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园-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常情况下,骑马者要靠双腿保持身体平衡,一只手拉缰绳控制方向,如果有胆子把另一手腾出来的话,拿皮鞭和拿马刀随便。
好的骑手,要求骑马时可以“颠”起来。这又是当地一句土话,也就是人的动作和马的动作保持协调,这样,马不会很累,人也不会很累。双手离开马鞍,必要时缰绳也放下,身体坐直随马背颠簸而自由起伏。(注:酒徒天生胆子小,达不到这种水平)
说实话,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般人做不到这种水平。如果想当骑兵的话,这恐怕是最基本要求。否则,光用手抓马鞍就忙不过来了,更甭提马上挥槊。
草原民族自幼开始接受训练,在骑术方面比中原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草原军队以多以骑兵为主,也不足为怪。
内蒙的旅游区可以骑马,养马出租也是当地百姓一大收入来源。夏天的时候,租一匹马的价格是每小时15到25不等,个别地区可能更便宜,或者更贵。通常牧人喜欢一次租给客户两小时以上,为了多赚一些钱,他们会鼓动你跑长距离。据酒徒的经验,这个距离一般是十五到二十公里往返。无论跑出十五公里,还是二十公里,往返一趟总距离已经是三十公里以上,通常不需要两个小时。
也就是说,马匹在两小时跑三十公里是很轻松的事情。据酒徒观察,如果骑手和马配合得好,这个速度跑动,马几乎不会出汗。
内蒙的夏天短,为了多赚钱,出租用马匹几乎每天都要跑三十公里以上,持续三个月,天天不休,据酒徒经验,除了事故淘汰外,从没看到谁家的马被活活累死。
所以,骑兵部队每天移动三十公里是非常轻松的事。网络上推论的骑兵不能持续一个月以每天三十公里速度机动行军,实在有瞎掰的嫌疑。至于为什么历史上很少记载骑兵持续一个月每天三十公里突进,酒徒以为,第一,除了逃命外,没有必要。第二,不可能在敌境内突进三百公里以上还遇不到阻拦。一边突破敌军防御一边前进,速度肯定比战略撤退来得慢。
四、关于养马的造价、军马的品种网络上经常看到大伙争论,养一支骑兵的造价多少的问题。很多结论其实参考的是西方贵族老爷的坐骑饲养成本,或者是赛马饲养成本,与古代中国的战马相去甚远。
还是以内蒙的旅游区,蒙古马为例,牧民们很穷,所以很吝啬。每个月在马身上的投入,据酒徒了解,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元人民币。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月他花了一千元养马,基本上这人就是牛皮大王或者败家子。当然,这里边没有算草料的代价,因为马吃的草对牧民来说不算成本,夏天散养,冬天靠天气暖和时割下来的草,庄稼秸秆和少许精料喂食。电影里那种给马吃鸡蛋的镜头基本不会出现,因为人都没足够的鸡蛋吃,怎舍得拿来喂马。
宋代之后在中国出现的骑兵,通常都以蒙古马为主力。这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蒙古马养着便宜。实际上,直到1949年后,我国军队大力提倡骡马化时(当时没机械化条件),军马也是以伊犁马和蒙古马的杂交品种为主。军马不是赛马,不追求绝对速度。酒徒幼年时曾在灯笼河牧场生活过一段时间,很少,或从来没听说过拿西洋马来做军马的传闻。
伊犁马又叫二串子马,成年人骑在马背上一个白天可以跑二百多里(100公里以上)。往往是骑马的人先坚持不住,马反而很精神。这种马亦适合散养,喂粗料和干草即可生存。为当时解放军骑兵的最爱。相反,现在的汗血宝马以及世界各地的名种赛马,如果负重在七十公斤以上,长距离奔跑的话,都达不到如此速度。如果这些名种和伊犁马吃一样草料,肯定死得更快。
五、关于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步兵对抗写了这么多,酒徒只想表达一个观点,以蒙古马为主体的骑兵,在长途行军速度和短途突击速度方面,绝对比同时期的步兵占优势。这是普遍成立的结论,当然,您如果非用工农红军和晚清八旗骑兵比行军速度,酒徒也没话可说。
并且,在长距离行军情况下,不存在,或很少出现网上某些高人所说的战马大规模累死的情况。倒是士兵因为训练度不够大规模调队情况很多。事实上,导致蒙古马大规模死亡或者病倒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行军,而是天气。蒙古马适应的是干燥少雨的草原环境,过了长江,基本上就要打蔫,战斗力和耐力都会大大下降。
冷兵器时代,骑兵打得步兵满地找牙,和步兵打破骑兵的战例都能找出许多。到底步兵对骑兵有战斗优势,还是骑兵对步兵有战斗优势,网络上争论非常激烈。早些时候,流行的观点是骑射无敌,最近受灰熊猫的小说影响,很多人认定了步兵一定能克制骑兵。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酒徒记得灰熊猫的书中,步兵破骑的条件是,现代化手段训练过的步兵对付中世纪的骑兵。这是一种不穿越很难出现的情况,偏偏很多读者断章取义,把步兵破骑兵当作了真理。
