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帝国崛起-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翁同龢细心的讲着,其实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点,第一,退居幕后,只要张野愿意,就可以确保皇室不倒。这个是最无欲无求的决定,丢权利保位置。第二则是分散张野的实力,逐个击破,以达到彻底灭绝的目的。第三则是对张野进行捧杀,对其部下进行拉拢,以达到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最好可以达到他们内战的效果。
而第一点和第三点也是最容易实行的,但是有一点,第一点要看张野的想法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成功,而且即便是保了现在,也保不了未来。
第三点则是要看张野对其手下的掌控力如何,一般情况来说,只要使出这一招,基本上没有办不到的事。
至少从古至今,翁同龢还没见过永远齐心的部队或者团体。他们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只要将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给拉开,难免会有人眼红,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
所以,这一点对于张野的掌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假如他一句话便可解决内部矛盾,那么短时间内是绝不可能干掉他的。
而且这一招也会给张野带来不小的麻烦,要想掌控部队,则必须要做到平衡部下。这边朝廷封官加爵,自然是有丰厚的奖赏。
张野若是想达到平衡,就必须收缴这些来自朝廷的奖赏,并且让他们还跟以往一样。或者给那些没有被封官加爵的人私自提升待遇,反正不管怎么做,只要朝廷的圣旨下去了,他的部队就肯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只是或大或小而已。
其实还有一点翁同龢并没有说,因为他不知道张野的性子,只知道张野的性子跟常人不同。所以,一旦张野识破了朝廷的计谋,那么结果可能会更糟糕,对朝廷更加不利。
“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呐!太后历来强势,怎么当初在对待张野的问题上却要绕那么多弯呢?要是当初朕暗中支持张野,恐怕现在就不会是这幅局面了。”
光绪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无奈的说着。
其实这其中有很多光绪不知道的内幕,慈禧当年之所以不杀张野,而是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整死张野,这其中有两个半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是大太监李莲英,对于出手阔绰的张野,李莲英在得知太后想要杀张野的念头之后,便在太后身边说了几句,可以说正是李莲英的这几句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便是李鸿章,虽然表面上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但张野出自新军,新军又是袁世凯训练的,袁世凯呢,又是李鸿章钦点的人。对于张野当时跟袁世凯谈话的具体内容慈禧虽然不知道,但她却知道袁世凯给了张野一笔钱。
以慈禧的老道,能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所以,李莲英在劝慈禧的时候就是说,直接杀了张野,恐怕会让李鸿章以及袁世凯心中不爽,虽两人不敢忤逆,但心中的隔阂还是会产生的。
所以,要杀张野可以,但却不能直接杀。李莲英这么做也算是救了张野一命,至于日后他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而剩下的那半个人,则是荣禄。荣禄对于张野的态度可谓是不冷不热,既不想留,也不想杀。这让慈禧觉得李莲英的话似乎是对的,所以才有了当初的决定。只是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rs
第一六二章:翁同龢以死进谏
光绪皇帝在思考着,翁同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都要认真的去想一想。他不想在出现之前那种事情了,所以现在他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
三个方法有最坏的,也有最好的,但是在光绪看来,每一个办法都不是最好的。他虽然身为皇帝,但却感受到了太多的压力。
单单只是一个改革就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更何况要封一个汉人王爷?若是真这么干的话,别的不说,满清这一下子就要多出来许多的王爷。
功高劳苦的李鸿章,坐镇南洋的张之洞,只是这两人就必须要封王的。而且这两人人脉较广,情况又不同,若是只封张野而忽视了这两位,那么结局一定不能让人满意。
平衡,光绪现在要找的就是一个平衡点。既能抬高张野的地位,又能不让其他老臣感到心寒。这才是最重要的。
“翁师,如果将这三个法子合并,你意如何?”
许久之后,光绪终于想明白了,但他此刻也拿不定主意,还是想要征求一下翁同龢的意见。
“哦?不知皇上想怎么合并?”
