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果这是宋史-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这位后世公论的女真建国第一功臣完颜宗翰殿下,当上了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成为新机构的国相。作为交换,他的军职被免除,办公地点从遥远的云中挪到了皇宫隔壁。
南宋方面的事要多彩一些。准确地说,就是多彩。因为很多的事一起发生。先是赵构号召全国参与讨论以后的国策走向。
是战,是和,何时决战,怎样求和,徽、钦二宗等被俘人员怎样处理等等等等大事都需要从长计议,难得这时外敌撤退,内匪剿平,是时候说一说了。
当然讨论人员的范围还是有限制的,以南宋国内现有的曾任宰执的官员为研讨人物。这里面有当政的赵鼎、张浚,有曾任的朱胜非、吕颐浩,有亲密的同受难者汪伯彦、黄潜善,有不太知名没甚作为的李邴等,有李纲,也有秦桧。
这场讨论办公用纸费了很多,实际效能几乎没有,每个讨论者都很忠于自己,所说的话无非都是之前自己所不断强调的那些而已。
李纲仍旧李纲,秦桧还是秦桧。
真正多彩的是另一件事。现年29岁的赵构给自己的养子赵瑗修了座学堂,小孩子要上学读书,学做一个合格的皇太子了。
这个孩子已经出现在公众眼中3年了,之所以会出现,涉及到很多的传说。两条最著名的分别由使者从遥远的北方带回,以及赵构某天夜里突然惊醒,自己陈述。
使者版是一个印象。南宋派到金国的某个使者回国之后声称他见到了宋太祖……这让南宋举国上下震惊!战无不胜,神武英明的赵匡胤,这对宋朝是一个传说,一个永恒的猜想,如果他不是突然死亡的话,如果宋朝是由他的直系血脉继承的话,还会有如今的狼狈颓唐吗?
使者的话没说完,他是说,他发现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和赵匡胤长得一个样。这又让南宋迅速形成了另一个论调,认为赵匡胤独力建国,子孙后代却零落贫寒,别说皇帝,连一般爵位都没有,所以他要报复。他投生到金国,化身为完颜吴乞买凌虐当年混账二弟的后代!
这个传说很有市场。
相比之下,赵构的梦就直接了一些,因为他声称自己与赵匡胤零距离接触。在那天梦里,宋朝的开国者突然出现,把赵构瞬间拉回到150余年前那座风雪中的万岁殿。在那里,赵构亲眼目睹了发生了什么,之后赵匡胤说。
——如果想让宋祚再续,必须要由我的子孙来继承皇位。
赵匡胤的话最大,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南宋政府在江南召集所有太祖系子孙,进行海选。结果发现150余年间太祖系开花散叶,人还真的不少。
符合条件的,也就是太祖七世孙,“伯”字辈的孩子有1645人,精中选优,最后确定在一胖一瘦两个孩子身上。
胖的孩子叫赵伯浩,瘦的叫赵伯琮。以身体强度论,自然是胖些的孩子前途好,赵构选择了伯浩,命人给伯琮300两银子,遣返回家。
伯琮走到了殿门口,后面赵构又犹豫了。他让两个孩子再次并列站在他面前,他要重选。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决定性的是当时破旧残败的宫殿。
赵构当时很惨,住的地方比不上当年东京汴梁一个普通富商,这有一半原因是当时物资条件真的太差,整个江南都残破了;另一半原因是他自虐,他说他哥他爸都关在牢里,他绝不住华丽宫殿。如此这般,他的皇宫正殿里这时出现了一只猫。
这只猫在两个孩子身边经过,伯琮恍如不见,安静如常。而那胖孩子却突然飞起一脚,决定和猫儿玩一会儿。
他把到手的皇储之位玩丢了。赵构瞬间认定他不合格,不分场合不会克制没有教养,这样的本性长大了绝不会是个优秀的上位者。
瘦孩子赵宗琮由此当选。
简单了解一下未来的孝宗陛下,他是宋太祖的七世孙,追溯祖上,当年赵匡胤4个儿子德秀、德昭、德林、德芳,他是德芳的后代。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东头供奉官(后追封庆国公)令绘,令绘生平民子偁。
赵子偁从小苦读,考中进士,分配到江南嘉兴县当负责人。一个县丞而已。之后子偁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在公元1127年,宋建炎元年的十月二十二日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赵伯琮。
峰回路转啊世事难料啊谷底爬升啊报应不爽!宋朝的皇位终于回到了太祖系手中。
当然这时还不能太乐观,伯琮的路还很长,几个问题遮住他的光明前景,比如赵构的身体情况。赵九弟的年纪很轻,后宫储量丰富,全江南的名医为他治疗,这些也就是在宋朝,如果在现代的话,无论如何都会让他生出亲儿子来。
还有伯琮的年龄问题。他才6岁,要渡过漫长的生长期,他是否健康,是否聪明,是否明智,是否能让赵构的后宫谅解,这些都事关成败。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回到公元1135年,宋绍兴五年的深秋。赵伯琮上学了,让很多人开心,其中包括岳飞。他曾经和韩世忠等人上书,要求赵构确立皇储,为帝国留一个后手。现在他如愿了,他很高兴,全国都很高兴,其中却有一个人不太在意。
