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用多礼,本王今天打猎累了,想进去喝口水,你多心了!”李恪淡淡的说道。
王方翼见李恪说话客气,丝毫没有皇子子弟的傲慢之态,心里顿时轻松了不少,他开口说道,“殿下请!”
李恪走进了王家草堂,就看见王方翼的母亲王氏快步出来给李恪见礼,她已经从刚才王方翼和李恪的对话中听出了李恪的身份。
而王家以前也是士族之家,所以,王氏对李恪的施礼很得体,说话也很得体。
李恪这次来看看王方翼没什么目的,只能算是路过。所以,他对王家母子比较客气,只是询问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王方翼的学业问题。
王氏都一一回答了李恪,而王方翼则是乖巧在站在王氏的身边。
“王方翼,本王很好看你的将来,你们王家肯定会在你的手复兴!”李恪对王方翼鼓励道,他的话说的很巧妙,说王方翼能复兴王家,这使王氏和王方翼都看不出他是刻意前来看王方翼。
李恪和王氏聊了片刻,他决定离开,对于王方翼他没想过出手干预他。
所以,他对王中长吩咐了一声,王中长转身离开。
片刻,王中长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本,这是李恪行军打仗的时候习惯翻阅的《孙子兵法》,里面还有他的心得体会和注解。他将交给王方翼,说是算他在王家喝茶的茶钱。
王氏本想拒绝李恪的馈赠,可是看到他递给王方翼的是一本兵,而王方翼看到李恪递给他这本的时候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王氏也就没有拒绝李恪的好意。
出了王家,李恪便和王中长一行回了长安。
但是,王家母子确实很吃惊。
李恪时常出城打猎,这次他前来讨水喝,这点王家母子不怀疑。可当王方翼翻开李恪送给他的《孙子兵法》时,看到面的注解和心得体会的时候,他就知道李恪送他这本不是为了一杯茶水钱。再想到李恪跟他说的王家会在他的手复兴,王方翼倒是理解了李恪话里的意思。
他看着李恪离开是背影,屹立良久,沉默不语!
王氏对自己的儿子的性格很清楚,她从自己儿子的神情已经看出了他今后的方向,只能叹息一声摇头不语。
李恪回到北王府,就见杨恩急急忙忙的前告诉他,说李恪的绘画老师董伯任已经来了长安城,现在就在前厅等他。
李恪一听就急忙向前厅而来。
董伯任是杨妃给李恪找的绘画老师,自李恪离开了长安去并州,董伯任就回了老家,这次李恪大婚,董伯任作为李恪的老师自然要前来祝贺他。
李恪走进前厅的时候,就看见白发苍苍、有点疲惫的董伯任坐在椅子喝茶,李恪清楚董伯任的性格,他这次一回到长安就来自己的府拜见自己。
董伯任看到李恪,急忙起身向李恪施礼,李恪快步前阻止了董伯任,将他扶到椅子,这才开口说道,“老师,你一路辛苦了。”
“殿下,老夫能有什么辛苦的,能够参加殿下的大婚是老夫的福分啊!”董伯任说的时候脸色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李恪又问了一些董伯任的生活起居,董伯任都一一答复了李恪,李恪见董伯任显得很疲惫,就建议他住在北王府,晚在请教董伯任,董伯任自然应容。
看到董伯任步履蹒跚的离开前厅,李恪对董伯任前来参加自己的大婚一点都不怀疑,可现在距离大婚还将军有二十天的时间,这就让他觉得董伯任在这个时候来长安肯定不光是前来参加自己的大婚这么简单。
这样一想,李恪倒是很奇怪晚跟董伯任的详谈。他觉得以董伯任经验和经历,这几天他和许敬宗等不明白和解释不清的问题没准董伯任会给他答案。
第四百一十五章 拨乱反正
晚,董伯任就出现在了李恪的房。
两人想对而坐,李恪便对董伯任说道,“老师,最近长安的局势你怎么看?”