翁同龢一愣,显然没搞清楚光绪想干嘛?这三个法子可是自己想了半个月才想出来的,而且在许多地方都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最终才觉得可行。
但是在这其中,只需要一点对不上,就有可能全盘皆输。而现如今光绪又想将这三个法子给合并,这无疑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只是不知道他想怎么个合并法。
“答应张野的要求,给他钱,给他粮。同时要求他全面接管大清防务,务必要做到拒敌于国门之外,同时命令各地暗中准备好清剿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再去拉拢张野的部下,如果能让他们反水,那自然是最好的。”
光绪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这个法子,好是好,就怕张野不上当。他能有如今这么大的成就,脑子恐怕转的比谁都快,否则的话,区区一二十来岁年纪,又怎能将几万人管理的井井有序?此计当慎用,若是被张野看破的话,恐怕以后再也没机会与他交好了。”
翁同龢摇了摇头,这种想法他也有过,但是很快的便被抛弃了。
张野能有今天,这也说明了他很聪明。知道大兴安岭不适合他发展,所以趁着朝廷大军还未赶到之前便突出重围。
因为担心在山海关被拒在关外,所以他直接乘船到山东,绕过了山海关的防御。然后一头扎进了沂蒙山那个险地,迫使朝廷无法彻底的摧毁他们。
而如今张野手握四城之地,虽然面积不大,跟整个大清比起来简直就是区区弹丸之地。可他手下却有好几万的军队,这些军队清廷是拿他们没办法的。
而且张野也不傻,若是朝廷强令他接收全国防务,他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猫腻吗?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么值钱打败日军又怎么解释?一次或许是运气,两次也有可能是运气,但是三次全是运气不成?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所以翁同酥才将这一法子给拆分成了三个,想不到光绪又将他们给合在了一起。
所以,这一次翁同酥想都没想的就直接否定了。因为这个法子之前他已经论证过了,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根本就不在他们的掌控范围之内。
“哼,我堂堂大清王朝,竟然拿这区区几万人毫无办法,真是可恨,可恨呐!”
光绪抬头看着房顶,心中悲愤万千的怒斥道。
翁同龢不仅否定了他的想法,其实言外之意也是在告诉光绪,别看你有三条路可走,但唯一最安全的,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第一条路了。
因为现在手下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可以打败张野,而张野的脑子又不笨,他应该会看穿这些计谋的。若他一直囤聚在山东,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一旦让他接管全国的命令发出,那么张野完全可以大肆的招兵买马,然后就在山东练兵,而且以张野练兵的速度,恐怕要不了一年,他的部队人数就能翻上几番。
若是到了那时张野在出山东,直接控制周边的几省,然后在慢慢的循序渐进,恐怕朝廷就悲剧了。到了那时,打也打不过,也不敢打,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可是让皇室放权,到幕后去当甩手掌柜,这个光绪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在中华历史上几千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例子。
至于英国,那是他们的皇室无能,所以才会被人给逼到那一步。光绪总觉得自己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再者,他也不想走那一步,毕竟进去容易出来难,一旦放了权,他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以后还怎么去见老祖宗们?
“陛下,大清目前的局势也并非您所造成的。而且如今这幅局面,也很难再收拾了。利益集团早已形成,打是打不掉的。所以,改革是完全行不通的,除非朝廷能够打掉这些利益集团。如果不行的话,倒不如效仿日本,那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翁同龢继续劝阻着,反正他是不想跟张野为敌,以目前来看,张野所表现出来的实力太让人害怕了。
身为帝师,翁同龢岂是常人?他早就把整个局势给看清楚了。而且他也很清楚,只要张野愿意,他甚至可以直接挥兵北上,直取京城。
但是到目前为止,张野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翁同龢很明白,恐怕是张野因为担心目前手中兵力不足以控制全国,若是取代了清廷。这个国家将会四分五裂,那些封疆大吏们也可趁机**,好好的当一把土皇帝。
又或者被其他的某些势力趁虚而入,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欧美列强。一个破裂的国家虽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换个角度来说,这样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清廷倒了,新的朝廷还没有控制这里,那么他们就可以不顾任何人的想法,派兵直接圈地,所有圈下的地都将是他们的势力范围。
而到了那时,新朝廷刚刚建立,内部不稳,根本就没能力去跟欧美列强讨价还价。唯一的方法便是隐忍,慢慢的发展,然后在一点点的讨要回来。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野才没有取代现在的朝廷。但是翁同龢却知道,张野早晚有一天是要取代朝廷的。
与其到时候成为一个亡国之臣,倒不如趁着现在赶紧忽悠一把皇上,让他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的保全这个帝国。只要清廷不倒,他就一日还是帝师,所有的权势都不会离他而去。
哪怕光绪到了后面,成了甩手掌柜,也依然无法去掉他身上帝师的名望。所以,不管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只要清廷不倒,就损害不到他的利益,至于其他人,让他们自己头疼去吧。
“堂堂大清,乃万国之首,又岂能效仿东瀛倭寇?这传出去的话,让大清的颜面放在哪?”
