于盼来了和平的局面。但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丝毫不比之前少,战争的“内因外患”因素依然存在。

    在国内,国民党残存在大陆的势力在不停地搞破坏活动,同时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也在放言要伺机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而且国内还有西藏等地没有被解放,“内战”随时都有可能打响。

    在国际上,世界用狐疑的眼光看着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看社会主义的小草如何从这块贫瘠坚硬的大陆上挺立。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形势格外严峻,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除了支持国民党蒋介石盘踞台湾与大陆对峙外,还扶持日本暗地与中国“较劲”。在1950—1953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又经历了战争的考验。

    因此,稳定局势,肃清敌患,追歼残敌,备防备战成为1949—1959年间的一项重要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