“看似混乱,实则明朗啊!”董伯任慢条斯理的说道。
“老师这话是什么何解啊?”李恪耐心的问道。
“殿下,你是身在居中,才会觉得朝局比较混乱,要将自己看成局外人,你在分析就不会这么想了!”董伯任点出了李恪看待问题的局限。
“请老师指教!”李恪诚恳的说道。
“你觉得皇让你永久的离开长安,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董伯任问道。
“本王没想过!”李恪干脆的回答道。
“现在,你和魏王李泰还有太子李承乾,你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个局面要是僵持下去,会对大唐的发展不利,皇自然看到了这一点。”董伯任侃侃而谈道“所以,皇让你出任北王,让你永久离开长安城没有他的旨意不能回长安,他只想是想破局而已。”
“破局!”董伯任肯定的说道。
李恪见董伯任说完这句话就不在继续向他解释,他便陷入了沉思。
他和李泰和李承乾在朝堂确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承乾自然有长孙无忌一系的人支持,而李泰自从拜了王珪为师之后就等收拢了前天子李建成的智囊人物,像王珪的两名只要韦挺和杜淹,他的势力也不能小觑,再想到自己身边的一系人马和军方中是实力,特别是跟李靖、李道宗还有李孝恭等的关系以及跟柴绍等外臣之间的关系,这也绝对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这样一看,大唐确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现在大唐在打败了突厥之后,最需要的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的生活,这就需要朝廷下团结一心,绝对不能出现各自为政,以权谋私的局面。而这些局里面的人物都是大唐朝廷里的重臣,李世民想用强硬手段显然不行,再说这些人都忠于大唐。
所以,李世民觉得想要破除这个局,就必须要从根源去寻找答案。
李承乾是太子,李世民自然不敢轻易动他,李泰又没有动他的理由,那就只有李恪了!
只有将李恪踢出太子争夺的这个漩涡之外,那三足鼎立的局面就会打破,李恪的势力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李泰和李承乾会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拉拢李恪一党的成员,这样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而李世民也很清楚,只要没有了李恪的制肘,三党变成两党,那这个局就不会太牢靠,他有能力掌控。
李恪想到这里,神情微变,他没有想到董伯任能看的这么远,看的这么透。这要是放在自己身,李恪觉得他还真不会想到这么深层次的内涵面。
难怪董伯任说自己身在局中,还真就这么一回事!
董伯任在李恪沉思的时候就一直观察着李恪,他见李恪脸色变的煞白,又恢复正常,就知道他想清楚了其中的关窍。
“殿下,现在你清楚皇的用意了?”董伯任问道。
“经老师这么一点拨,本王倒是清楚了不少心中积压依旧的疑惑!”李恪欣喜的说道,“那老师认为本王今后该怎么办呢?”
“你?”董伯任停顿了一下,他很清楚李恪话中的意思,而像他这样的大隋遗臣们也更希望身含大唐血脉的李恪能够登皇位,而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李承乾。所以,董伯任皱了邹眉头,这才对李恪说道,“殿下想要破眼前的这个局不难,只是需要时间等待!”
“老师请说,本王有这个耐心!”李恪回答道。
董伯任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怕李恪是血气方刚之人,生怕意气用事,或者说不懂得隐忍。可李恪正是猜出了董伯任心里的这层顾虑,他才会这么肯定的答复董伯任。
李恪自己也很清楚,自古只要是皇子娶了外族的女子,他就必须要支藩,要远离帝国的政治和权利中心,而皇帝会为了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绝对不会将皇位传给这样一个儿子,至于所谓的各方面因素有很多,比如娶了外族女子之后跟外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可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见对外族人的防范有多深,娶了外族的女子而且还有了子嗣,再血脉的纯正问题和种族等问题都难以让天下百姓接受,还有就是娶了外族女子,那跟外族之间的关系就说不清道面,历史汉人和其他外族是人之间是仇杀始终不断,甚至都结下了死仇,就像突厥也是一样,所以,百姓们会很在意这个问题,士族大家和文士们也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因此,李恪要是娶了阿史那云,不是说李世民断绝了他入住东宫的机会,而是天下百姓,士族大家和汉人本身的排外思想断绝了李恪的太子之路。
所以,李恪见董伯任说自己能破这个局,他心里欣喜的同时急切目光炙热的盯着董伯任。
“殿下这才离开长安,你是势力会损失很大,而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会形成二虎相争的局面,而殿下等的就是他们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的时候,你在黄雀之后,得渔翁之利。”董伯任说道。
李恪听董伯任这么说,不由的有点失望!
董伯任好像能看懂李恪是心思一般,对李恪微笑着说道,“殿下,很多问题不能明言,只能意会,你该多看看史,特别的帝王的生怕传记。”
“老师——”李恪眼中精光一闪,他好像明白了董伯任的意思。
“殿下,老臣身体不支,就先行离开了!”董伯任微微一笑,颤颤巍巍的离开了房。
留下李恪陷入了震惊之中的李恪一个人在房!
不过李恪瞬间回过神来,他此时才觉得董伯任说的还真对,有些话确实只能意会不能明言!
