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帝-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抓起一把土用力一捏简直恨不得流出油来。如此肥沃的土地,哪怕省去“开沟、施肥、覆土、镇压”等程序,只管播下种子,照样能够获得收成——多了不敢说,除去种子的投入,每亩收获个两三斗绝对不成问题。
    在很多移民连自家的地都没法充分耕种的情况下,周武却有一千亩地得到了充分耕种。道理很简单,周武掌握着全部的畜力资源。
    想要借用牲畜?没问题,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了。
    第一个条件是用牛草换牛工。
    牛草可不是简简单单割下牧草就行。牛虽然容易饲养,但是需要牛出大力气时,最好还是提供精饲料。移民屯刚刚创立,让那些几乎称得上一贫如洗的新移民提供黄豆或燕麦喂养牲畜,那也是故意为难人。周武很好说话,割下牧草后清洗晒干,然后再用铡刀将之铡细铡碎,喂养之前在干草上洒下清水或米汤即可——当然,借用牲畜一天至少要提供够牲畜食用五天的饲料——春耕期间只需要支付牲畜当天食用的牛草,但农闲时得补足。周武虽说买了三名牧奴,但如果牲畜需要参加田间耕作时,累死那三名牧奴也收集不了足够的饲料。
    第二个条件有两种选择,满足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要么“以人力换畜力”帮工带地。先出工帮周武开垦耕地,然后才能借用周武的牲畜去耕种自家的地。待收获季节,还得出工为周武收割庄稼。
    要么就是佃周武的地。
    分成地租是不用想的。自费移民拥有一百五十亩地,几乎连自家的地都顾不过来。如果选择分成地租,移民们必然会细心伺候自家的地,对所佃之地却马马虎虎地糊弄。
    因此周武只能选择定额地租,也不高,每亩一斗。
    其实,凭借垄断的畜力资源,周武甚至能够让自己的两千多亩地全都得到充分耕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剩下的地用来放牧。
    道理很简单。
    今年周武确实垄断着畜力资源,但明年呢?关外的牲畜价格如此便宜,相反人力严重缺乏,恐怕所有的移民都梦想着购买牲畜吧?若周武做得太过分,当明年移民拥有自己的牲畜后,那些田还能佃得出去吗?
    此外,虽说辽东荒地无数,周武可以利用荒地放牧。但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又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在自家的田里放牧,待明年,那块地就会更加肥沃。所以,周武只是想办法耕种了名下一半的地,却将另一半田用来放牧。
    同时,周武却在移民面前装可怜。
    “唉,一千多亩地都荒着,这可怎么办啊?”
    移民们今年累得要死,但他们也高兴得要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着自家田地里那茁壮成长的庄稼,心头里的那份喜悦简直没法形容。
    听了周武的哀叹,善良的农民们总是这样想:“爵爷可真是个善性人。宁愿自家一千多亩地都荒着,也没逼着我们帮他种更多的地。摊上这样一个为民着想的领主,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移民们也确实没有余力耕种更多的土地了。因此他们虽然心里感激,却也不敢许诺愿意佃下更多的地。
    但这已经够了。从移民的眼神中周武可以确定,明年他的地仍然能够佃出去一半。
    想到这种美好的未来,周武自然连睡觉都能够笑醒。
    最繁忙的春耕已经结束了。最近,周武每天早上总爱骑着那匹叫做周小武的公马,在自己的领地上巡视一圈。周武爱煞了这匹马。小武才两岁,已经有一人多高了,看起来俊逸非常。如果不是周武和那个部落的首领交上了朋友,蒙古人根本不可能把这么神骏的马卖给汉人。
    在刚刚驯服小武的那段时间,周武最大的乐趣便是骑着它去拜访或远或近的邻居们——在他们中间,周武从来没有见过能够和小武相提并论的好马。那时周武就仿佛得了症一般,在拜访邻居时只要见到人就会向对方炫耀,无论对方是有邑贵族还是普通的领民。只要对方赞一声“确实是我一辈子所见过的最好的马”,周武就会得意洋洋地哈哈大笑。
    每次看到八匹母马带着它们的小马在草场上吃草,还有那些数量明显增加了的牛群和羊群,喜悦的感觉总会慢慢浮上周武的心头。
    这天早上,周武巡视完领地后,象往常一样回家——说是家并不恰当,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堡垒。
