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让老师陪他在前堂稍等,我更衣后边去”赵柽说道。
折克行一杯茶还没喝完,就见燕王爷赵柽走了进来,只见这小伙要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帅’,两个字比喻就是‘好帅’,他虽做文士打扮却有着军人果敢坚毅的气质,步履间带着杀伐之气,“下官拜见王爷,多谢前日的援手之恩”
“折节度使多礼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赵柽虚扶下说道,请他重新落座,小黄门马送茶水。
“这是下官的犬子折可存,这是小女折美鸾”折克行又给王爷介绍随来的两个年轻人。
“下官折可存,见过王爷”折可存躬身施礼道。
“免礼”赵柽边说边下打量着折可存,史称其‘为人刚直不挠,倜傥有大节,尝慨然起功名之念,耻骄矜而羞富贵,笃学喜士,敏于为政,名重缙绅间’现在他不过二十左右岁的年纪,身材却是在沙场征战多年的少年英雄,蒙荫补入仕,奉命与西夏作战,生擒敌酋——女崖,因功迁秉议郎,阁门祗侯,这次是随父进京谢恩的,只可惜天忌英才,而立之年便早逝。
“小女子拜见王爷”那折美鸾依然是一身红衣,但是却做淑女打扮,施了个福礼道,两眼却下打量着赵柽,面带疑惑。
“不敢,不要客气了,姑娘这身打扮让我都不敢认了”赵柽抬手让她免礼,开了句玩笑道。
“你你不是那天地会的韦吗?”不跳字。折美鸾指着赵柽惊讶地道。
“不可对王爷无礼”折克行见女儿手指点着王爷,急忙喝止道。
“折节度使不必责怪,我与折姑娘是旧识,那晚情非得已信口胡说,不是有意欺瞒,还请姑娘见谅”赵柽拱手笑着说道。
“美鸾,这是回事?”折克行大觉失礼,急忙问道。
“爹爹,王爷便是我说的元夜独战众泼皮,将女儿救出的那个韦”折美鸾赶紧解释道。
“哦?王爷三番两次救我父女危难,如此大恩让下官无以为报”折克行再次起身深深施礼道,那日折可存兄妹两个大闹得月楼,在众人面前杀伤了多名泼皮,砍了乔贵的手,他就不好,的身份敏感,在京中当街杀人必会引起朝中御史弹劾,弄不好就是丢官罢职的下场,严重点谋反的帽子就会扣到的脑袋,可当他正找人疏通时,却传来兖亲王为开脱,保下了的消息。
第三十五章让贤
第三十五章让贤
第三十六章 心乱
第三十六章心乱
祝各位‘五一’快乐
赵柽看折克行恭敬的样子笑笑道折节度使,你们折家对我曾有一饭之恩,说起来我还得谢谢你们”
“这这可能?”折克行有些懵了,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他曾经和王爷有过交集,摇摇头说道。
“呵呵,你可能不,折姑娘可否还记得这玉环?”赵柽将腰系的玉环摘下来晃了晃道。
“妹子,这玉环不是你常系在腰间的吗,会在王爷手里”折可存看看王爷手里的玉环,惊讶地说道。
“这玉环本就是王爷的,今日也算完璧归赵了”折美鸾并没接玉环,轻叹口气说道。
“这是回事,美鸾你说说”折克行一听更加疑惑,常年在西北,他进京的次数都有限,更不要说孩子们了。
“还是我说”赵柽看折美鸾低着头,不知如何说起,“王皇后大行那年,我进京奔丧,因未得圣旨进京,只好在宫门外设祭,一连多日无人施饭,我等几乎被饿死”赵柽瞅瞅见喜说,见喜点点头确认王爷所言不虚。
“那日早晨是个小娘子给我们送来了一碗粥,说是她家让送来的,但不肯说出姓名,王爷收了,便把他佩戴的玉环送给了她,这玉环既然出现在折姑娘的手里,说明那粥便是你们折家人送的,这事情王爷一直记在心中未敢忘记,他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一直未探知是谁,那日玉环又回到了王爷手里,也算是有缘”见喜给折美鸾施了一礼说道,“那粥我也喝过,在此谢过了”
“这等小事,王爷和这位爷还记得,我都已经忘记了”折美鸾赶紧回礼道。
“哦,我想起来了,那年父亲进京磨勘,妹妹缠着您要跟着进京,她时腰里就多了这玉环,我还一直以为是父亲给她买的”折可存回想道。
“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王爷当年小小年纪在宫门外设祭,孝心动感天地,名震京师,令下官佩服啊”折克行说道。
“呵呵,既然找到了正主,送出去的能收,还请拿”赵柽笑着站起身,将玉环递给折美鸾。
“小女子不敢,那日王爷舍身相救,小女子身无长物将玉环转赠,如王爷所说,送出去的能收呢,咱们就算两清了”折美鸾拒绝了。
“小女无礼,王爷勿怪,她被下官宠坏了”折克行赶紧赔礼道。
“折姑娘率直,乃是性情中人,无妨”赵柽尴尬的笑笑,收回了手。