董伯任离开房后,李恪又在房开始思考,他想通过董伯任点名的让他用局外人的身份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
李恪将自己放在了局外人的位置,当他在这个位置看待长安城最近所发生的问题的时候,他就一下子明白了谣言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大唐跟突厥是世仇,还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唐人扎在心底里的传统思想,是绝对不能够被清除的。历史因为五胡乱华,胡人差点杀光中原汉人,大唐距离五胡乱华也就几百年而已。从根本来说胡人和唐人之间仇恨是绝对不能轻易化解的干干净净,而在牵扯到帝王更替面,李恪要是娶了阿史那云就绝对失去了民心,即便是他能真善战。所以,长安城坊间谣传自己要娶阿史那云,这绝对是在向大唐的百姓造舆论,就是想毁伤李恪的声誉,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一点阴影,只要这个阴影存在,只要到时候稍微被人引导一下,那爆发出的效果就不一样。
果然,李恪分析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到这样言论的长孙无忌的传播。
那么经过这么一分析,李恪就清楚了第二条言论说他想借此入住东宫的传播者肯定的魏王李泰,他想借此机会给李承乾压力,想让李承乾对自己产生恐惧,从而阻止自己势力的再次壮大,说白了就是不想在这封赏中让自己占到太多的好处。
“厉害!你们真厉害!”李恪喃喃自语道。
确实,他现在还真的是第一次见识到这样借力打力的计谋,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给自己制造麻烦的阴谋。
而且,他自己也很清楚,因为了有了谣言的先入为主,即便他娶了阿史那云,再有诸多的解释和弥补,长安百姓甚至大唐百姓都会在心里排斥他入住东宫。
李恪可不敢疏忽百姓的力量,在经过十几年,多少大唐的人才会出自这些百姓之中呢?要是让他们从小就有了先入为主的这层影响,那自己今后入主东宫或者登皇位会受到多大的阻力,那只要他自己清楚。
只是,到现在他也觉得没办法,谣言止于智者,对于这类阴谋,他也只能听之任之。
唯一欣慰的是,他清楚了谣言的目的,这就足够了!
今天确实状态不佳,这一章写的很痛苦、个人觉得很凌乱!大家勉强看看!我会尽快调整好心态和状态!
第四百一十六章 辩机死了
李恪想清楚了自己心里的存在的疑惑,知道眼前针对自己的阴谋不会影响自己现在的发展,他就不在为这些事情纠结,每天倒是过的很悠闲,而并州各将领想参见李恪的婚礼,便分兵部请求暂缓任职的时间,正好现在大唐没什么战事,校检兵部尚侯君集也就卖了一个人情给李恪,答应了并州将领的要求。
这样,李恪一天没事的时候就跟并州将领们出去打猎,或者在府中蹴鞠长踢球,日子过的很滋润。
李恪的日子过的很舒服,但大唐朝廷的中枢大臣们的日子不清闲,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那个将领没有大功,但要在这些功劳之中核定大小进行封赏,这本就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再加长孙无忌的太子党里面又不少是这些将领和功臣中的人,这就长孙无忌出了一个难题。
不过核定功劳的不止长孙无忌一个人,还有魏征和王珪等中枢大臣。
而李世民也下令在李恪婚礼之前核定完,他要对这些有功的老臣进行封赏。
所以,经过长孙无忌和王珪、魏征等人的不懈努力,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长孙无忌将一份奏章呈给李世民,内容就是老臣们功劳大小的核定。
李世民看完奏章,基本没什么意见,就是长孙无忌将自己的排名放在了第五位,这让李世民心里不满,他觉得以长孙无忌的能力,他放在第一都不为过,但长孙无忌很明显的将李靖放在了第一位,李世民也不好意思将这位大唐的军神的排名再下一个名次,再加李靖这次打败突厥,又立下了大功,李世民也就对李靖排第一位没有了意见,只是将长孙无忌的排名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李世民将批示的奏章下发到了中省,中令萧禹看了之后没有意见,就将奏章交给了门下省复查,王珪是这次核定功绩的成员,他自然没有意见,只是对李世民将长孙无忌的排名提到第二有点吃惊,不过他也通过了这份奏章的批示,将奏章交给了尚省。
尚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尚省主要职责就是执行。
所以,核定功绩的消息和排名瞬间在长安城传的沸沸扬扬。
而功绩核定,那剩下的自然就是讨论封赏了。
有了功绩的排名,想要制定封赏就简单了不少。
不过李世民对此事还是很慎重,他将所有的中枢大臣召集到两仪殿讨论,经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