    堡垒是利用春耕前的农闲时间建起来的。最外围是环形的无水壕沟,用挖沟时掘出的土将中间的地面堆高,然后用厚实的尖板木条栅栏将之围起来。木条栅栏的东角和西角,还分别建有两座箭塔。
    这种堡垒对建筑技术要求极低,费用也很少——材料是就地取材,人工也是免费。因为,当战事来临时,屯民可以带着家畜和动产躲进堡垒里。这种很便宜很简陋的堡垒无法抵御大规模的进攻,但如果进攻者并非职业军人,没有攻城器械,而且人数少于两百,那么基本上还是有安全保障的。
    辽东的移民屯大多都按照朝廷的规定建了这种堡垒,因为辽东一带除了卫所附近的地区,其他地方并不安全。
    周武其实更希望用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用护城河来代替壕沟。可惜这个愿望暂时无法实现,因为那样做花费实在太大。
    当堡垒出现在视线中时,周武放缓了马速,惬意地享受着新鲜空气和暖和的阳光。
    正在这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马正朝这边飞奔而来。
    周武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警惕地盯着对方。
   
第二十四章 征召令


    距离近了,周武慢慢放下心来。
    当初钦差大臣前往辽东册封爵位时,辽东的移民总数尚且不足六千户。皇上特旨规定,关外移民屯只需要户数达四十以上便可以算作一个基本采邑领。即便条件相对放宽了,但当时整个辽东也仍然只有一百二十四个可算作基本采邑领的移民屯。因此,辽东地区因移民有功而被册封的有邑贵族之中,勉强能够被称为高级贵族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一等男爵,而另一个则是三等男爵。
    那个象家中房子失了火一样慌慌张张骑着马朝自己而来的人,是那个一等男爵手下的一名管事。以前周武和那位一等男爵打过交道,曾经见过这名管事。
    想起那个姓商名仁的一等男爵,周武忍不住撇了撇嘴。
    一等男爵至少需要拥有五十个基本采邑领,那家伙之所以能够获得一等男爵爵位,靠得却是投机取巧的手段。
    当初皇上颁布《移民奖励办法》后,靠这个办法获得爵位的地主并不多。按周武的理解,包括他自己在内,整个辽东加起来也只有五例。
    周武是因为不受老爷子待见,结果被老爷子以分家的名义给赶出来的。
    五个人当中,有一个身为嫡长子的家伙却比周武还要惨。俗话说“宁愿没了当官的爹,也不能少了讨饭的娘”。那家伙虽说是嫡长子,可惜亲娘死的早,他爹又早早地纳了填房。结果,他七岁时差点被人贩子拐走;九岁时曾经被人推到湖里;十二岁时又“误食”毒物历经了七灾八难,好不容易活到十六岁,这时他爹却不知被后妈灌了什么**汤,硬是打发他到辽东移民。他家是当地也是坐四望三的大地主,拥有良田千亩以上,可身为嫡长子的他被打发到辽东时,却仅仅只是拥有一个基本采邑领的恩骑尉。
    第三个人是个小地主,与同村的大户结了怨,害怕被报复,因此忍痛卖光家产移民辽东。
    第四个人是八岁大的孩子或者说是个寡妇。总之,就是那户人家死了男主人,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同族的堂叔堂伯、堂兄堂弟们合起伙来觊觎她家的财产。寡妇的娘家没有兄弟姐妹不说,唯一的舅舅不仅不维护她,反而不时前来打秋风。寡妇是个烈性女子,因此索性卖光了家产移民。据说同族有个堂叔还不死心跟着到了辽东。待那个八岁大的孩子被册封为有邑云骑尉之后,不知是那寡妇设的局还是那个同族堂叔自己不知死活,居然深夜里翻寡妇家的窗子,然后一声划破深夜宁静的尖叫导致同族堂叔被抓了个现行。
    领主在采邑之中拥有充分的行政权力,也就是说,对于领地中发生的事情领主拥有一定的审判权:宣告使用公有地的规定,轻微的犯罪及一定类型的民事诉讼,甚至部分谋杀、抢劫和其他重罪的判决,等等。因为领主才八岁,因此由领主的母亲代其行使领主职责。
    判决结果是:那个同族堂叔被终生流放。案件发生地已经是关外了。因此实际上也就是判决同族堂叔为终生奴隶。
    在没有领主地情况下。被流放者在流放刑期内归屯长支配。在有领主地情况下。则属于领主所有。不过。寡妇却判决这个终生奴隶属于全屯共有——每户轮流拥有他一天地使用权。
    每个移民屯中都有一位朝廷所指派地屯长担任保民官地角色。这个地位特殊地屯长有权否定领主地判决。将案件移交给上级领主或者官府审理。不过。“掘绝户坟、踹寡妇门”对汉人而言是最卑鄙无耻地行为。那位堂叔虽说不是踹寡妇门。但翻寡妇家窗子性质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该移民屯地屯长对于判决结果并无任何质疑——更何况。这个终生奴隶即将属于全屯共有。若是推翻该判决。不知要招多少人恨。屯长又没有吃撑着。自然不会去做那种既违背良心又会带来麻烦地事?