经过这番话,众人也不像刚才那样生疏,也随便了许多,何去非便与折克行论起了边事,现在西夏与大宋正在打仗,两个人不缺话题,折克行也是员儒将,很合何去非的脾气,话也多了。
赵柽和两个小的年纪相仿,又都是好武之人,说起那晚的打斗,很快就熟络起来,没了开始的拘谨,开始称兄道弟,相携到了演武场,边比划边解说。
“王爷,他用的是哪路刀法,可是家传的武艺”赵柽以身有伤为借口,让随行的赵信掩饰了几招刀法,折可存见刀法虽然简单,但是凶狠、毒辣,都是要人命的招法,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他好奇地问道。
“才不是呢,这些都是王爷教给我们的”赵信收刀站在王爷身后自豪地说道,从对方的眼神中他看出了火花。
“哦,王爷这刀法杀伐之气甚重,如果不是经历血战的人是使不出来的,您定得过名师指点。”折美鸾听了,惊讶地说道。
“我自幼长在乡下,跟着护院们东学一招,西学一式,都是些三脚猫功夫,没有正经拜过师,全是些野路子,让两位笑话了”赵柽笑笑道,把‘责任’都推到了护院们的身,可他的人都,因为他们都王爷没有武师父。
“王爷过谦了,那日与辽国王子比箭,我可是见了,能把靶子的箭一一射落,我是自知不能”折可存自幼习武,眼力还是有的,还以为赵柽谦虚不肯承认。
“折兄,说起这弓箭我确实下过番功夫,只是学艺不精,那日不过是取巧,起码我箭射的不如他快,要不然比试结果还是未知,折兄想来弓马精熟,还请不吝赐教。”赵柽真实本事,要是骑在马,玩儿火枪还行,射箭就不敢保证了。
“要说弓马,我家中,还是小妹最高”折可存妹笑着说道。
“哦,那还请折姑娘指教”赵柽拱拱手道。
“听他胡说,我的功夫粗浅,怎敢指教王爷”折美鸾瞪了眼哥哥说道。
“呵呵,折姑娘是不是瞧不我这个笨徒弟,怕我将来给你丢人啊”赵柽笑着说道。
赵信瞥了王爷一眼,看他‘不要脸’的劲儿,身只起鸡皮疙瘩,“难道王爷看这个小妞啦?”他对心中忽然升起的念头吓了一跳,再看向折美鸾目光中好像多了些敌意。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赵信吃惊,王爷这个‘死不要脸的’居然命人备了他那匹黑马亲手牵给折美鸾,还把皇赐的宝雕弓拿给她用,再不说身有伤与那‘小娘们儿’并骑在演武场中驰骋射箭,腆着脸问这问那,好像八辈子没见过似的。可那‘小娘们儿’似乎并不领情,板着脸教训他,他还点头哈腰地冲人家笑赵信再看不下了,扭过脸,想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可却忍不住不时回头看两眼
“王爷,今天中午咱们还吃‘点心’?”趁王爷偷闲喝茶的功夫,一个小黄门颠颠的跑苦着脸问道。
“嗯?今天开戒,不吃点心了,准备酒席款待折节度使”赵柽楞了下,很快反应,厨房好几天都不动火了,不分贵贱都吃点心呢。
“好嘞,今天不吃‘点心’啦”小黄门一听乐得蹦了起来,转身喊道,立刻引起一片欢呼声。
“哎,你们府里点心不好吃吗?他们听说不吃点心了这么高兴”折美鸾碰碰赵柽问道。
“嘿嘿,过年送的点心太多了,我怕天热吃不完就坏了,府里下下吃了五六天点心了,你看他们都胖喽”赵柽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吹,那得送多少点心,你们府中下得有百十人,五六天也吃不完?”折美鸾撇撇嘴说道。
“王爷说得不假,只是点心不是人送的,都是他做的,一个大汉拳头大的一块都能吃饱,大家都吃腻了,他还逼着大家吃”赵信趁机揭发,掀了王爷的老底。
“真有那么难吃吗,我吃着味道挺好的”赵柽白了赵信一眼道,这孩子今天啦,当着外人跟耍脾气。
赵柽觉得这一过的飞快,好像还没射两箭就到了饭点,只能遗憾的结束了‘学习’,摆宴吃饭。酒席间,这些人的话题仍不离西北战事,赵柽也好不容易逮着个熟悉军旅,参加过实战的行家,当然不肯放过机会,不时讨教,发表的见解。一顿午饭直吃到日落时分,要不是眼见天黑,他们不还要说到时候
“燕王爷真是个大方人,这么好扶桑刀千金难得,不比夏国的宝剑差多少,不过小妹你那弓更好,我在秦州只在战场见过一个夏国皇子用过”出了门,折可存骑在马,一边把玩手里王爷的回赠品,一边说道。
“好吗?你喜欢就给你,我没觉得那么好”折美鸾将弓扔给哥哥道,似乎那只是街边只卖贯把钱一把的猎弓。
“我可不敢用,那是王爷送给你的”折可存摸了摸弓,有些不舍的又递还给妹妹。
“唉,这燕王不肯当太子真是可惜了,他是个知兵的人,如果他来日登基,必能开疆扩土,扬我大宋神威,现在恐怕只能做个闲散王爷,终老府中了”折克行看看一双儿女道。
“爹爹,我看他不过是纸谈兵罢了,只怕了战场比兔子跑的都要快”折美鸾笑笑道。
