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战!”赵柽拍拍赵廉的肩膀说道。
  “属下定尽全力打好这一仗。不负王爷的信任!”为大将谁不想指挥千军万马决战千里,王爷今日授予自己全权。当然让他激动万分。
  “戏台已经搭好,就看你如何唱了!”赵柽笑道,他的计划已经逐步展开,他要将翰离不所部逐步引进山中,然后扎紧口袋,来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但愿赵廉不要让自己做了孟良崮上的张灵甫
  
  随着太后的回京,加上李纲和宗泽的铁腕整治。汴京城渐渐恢复了平静,而各路勤王军的到来以及逃散的百姓、达官贵人们的回归,经历一场浩劫的京都城又像春天似的焕发了生机。
  而各怀目的的人也纷纷想从中捞取些好处,商人们要利用百废待兴的时候大赚一笔;小民们想借机改善下生活;也有逃散的官员回京要求重新安排工作或利用换届的时候谋份好差事;而更多的是各路英豪们也想找到机会攀上棵大树,抱条粗腿;还有些拥兵自重的将领待价而沽,选择支持秦王府、还是康王府。
  不管这些人处于什么目的,都纷纷在汴京城设立‘驻京办’,派驻代表,或是自己亲自上阵。上蹿下跳搞关系、走门子,打听消息,一场场明里暗里不见硝烟的战斗在京城中展开,虽没有枪林箭雨。血光四溅,但是惨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沙场上的血拼。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如今虽说是太后听证。但是二帝北行,生死不知。早晚都得归政于皇子。现如今诸位皇子都被救回,其中有实力问鼎帝位的也只有秦王和康王两位皇子。他们最具实力。
  秦王的所为大家都知道,绝对大宋的军神,征西夏,拒女真,经略河东、河中使西夏俯首称臣,不敢犯境;解太原之围,将二次南下的女真拒于黄河以北;这次死而复生后,救中山、复真定,从万马千军中抢回了太后和诸位皇子,按说实力最强,官家被虏后,他嫡、长、贤尽占,又是太后亲子,按说帝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可人算不如天算,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却被翰离不大军围困于五马山中,胜负难料,这就使顺理成章的事情存在着极大的变数。一些想要投靠秦王的人便陷入观望之中。
  而康王如果不是出质金营,恐怕无人会知道诸多皇子中还有这么一位,要不是诸多皇子同时被金军掳走,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得到这个可能继承大统的机会,但上天就是眷顾了他,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现在康王手持孟太后的诏令,群臣的劝进表,还有大宋的传国玉玺,身后更有十数万的兵马支持。起先有些人对康王怯敌避战,远遁山东,不肯救援汴京颇有微词,可现在秦王被困,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与仍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待选目标搞好关系,免得押错了宝,到头一场空。
  这些蛇鼠两端的人若是在清平时间没有人将他们放在眼中,可现在国家动乱,正是用人之时,也许接下来就有可能是一场兄弟阋墙的帝位之争,那比拼的就是实力了,那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瓦解敌方阵营的力量。于是双方都派出代表联络各方势力
  王彦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后受父命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亲试,授为清河尉。后入泾原军中,两次随种师道讨西夏,立有战功。靖康年间,金兵首围汴京。王彦慨然弃家赴河北,讨贼报国,投在张所帐下,被破格提拔为都统制。
  王彦率军七千人强渡黄河,进攻卫州新乡县的金兵。激战一天后,宋军收复新乡,取得渡河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金军便出动几万精兵将王彦军队团团围住,由于当时朝廷为和谈拒派援兵,其部成孤军。
  王彦见众寡不敌,又无外援,遂突围而出。他的兵少,并且装备很差,突围之后渡过黄河重新聚拢散亡士卒只余七百人。金军出重金悬赏捉拿,而军中又常常缺粮,人心不稳,王彦担心不测之事发生,每晚都要不停变换睡觉的地方。他的部下见状说:我们所以抛妻弃子,冒死跟随您。是因为感动于您的忠诚义愤,期盼一雪国耻。现在居然让您寝不安席。反而怀疑我们吗?那我们真不是人了。
  于是这些幸存的将士就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来表示忠诚,于是八字军诞生了。王彦由此更加感奋激励,和士卒同甘共苦,在太行山中聚起义兵,两河响应,十多万人响应,绵延百里金鼓相闻,威震两河。