    众所周知。私有财产一般会维护得较好。但公有地东西损坏地速度却很快。那位公共所有地奴隶每天轮换一个主人。因此主人们总会在使用期限内尽可能地少给或不给他吃饭。尽量多让他做事。那位同族堂叔以肉眼可见地速度迅速消瘦下去。然后在某一天套着铁搭耕地时。猝死在田间。
    据说。皇上听闻了这件事后还专门下旨。禁止多个主人共同拥有一个奴隶。
    第五个人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棍。靖难之役爆发时。若不是被长兄及时制止。他甚至险些跑去参军。当“唯有有功名者以及军户子弟可携剑带刀上街”地规定被颁布后。这个既无功名又非军户子弟地家伙急得是抓耳挠腮——这家伙大字不识一个。要不然肯定会去考个武秀才。听说了《移民奖励办法》后。这家伙便铁了心要移民。这一次长兄却并没有拦着他。因为。每次看到别人携剑带刀地上街之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他都会郁郁寡欢。甚至有一次还因此大病了一场。长兄大约是担心如果拦着不让他移民辽东。弄不好他会郁郁而终吧?
    这个家伙姓赵,有趣的是单名也同样是一个“武”字。由于兴趣相投,单名也相同,赵武和周武结拜成了异姓兄弟。
    除了这五个人外,在周武的眼中,其他人都是商人。
    洪武皇帝制定了开中盐法。这种盐法是指当商人运送粮食到指定的卫所后,发给相同价值的盐引,凭此盐引可以到产盐地领取盐的。当时朝廷严禁贩卖私盐,所以当商人运的粮食越多T的盐就越多。后来精明的商人发现,从内地调运粮食成本太高,于是就直接在边塞地区雇佣农民开垦土地。
    辽东共辖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因此,早在朝廷颁布《移民奖励办法》之前,便有商人在此建立商屯了——没错,在辽东建立商屯数量最多的便是那个商仁。
    颁布了《移民奖励办法》后,商人们建立移民屯的积极性简直可以用趋之若骛来形容,商仁更是疯狂,竟然直接变卖了数代人经商所积累的全部家产。关内的家产全部变卖后,所值一万八千余贯。虽说之前在辽东已经拥有五处商屯了,但凭着这些钱,商仁仍然无法凑足五十个基本采邑领。
    要不周武为什么会说此人投机取巧呢?这个人也确实会想办法。
    因为移民并非抵达辽东后就立即册封爵位,而是等一段时间后由朝廷派出钦差进行查验后统一进行册封。在此之前,则由移民首领先自行上报自己的移民功绩。
    商仁想的办法是:劝说那些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将功绩挂在他身上,待他被朝廷册封之后,再由他来册封那些移民首领。这样一来,建立移民屯数量较少的首领所能获得的爵位以及采邑仍旧不变,唯一的变化只是由皇上的直属封臣变成了商仁的封臣。
    商仁游说众人的理由也确实很蛊惑人心。当时商仁邀请了辽东所有可能被册封爵位的移民首领前去赴宴。由于都是邻居,将来守望相助是免不了的,相互认识一下也没有坏处,因此几乎所有的移民首领都如约赴宴。
    周武的记忆回到了几个月前。
    酒过三巡之后,商仁是这么说的。
    “大家静一静,我有话说。大家都是即将成为有邑贵族的人,想必知道这样一个规定:宗主有保护附庸的生活、声誉、家庭及财产之义务,不可计谋对附庸有损害之行为,否则附庸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
    “辽东这块地方,女直人、蒙古人等蛮人众多。若是皇上的直属封臣,有道是天高皇帝远,受到蛮人的攻击之后,等求救消息抵达京城时,黄花菜都凉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给出足够的时间供在场之人慢慢咀嚼其中含义后,商仁说道:“我有一个建议。
    大伙们将移民的功绩暂时借给我。待我被册封后,再按诸位原先的功绩相应地一一册封。”
    “诸位若是成为我的封臣,可以就近获得救援。若我没有完成包括救援封臣在内的各种封建义务,诸位可提出抗议或中止附庸关系。同样的情况下,皇上的直属封臣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中止附庸关系——那是造反,要诛九族的!”
    “附庸有违封建法律之嫌时,宗主还可以对封臣进行处罚,最重的处罚甚至是没收采邑。但封臣拥有陪审权,有权要求由‘同僚’组成的法庭审判,领主单独不能处理。除此之外,封臣甚至还可以越过其直属的领主向该领主的上级提起上诉,乃至直接向当今圣上告状。”
    “但皇上的直属封臣如果有违反封建法律之嫌,无论有没有陪审团,其结果恐怕都一样吧?”
    商仁环视一圈,三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