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宋代之理学与政治哲学不能分割,使意识形态的影响更为庞大。另一方面自创
立朝代之日,国君与朝臣都希望对军事外交与财政采取比以前实际的态度,而结果
在军事外交及财政三方面,宋朝之作为却远不如其他朝代。
这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只因有了现代的历史经验才能适当地解释。赵宋王朝以亚
洲大陆之大块土地作背景,在社会准备未及之时,就先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技术作行
政工具,以致产生了以上种种矛盾之事。
军阀割据的岁月
上章业已说过,唐代之覆亡不由于道德之败坏,也不是纪律的全部废弛,而是
立国之初的组织结构未能因时变化,官僚以形式为主的管制无法作适当的调整,以
致朝代末年彻底的地方分权只引起军阀割据。一个节度使,亦即地方军事首长,可
能将一州一道的土地据为己有,在境内行动完全自由。他自己若要率兵征讨的话,
则任命一个部下为“留后”,所以权力之基础屹然不动。年久月深,他和部下的位
置全可遗传。加上在州内道内税收也由军官管制,他们定旧税之税率,也公布新税
名目,是所谓“以部由主场院”。此所以朱全忠在公元907年取李唐王朝而代之时不
足以惊师动众,乃因李渊与李世民所创立之制度,经过288年,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
意义。
可是朱全忠也无法使破瓮重圆。中间自公元906年起之54年,中国史家称为“五
代十国”的阶段,好像将隋唐以前的分裂局面翻一个面(但这次五个短朝代是在北
方而不在南方嬗替。而所谓十国除了一个例外,则有些同时,有些前后交替,出现
于南方)。简单地说,北方称帝的朝代有心制造统一的大帝国而力不从心的时候,
南方的将领也乘机称王,采取行动上的独立。
全部分裂的局面既不出54年,可见得唐朝遗留下的局面并非完全不可收拾。简
概说来,中国主要仍是一个以小自耕农为主体的国家,只是各人所掌握的产业大小
不同,地域上生产率也有差异——有时同一地域内尚有极大的悬殊。新的财富可从
商业、农产物、酿造、工矿和内陆商业中取得,甚至铸钱亦可以获利。这已不是昔
日那种概念计划即可经营管理或是豪宗大姓可以把握小地区,构成独立门面的情形。
在这种条件下军阀割据实为历史对当前问题所提供的答案。
事实之发展如是,地方上之军事首长以各种名义倡导他们合法的地位,且在境
内全部征兵。可是实际上兵员仍由招募而来,不过所有费用是由境内人户分摊。在
很多地区正如若干地方志所述,赋税达到空前的高度。只是这和一个由中央作主全
国一致的税收制度不同。主持人既为本地权威,职位又是世袭,与各地区自然休戚
相关,赋税自也能按照各处之实情,根据付税人的能力分摊了。
在这时期,这些地域上之首长采用抽调精兵的技术,他们不断地从下级部队挑
选优良的官兵组成亲军,让下级部队仅能保有劣势人员与补给,高级军官则成为首
长的拜把兄弟或义子。这样一来上下之间便有了固定联系,只要各地域互相竞争的
状态不酿成长期大规模之战事,此种平衡的局面可以使整个的安排保持原状。中国
在五代十国期间和日本中世纪的情形确有若干相似之处。
这样的情形是好还是不好?传统的历史家一致以“僭窃交兴,称号纷杂”的评
语概括综叙这一时期,亦即以其缺乏可资尊敬的中枢权威为可耻,以致“犯人、匪
盗与负贩”也能称王称帝,而笃行谨慎之士反倒没有出路。当时赋税之高也常被指
摘。然而这些作家却没有看出,当政府之重心移到省级单位之后,行政上便更能注
重到地方实情。且就财政上说,免除了两层政府的开销,可以使费用大为节省。因
此获得最大裨益者,即为长江以南地区。当时此区大致保持了和平,称王的各地区
首长于是约为婚姻,在地方有灾荒时他们也互相接济。同时本地的开发,也次第展
开,有如马家在今日之湖南,便使茗茶成为一种输出品,钱家在浙江大开水利;王
家在福建充分提倡国际贸易。这些成就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组织可能胜任愉快
的。他们免不了要将注意力放在经济上效能最落后的方面去,以保持全面的均衡,
由是免除了地区间的摩擦。
面对半游牧民族的挑战
可是尽管如此,一个分裂的中国也使北方的国防没有保障。公元936年,仍在此
间所述之分裂阶段内,这五个短朝代中的一个帝王和契丹定约。这契丹乃是一种半
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之东北。石敬瑭向外乞援之情事没有长久的历史意义,可是
他付出的代价则意义深远。936年的协定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包括了长城以南一线
的领土,连今日的北京在内。从此北方门户洞开,影响中国400年。中国人这才领会