  金军二次南下后,王彦与金军大小战斗不下百战。夺回被虏获的河南百姓不可计数,但是由于当时朝廷一力主和,要求遣散义军,断了供给,粮草变成了大问题,但是他比马扩强,勒紧裤腰带坚持下来了,等到金军的再次南下。
  坚持抗金的王彦得知宗泽任东京留守后,一方面加紧练兵。同时派人联系东京留守宗泽,约定日期,准备大举伐金。宗泽接到王彦书信,即召其至东京议事。四月。王彦率精锐万人渡河前往开封。
  但此时形势已变,太后还朝,宗泽到枢密院任职。赵构返京。赵构立刻以元帅府的名义招抚王彦,任命其为河北西路招讨使。王彦一想也不错,大家都是为了抗金。归谁管都行,起码大家也算是吃上了官粮,不用再担心粮饷的问题了。赵构便成功的将其收归麾下,同样用封官许愿的方式,康王府收编了数支义军,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赵构现在进入朝堂,而且兵力雄厚,是秦王的数倍,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干事情是需要钱的,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如今山河破碎,国库空虚,养这么多兵,人吃马喂的都是钱啊!可元帅府缺的就是钱,他们控制的地盘几经征用,早已盆干碗净,汴京城同样如此,于是给各军送去些钱粮便无能为力了。
  王彦的一万多人也只得到了五万贯的军饷,刚好够发放遣散费的,原本希望能得到朝廷供养,得到些武器,可这点钱真是杯水车薪,就是吃饭也坚持不了几天。于是王彦找元帅府要钱要粮,却都被婉拒,让他自己想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去找老领导宗泽化缘。
  宗泽也没有隔夜粮,于是让王彦去找秦王府试试。他也知道秦王府和康王府现在势同水火,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伐金,王彦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试试运气。没想到找到门上,人家问明情况二话不说,当下便拨给他五万石粮食,十万贯军饷,王彦是感慨万分,觉得自己是投错了门
  驻兵雍丘的范讷手下有五万多人,又屯驻在京城附近,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他更是占据了康王府三分之一的兵力,所以赵构一直对他看顾有加,但是范纳居然张榜声言‘东京今日已成边面’,无时不刻不想南逃,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宣称‘战则无卒,守则无粮。不降即走’这些话甚至流传到了汴京。
  宗泽和赵仁商议是否派兵剿灭范讷,这种人留在身边终是个隐患,而除掉他不但可以铲除这个毒瘤,而且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康王府的力量。赵仁也觉有理,当他们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李峻匆匆赶到,传达了王爷的命令,既然王爷早有安排,两人只好停手,将任务交给他去执行。
  李峻到了雍丘,他并没有直接去见范讷,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和他的部将拉上了关系。赵柽知道这种事情,不流血就得花钱,早有谕令传达给府中各处柜坊,他派出的特使可以随意支取活动经费。
  有了财政后盾的李峻做事自然果断,他借各种名义宴请范讷的部将吃喝,送钱,送物,这大方的财神爷自然很快便被范讷知晓,主动与其结交。李峻便打蛇随棍上,十分给面子,知其好赌,便在其府中开了赌局,邀请大家前去,他便几乎天天开赌借此和范讷说话聊天,不但故意输钱给其,临走还每人奉送两千贯。
  有意无意间李峻泄露出自己秦王府的身份,而范讷手下的大将们‘心领神会’投桃报李,不但故意泄露康王府的秘密,还在范讷面前为秦王大唱赞歌。李峻终于成功的在康王府的兵将中楔入,抢占了先机。
  范讷也是明白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终于开了口,与李峻达成协议,待秦王脱险后便投入秦王麾下,助秦王夺得帝位。李峻马上将消息传给王爷,赵柽命他给范讷送去五十万贯用于整顿兵马,发放军饷,并承诺事后可让其入朝为官。
  相较于秦王府的慷慨,康王府那边却太过于小家子气了,派出的人仅带有一千贯钱,他们除了吃喝开销,几乎所剩无几,只是空许了个副帅的头衔。赵柽却借机一手挥舞着钱串子,一手摆弄着火枪,将这些人一一装进了口袋中(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变数迭出

  李纲为官刚正是好事,但是硬度过去高的钢都容易折断、崩口。如今山河残破,生灵涂炭,前线战事一度吃紧,李纲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为实现自己的这一目的,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这样一来,朝廷中反对他的人很多,意见也很大。于是便有人在太后面前说李纲党同伐异,刚愎自用。
