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不是我的发挥,谁要不信就去找一本《荀子》的原文来看看。但是,荀子这里说的“人妖”和泰国人妖其实并不是一回事,意思呢,是和“天灾”相对的“人祸”。荀子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三种人妖,第一种就是农时遭到破坏,人民群众饿肚子,路上常看见死人,荀子用了一个词叫“政险失民”,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孟子的“率兽食人”。虽然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们对天灾的侵害几乎没有任何办法,但是我们的儒家先贤们还是认识到了,天灾虽然可怕,但人祸之害远远大于天灾。
他们,也包括孔子,虽然在有些观点上冲突很大,但全都能深切体会到草民的艰辛,指出:什么最可怕?人祸最可怕!
是的,天灾不算最可怕,人祸才是最可怕!
那么,问题到这里可不算完,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祸是谁造成的?
荀子说:谁“政险失民”就是谁造成的。
孟子说:谁“率兽食人”就是谁造成的。
那么,问题还不算完,再接下来就有了第三个问题:人祸能不能解决?
答案一致是:能!
好了,接下来就是第四个问题了:怎么解决?
答案一致是:仁政,王道,礼制。
——这四个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就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逻辑的概要。儒家思想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圣”,二是“外王”,也就是说,一个是个人修养,一个是政治主张。这四个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就是对“外王”的概括。
有人一定会好奇:孔孟之道很牛,很牛啊,看上去好像都有点接近“天赋人权”的观念了啊!那么,照这个思路去做,管不管用呢?
这个问题只能假设,虽然历史无法假设。
有人又会问了:孔孟之道后来不是正统了好长时间么?是官方的政治哲学,那怎么能说“只能假设”呢?
我的回答是:“官方的孔孟和原本的孔孟已经不一样了。官方的孔子,官方的孟子,虽然在大殿里站得高高的受人香火,可是,早都没有小鸡鸡了。”(谁要是不信,就等有机会凑近了塑像仔细看看,肯定没有!)
所以呢,如果照他们的思路去做,管不管用?这个问题我们只好猜测,只好假设。
我想,如果我是公司老板——要先声明一下,我得既是唯一股东又是总经理,总之,朕即国家,错了错了,是“朕即公司”,不能拿有董事会的股份公司来比喻——好了,我就是这么一个公司老板,招聘了很多员工,如果让我选择管理思路的话,我会偷偷用韩非子的主意;如果我要招高管的话,我会高薪去聘商鞅,商鞅的量化指标考核和责任人制度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实用的管理思想;孔子和孟子我也要高薪聘来,让他们做什么呢,反正绝对不能让他们搞管理,最好是让这两位大圣人去做公司的形象大使,肯定能和周杰伦、S。H。E。这些小偶像们有一拼!广大基层员工要什么人呢?很简单,要那些被割掉小鸡鸡的儒生。为什么?两个字——好使!
不对,“好使”这两个字不大精确,应该再加上一个字,意思和味道就更能出来些了——好使唤。
在这一节的最后做一个题外话的小说明。我曾在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里读到过对《荀子》“人妖”的引述,但这书却引错了。《荀子》里确实提到过有些男人打扮得女里女气的(从上下文看,我倒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好打扮一些,比较前卫罢了),但是,荀子虽然对这些男人不大看得惯,可他却也没有说这些人就是人妖,他用的“人妖”这个词是在另外一章里的,是讲人祸的可怕。人祸,这才是荀子担心的“人妖”。
孟大侠天下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这一节里,孟子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这个观念,爱看武打片的读者肯定都熟悉得不得了。什么观念呢?往下看。
到这时候,梁惠王大概是和孟子混熟了,终于掏心窝子了。梁惠王说:“老孟哎,你有所不知,我这些年过的呀,唉,别提了,真是糗事一箩筐!”
孟子心里偷着乐:“老小子,你要没点儿糗事,能高薪请我么!”