到游牧民族与以前的不同,他们已有相当的农业经验。今后他们将所割爱之地当作
一种训练场所,使从正北及东北而来的经理者熟练于管制大量从事农业的人口,而
造成了继续向南发展的态势。
宋朝之兴起可视为对这挑战的一种反应。以前实际上各自为政的地区首长已不
断地提高他们军队的素质,也不断加强地区上财政的统治,但直至宋朝,才将他们
归并统一起来。赵家王朝虽说在名义上仍号召大一统的帝国,但在某些方面却具有
民族国家作风。尤其在团结南方以对付北方时,它是站在一种带竞争性的立场上。
公元960年之春,当时赵匡胤是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短朝代——周的统军之将,
他的军队宿营于陈桥驿(这地方是一座小市镇,距国都开封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
某一天凌晨他被部下将士惊醒,他们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就拥立为天子。军士拥
立的情事曾发生亍五代十国的时期,也曾在西方发生于罗马帝国,可是赵匡胤与众
不同。自唐代衰乱以来各地区强人所发动的种种运动,当中非无联系与协定,有了
赵匡胤才使其集结起来,最后使之构成一种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全中国历史中再
无另一朝代是在相似的情形下出生。
当赵率军回开封时,取周而代之的工作毫不费力地完成。新朝代之主,了解分
裂的中国不能与北方的强邻作对,放弃了当初北伐契丹的计划。此后赵匡胤即以收
并南方自主之国为职志。长江中游于公元963年取得,今日之四川于965年取得,广
州于971年取得。今日之浙江与福建则不在他统一的疆域之内,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
嗣位之后才接收过来。
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的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新皇帝的机警,
不走极端,对钱财上的大方,使他的筹谋容易兑现。登极之后才一年半,赵匡胤和
拥他为帝的起事诸将谈判,让他们自请退役,皇帝则赐给他们丰厚的报酬与名誉官
衔,于是足以动摇皇位的“黄袍加身”喜剧不致另觅主角而重演了。
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则为“乡兵”。
上层的队伍经常吸收下层之优秀人员而将本身不及格之人员淘汰给他们。过去军阀
割据的重点改为文官镇守,并且规划了每三年一巡调的例规。
税收也改由文官接收管理,以前的账目收据经过极详细的审核。公元965年的诏
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于是所有的金柜库房的积蓄,不时发
送开封,使该处成为全世界最显著的内陆港口之一。为了遣送这些物资,全国划为
6个财政区域,每区称为一“路”。由一个“转运使”掌管。他们“岁行所部,检察
储积,稽考账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赵光义在位期间(在公元976-997
年),据说仓库内存雨衣和帐幕的材料“数万段”损破,显示当日财富集中,开封
所控制的物资之丰富,可能全世界无出其右。
宋代不振的原因
可是纵有以上的准备,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的军旗从
未在北方草原地带展开过,更用不着说向东北或西北角延伸到中亚的腹地里去了。
它也从没有像汉、唐一样,占领今日越南之一角。要是不怕说得过于简单的话,我
们可以概括的指出,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
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种看来离奇的情形并不难解释,
只是我们务必要将古代历史家忽略未提的若干情节,一并提出检讨。
北宋之东北是契丹所成立的朝代——辽。契丹属蒙古语系,他们活跃于图上之
地区已逾300年,即使仿效中国朝代所成立的辽,也比宋早出现53年。辽之国君通文
墨,他们的文字在公元920年即已出现,并曾接受过高丽、回纥、吐蕃的朝贡。在宋
代出现之前,甚至在浙江称为吴越王的钱家也曾向契丹之辽朝贡。不仅契丹所占的
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辽境后方,据目击者的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
