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果这是宋史-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那时,哪怕赵匡胤复生,也没法收拾这烂摊子。起义军画江而治,轻徭薄赋,10年之间宋朝崩溃,江南以富足之财力,稳固之人心,终将混一天下,另建乾坤。

综上所述,这个漆园小生意人的话让人信服。首先他把宋朝当时的官场看透了,两个月上报开封,半年发兵江南,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快的了,基本上和宋仁宗时代狄青击败侬智高的速度相等。而宋徽宗时代的效率,拿什么和宋仁宗时相比?

他更看透了宋朝的立国之本——“钱”。东南动荡,宋朝国本动荡,这个精致的帝国处处要钱,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不能压榨东南必将压榨中原,那时千疮百孔处处漏风,赵宋天下立即崩盘!

事态发展,完全印证了方腊的推论。

方腊起义,以诛杀朱勔为口号,瞬间传遍江南,响应起义的人数不是“旬日之间可得万众”,而是几天之内达到了10万人。

在短短两个月之内,起义军攻占了青溪、睦州(今浙江建德)、歙州(安徽歙县),再向北攻占了桐庐(今属浙江)、富阳、杭州。

直到杭州城破,东南第一重镇丢失,消息才传进了开封城。果然是两个多月地方官才放弃幻想,承认自己失职。而到了开封之后,王黼继续幻想,想把这事压下去,别去打扰赵佶的享乐心情,也别破坏联金破辽的历史进程。

将近过年,方腊的军力已经抵近长江,威胁到宋朝的江北重镇淮南一带,淮南转运使受不了了,以省长的名义向京城告急,消息才传进了赵佶的耳朵里。

赵佶在百忙之中召见童贯,命他率领15万西北军、禁军南征平叛。临走前他想了想,给了武装太监一个天大的特权。

——“如有急,当以御笔行之。”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汇报,可以用天子的名义发布文告。这不仅仅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么简单了,简直是将在外,和皇帝一样。

做完了这些,赵佶又回到艮岳里吟风弄月顾影自怜,当他的道君皇帝。回到童贯,这时他率领15万人马,这是当时宋朝全国可以动员的军力总和,抛开西北边疆上必备的和西夏对峙的军队之外,宋朝再没有什么家底了。

也就是说,童贯已经是宋朝实际上的兵马大元帅。这样的人离京出征,谁还能、谁还敢和金国的使者谈什么联金灭辽呢,于是金国人白等了半年,满肚子怨气回老家。

童贯在公元1021年的四月渡过了长江,这时距离方腊起义已经过去了半年。半年,这和方腊之前的计算完全吻合,足够他用来改天换地了。

童贯发现他面对的是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简单地说,宋朝的政令不通行,宋朝的税赋没法收,宋朝的军队都散光了,最重要的是百姓再不是宋朝的子民。

残酷的现实逼疯了原本老实本分的江南人,他们郁积了几十年的怒火,让他们分外的凶狠。史书记载,仅以杭州城为例,他们攻进去之后放火6天,满城搜捕官吏,只要抓到了,立即砍断四肢、挖出脏腑、熬成膏油、乱箭射死,等等等等,怎么狠怎么来。

关于这些历史记载,理所当然的夸大了,毕竟元朝政府站在了宋朝政府一边,大家都是有单位的人,要照顾的嘛。但事情肯定是有的,农民起义的根基是怒火,是报复,这个世界亏负了他们,必须得砸烂点什么,才能让他们舒服。

针对这一点,童贯按兵不动,没急着杀人。他决定先从心理下手。

他以赵佶的名义写了一份诏书,里面说花石纲的事儿是个误会,这些年的确从江南收购了很多的花木竹石,但都是买的,官方特意拨了专款,下放到各级单位,三令五申要向民间公平买卖。可是没想到出了朱氏父子这样的败类,他们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不仅害苦了江南百姓,也欺骗了远在开封城里的皇帝。

所以,百姓们啊,俺也是受骗的人,和你们一样!

现在,皇帝已经知道错了,所以下令解散应奉局,废除花石纲,朱家满门全罢官,由有关部门带回京城受审。在这期间江南有过激行为的人,官方非常理解,赦免你们无罪。

这是一份非常正规的罪己诏,它一下子缓解了江南百姓的情绪,比他们虐杀了几百几千的贪官还管用。花石纲没了、朱家人倒了、皇帝道歉了、杀人放火无罪了……等于好日子终于出现了吧!那还造反干什么。于是深蒂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复苏,大家都各回各家,该干嘛干嘛去了。

可怜的方腊,被绝大多数阶级弟兄抛弃了。

这种局面形成之后,童贯的15万军队才展开进攻。关于进攻,实在没什么好说,因为战况是一面倒的,没有相持,没有决战,方腊的人不断溃散、败退,直到他回到了老家青溪。

宋军包括了整个青溪。

过程很单调很枯燥吗,也许,如果看正常的史书就是这些。而我不会那么写,因为在这些单调里一直隐藏着无数的激流,在不久之后名扬天下纵横无敌的国之将帅们都在这时崭露头角。

