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恩煦、陈守创序,后有王余佑跋。卷二为《车营百八扣》,前有孙承宗序,后跋原残缺。卷三为《车营百八答》,前有孙承宗序,后有鹿欣理、孙炳文跋。卷四为《车营百八叩说》,前有郭会昌序,后附明高阳孙文正公传、明定兴鹿忠节公传、明赞画茅元仪事略考、明武库主事杜应芳事略考和段福广跋。
  《车营叩答合编》虽然有问有答,但不象传统的问答体兵书那样随问随答,而是紧紧围绕车营及车营作战系统地提出问题,完整地回答问题,中心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用。内容涉及车营编组方法、阵法布列、兵器配置、车步骑协同、各种天候地形敌情等条件下的作战要领、后勤保障等内容,全篇重点讨论车营战法。
  车战历史久远,然战国以降,随着骑兵兴起,车战渐废,明代何以又大谈车战?这是因为明代时,火器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明中后期,大型火炮开始装备军队,必须借助车载,〃广置火器于车箱之上,则彼不能近以即我,此实兵家之利器,今日此宜最先者也。〃(《西园闻见录》卷六九)所以战车又重现于战场。但是它已不同于先秦的车营,而是拥有火器的战车、步、骑和辎重合编的新型营阵。其编制是四辆为一乘,四乘为一衡,二衡为一冲,四冲为一营,每营6000余人。其战法大致是,〃车营之法,战守各半。敌小则一冲领一面之兵出战,而一面之中自为两翼,步战则骑为奇伏,骑战则步为奇伏。敌大则四冲领四面之兵出战,步战亦骑为奇伏,骑战亦步为奇伏,而以中权督之。枪用连环,炮用叠阵,更出迭入,循环无端,故一营之马步矢炮无一不可为用,而守战俱得其宜。〃(《车营百八答·第百六答》)
  《车营叩答合编》虽多是讲述具体作战问题,但里面也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军事思想。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指出〃其用车在用火,其用火在用叠阵。〃(《车营百八叩序》)主张车、步、骑、舟互相配合,交相更迭,各显其长,〃火以车,习车以火,用骑、步合为车而用火,舟亦载车、载骑、载火,要在因地、因天、因人,而因敌为变。〃强调车战要灵活机动,〃相机而行〃,指出:〃车之初为方营,而圆、曲、直、锐任所变,每阵五变而得二十五,当圆而圆,当曲而曲,当直锐而直锐,其机正不出乎花阵之中也。法死而用活得其实效者,在相机而行。〃(《车营百八答·第八十六答》)它还认为车营不仅善长拒敌,而且也完全能出奇制敌,〃兵贵致人,车岂只拒人而不致人?〃(《车营百八答·第八十二答》)重视地形在车战中的作用,主张车战要因地制宜,用车的最大局限性就是受地形条件的制约,然而它却认为,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车行不便,此正用奇,因地性制胜之时,当选精骑、健卒,或据隘以防敌,或伏险以邀敌,或旁出以袭敌,因地制宜,奇出不尽,运用存乎一心。〃(《车营百八答·第七十七答》)对于车阵训练,强调会灵活运用,认为〃非阵之难,使人人各能布阵为难。又云非知之难,行为难。〃要求〃颁以阵法,授以方略,使熟而习之,临时通用,其妙无穷。〃(《车营百八答·第九十四答》)它对于生地和死地的阐述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车利生地,恶死地;而士卒顾家,即生亦死。今举世怕进取,而我矫众以居死地,却所行皆生法,在结众心,鼓众气,齐众力,使之可静、可动、可劳、可佚,自无地不可以生。〃(《车营百八答·第七十五答》)〃既蹈死地而能生,既致亡地而能存。〃(《车营百八答·第八十答》)
  《车营叩答合编》是作者实战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明代后期火器与车、步、骑、辎配合作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书中也杂有封建阶级的糟粕,如鼓吹士卒要愚忠,宣扬〃士愚而忠乃能死战〃(《车营百八答·第九十六答》)等。
  《车营叩答合编》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刻本(此本有同治七年序,也有同治八年序,说明刻印成书应在同治八年),其次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铅印本;另外,其中的《车营百八叩》有《荆驼逸史》(清道光本)二卷本、《畿辅丛书》一卷本,《车营图制》有清刊本、清抄本等。