“哼,他能独自杀退百的泼皮,将你从中救出,怎会是胆小之人,你再看他的那些护卫,面带戾气,眼有杀意,那都是见过血的,我听朝中传闻,他在襄邑时,只带五十护卫边将流窜江南数省的二百多悍匪全歼,杀的一个不留”折克行说道。
“他是王爷,拍马屁,捧臭脚的人自然多的很,未必是真的,即使传言是真的,那些泼皮,盗匪怎能与夏国的铁骑相比”折美鸾不屑地说道。
“小妹,那燕王救了你,又替咱们在皇面前美言,保下了咱们,没有对不起咱们的地方,你好像很讨厌他似的”折可存听着妹妹的话,总觉得与她往日不同,奇怪地问道。
“我我有吗?”不跳字。折美鸾低声回答道,她现在心很乱,说不清是种感觉,她还从未见过这样的王爷,贵为皇子举止言谈却没有皇子们的儒雅高贵,行事更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子,倒似个知恩图报,嫉恶如仇的军中汉子,可他的身又如同披着层迷雾,让人看不透,读不懂
第三十六章心乱
第三十六章心乱
第三十七章 舞台
第三十七章舞台
“二爷,如果你这次当太子,过些年登基为主,那么不就可以实现你心中的报复了吗?”不跳字。赵信就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似懂非懂的听着王爷的倾诉,借倒茶的功夫他问道。
“哪里有那么简单,朝中下官员万,把他们的想法统一起来,恐怕比再造个大宋还要难”赵柽抿了口茶水,耸耸肩膀道。
大宋政坛的这些精英,他们代表了国家中各个份子的利益。科举制度让一批人通过读走了仕途,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自底层,除了想到的利益,还能想到从前生活在其中,考虑到与其曾共甘苦的同阶层利益。而工商业阶层、市民阶层、资产阶层占有的资源更多,通过科举位概率更大,机会更多,这些人从的切身感受出发自然竭力反对国家对他们活动加强控制管理的举措,他们只考虑的利益,能够飞黄腾达就足够了,既然迎合皇帝和宰相就能够得到重用,那就当然去迎合了,即使出卖亲戚也在所不惜。
中世纪是世界史的最黑暗时代,相对而言,中国北宋却在这个梦魇大时代创造了“最温和的政治”。世所共知,宋朝的政治特点是发达的文官政治,政治空气相对宽松,开放。然而政府过分的开放,再加文官中那些自以为是‘人民利益’代表的‘君子们’占据要位,控制了舆论走向,结果就是政府下充斥的官员多是各方利益的代理人,尤其是商人市民官僚阶层的利益代理人。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太祖定下的家法,国家政令的推行必须依靠文官政府,依靠他们去治理国家。发展到现在,皇权已经被一定程度的削弱,皇帝除了依靠他们没有别的选择,立刻文管系统的支持,皇帝在政治在国家大事要想有所作为那是寸步难行,即便是皇和宰相结成联盟也是如此。
神宗年的王安石变法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你尽管推行,下面基层对你是阳奉阴违,你有神马办法?更何况层的文官照样和你捣乱,让你焦头烂额,迎接不暇。赵柽来自千年之后,他的思想肯定比‘王公’更加激进,变革更要彻底,按照赵柽的思路去改革,就算登基为主也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因为你的工作还要这些人去做,依靠的反而是那些需要改革的对象。到时政策尚未推行,就已经被骂的狗血喷头,批的一文不值了,哪还去推行?就算强制推行下去了,只要稍有差池,出点纰漏,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左一个死谏,右一个,弄的你政策坚持下去,到了这时偏偏你这个皇帝还无法操纵控制舆论,死活拿他们没办法,到时有三头六臂,想要成功也是做梦以赵柽军人的性格,最后温和的政治改革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争斗。
北宋的政治,中央集权空前绝后,国家权力几乎全部集中道皇帝和宰相为首的执政们之手,实际被强化。所有官员都是皇帝的“票”,像一群怨女似的在皇帝面前争风吃醋。政坛开明、保守、斯文、低效,拙劣,荒唐相互交织,如同一个儒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孕育的怪胎。这种状态直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