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腹将领。1948年5 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徐州“剿总”总司令,引起国民党许多将领的不满,他们私下议论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时至淮海大战爆发前夕,蒋介石对刘峙能否指挥徐州各军也表示怀疑,为了预防万一,决定临阵换将。
刘峙本人早就有离任的想法。在10月下旬时,刘峙看到解放军主力由鲁中南南下纵队有10多个,就忧心忡忡,想找一个有威望的黄埔生来当副司令兼前线指挥部主任,其目的就是想将前线指挥部放在徐州。自己可脱身到后方指挥。
这时,东北战局已急转直下。10月15日,锦州国民党10万守军全军覆没。19日后,长春10万国民党军或起义或投诚,名城易色。28日,包括“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新1 军、新6 军在内的国民党军东北10万精锐之师土崩瓦解。失败的阴影浓重地笼罩着国民党国防部。
10月28日下午,何应钦在南京再次召集会议,研究如何应付日益不利的中原战事。第二天,蒋介石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又邀请何应钦等人研究中原作战方针。会议提出守江守淮的主张,但对守淮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攻为守,徐州“剿总”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外,所有陇海铁路上的城镇一律放弃,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作攻势防御,并以黄维兵团进出周口附近,配合徐州方面作战。另一种意见是将徐州兵力撤到淮河南岸,凭河防守,避开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徐州,依恃淮河阻止解放军南下,以便争取时间经营长江防线。两案比较,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基本意见是采取第一意见。
可是,作为第九“绥区”司令官的李延年,直到11月5 日开始行动时仍然蒙在鼓里,毫无所闻。
44.红色箭头射向黄百韬
就在蒋介石和将领们为守淮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时,黄百韬兵团的命运已发发可危。
10月26日,毛泽东致电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邓小平及刘伯承、邓子恢、李先念,指出:“第100 军两个师均已增至新安镇并隶属第7 兵团,黄百韬手里已有八个师,李弥五个师已集结运河车站及运西李家集地区,黄、李共十三个师连接在一起。你们原企图以两个纵队歼灭运河车站之两个师,控制运河正面阻敌,恐将感觉困难。你们似只能从黄李两集团的接合部,即新安镇与运河车站之间,以两个纵队插入,隔断李、黄联系;而以一个至两个纵队由台儿庄向南从北面钳制李弥;另以一个至两个纵队攻歼韩庄、贾汪、柳泉地区之敌,迫使邱兵团以一个至两个军向正北防御;再以一个纵队及广纵向丰县、汤山两点攻击,迫使邱清泉一部留于该方;另以地方兵团牵制孙元良;另以韦吉一个至两个纵队从难宁、宿县向徐州东南攻击,如此方能确保钳制邱、李,以利主力分割歼灭黄兵团。”
10月27日20时,毛泽东再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邓小平,进一步对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部署提出意见,他说:“你们在研究部署时,除根据当前情况外,还要估计到情况的某些可能的变化,要设想敌可能变化的几种情况,其中应包括一种较严重的情况,要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有对付的办法。”
他预测:“目前情况可能的变化是:(一)黄兵团八个师在你们接近他时,可能由现时比较分散配置利于分割围歼的状态,改变为比较收缩比较靠拢难于分割围歼的状态。(二)黄兵团八个师在围歼后,有几个师被歼灭,但可能有几个师因其集结在一起,难于最后歼灭。(三)李弥两个军靠在一起,可能使我无法控制运河,如我从台儿庄向宿羊山方向之部队动作不得力,则8 、9 两军可能全部加入运河车站及其以东,和黄百韬靠得很近,可能妨碍你们全歼黄百韬。(四)如果你们从临城向韩庄、贾汪、柳泉攻击之部队不得力,或动作不适当,不能吸引邱清泉一个军左右对付该方面;又如果你们派向丰县、汤山方向攻击之部队动作不积极,不能吸引邱清泉一部留在该处,则邱部可能以一个军或超过一个军的兵力进至大许家、八义集、碾庄之线,联接李弥,使李弥能够积极增援黄兵团。(五)陈邓率十一个旅成支进至涡阳、永城、毫州三县中间地区,争取打孙元良并威胁徐蚌,对于你们作战当然会起很大的配合作用,可能吸引邱清泉一个军及孙元良全部去对付他们。但你们的计划应放在华野自己直接有效地钳制邱清泉上面,才是最可靠的。因为敌处内线,调动灵活,而陈邓对刘峙不能起致命的作用。”