  第七章城守类

  第一节概述

  所谓城守,就是城邑防御。现存最早的城守方面的文献是《墨子》之《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墨子》在《七略·兵书略》中入《兵技巧》,班固编《汉书·艺文志》时,以为与墨家《墨子》相重复而省掉。
  古代攻守城池的战例屡有记载,但秦汉至隋唐却未见有城守方面的专书流传。宋代开始出现一些城守兵书,如《防城器具》(《通志艺文略》)、《防城动用》(《宋史艺文志》)等。
  现存最早的一部城守专书是南宋陈规著的《守城录》。此书对后世城守兵书影响很大,而且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城邑防御的兵书。明清时期,城守兵书日渐增多,如明吕坤《守城救命书》、宋祖舜《守城要览》、安国贤《守城事宜》、祁彪佳《守城全书》、钱栴《城守筹略》、清朱璐《防守集成》、游闳《防御纂要》、丁廷珍《城守辑要》等。
  古代城守之书,充其量不过是讲城邑防御,有的则专讲村寨防御,规模小,防御方法简单,非今日城市防御可比。明清时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攻城夺寨,地主阶级朝不保夕。
  所以这个时期的城守兵书,有防御外敌的一面,但更多地是为了防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尽管如此,由于这类兵书对古代城邑及其陀御设施的建筑记载颇详,而且总结了一些城邑防御的一般规律,仍有一定的史料和军事学术价值。

  第二节守城录

  《守城录》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靖康朝野佥言〉后序》,二是《守城机要》,以上两部分为陈规亲著,三是《建炎德安守御录》,为汤璹据陈规〃守城遗事〃而写成。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他重视军事,早年攻读过兵家著作,本为文臣,却兼有文韬武略。任安陆县令时,遇德安府被围,毅然担当守御重任,乱兵九犯德安,陈规率军〃九攻九拒,应敌无穷,十万百万,靡不退却。〃(《德安守御录》下卷)中原州郡全部陷落,只有德安一城独存。因功陈规被正式任命为德安知府及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史。后改任顺昌知府,与刘锜共同守顺昌,打败金兀术数十万军队的围攻,升枢密院直学士。绍兴十一年(1140年)宋金议和后,移任庐州知府兼淮西安抚使,次年病死。汤璹,字君宝,浏阳(今湖南浏阳)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历任德安府教授、太学录、大理寺少卿等职。
  《守城录》三部分共四卷,写成于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部分《〈靖康朝野佥言〉后序》一卷,写于陈规守顺昌之时。
  卷末署〃绍兴十年五月日陈规序,〃说明此文作于绍兴十年(1140年)。《靖康朝野佥言》本是夏少曾记述靖康年间金人攻汴始末的著作。陈规读后,为京城黎民惨遭屠戮,〃痛心疾首,不觉涕零〃。为总结汴京失陷教训,避免历史重演,他边读边写,阐述了御敌之策,遂成《〈靖康朝野佥言)后序》一文,并被宋徐梦莘收录进《三朝北盟汇编》。第二部分《守城机要》一卷,系陈规记述他守御德安时的战略、战术,以及方法、原则。所以《宋史》和《遂初堂书目》又称其《德安守城录》。乾道八年(1172年)宋廷曾下诏刻印、颁行天下,令诸守城将领效法。第三部分《建炎德安守御录》上、下卷,则是汤璹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以后,任德安教授时,追记的陈规德安守城事迹。并于绍熙四年(1193年)将此书表奏朝廷。,由此可知,本书三部分内容,原各自成帙,至少到宋宁宗以后才汇编为一书。
  《〈靖康朝野佥言〉后序》是一篇军事防御论文,主要针对汴京失陷的教训,阐述城防之策。《守城机要》详细论述了〃城郭楼橹制度及攻城备御之方〃,记述了守城军民的组织编制、力量运用和守御实施等内容。《建炎德安守御录》则详细记述了陈规守城的事迹,可以说是《守城机要》的姊妹篇,两部分对照阅读,更便于了解陈规的防御思想。
  《守城录》是宋代城邑防御的重要兵书。三部分内容都反映了陈规的军事思想。在城防制度方面,力主改革。他认为旧的城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大炮广泛使用的攻防战,应该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具体提出拆除城门外的瓮成,改筑一道横墙;收缩易攻不易守的四个城角,增强防御能力;改一城一壕为三城两壕,即在外壕里侧修一道高厚的城墙,并在大城里侧再挖一壕,壕里侧再筑一城,形成多层防御体系。在战略战术方面,提出〃守中有攻〃的思想。他反对闭门死守的战法,主张多开城门,扫平城外障碍,以便于随时出城奇袭敌军。他与刘锜守顺昌时就是运用的这一战法,通过夜袭敌营,诱敌入城半路邀击,昼夜疲敌,刘锜不满两万人,出战仅五千人,而数十万金兵则十损七八,败退而去。他还提出要根据敌人的攻城特点,制定守御之策,强调〃唯在乎守城之人于敌未至之前,精加思索应变之术,预为之备耳。〃在人与武器的关系方面,既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新兵器的利用。他强调,强弱不是固定不变的,人能够改变它;武器是靠人掌握的,大炮是攻城利器,也是守城利器,关键是人能不能巧妙运用它。指出:〃强者复弱,弱者复强,强弱之势,自古无定,唯在用兵之人何如耳。〃他为了充分发挥大炮在守城中的作用,以炮制炮,提出了用炮新法,即改明置炮于城头为暗设于城脚,隐蔽炮击,并在城头增设炮兵观察哨,指挥炮击敌人。另外,他还亲自研制新式武器,制成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支,在守城中发挥了作用。这种火枪是我国最早的管型火器,在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守城录》作为古代的一部关于防御的兵书,所述城邑防守之法,早已过时。但其中体现的一些防御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守城录》对后世影响较大,其内容被明清许多兵书所引用。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摄篆德安固守城,因而失事论东京。陈规屡御应之暇,汤璹深知纪以精。小县旁州或可赖,通都大邑转难行。四夷守在垂明训,逮迫临冲祸早成。〃(《守城录》卷首)该书被四库全书、守山阁、墨海金壶、瓶华书屋、长恩书室、半亩园、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所收录。《明辨斋丛书》选收了《守城机要》与《建炎德安守御录》。