梁惠王接着说:“按说我们魏国本来也是个强国,属于第一世界国家,可到了我手里,东边被齐国打败了,我大儿子也死在齐国人手里了,西边又被秦国人夺了七百里的地盘啊!这还没完,南边的楚国也欺负咱,实在是气死我了!他们凭什么啊,就因为我是河南人吗!哼,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我要让他们知道,梁叔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哼,我要报仇雪恨!丢了的那些地盘,我刁得一是一定要回去的!老孟,给我支支招儿,想想辙!”
孟子“嘿嘿”一笑:“容易!”
梁惠王一喜:“真的容易?”
孟子说:“容易,太容易了,您就这么点儿愿望啊,好办得很!”
梁惠王两眼放光,凑近了说:“快给我忽悠忽悠!”
“嗯——???”
“咳,老孟啊,我都被你忽悠惯了。别计较我的口误了,快给我说说!”
孟子又是“嘿嘿”一笑,从怀里摸出个东西来。梁惠王一看,没见过,不认识。
孟子拿着那个奇怪的东西,手腕轻轻一抖,说开了:“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
梁惠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看着孟子。
孟子继续:“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鲜盐髓玉不咬酱,膘一膘——”
“嘿嘿嘿,你先停停,”梁惠王一拨拉孟子,“你说的这是哪国话啊?”
孟子应道:“您忘了,我是山东人呐,这是我的老家话!”
梁惠王气道:“我听不懂。你说我能听懂的,说河南话!”
“哎,”孟子应了一声,接着一晃手里那个怪东西,“鲜盐……现眼……咸盐……大王您饶了我吧,河南话我不会说啊!”
梁惠王没好气道:“那就说普通话好了。”
“好,说普通话,”孟子接着说开了,“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松武二郎……”
“等等,等等,怎么武松都出来了?”
“噢,对了,这时候还没武松呢,讲串了,重来——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超级圣人周文王!”
梁惠王:“我倒!怎么又是周文王啊,又是这一套,也没点儿新鲜的!”
孟子越说越带劲: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超级圣人周文王!
这一天,周文王到了景阳岗,突然口水往下淌。
是什么酒味儿这么香,看一看,原来是三碗不过岗。
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
我竹板儿打得快,我竹板儿打得响,
我来把武松打虎的经过讲一讲——
不对啊,我怎么又说上武松了,咳,我一打竹板儿就往武松哪儿拐了。”
梁惠王一晃脑袋:“你还是正常说话吧,别来这山东快书了!”
孟子把竹板儿一放:“我本来是想搞搞多媒体教学的,这样我讲的道理您可能更容易学。算了,还是恢复常规教学好了,做人不能太前卫。对了,您方才也说了,魏国本是个第一世界强国,可是您要知道,别说您魏国这么好的底子,就算是个只有方圆百里的小国,照样可以取得天下!”
孟子这话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夸张,很无稽?其实,百里小国取天下的说法以后在《孟子》这本书里我们还会经常看到,这可是孟子的老生常谈,在他的思想体系当中重要得很(其实远不止他一个人爱拿这个例子说事)。那么,真有人百里小国取过天下么?当然有,要是没有这么个扎实的论据握在手里,孟子的话可就分量轻多了。
那,这位百里取天下的高人是谁呢?
就是孟子翻来覆去讲了一辈子的周文王,商汤王也是。关于这一点,后面孟子还有详述,我们也留到后面再说。现在,孟子讲了,百里都可以取天下,逻辑就是,魏国可远远不止百里啊,所以呢,人家百里都能取天下,我们魏国多少倍于百里,只要照着人家当年的路子去走,取天下不是更容易么!
那,当年人家走的是什么路子呢?