南征方腊,是张俊、刘光世、吴氏兄弟、韩世忠等人崛起的时候,他们都参加了,可以说,这是他们成名的跳板。

距离公元1103年介绍他们时,已经过去了18年,当年的少年们都长大了。这些年里,他们每个人或辛辛苦苦打生打死,或悠哉游哉地混日子,都有了各自的一点点成绩。

先说刘光世,这位将门之子过得很顺。他不必从基层做起,他老爹刘延庆早把路铺好了,起点就是三班奉职,随着一年年长大,他的官衔升到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至于打仗嘛,他也实习了几次,毕竟刘延庆是西北军里的主将之一,这些年宋朝和西夏没完没了的打架,上战场实在是很平常。

但硬是没有刘光世的战绩记载~~

这就是刘光世一生的写照,他是宋朝有名的将军,按名位顺序,他能排进前三,可就是找不出他有什么光辉的,或是惨烈的战绩。

人家就是能顺利无比快速无比的往上爬,名利双收的往上爬,哪怕老爹不在了,没人关照仍然不耽误地往上爬。

所以后来有人很疑惑,他到底叫刘爬爬呢,还是叫刘跑跑?

根据他的爬爬理论,在这次集体行动里,仍然会指日高升,所以还是不打扰他了,让他在父亲的羽翼下继续悠闲一年。一年之后天地动荡,他的衙内生活也要开始改变了。

接下来是张俊。

18年前默默走进西北军营的少年现在有官衔了,是承信郎。这个衔不大常见,翻一下宋朝官衔系统表,悄悄地说,这可真是个重活儿啊,第一阶级太多;第二变化太大,往往几年之间就变好几次。好在我还是查到了,它在公元1112年最后一次定职称,相当于三班借职。

参照上面的刘光世,刘衙内起步就是三班奉职。人和人真是没法比,同一个官衔,张俊是走遍宋朝江山,从大西北打到大西南,血战近10年才勉强得到的。

他16岁进入西北军当上三阳弓箭手,一直混在底层,默默无闻。到政和年间时,宋朝的南方发生卜漏之战,宋廷调西北军精锐参战,张俊很幸运在参战部队里,这个据传说在很小时,也就是在16岁之前就当过强盗的小子杀得满身血腥,终于脱离了大兵的身份。

回到西北时,他当上了都指挥使。

两年后与西夏开战,张俊没挤进主攻队伍里,让富贵从手指缝里溜走了,他是从攻者,军功见者有份,分了他个小小的“承信郎”。

这就是张俊的命运,他有力、有才、有心智,可惜的是没根基没运气,这两个极端让他的心灵强烈地扭曲着,他要富贵要富贵要富贵!!!

这种心灵的呐喊一直伴随着他从少年走向青年,从青年逐渐走向中年。岁月蹉跎,时日无多,留给他的机会更少了,于是,当机会终于来临时,他会加倍的凶狠的无所顾忌地扑过去,拦在前面的不管是什么,哪怕是天地难容背信弃义,也别想挡住他。

我要富贵!

吴氏兄弟过得更加平淡,比张俊还要平淡。哥哥吴玠生性沉默寡言,每天除了练习弓马,就是静静地读书。久而久之,连军营里都会忘记他。

他属于有任务就派去叫,没事儿连影儿也找不着的人。在这18年里,他隶属于西北泾原军,托武装太监总是和西夏人掐架的福,他渐渐地一点一点地升了点官。

这时他28岁,是义副尉、队将。简单地说,是个小队长,或者大队长……他的弟弟吴璘更加安静,从始至终是哥哥的影子。哥哥是大队长,他是小队长,哥哥是小队长,他是副班长。

这对兄弟相扶相助,一起走过了人生的各个纪念日。

韩世忠是国之少年中的异类,在18岁那年他突然感触,对当职业混混的日子厌烦了,那么做什么呢,他看了看自身条件,不当混混当山贼,不当山贼去当兵。

他走进了军营。

这18年走来,他的生活像是一只突出深山的猛虎。俗话说“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韩猛虎走到哪里都吃肉,是大块大块的吃,痛快淋漓的吃!

