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风云-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错误与失误累加到一起,铸就了“本鲍”号不可改变的命运。
六点四十九分“本鲍“号发生大爆炸。仅仅两分钟之后,在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情况下,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吨的巨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全舰近千名官兵,没有一人幸免。
“本鲍”号突然爆炸沉没,破坏了大舰队的战斗序列。
事实上,当时连冯承乾都不清楚“本鲍”号为什么会这么快沉没,只能大致推断,很有可能在主炮弹药库殉爆的结果。当时,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左右,基本上进入了三百毫米主炮的直射打击范围。说得准确一点,在这个距离上,德舰打出的三百毫米穿甲弹的命中点大多在英舰的侧舷主装甲带上,而不是水平装甲上,因此英舰更容易受到致命打击。
当然,这也与德舰主炮、以及主炮炮弹的xìng能有关。
帝国海军最先提出“远距离炮战”理论,并且最先强调远距离炮战的重要xìng,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帝国海军最先强调主力舰的水平防护能力,而这就是针对在远距离炮战中高着角穿甲弹构成的威胁。
在火炮与弹药上,帝国海军也同样付出了努力,比如加长火炮身管、提高火炮的仰角、增大药室等等。在弹药上,帝国海军则首先在不同的交战距离上采用了轻重两种穿甲弹。
因为重弹的存速xìng能更好,所以主要用在远距离炮战中。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定,在交战距离超过两万一千米的情况下,就应该主要使用重弹。帝国海军的测试也表明,射程在两万米以上的时候,重弹的穿甲能力明显超过了轻弹,而且在命中精度上也优于轻弹,更适合进行远距离炮战。
轻弹,则主要用于近距离炮战。
原因很简单,在使用等量发射药的情况下,轻弹的初速更高,因此在交战距离较近的时候,轻弹的着点速度高于重单,穿甲能力也强于重弹。
有了这个区别还不够。
远距离炮战中,炮弹往往落在敌舰的水平甲板上。
为了让重弹在敌舰内部爆炸,引信的延迟时间更加长一些。相反,在近距离炮战中,弹着点主要在敌舰的侧舷装甲带上,因此引信的延迟时间要稍微短一些。
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就制订了严格的炮战手册,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弹药,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之前的海战中,帝国海军对炮战做出的规定,已经收到了成效,只是还不够明显。
“本鲍”号被击沉,可以说是最显著的效果。
战后对“本鲍”号的残骸进行考察,查实了该舰沉没的原因。首先爆炸的不是主炮弹药库,而是位于舰桥左侧的副炮弹药库。在此之前,该部位就被一枚穿甲弹击中,只是没能造成致命伤。在被第二枚穿甲弹击中之后,存放在副炮弹药库里的上千枚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发生了爆炸,直接撕裂了舰体。紧接着,位于舰桥前方的主炮弹药库也被引爆,数百枚大口径炮弹与数十吨发射药包同时爆炸。把’“本鲍号炸成了两截,导致该舰在不到两分钟内就沉没了。
随着“本鲍”号战沉,贝蒂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威廉皇太子”号与“德皇”号没有停火,而是继续打击下一个目标。虽然希佩尔没有做出明确安排,但是两舰的指挥官都非常清楚他们该干什么。“威廉皇太子”号把炮口转向了“马尔巴罗”号“德皇”号则按照冯承乾的命令,瞄准了一直在“打酱油”的“爱尔兰”
号。
当时,冯承乾没有对付已经丧失战斗力的“德里”号。
必须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德皇”号回过头来对付“德里”号,贝蒂很有可能在十分钟内损失第二艘战列舰。当然,这只是站在战果的立场上。以当时的情况,冯承乾也没有理由去对付“德里”号,因为在公海舰队这边,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战列即将崩溃。
在“本鲍”号战沉的时候“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虽然这艘顽强的战舰没有撤出战斗,依然在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开火,而且还不时打中英舰几枚炮弹,但是在损失了全部主炮之后“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继续坚持下去,战沉就是唯一的结局。
可以说“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是在用自己的牺牲成就友舰。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冯承乾要做的是稳住战列,而不是击沉一艘英舰。如果为了击沉“德里”号,而使战列遭到破坏,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是如此“德皇”号才把炮口转向了还在作战的“爱尔兰”号。
六点五十一分,在向“爱尔兰”号开火两次之后“德皇”号就再建功勋,用一枚近失弹击毁了“爱尔兰”号的舰尾。
这一炮,迫使“爱尔兰“号向右转向,脱离了战斗序列。