老生常谈又来了:仁政。
孟子说:“您得对人民群众施行仁政,刑法要少些,税率要低些,种田的让他们好好种田,年轻人让他们好好学学孝悌之道,这样呢,人们在家会孝顺父母,会尊敬兄长,在社会上呢会好好追随上级领导,如果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些了,那么,就算只让大家拿着木头棍子也足以打败秦国和楚国那些职业军人了。”
孟子又描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前景,他又接着解释,为什么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前景其实是可能的:“秦国和楚国他们看上去很强大,但是,他们征兵很厉,这就妨害了农时。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了,大家都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时候,您的仁义之师只要一去,‘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人心全会归向您的,谁能挡得住呢?所以说‘仁者无敌’,就是这个道理啊!”
——“仁者无敌”出现了!
早期的香港武打片里经常有人说这个“仁者无敌”,我最早以为是“忍者无敌”,以为是在夸日本忍者,是说忍者是最厉害的高手,后来才知道是“仁者无敌”。可是,那些武打片里虽然总是说这个“仁者无敌”,可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仁政与和平的味道——如果真的都是“仁”了,那也就不是武打片了。
这些早期武打片虽然都很滥,但是启发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仁者无敌”这四个字只能说说,只能当作招牌,真正管用的还得是打。
靠仁政以百里取天下的事情即便真的有过,但是,时代早就变了,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孟子这次重申他的仁政主张,还像以前一样属于纲领性的内容,还是缺少细化的步骤和量化的指标。看来这就是思想家和改革家的一个重要区别。
孟子专案组的组长刘三吾评论过孟子“就算只让大家拿着木头棍子也足以打败秦国和楚国那些职业军人了”这句话,认为是“迂且远”,他在这点上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我们如果因此而抑孟子、捧商鞅,就应该先想一想我们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当我们看到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的时候,在赞叹它的时候,想没想过:如果我们不是旁观者,不是秦王,而是生活在秦国的一介卑微草民呢?
很多事情都是看似简单,但越想就越觉得复杂,越难以下个结论。这个问题,后面慢慢再谈吧。
梁惠王虽然尊敬孟子,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孟子也没辙,收拾了竹板儿往外走。梁惠王听着远去的竹板儿声,还夹杂着孟老夫子的山东话,越去越远:“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我打竹板儿,笑哈哈,大王他是个榆木脑袋瓜……”
梁惠王其实也不容易呀,这时候,他岁数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一大堆糗事大概又搞得他心里很窝火,终于,他有点儿顶不住了。
梁惠王虚弱地靠在床上,这个时候,儿子来了,这个儿子,就是未来的粱襄王。粱襄王心疼地看着虚弱的父亲,关心地说:“老爸,您得多注意健康。”
梁惠王“哼”了一声:“废话!”
未来的粱襄王说:“现在医生说了,单是生理健康不是健康,还得有心理也健康。我看您老人家总是心事重重的,应该排解一下才好。”
“怎么排解?”
“老爸,我特意为您从鲁国请来一个文工团,鲁国不是在山东么,所以文工团里边有个特别会说山东快书的,我让他给您说一段——”
梁惠王一听这话,立时两眼圆睁,指着不肖子吼道:“臭小子,别跟我提什么山东快书,再提我跟你急!!!◎#¥%……※×”
话音才落,梁惠王“咕咚”向后一仰,死了。
舞台帷幕落下,梁惠王庄严谢幕了,下面出场的就是梁惠王的儿子粱襄王了。
孟子要搞和平演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新角色粱襄王出场了,但他在《孟子》这部戏里只是个小配角,一共就出场了这么一回。他的出现,其意义有点儿像幕间休息的时候出来插科打诨的丑角,惹得孟老夫子说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挤兑人的名言:“望之不似人君”。
而且,这个小插曲里,孟子的叙述方式也变了,如果我们认定孟子本人就是这一段文字的实际作者,那么,可以说他老人家还很有些文学情趣,还懂得追求叙述形式上的创新。从这层意义来说,我们即便不能把孟老先生推为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至少也能自豪地宣称他开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先河。
孟子的这个形式创新意义还不止于此,上面还只是说了文学上的意义,而从哲学意义来看,孟子突然视角转换的这种写法无疑就是后现代解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