进军营先测试,韩世忠挽强弓骑劣马,史书记载“勇冠三军”。入伍没几年,宋夏战争暴发,韩世忠随军出塞,第一战在银州境内。那是一个小城,西夏人躲在城里固守,拒绝出战。

韩世忠一个人冲上城去,斩关杀将,把敌将的人头扔出城外。宋军士气大振,一涌而进。第二战在蒿平岭,那里被西夏人包围了,韩世忠率领精锐骑兵去解围,他顺利完成了任务,可是觉得不过瘾。

他从小路又回去了,这时敌军云集,众寡悬殊,韩世忠不仅没跑,反而率领人马杀了过去。西夏人每隔十几年就会遇上宋朝的个别超级猛人,比如当年的王珪、任福、刘昌祚等,但都在几十万人厮杀的战阵中,个人再猛也没啥效果。

可韩世忠不同,他一生的战役里玩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他总能用极少数的兵力扭转战局,干出不可思议的事来。比如这时,他居然把敌人给打退了。退了之后他还是不过瘾,他问抓过来的俘虏,喂,那个骑兵很厉害嘛,他是谁。

中奖了,那是西夏当时的驸马,叫兀移。

韩世忠跃马过去,一刀砍倒。接着继续砍下去,直到西夏人全军崩溃。

这一战之后,西北军里全都知道有一个空前的猛人诞生了。他猛,他真猛,他太猛了!可是事情干过了头总会有点副作用。等论功行赏的时候,这种履历报上去,连西北主帅童贯都不信了。

骗人是吧……武装太监觉得郁闷,骗人居然骗到了俺的头上。哼,这么多功劳,有一个是真的就不错了。对,只给他记一次功。

消息传来,整个西北军都为他鸣不平,凭什么啊,这世道连英雄都没法当!反观韩世忠本人倒是没什么,在他的心里,这不过多砍了几个人,少拿点工钱而已,难道以后再砍不着了吗?

切,急什么。

于是他骂声鸟,转身蹿进军营深处,去喝酒打架找乐子去了。机会很快就来了,他很幸运,被调上了最前线,去当工程兵。

前面说过,从范仲淹开始宋朝不断地在西北方面修堡垒,步步蚕食,把西夏人的生存空间挤掉。这一条是行之有效的,每一代西北大兵都在做,现在轮到了韩世忠。巧合的是,他所在的工程队,隶属于刘光世他爹刘延庆。

记住这条,事情只要和姓刘的粘边儿,就没个好。

韩世忠他们刚盖起来个堡垒,起名叫天降山砦,就被西夏人占领了。这很窝火,但也平常,这种事常有,连城都被占来占去的,一个小兵寨子算什么?

可韩世忠受不了,这是他盖起来的。这人半夜起来独自一个人摸上了寨墙,手起刀落砍了两个西夏人,想了想,这年头杀人讲证据的,不然太监不认账。他回身把两个人头切了下来,之后又想了想,杀人也要看时间、地点、人物的。

散步时杀的,和半夜爬墙杀,难度不一样的。于是他顺手把天降山砦的护墙毡子割下来两块,带回了营里。之后这样的事他又做过两次,在18年过去之后,他做到“勇副尉”。

比兵蛋子大一点的兵蛋子。

这简直是欺负人,最后连西北军的高层们自己都看不过去了,在韩世忠跟着童贯过长江打方腊时,补偿性地给了他个偏将的头衔。

韩偏将高兴了些,这直接导致了他对战场的渴望。历史将证明,这次的南征几乎所有的风头都被他占尽了,至于最后的结果嘛……参照之前打西夏的时候。

公元1121年,国之少年中最小的那个人仍然远远地游离在主流之外。岳飞,这一年他18岁了,还是一个农民,在别的少年们走遍了山河大地,血染了征衣,心灵里浸渍了名利、愤郁时,他始终生活在农田里,为每年每季多打些粮食费尽了心机。

岳飞的成长是困苦的,《宋史?岳飞列传》中记载,他刚出生还没满月时,黄河在内黄地段决堤了,滔天的洪水里,他的妈妈姚氏夫人抱着他坐进一个大缸里,顺水漂流,才得了救。

生于忧患,奈何忧患到这地步,未满月连自己的家园都没有了。

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现代研究宋史的大师们引经据典,说这事儿是没有的。原因有三。一,北宋末年时,黄河并不流经内黄县境内;二,岳飞的生日是公元1103年3月24日,这时是夏历的二三月间,黄河这时不决口;三,在北宋史书中,没有记载黄河在这一年曾在河北境内决口。

可是这能证明什么呢?

证明岳飞从小生活优越衣食无缺吃的是转基因食品灵魂是穿越过去的,所以一生所作所为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事实是,哪怕没有这场大水,岳飞的生活仍然困苦,他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在贫困的农民家里,这决定了他的童年、少年只能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在这种生活里,他没法接受最起码的私塾教育,认字看书都由父母教导,也没法吃到好东西,正常来说,他的身体素质会非常一般。

但岳飞是天才。

他的一生都在做着别人不敢做、不能做、不肯做、不会做甚至不敢去想的事,人生的每一步都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他的成长,截止到18岁,他的心灵成熟到了什么程度不好揣度,他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