毛泽东提醒前线指挥员:“济南大捷后,干部中可能发生轻敌心理,如果不克服此种心理,则可能影响此次作战。”
10月28日,毛泽东进一步指示陈、邓:“我们同意你们不出淮南”并指出:“你们在徐蚌线以西地区出现,对整个敌人威胁极大,这种威胁作用,胜过在汴徐线上打一胜仗。”
同一天,华东野战军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最后部署:以六个纵队另四个旅担任阻援、打援,割裂黄百韬兵团同李弥兵团联系,截断黄百韬兵团退徐州通路之任务,预定7 日晚发起战斗。以九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预定于8 日晚发起战斗。
毛泽东于10月30日晨5 时批准了这个计划,但他的考虑更为周全、缜密,他复电指出:“计划与部署甚好,请即照此施行。只有一点,分为虞齐两晚发起作战,是否有使黄兵团闻声警觉于齐日白天你们尚末接近该敌时迅即收缩集结之虞,似不如同时于虞晚或齐晚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互相不能照顾,要在两三天后才能查明我之主攻方向,但又因为我各部均已迫处他们面前,又已无法互相增援,尤其使黄兵团各部丧失收缩集结的必要时间,极为重要。故此役胜利建筑在两个条件上面,即是:(一)使黄、李、邱三个兵团及三个兵团中之各军互相不能增援,要达到这一点,除华野全军照俭戎电部署外,陈邓方面亦请于虞日或齐日同时动作。(二)使黄兵团各军没有收缩集结之时间,要达到这一点,就应当在同一个晚上动作,不要在两个晚上先后动作。以上请加考虑酌定。此外,你们后方各事如尚有未处理完毕者,宜交与适当之同志去处理,以便粟谭专心指挥作战。此战打得好,可能歼灭黄兵团八个师,李兵团两个师,冯治安两至三个师,接着不久并可能歼灭东海及两淮之敌,则长江以北之战局便可展开,那时即使将介石将锦西、葫芦岛、营口等处之敌全部南调,亦只能布防于长江沿岸,于大局无补。故望你们精心组织这一伟大的战役。”
1948年10月31日23时,陈毅、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称:“根据华野部署,我们的作战方案有三:第一方案,如邱兵团仍在杨山地区,孙兵团仍在马牧集以南地区,则我宜照军委电示,以一个纵队直出萧县,进迫徐州;以有力一部出黄口东西,组成向西防御,位于邱兵团之右侧,以迟阻邱兵团东援之目的。第二方案,如邱兵团沿路缩至黄口、徐州之线,孙兵团移至汤山、黄口之线,则我以一部协同3 、广两纵,钳击邱敌一部,其余全部歼灭孙兵团一部或大部。第三方案,如邱孙西兵团均沿路缩至徐州及其附近,则我只有由西南两面向徐州攻击,以达钳制邱、孙之目的。因华野作战计划中,未派队攻击徐蚌段,我们拟以豫皖苏部队担任之。无论那个方案,集结永城均属便利。我们力示实现第二方案,因为不仅可能歼敌一部,也能达到钳制邱敌一部之目的。第一、第三两方案,虽都纯是大消耗仗,但我们当动员部队,用一切努力,不顾伤亡,达成钳制邱孙两敌之任务。”
粟裕得知中野不出淮南,于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毛泽东决定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攻占郑州、开封后,解放军得以挥师东进;同时,辽沈战役已经于11月2 日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敌我力量的总对比改变了。这两点改变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打一场规模更大的战役。粟裕后来回忆说:“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也不敢下那样的决心。一个多月东北野战军歼敌45万人,全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已在全国范围内,在数量上、质量上、技术上都占优势了。”
于是,毛泽东于11月1 日从西柏坡电告陈毅、邓小平:“白崇禧以徐州陇海会战一触即发,令黄维兵团11月10日在太和、阜阳集中完毕等情对黄维进程之估计及对策盼告。我们认为除6 纵必须立即尾黄维东进外,10纵如在南阳附近亦宜协同2 纵尾黄维东进。如何,盼复。”“徐州西南方面我军之动作,依情况在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由陈邓临时决定。”
毛泽东把他的另一个决定告诉了陈邓: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这样,中野、华野便将在战役上协同作战了。
陈毅、邓小平感到责任重大,于11月2 日向中央军委表示:“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陈毅的职务是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局第二书记,毛泽东让他负责协调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协同作战以及地方党政工作。