工匠、优怜、武术家和僧尼也来自中土,由是也可见得其汉化程度之深。这半汉化
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
所恃,不过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西夏也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们组织的半汉化国家在初唐时即曾活跃于它日后
占领的地区,当它在400年后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在。西夏文以藏
语为基础,重要的儒家经典早已翻译成书。羌人则属藏族.此时多数已操农业。
所以在公元10世纪,这些少数民族显然得到汉人指点,业已将他们的文化程度
提高,以致宋朝所面临的边防问题与它以前的朝代不同。这些游牧民族已有农业基
地,他们已筑城为防御战。北方地势之艰难对他们有利,同时他们也保存着动员的
迅速和在战场上的机动性,这些优势与他们草原上的生活习惯息息相通。契丹人与
羌人虽然常有冲突,但在对抗宋的时候却彼此一致。
中国人缺乏坚强的民族观念也构成赵宋王朝的一大弱点。很明显的,所有汉
人决心从外人束缚下求解放,这种解放战争当然会有利于宋的军事行动。可是实际
上双方之竞争只在大体上被视为一种朝代之间的冲突。
这种现象是1000多年来世界主义发展的后果。中国人自己提倡一种神话,认
为亚洲所有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只因地域之阻隔才有了人种的区别。古典文学
重“文化主义”(culturism)而轻国家主义。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曾经强调要是能
使一般群众生活有助益的活,则向外来的主子臣服,既非不择手段,也算不得卑躬
屈节。他的书中有一段提及舜为东方之夷人,周文王为西方之夷人。这文句被所有
有学识的汉人熟读而构成了与异族合并的根据。受有教育的人士态度如是,一般人
民与在位天子的种族出身便毫不重要了,当然也用不着对民族观念发生顾虑。而契
丹之国主也已看透当日情势,不给治下汉人反对他的凭籍。
补给上的弱点
迄至今日较少为人了解的,则是赵家王朝尚有它补给供应上的弱点。表面上看
来似乎不可能。因为整个说来,南方地域大,物产多,人口众,在技术上也较进步,
且有水道的便利。但是要取得以上各种优势务需一个彻底现代化的组织才能办到,
这在公元11世纪是不可能的,即是数百年后也仍没有着落。
宋朝的供应物资多,可是供应的路线也长。在军事部署上讲,将多数物品同列
于军需之内违反了简单雷同的原则。当日记账的能力不能保证有完满的协调,即使
最基本的数字,在管军政的枢密院与管财政的三司也互不相符。现代的读者务必在
此看清:赵宋的试验要能在这关头实现而有成果,财政上各种端倪必须全部用商业
习惯管制,各种度量衡的单位必须标准化,可能互相交换的品物与程度也需要公认,
且要能由独立的机构监督;官僚必须以技术作主,不能以意识形态和人事关系变更
初衷。其行动范围之大,包括支援百万大军,不可能没有民间事业之参与。因此看
来,则大多数民间事业从旁在侧的襄助,也须公司化,采取法人的地位才能对公众
负责。统而言之,一切要能在数目上管理。
事实上宋朝主动发起了一种军事部署,它的成功全靠后勤的支持,而这种支持,
直到20世纪初期,中国仍无力充分的供应。所以这尝试可谓过早提出而逾越了当时
的能耐。除了内地河流和运河上有相当船舶的交通之外,宋朝政府的功能及民间事
业全无以商业作主之征象,是以赵家王朝无可避免地须承担其本身过早突出的后果。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清楚,那么在宋朝第6个皇帝赵顼期间,王安石的变法最能将此中
情节一览无余地揭露。
宋朝很早就企图铲除辽之盘踞。可是公元979和986年两次战役部一败涂地。第
一次战役宋主赵光义几乎被俘,第二次战役他亲自指挥战斗时曾受箭创。随后当契
丹采取报复行动时,发动了无数次的边境冲突。公元1004年他们全面入侵。因为开
封位于一个平原地区上,契丹直逼国都,第三个皇帝赵恒因之仓皇地批准了一段和
议。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
20万疋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岁币”只占宋朝政府收
入之一小部分,可以当作是给比较穷困的邻邦一种援助,以弥补双方贸易之赤字。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
的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