  但是郑太后没有理会,她十分明白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剔除朝廷中的腐肉才能长出新肉,放掉一滩浑水才能引进清水,自己也正需要这样一把钢刀在前边披荆斩棘,为自己的儿子扫清登基的一切障碍。
  而李纲过于刚直没有办法团结众臣,也只能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孤臣,那么自己的儿子才能成功上位,因此她对这些杂音一律不予理睬,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又把李纲送到了浪尖上。
  在李纲的坚持下,张邦昌被赐死,他这才松了口气,有了这个结果,也算是对天下有了个交代。可不久南康军有奏报说,许高、许亢在流放琼州吉阳军的途中,过境时密谋造反,当地知军事李定、通判韩璹在紧急中斩之,现两名官员待罪,请示处分。
  在讨论时,大家都说这是‘擅杀’,而且有人又把太祖誓言碑抬了出来,不能擅杀士人,还有人说太上皇在北行途中传出的诏书也言明‘官家即位以来,诛罚太甚,今日之祸虽不在此。然而新君即位,亦当知此誓约。而以诛杀为戒。’对于这种事情就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惟独李纲力挺两个小官。说:“靖康时任命高、亢二人守河,派给的兵将甚多,贼还没到就先跑,以铁骑五百护送全家直趋江南,沿路劫掠甚于盗贼。朝廷不能正军法,而一军垒守官就敢诛之,必健吏也。这可使日后受命御贼者,知道擅自撤退则郡县之吏亦得诛之,不也能使他们略知有所戒么!是当赏。”
  这下让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抓住了由头。上书弹劾,说李刚违背祖训,鼓励擅杀士人。这个时候朝中有些人还对处死张邦昌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张邦昌被迫从逆与主动投怀送抱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除了怯懦,并无大奸大恶之事,而怯懦在靖康年间又何止他一人,与那些卖国卖主求荣的宋臣相比,其可算得是上不愧君父。下不负汴梁百姓的伟男子。
  大家不敢指责太后,便把罪名加到了执行者李纲的头上,不断为张邦昌鸣冤,说他是属于羊肉没有吃到口。却空惹了一身膻腥气的倒霉鬼。生不逢时不说,又落得骂名千载,比奇冤还要冤上三分!
  在康王府的推波助澜下。朝廷上掀起一股倒相的风潮,而李纲更是义愤填膺。不断为自己辩护,与人争执。但是孤掌难鸣,陷入困顿之中。在这关键时刻,副相许景衡和御史中丞陈过廷等秦王系和一班倾向于他们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李纲,而太后郑红梅一言九鼎支持了李纲,不但揽过了赐死张邦昌的功劳,还同意其的意见,命给两名小官各升一级,以示褒奖。
  郑太后对李纲的信任,对其提出的意见也基本能采纳,这让李纲心情颇为激动,决心好好辅佐太后,重振国威,他拜谢过后奏道:“今日国势,比之创业要更难。创业之主,乘兴起之运,积小成大,易于成事。而今正当国势萎靡不振之时,金人侵扰之后,士风怠惰,人心畏惧,府库空虚,县郡残破,制度废弛;而欲成中兴之功,犹如大厦之倾倒,须一一修茸才得扶起。”
  “然而材料稀少,所以尤难也!应不为群议所动摇,先做大事、急事,而徐图小事。依臣之见,自古以来创业中兴之主,莫过于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三人皆有英明之资。秦王有宽诚之德,仁厚而有容,果断而不惑,能决大事、成大功,平定祸乱,开创太平,应早日立为君”
  百年大宋,到了二帝这一代,真是腐朽得不成个样子了。那个京城在汴京的大宋,亡了固然可悲,但也有可喜之处,就是给了再造大宋一个好机会!李纲的这一番措置,也是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他真是把秦王看成是汉光武帝那样的中兴人物了,意在重建一个强盛的大宋。
  郑太后听完当然是圣心大悦,但是她知道现在还欠火候,便不露声色的以二帝尚在,金军未退,秦王是否即位,那是大事,不能由她独断,待二帝脱险后再议。现在,所有关于强国的建设措施,都要一项一项的来。
  “人主最大的事,在于兼听广视,使下情得以上通。今日艰难之际,四方的好事坏事,每日都有想报上来的。士民愿为国家出主意的也多。可是检鼓院仍未设置,这就不是把通下情看成当务之急了!”太后一番话,更让李纲觉得太后为人公正,不为私利,而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于是他奏道。
  郑红梅当然知道这种制度的利弊,好处是可以听取民声,但是也往往会被人利用,作为打击政敌利器,现在朝中虽经整顿,但是尚有当时支持康王的人混迹朝中,秦王势力并不占据优势,用好了就是件清洗异党的利器。便准其奏,传旨在宫门外设置了“登闻鼓”。
  李纲立刻依旨安排了官员值班。又设置了两名“看详官”,负责拆读上访信件和建议书,如有可实行的建议,就要呈交皇上批阅。他还规定,在三省的门口设立收发室,可以接受百姓申冤的状词。
  于是一批人又被清除,其中有宣抚副使折彦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