事实上,这并不是“德皇”号的功劳。从战后评估来看,当时打中“爱尔兰”号的应该是一枚从“腓特烈大帝”号上打来的炮弹。只是“德皇”号几乎同时开火,而且有三枚炮弹落在了附近,所以冯承乾才认为是“德皇”号击中了“爱尔兰”号,而没有考虑到同样在打击“爱尔兰”号的姊妹舰。
“爱尔兰”号受伤撤离,贝蒂就更加没戏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德皇”号、“腓特烈大帝”号、“皇后”
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的炮火全部集中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号上。
战列前方“铁公爵”号与“马尔巴罗”号也分别遭到两艘德舰围攻。
要命的是,同样在围攻三艘德舰的第二战列舰分队到这个时候,都没有迫使一艘德舰脱离战斗队列。
虽然“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国王阿尔伯特”号与“皇后”号都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特别以“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最为严重,但是这三艘战舰依然在战斗,而且没有一艘战舰有战沉的迹象。
六点五十六分“伊丽莎白女王”号遭受了战斗打响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打击。
在短短几秒钟内,至少有三枚三百毫米穿甲弹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导致首部炮塔被毁,另外舰体左侧还被炸开了两个巨大的窟窿。数分钟内,近千吨海水就从这两个窟窿涌入了舰体。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满载排水量高达三万一千五百吨,而且配备了数台大型发电机,每小时能排出上千吨海水,但是一下涌入这么多海水,对该舰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舰长不得不下令进行异舷注水,以恢复平衡。更要命的是,在遭受这轮打击之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只剩下一座主炮炮塔了。
继续打下去,还有胜算吗?
就在贝蒂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改变了他的想法。
六点五十九分“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在坚持了四十多分钟之后,终于扛不住了。在舰首几乎被海水淹没,舰体左倾达到十一度的时候,舰长不得不服从希佩尔下达的命令,下令向左转向,脱离了战斗序列。最终,这艘被十七枚三百零五毫米以上口径穿甲弹、以及近百发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击中的战舰没能回到威廉港,在返航途中因为损伤极为严重,被迫于五月七日自沉。
“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脱离战斗序列,意味着第二战列舰分队能够往前压了。
在贝蒂看来,只要再坚持一阵,他就能取得胜利。!。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支
贝蒂确实很主动,也很希望打一场胜仗,但是做出了错误判断。
不可否认,坚持一阵,确实有可能取得胜利。问题是,公海舰队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大舰队,而且希佩尔也打得十分积极主动,并没有给贝蒂多少重要的是,仅仅少了一艘战列舰,对公海舰队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可以说,希佩尔甚至不需要为此调整交战顺序。
“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退出战列后,冯承乾调整了第二战列舰分队的交战秩序。
按照他的命令“国王阿尔伯特”号与“皇后”号分别把炮口转向“海王”号与“阿尔库金”号,只由“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对付“伊丽莎白女王”号,以此保持以多打少的态势。
此外,这栏也能减轻前责四艘战列舰的压力。
很快,冯承乾的调整就收到了效果。
七点过四分“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最后一座炮塔被击毁,在丧失战斗力后,该舰主动转向脱离。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战后宣称,当时是贝蒂下令让“伊丽莎白女王”号撤退,但是贝蒂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他并没有命令“伊丽莎白女王”号撤退,是该舰的舰长在没有得到舰队司令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脱离战斗序列。英国皇家海军事后为了颜面,才宣称是贝蒂下达的命令。
当然“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长没有做错。
在肷离战斗序列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进水量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吨,而且为了保持平衡,还向右侧舰体注入了大约八百吨海水,总进水量超过了两千吨。该舰的最大设计进水量不到三千吨。也就是说,如果再进水七百吨“伊丽莎白女王”号就算没被击沉,也有可能在返航途中沉没。