在宋代,研究以步破骑的人很多。因为宋代失去了战马来源,北方几个游牧民族国家同时对宋进行战马禁运,所以当时人研究以步破骑,实在有不得不为之嫌。到了明代,朱家王朝一项被人诟病的苛政就是命令北方百姓必须为官府养马。如果光凭步兵就能打得北方游牧民族满地找牙,估计中原的皇帝没必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
酒徒的观点是,在冷兵器时代,到底骑兵胜过步兵,还是步兵胜过骑兵,要看双方的训练程度和指挥者是谁。如果让酒徒带五千骑兵去挑岳飞所带的两万步兵,输的肯定是酒徒。如果让酒徒带两万步兵挑岳飞带的五千骑兵,输的肯定还是酒徒。
酒徒以为,在训练程度相差不大,人数相差不到五倍,双方指挥者能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野战,骑兵的胜算还是大于步兵。第一,战斗时,人和马冲击力,远远大于一个人,并且看到高速冲过来的战马,普通人最想的是逃命,而不是迎战。第二,战术上,骑兵可以凭借机动速度,抄步兵的后路,断其粮道。而步兵绕道抄骑兵的后路,就难得多。
因此,有战斗经验的骑兵对上无战斗经验,军械也很差的农民军,通常能摧枯拉朽般将其击跨。遇到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取胜的难度就会增大许多。如果地形,人数,训练程度和指挥者能力都不战优势,被击败了也很正常。
即便在热兵器出现的前期,骑兵依旧在战场上能发挥巨大作用。有些西方国家利用战马运送士卒到指定地点,然后士兵们下马用火枪作战,还曾一度成为风气。
即便是1949年后,中国军队很长一段时间提倡骡马化,而不是发扬长征精神两条腿赶路,看重的也是骑兵机动性。
事实上,真正淘汰掉骑兵的,是机枪和坦克。而不是步兵。即便到了二战时期,骑兵偶尔还能重现光彩。
在1942年洪泽湖地区沙山集一战中,彭雪枫的骑兵团仅用9分钟即将300余名日军砍倒大半,80余名日军因恐惧而投降。大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如果套用步兵一定克制骑兵的言论,雪枫刀也就不会成为日军的恶梦了。
结论:冷兵器时代,骑兵并非无敌,步兵也不是骑兵的克星。事情就怕绝对,一边倒的看问题,往往走向极端。
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国与国之间战斗,不可能只用单纯的步兵和骑兵。混和作战是最常见的方式。拿隋代府兵为例,每十个人要带六匹马(或驴、骡子),到底称之为骑兵还是步兵,很难讲。
李世民在虎牢关外击溃窦建德,骑兵迂回,骑兵突击,步兵包抄战术都用过,你到底说他是骑兵取胜,还是步兵克敌呢,恐怕李世民自己都说不清楚。
所以,请争论双方消消火,还是慢慢看酒徒的小说,给你演绎一个新的李世民,一个徐茂功,顺便每天来交出一张贵宾票,而已。



写在第七卷 《逍遥游》之前

       不要着急,休息,休息。
这本书原大纲只有六卷,除了李旭这个人未被历史所记载外,其他故事基本都参照《资治通鉴》,所以到目前为止,《家园》是一本历史小说,而不是历史架空。
就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在共和国历史上,肯定找不到一个与其同名,人生轨迹与其类似的将军。但几个真实人物的升平结合起来,便塑造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形象。当然,本书达不到《亮剑》的水平,酒徒的笔力照着都梁先生也差得很远。
在真正的历史中,像李旭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霸主的。他的老师杨夫子早评价过,其性子耿直,心地淳厚,但吃亏也吃亏在淳厚上。这样人适合做朋友,交往起来轻松愉快,但放在隋末唐初的历史风云中,可能只有被碾碎的份儿,所以《广陵散》也算是个比较贴近现实的结局。
但在网络小说中,悲剧显然是不受欢迎。以家园的书评区突然火爆起来可见一斑。虽然留言的人大部分是看盗贴的,但至少表达了期待完美的意向。
大伙敬请放心,第七卷 《逍遥游》马上要登场。经历了一次人生波折的旭子,会变得更成熟,更适应当时的游戏规则。当然,依旧不会走争霸天下的路线。如果每本网络小说的主角最后都做了皇帝或天下第一高手、世间第一神仙,那反倒太千篇一律。酒徒想尽力写一点不同的东西,写那些不是帝王却依旧活得很精彩的人。毕竟,帝制已经过去了近一百年。无论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一吹,都距离我们很遥远了。
记得写第五卷的时候,恰逢某个事件的发生。为了抵制西方世界的污蔑,旅澳的华人们将墨尔本、悉尼两市变成了红色的海洋。游行队伍中,还有很多来自香港甚至个别来自海峡对面的同胞,他们这些人未必支持北京,但在那几天,大伙却深深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族群所受到的威胁。
对国家发展道路,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每个人所持观点或多或少都和其他人有些差异。但外敌入侵时,却不会因为你持何种政见,或出生在中国的哪个省份而区别对待。日本人在南京,可没在乎过刀下的人姓国还是姓共。由此上溯到千年前,突厥人入侵时,也不会刻意区分哪个姓杨,哪个姓李。
所以,第七卷的主旨依旧是守护,而不是破坏。