光绪很是头疼的训斥着,虽然他也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但他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定,而且他也不敢这么做。
光绪甚至已经想到了,一旦自己这么做之后会是什么结果。皇室的威望被缩到最小,所有满人现有的待遇也将不会再有,因为一个不管事的皇帝,是不会有人愿意每年花两千万来养活你的族人。
到了那时,满朝文武全都将会变成汉人,他一个皇帝也不过是傀儡罢了,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他甚至不用考虑该如何去面对已经死去的老祖宗,单单是这些还活着的满人就能把他给吃了。这个责任光绪不想担,也担不起。毕竟这是几百年来的规矩,到了自己这里又怎能坏了?
“陛下,此刻决不能意气用事,天下大势如此,非人力可违也。老臣早已接到消息,那张野已将沂蒙山打造成军事基地,里面有各种军工厂,日夜不停的开工建造各式装备。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要远超于南北洋。
而且老臣还打听到,张野早已有了反心,假如现在朝廷趁着张野羽翼未丰便做出正确的决断,虽也有可能亡国,但几率却比什么也不做小的多。但若是什么都不做,大清绝对要亡,而且还是亡在张野手中。”
翁同龢直接跪倒在地,额头紧紧的贴在地面上。
此刻他的身体已经被吓的瑟瑟发抖,尽管如此,后面的那段话他也还是说了出来。伴君如伴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随时都有可能会没命,但是有些话还必须要说。
这次翁同龢并不是为了清朝,而是为了自己,哪怕光绪要砍了自己,这话也必须要说。翁同龢就是在赌,而且还同时赌两个局。
第一个他赌光绪不会杀他,第二个他赌日后张野上位之后,不会为难自己。哪怕要罢官,也会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地方。
古往今来,还没听说有哪个帝师在亡国之后能有好命的。不是隐形藏名过着隐居生活,就是直接被杀。而翁同龢正是看到了张野手下无人,但却又肯定要反,所以才会这么做,给张野留下一个看清大局的好印象,到时候任命官员的时候,多少也考虑一下自己。rs
第一六三章:山东炮台(为0心声0加更!)
翁同龢这次算是赌对了,光绪没有杀他,也没有训斥他。而是对着翁同龢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光绪独自一人坐在养心殿内,看着那蓬荜辉煌的宫殿,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都是权力的中心,可是现在,他竟然无法掌握这股权利。哪怕在杀了夺权的慈禧太后之后,也依然无法全面掌权。
直到现在,光绪才明白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幼稚,现如今不仅背负上了弑母的臭名,同时还失去了成为明君的机会。
沂蒙山,张野等一行人在兵工厂内来回的走动着,不停的穿梭在各个车间。并且最终,在火炮车间停了下来。
这次前线的事情他很清楚,对于没有岸防炮这个问题,张野也同样很担心。租借的美国舰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过来,双方虽然已经签下了合同,但这个期限上却写着一年以内,如果一年内美国没有派军舰过来,那么合约自动失效,美方退还已付定金。
而订购的军舰,此时才刚刚铺设龙骨,距离下水的日子还远着呢,甚至可以说,两年之内都别指望着这些军舰能回来,三年,甚至五年之内都别指望着这支海军舰队能有什么战斗力。
为了不再吃相同的亏,所以张野决定发展岸防炮。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就是一个大口径的火炮,加上穿甲弹就足够了。
可问题是,他们造不出来,除了技术不过关以外,也没有可以制造更大口径的火炮。目前磨具最大的是150,而150的岸炮,有跟没有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张野这边能制造出来的最大口径火炮是150毫米。像这种大口径的火炮,想要从外国购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卖。
“管退技术很重要,现在你们也生产了这么多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