再说了,如果大舰队战败“伊丽莎白女王”号又没能提前撤走,就肯定逃不掉。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提前脱离战斗序列“伊丽莎白女王”号才在当天晚上避开了四处搜寻的德舰,在两天之后回到斯卡帕湾。如果“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大舰队一同撤退,很有可能在当晚被追上。
随着“伊丽莎白女王”号脱离战斗序列,战况变得对大舰队极为不利。
战列最前端,四艘“国王”级战列舰以两倍于敌的优势,压制着大舰队第一战列舰分队剩下的两艘战列舰。战列中部“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在迫使“伊丽莎白女王”号脱离战斗序列之后,主动降低航速,与“皇后”号、“国王阿尔伯特”号会合,一同对付大舰队的第二战列舰分队。虽然德舰只有四艘,但是“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几乎没有损伤“皇后”号还有三座炮塔在开火“国王阿尔伯特”号也有两座炮塔能用,总共有三十九门主炮,而大舰队第二战列舰分队的六艘战列舰,只有六十四门主炮,而且只有五十六门还能开火。如果把双方的命中率算上,英舰在火炮数量上的优势就被抵消掉了。此外,四艘德舰气势如虹,可以说是越打越勇猛,而大舰队在连续遭到重创之后,在气势上已经远远比不上公海舰队了。战列后方,大舰队的优势也不够明显,第三战列舰分队并没在对战中获得绝对优势。
此时,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即雷德尔率领的侦察分队。
七点不到,雷德尔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即迫使汉密尔顿带着“虎”号等三艘战列巡洋舰撤离战场。
正是如此,七点十分之前,雷德尔就率领侦察分队赶了回来。
按照希佩尔的命令,雷德尔的主要任务是缠住大舰队的第四战列舰分队,让那六艘舰龄较老的战列舰无法发挥出作用。
显然,希佩尔高估了这六艘战列舰。
在最初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大舰队第四战列舰分队就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不是这六艘战列舰上的英国海军官兵不卖力,而是这六艘战舰不给力。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也跟随帝国海军的步伐,对服役时间超过十年的主力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但是做得并不彻底,比如三艘“柏勒罗丰”级与三艘“圣文森特”级就没有在改造中提高主炮的仰角,也没有换上长身管主炮。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这六艘战舰的远战能力都严重不足。
在最初的战斗中,这六艘战列舰几乎毫无贡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位于战列末尾,第四战列舰分队必须跟着前方的战舰作战,而不能随意改变交战方式。
正是利用这一点,公海舰队才避免了以少打多的局面。
可以说,如果大舰队第四战列舰分队能够在最初的一个小时里发挥作用,那么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一样。
可惜的是,这六艘战列舰没有能够及时派上用场。
随着雷德尔返回战场,贝蒂丧失了取胜的最后希望。
七点十五分,贝蒂终于认识到,他已经丧失了取胜的希望,而且继续打下去,只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问题是,现在想撤,来得及吗?
七点十八分,在贝蒂准备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大舰队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已经苦战了一个多小时的“马尔巴罗”号终于扛不住了,一枚三百毫米穿甲弹贯穿了侧舷装甲,在左舷的一号锅炉舱里爆炸。
这下“马尔巴罗”号逃不掉了。
虽然“马尔巴罗”号仍然能够维持十二节的作战速度,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肯定跟不上其他战舰。
贝蒂还没有回过神来“铁公爵”号也挨了一击重拳。一枚从“国王”号上打来的穿甲弹落在了舰首处,直接打坏了最前方的主炮炮塔,猛烈的爆炸还导致舰桥内的数十名官兵受伤,贝蒂也没能幸免。
结累就是,贝蒂没能及时下达撤退命令。
直到七点二十七分,贝蒂才通过旗语,向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下达了撤退命令。只是,并非所有战舰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旗舰打出的旗语。原因很简单,天sè已经暗了下来,旗语信号并不明确。
这下,问题出来了。
“铁公爵”号撤退的时候“马尔巴罗”号没有跟上,后面的第二战列舰分队也没有立即跟上。直到七点三十二分,天sè完全暗了下来,而且“铁公爵”号打出灯光信号,第二战列舰分队才转向脱离战斗。七点三十七分,第三战列舰分队转向,第四战列舰分队则在七点四十分转向。
也就是说,大舰队huā了十多分钟才转向撤退。
在这十多分钟里,公海舰队的炮火并没停止。
七点三十三分“马尔巴罗”号在勉强调整好航向后,舰尾中弹,舵舱被一枚三百毫米穿甲弹炸毁。七点三十五分“白羊座”号的司令舰桥被击毁,导致第二战列舰分队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