上下关系融洽,处置恰当。
45.蒋、白冲突,雪上加霜
一向无法无天的蒋介石还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灭亡的厄运。
10月30日,卫立煌集团全军覆没的结局已注定。蒋介石对东北已无事可做,便把杜聿明留在葫芦岛,让他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自己则返回南京。
在南京,蒋介石立即根据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意见,确定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其内容为:将徐州“剿总”的主力收缩到徐州、蚌埠之间,依托这段铁路实行攻势防御,可进可退,同时布防淮河,阻止共军南下。
10月30日下午,何应钦再次在国防部召集开会讨论中原作战问题。这时,白崇禧也从汉口赶来参加会议。起初,他同意指挥徐州、华中两“剿总”作战,也同意将黄维兵团转用阜阳、太和机动位置,而且还表示他的桂系部队张涂兵团也可随黄维兵团跟进会战。可是第二天白崇禧就变卦了,坚决不肯指挥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联合作战,在兵力调配上也不像日前那么慷慨了。
白崇禧关键时刻拆蒋介石的台有他自己的打算。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早就不满了,在暗中支持李宗仁、白崇禧等,试图扶持桂系上台,建立一个由他们直接控制的政府。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巴不得蒋介石早日垮台,由他们取而代之。白崇禧左右权衡,一方面为求自保,另一方面也希望蒋介石在战争中进一步失败,支持李宗仁夺权。所以,当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兼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时,白崇禧一口拒绝,并且拒绝将华中的两个军划归准备调往徐州地区的黄维第12兵团节制。
白崇禧的这一招,在关键时间给了蒋介石沉重的打击。虽然十分恼火,但又拿白崇禧没办法,蒋介石在大骂李、白诸人不知死活的同时,也知道单靠刘峙这位“福将”不行,只好任命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要他协助刘峙指挥徐蚌作战,同时便于抽调宜昌、沙市第14兵团所属部队东进淮海战场。但宋希濂认为徐州“剿总”所属邱清泉。孙元良难以指挥,不愿赴任,他以鄂西方面不便脱身以及徐州方面情况不熟悉为由,致电蒋介石和顾祝同,请求收回成命。
蒋介石无奈,又想到了杜聿明。此时,杜聿明仍在指挥葫芦岛的部队向华北、上海及南京撤退。11月3 日,蒋介石派国防部作战厅副厅长许朗轩带着徐蚌会战计划和自己的亲笔信,乘专机飞葫芦岛见杜聿明。蒋介石在信中写道:如果吾弟同意这一案,请即到蚌埠指挥。
杜聿明基本同意蒋介石的方案,但他又怕背放弃徐州的罪名,受舆论指责,于个人不利,便当即复信蒋介石,表示同意将主力集中徐蚌,实行“攻势防御”计划,但须待葫芦岛部队撤退完毕再赴任,并建议徐蚌会战部署请刘峙直接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共军牵制无法撤退的可能。
白崇禧拒绝指挥,杜聿明又远在葫芦岛一时不能南顾,而中原局势十分危险,蒋介石决定互回月4 日从南京飞徐州,亲自部署徐蚌会战,但临行前,他又因有事,要顾祝同代他前去。
当刘峙得知蒋介石决定让从东北败归的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时,十分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脱身了。
对于国民党徐州“剿总”这个蠢将,华东、中原两支人民解放军十分清楚,为了鼓舞士气,在鲁中南到处张贴着鼓动战士们进军徐州的传单,传单上写道:“国民党在徐州,来过三个大将,前年来的叫薛岳,打了败仗撤掉了。去年来了顾祝同,庸碌又无能,我们把他赶走了。今年来的叫刘峙,他是有名的大笨猪,我们要想生活过得好,就要勇敢上前打开徐州去杀猪!”
11月4 日,刘峙从空军飞机侦察的消息中得知华东野战军十几个纵队南下,异常恐惧,连忙向顾祝同建议:“顾总长,总部放在徐州不好,应设在蚌埠。”而顾祝同以徐州总部搬动影响不好为由,拒绝了刘峙的要求。
也就在这一天,顾祝同来徐州布置攻守徐州计划,决心将海州、连云港放弃,将第九绥靖区部队撤回徐州作战。
11月5 日,顾祝同在徐州“剿总”召集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等人开会。会上,各兵团都说自己的正面有解放军主力。邱清泉强调华东野战军第3 、6 、10、11及两广纵队都在鲁西南,先头已到他的防区附近。黄百韬则说,都城以北发现共军强大部队,可能要向他的兵团发起进攻了。他向顾祝同建议:采取以徐州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