为什么要欢呼呢,有什么大不了的,立皇储固国本……这些都是消积自保者的招数,强者可以通过击败敌人保证安全,那才是一条正确之路。
张浚。
他设计了一个比富平决战还要恢弘庞大的作战计划,为了保证这个计划的实施,他先把南宋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整编。
全国军队分为“三衙军”和“五大部”。三衙军即禁卫军,算是皇帝的私兵,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组成。这股力量很薄弱,除了杨沂中统领的殿前司是由原来的神武中军改编而成,兵力较强外,其余两部形同虚设。
五大部,它的前身是“神武军”,五大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吴玠、岳飞所部的总称,这时改名叫“行营护军”。
具体是张俊部改称“中护军”,驻建康;韩世忠部改称“前护军”,驻承、楚二州;刘光世部改称“左护军”,驻太平州。三将共同担任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水流域的防务。吴玠部之前不在神武军系统里,这时归入,称“右护军”,率军扼守川、陕、甘大片区域。
王彦的八字军称“前护副军”,驻荆南;岳飞部改称“后护军,驻鄂州,两军担任长江中、上游防务。
这些看上去只是换了些名字,无关紧要。可是换一个角度看,就能感觉到张浚的霸道,新官上任是需要打招呼点名的,他的办法是给你们换个名。
以后一切都得听我的!
岁临新春,张浚的计划出笼。他亲往镇江府抵近长江,召集东南各大将听令。令韩世忠出淮东,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岳飞由鄂州过江进驻襄阳,挺进中原,能打多远打多远,无限制攻击;张俊、刘光世所部不动,调三衙军杨沂中为其后援。
川陕甘方面的吴玠在计划之外,不参与行动。
针对以上,岳飞的第二次北伐开始。临战前,张浚特意找到了他,对他说——“此君侯之素志也!”岳飞却悲欣交集,苦乐参半。
岳飞的母亲恰在此时病故了,他三日间水浆不进,泪水不干,心情的伤郁之外也严重伤害了他的视力。在不久之后,他的眼睛病了。
他决定上庐山为母亲守孝,三年之间不喜乐不劳作不视事,心丧若死,非如此不足以报母恩。可大战在即,举国为之观望,他怎能置身事外。
不得已,他下山临阵。说一下这时的岳飞,他已经鹏程万里,高飞于整个南宋军阶之上。他有自己的部队,辖区内军政大事决于他一人,他已建节,并且是武胜、定国双节度使,受衔时年仅31岁。这是个空前的记录,在宋朝只有开国皇帝赵匡胤可以比拟。
赵匡胤28岁建节,不过那时是五代十国,皇帝都遍街走。岳飞另有一项荣誉,在赵匡胤之上。这时他已荣升少保,世间尊称他时再不是太尉了,而是“岳少保”。
如此功业,不枉了近十年间奔波离乱。这时恰逢张浚出山,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恢复大计终于得以实现了。收复中原,非他若属。看位置,南宋被攻击的话,韩世忠首当其冲,因为他的背后是国都临安府;如果进攻的话,岳飞注定了是先锋。
由鄂州进襄阳,由襄阳进河南,直抵旧都开封,这是最近的一条线。尤其是岳飞已经打出了军威,金人进兵都绕着他走,每次襄阳地段都非常的安静。
公元1136年,宋绍兴六年二月间,南宋发动北伐,第一波攻击由韩世忠发起。
韩世忠整军渡江,首攻淮阳。在符离之北接近了目标,之后发现刘豫还是有两下子的,比如间谍方面。当时南宋立国穷得掉渣,土地不够用,想起了老本行经商。一时间商船往来于大江两岸,各种货物冒着军管风险大量流通,其中就有最值钱的硬通货。
——情报。
伪齐方面间谍工作到家,在韩世忠攻击淮阳城之前,这城里已经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只等着江东猛虎自投罗网。
他们真的把韩世忠围住了,可是数量不代表质量,史称韩“为贼所围,奋戈一跃,溃围而出,不遗一镞。”连枚箭头都没给刘豫留下,而且在突围过程中前护军骁将呼延通一把掐住了一个金将的脖子拎过马来,出来后才知道这人叫牙合孛堇。
前面说过,孛堇相当于宋军的太尉,一个不小的官儿。
韩世忠中伏,跳出来之后返身就杀了回去,把淮阳城外围的敌兵赶跑,按原计划围攻淮阳。一连强攻6天之后,事儿大发了。
刘豫之前就探知了韩世忠的动向,军队先期调拨好了,这时被韩世忠反制,6天的时间足以做出新的安排,金兀术和刘豫的侄儿刘猊合兵杀到了。韩世忠在江北成孤军之势,被金、伪齐联军合围,这时他需要江南友军的支援。
按地势远近,按军阶兵力,张俊责无旁贷。可韩世忠的求援信到了之后,张大将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老韩,你丫的不是出幺蛾子,想借机吞并我吧。那边是金国四太子领兵,决战规模一定很大,你顺手牵羊把我派去的军队收编了,到时我找谁要去?!