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顺便提一句,其实,留言中已经有人猜到了李旭的大致脱身办法。呵呵,他毕竟不是神仙,同时对抗三路大军的本事肯定没有,也不会傻到便宜了旁观者。所以么,所以么,请看第七卷,《逍遥游》。



《家园》面市前夕喜获大奖

       2008原创网络文学评选10大优秀作品奖,2008年10月27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17k选送的《家园》和《人事经理》从7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一奖项,一起看文学网因此成为参加评选的网站中获奖作品最多的网站。
“2008原创网络文学评选”活动作为10月27日至10月29日由国家版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期间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原创网络文学的关注,充分挖掘和推动原创网络文学的商业价值及健康发展。
在17k、盛大文学、新浪读书、搜狐读书、腾讯读书、红袖添香、晋江原创、逐 浪文学、四月天、潇湘书院等国内知名原创文学网站的鼎力支持下,征集到了大量佳作。经过各级评委会成员的审读与讨论,最终遴选出10部优秀作品,并于今天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据悉,《家园》已经改名为《隋乱》,11月初就能和读者见面了。而《人事经理》一书虽然还未完稿,但也已经成功签约出版。
在此次评选中,17K文学网因为自建站以来,一直很重视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以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诉讼援助等形式,为网络作者予以维权帮助,协调解决著作权纠纷,维护了广大作家的合法权益。为此,大会特为17K颁发了 “2008原创网络文学维权奖”。
获奖照片与酒徒参加17K作者峰会的照片:bbs。17k/viewthread。php?tid=2560136&;extra=page%3D1&;page=7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揭幕式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利用这次机会向活动的主办方和承办者说声谢谢,感谢你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构架了一座桥梁。使得长期以来徘徊于沟壑两岸的网络写手和传统作家们能够跨越沟壑,携手演绎华语文学的新辉煌。
同时,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 17k文学网,4月天文学网,原创文学网,文学城等网站说声谢谢,感谢你们长期以来为网络作者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同时,我还想感谢在座中所有网络文学和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正版文字阅读的支持者。是你们用每日的关注与点击,为我们这些网络写手提供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今天,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第十个年头。网络文学从最初的BBS发表,小众欣赏的模式,诸步走到今天优秀写手不断涌现,优秀网站百花齐放的局面,非常之不易。作为一名在网络上有着十年码字经历,亲眼见证了网络文学每一步前进里程的写手,我回眸过去,感慨万千。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网络文学就伴随这非议而成长。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也有人拒绝将其列入文学的门楣。但是,酒徒个人却以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脉相承,别无二致。
两者都是文字的艺术,两者都承担着传播一个民族的文化,弘扬一个民族精神的使命。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差别的话,酒徒只能说是承载文字的媒介不同。网络文学依靠互联网而传播,传统文学依靠纸张印刷而被人接受。
承载介质是不会影响文学的本身的。就像很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竹简上写下“山无棱,天地合”这样的诗句,你不能因为其传播介质粗糙,以及其本身的古朴简单,就否认了它作为文学本身的价值。
由于刚刚诞生的关系,今天的网络文学和数千年前先民们写在竹简上的诗句一样粗糙。因为网络作者良莠不齐,部分网络作品难免要流入低俗,但你不能因为部分作品的情况而否认整个网络文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