  第三节救命书

  明吕坤撰。此书是一部研究城邑防御作战的专著,撰刻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吕坤时年已七十二岁。他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当时疏于城防守备的现状非常忧虑,在序言中说:〃设人人有先忧,处处有武备,何至如唐时二十四郡无坚城,一百八县断烟火哉!故圣人备万一,智者备百一,今一一可忧,一一无备矣!嗟我衰暮之年,独切先时之虑,既丛众怨,新此城堤矣。倘不讲守备法,委成败之运,任死生
  之数,虽有城堤与无城堤同。王公设险,要建重门之谓何?岂为太平状观美哉!〃所以,特为规划他的家乡宁陵城守事宜写成此书。吕坤对城邑防御非常重视,并拿性命作比喻,〃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生之重有重于性命者乎?〃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并说,对于他的守城之法,〃信之则为活人,忽之则为死鬼〃,即守城就是救命,所以此书题名为《救命书》。
  《救命书》条列〃城守事宜〃、〃遇变事宜〃和〃预防事宜〃共三十余项,内容涉及防守战法、城市内外居民的出入管理、粮食的储备、水源的保护、城守之官的选拔、紧急情况的处置、团练乡勇的组织训练、守城必用工匠和器物等诸多方面。本书虽然是专门论述宁陵县城防御作战的原则、方法和具体要求,但有些条款却揭示了城邑防御战的一些规律,总结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
  对于敌人攻城前的准备,他认为敌欲攻城,常常是先派间谍,潜入城内,刺探情报,作为内应;敌人如果没有内应,就是开着城门,也不敢轻易进入。〃贼欲攻城,每每先托心腹之人,与佣工作仆探听消息,默观道路,预备开门、发火、放监,师伍之陷归德可鉴矣。贼无内应,虽开门不敢径入。此守城第一要紧者,慎之!慎之!〃所以,他强调,城门将闭之时,守门官要将城中流来闲人仔细搜索,逐出城外。
  对于敌人攻城常常选用的战机,他总结归纳为:〃乘我之倦,如日夜劳苦,神疲力竭之类;乘我之怠,如日久心安,官不戒训,民不恐惧之类;乘我之忽,如风雨雪夜,贼远贼稀,思想不到之类;乘我之无备,如兵刃不利,矢石不足,火炮缺乏之类;乘我之疏,如城有单簿,地有平陂,外有攻冲之资,内有不备不具之类;乘我之缓,如往日迟心怠意,一时招架不及,手忙脚乱之类。〃并认为这关系到城邑安危,不可不慎重对待。
  对于敌人攻城常常采用的计谋方法,他总结十条,即〃贼在城外屯聚,以逸待我之劳,以饱待我之饥,以宁挫我之锐,以优游懈我之心,声言解围以安我之意,声言增兵以寒我之胆,乍动乍静以疲我之精神,缓进零冲以耗我之气力,忽散忽聚以老我之智谋,筑垒增栅以示彼之持久。〃针对敌人的诡计,并提出了对付的原则和方法,〃我意已定,一切勿动〃。就是说,我方守城的决策已定,不要被敌人的诡计所扰乱和动摇,但他又不主张消极等待,而是要求以攻为守,训练敢死队,重加犒赏,乔装敌军,偷袭敌营,使敌军自相残杀。或用托炮、鸟铳、佛郎机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