不行,我这边另有军情,没人可调。
韩世忠真的被孤立在江北了,刘豫大喜,下令务必要乘机除掉这根眼中钉。机会也真的来了,两军对阵,有间谍告密,对面“锦衣骢马立阵前者,韩相公也。”韩世忠自己暴露了目标。金、伪齐联军蜂拥扑了过去……不长记性的倒霉孩子,怎么就忘了韩世忠强在了哪里呢?
韩世忠迎面对冲,砍倒一片,剩下的都跑了,老韩带着全军外加一万多淮阳百姓安全渡江回到驻地。
韩世忠的北伐结束,不管过程怎样战况如何,他没有攻入伪齐腹地,再一次受阻于金、伪齐联军。这时是当年的三四月间,之后再隔3个月,到七八月时,岳飞才出兵襄阳。很多人,很多史书都说这一次岳飞因私废公,为了母丧耽误了北伐大计。
如果与韩世忠同时出兵,两路并进,敌方怎样应对?势必事半而功倍。其实没这必要,什么叫举国一人呢?就是他一个人足以胜过一切,根本不需要什么配合,闲杂人等有多远滚多远,别碍事就成。岳飞出征,根本不需要友军。
岳飞出征前的事很多,耽搁到七月也有些客观原因。第一是赵构想他了,召他到临安见面聊天。真的只是聊天,没说什么重要的事。
这种聊天是种必要的政治手法,会让上下级之间迅速产生亲切感,从而让工作更顺畅有效率。第二是因为王彦。
八字军创始人年纪很大了,健康迅速恶化,宋朝给他的军队番号,给他个人以辖区,实际用意是让他光荣地退休。他的军队就近交给岳飞,辖区刚好就在旁边,一切都水到渠成。
可是王彦很愤怒。
岳飞是他曾经的部下,并且是很不听话很违逆他的叛将。这些年里岳飞声威大震,每一次大功铸就,都仿佛是对他的讥讽。这时宋廷的决策,更让他无法忍受。王彦终究不同凡俗,在压抑病痛中他突然振作,居然病体大好。
他辞去了襄阳知府一职,转去张浚的都督行府参议军事。上任途中经过鄂州,岳飞约他在江边一叙。浩荡的江水之畔,两人执手交谈,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说了什么,只是一阵江风吹来,王彦立即登船解缆而去。那船乘风鼓棹,远飏千里,很快就远了。
岳飞一直目送着,不断叹息。王彦风骨硬朗,愈老弥甚,不愧一代英才。不过回到现实中,岳飞却发现防务有了点小麻烦。
八字军跟着王彦到临安府去了,成了张浚的都督府嫡系。岳家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此而增强,反而要因为接管原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而分散兵力。
又得一番调派,又得临战减兵。
公元1135年左右的岳家军兵力达到了10万,将官编制由原来的10将升到了30将,每将平均兵力达3000余人。这在以后不断扩充,直到达到历史最强的84将。全军分成12统制军,1,背嵬军;2,前军;3,右军;4,中军;5,左军;6,后军;7,游奕军;8,踏白军;9,选锋军;10,胜捷军;11,破敌军;12,水军。
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嵬,指酒瓶子,意思是替主将背酒瓶子的亲兵。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侦察兵。
岳家军最有权势的将军是张宪、徐庆、王贵、牛皋。
七月间牛皋率先渡江北伐,他的路线偏东,攻击蔡州区域。这里他得心应手,不仅是他战力惊人,而是他对这一带太熟悉了。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汝州鲁山县附近的镇汝军,这是他的故乡。镇汝军的守将名叫薛亨,素有骁勇之名,牛皋在交战之前声称必将生擒之。
年底十一月时,薛亨被送到了临安府献俘。牛皋成功地打穿了东路,连续攻克颍昌府的大部,蔡州周边地带,让伪齐的军队向这个方向集结。一个月之后,岳飞率主力过江,攻击的方向是西边的虢州。
不必什么友军、两路夹击,岳家军本身可以做到这一点。
八月初,岳家军的王贵、董先、郝晸等知名主将合兵一起攻打虢州的卢氏县,这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