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打算继续讨伐曹国,便向卫国借道,卫国没有答应,晋军便只好渡过黄河,从河南出击去袭击曹国。由于卫国当初没有借道给晋国,晋国一直怀恨在心,随后又带兵去攻打卫国。正月,晋军攻占卫国的五鹿。二月,晋文公和齐侯在敛盂会盟,卫侯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过失,便请求与晋国结盟,遭到了拒绝。于是卫侯又打算与楚国结盟,但是国人不答应,并把他驱逐出了国。此后,楚军派兵去援救卫国,但是没有成功。接着晋军又一次进攻曹国,在三月占领了都城,并俘虏了曹国国君,晋文公亲自数落他当初的罪过。此时宋国形势危急,便再次派使者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想要营救宋国,可是这样便要与楚军交锋。因为当初在流亡的时候楚国曾经对自己有恩,所以重耳不希望与楚军交战。但是在自己流亡的落破时期,宋国也曾有恩于己,重耳又不能放下宋国不管。这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候大臣先轸献计说:“大王,您现在俘虏了曹国国君,如果把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急于解救这两个国家,一定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重耳采纳了他的意见,楚成王果然引兵回国。
  退避三舍
  楚成王回国以后,将军子玉对他说:“大王您对待晋文公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如今,他明知道我国急于救助曹国、卫国,却故意讨伐这两个国家,这分明是没把您放在眼里。”楚成王知道重耳的为人和处境,便十分平静地对他说:“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饱尝世间的苦难,他能够回国即位,得到国人的衷心拥护,可以说是上天的保佑,外人是不可以抵挡的。”子玉对重耳深表不满,并没有听从国君的变相的劝告,依然话语强硬地请求说:“我率兵进击晋军,不敢说一定获胜,但是愿意用我军的浴血奋战来平息国内的种种谗言。”楚成王听了之后心中十分恼怒,但是并没有阻止子玉,只是拨给他数量很少的军队,让他去和晋军作战,想要惩罚他一番。
  子玉率军出征,并派使者宛春告诉晋文公说:“请您恢复卫侯的君位,保全曹国,楚国愿意以放弃对宋国的围攻为条件。”狐偃大怒,对文公说:“子玉这个家伙太无礼了!君主要取一分,他这个做臣子的却要取两分,真是贪得无厌,大王您千万不要答应他。”先轸则比较冷静,他说:“安定百姓是合乎礼仪的行动。楚国一句话就可以安定三个国家,狐偃一句话却要使他们全部灭亡,这是我们的失礼。我国不答应楚国的要求,就等于是放弃了宋国。我们不如私下里恢复曹国、卫国国君的君位,以此来引诱他们归附我国;然后扣留楚国使者,以次来激怒子玉。等晋楚两军交战以后,我们再想别的办法。”晋文公觉得先轸的话有道理,便决定按他的计策行事。结果曹国、卫国果然和楚国断绝了关系,归附了晋国。楚将子玉知道后非常愤怒,率军攻击晋军。文公命令晋军全线后退。军中的将士们对于退军不解,文公便对他们解释说:“以前,我流亡到楚国,楚王对我十分友好,我便对他许下了如果日后我们两国交战的话,我军退避三舍以报恩的诺言。现在,我身为一国之君,难道可以违背当初的诺言吗?”晋军将士对文公的仁义、守信深表敬佩,更加归心于他。楚军看到文公谨守当年的诺言,都对文公非常敬重,有的将军便请求撤退,而子玉却坚决不肯。

  第111节:新读史记(上卷)(111)

  四月戊辰日,晋军连同宋国、齐国、秦国的军队进驻城濮。几日以后,联军与楚军展开激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子玉收集残兵,狼狈地逃回了楚国。晋军则得胜回师。
  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以后不久,晋文公将楚军战俘献给了周王室,其中包括由披甲战马拉的一百辆兵车和一千名步兵。周王非常感激,便派大臣王子虎封晋文公为霸主,并且赏赐给他一辆大车,一副红色的弓,一百支红色的箭,十副黑色的弓,一千支黑色的箭,一坛黑秫香酒,若干玉器以及三百名勇士。晋文公礼节性的推辞了三次以后,就接受了周王的封号和赏赐。周王还派专人作了《晋文侯命》,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你用道义使诸侯和睦,显扬了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德,感动了上天,他们的美德在百姓中广泛传播,所以上天就把帝王之位交给他们,他们的恩泽将永远流传于后世的子孙。你要关怀我,使我继承祖业,使周王室永远兴盛。”从此,晋文公就正式地成为了天下的霸主,王子虎和各路诸侯在晋国的践土宫殿订立了盟约。
  城濮之战后,晋军焚烧了楚军的阵地,大火烧了好几天都不灭。文公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喜悦,他不住地摇头叹息。左右随从对此不解,便询问其中的原因。文公说:“我听说只有圣人在战胜敌人以后才会心情安定,我不是圣人,所以感到十分恐惧。况且楚将子玉依然活着,他对我国是个莫大的威胁,我又怎么能高兴的起来呢?”直到得知子玉因为战败而遭到楚王责备自杀以后,晋文公才长出了一口气,面露喜色地说:“我国攻击敌人的外部,而敌人又从内部互相诛杀,内外相应,我们的霸业才有了保障啊。”后来,文公又恢复了卫侯、曹伯的地位,并与诸侯在温地会盟,支配周王的活动,建立了三军制。这样一来,他的霸业就有了更强大的保障。
  秦晋反目
  文公七年,秦晋两国共同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在重耳流亡路过时无礼,又在城濮之战中帮助楚国,因此晋国坚决要灭掉郑国。郑国国君为了解围,便暗中派使者游说秦穆公,说这样做会使晋国的实力更加强大,而对秦国却没有任何好处。秦穆公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就与之达成了密约,擅自撤军回国了。晋军知道后非常生气,但孤掌难鸣,所以也只得回师。从此,秦晋两国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两年后,晋文公去世,太子欢继位,这就是晋襄公。同年,郑国国君也去世了,国中出现了叛徒,暗中把国家出卖给秦国。秦穆公便派出军队去偷袭郑国。行至滑国地界时,秦军遇见了郑国的商人弦高,怕被他用计欺骗,所以灭掉滑国以后就赶紧班师回国了。晋国大臣先轸向晋襄公建议说:“秦穆公不听从他的贤臣蹇叔的劝告,出兵偷袭郑国,违背了民意,我国趁机攻击他的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栾枝则认为晋国尚未报答秦国对文公的恩德,所以不可以攻击它。先轸反驳道:“秦国欺辱我国新君孤弱,讨伐我国的同姓国家,这样的恶行还有什么值得报答的?”晋襄公觉得先轸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发兵去攻打秦军。此后,秦晋两军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晋军在崤山附近全歼秦军并且俘虏了秦军的三位主将。但是由于文公的夫人、襄公的母亲是秦国人,在她的劝说下,襄公将三位秦国将军释放回了国。
  秦国对崤山之仇一直铭记在心。三年以后,秦国又派遣这三位将军领兵讨伐晋国,以报当年之仇。由于各种原因,秦军在攻占了晋国的汪邑以后便撤退了。一年以后,秦穆公调动大军再次讨伐晋国,这一次,秦军渡过黄河,并夺取了晋国的王官地区,穆公亲自来到崤山,为秦军在崤之战中阵亡的将士修建了纪念碑。晋军见秦军来势凶猛,便只好据城坚守。此后,晋军又攻打秦国,夺取了新城,报了王官战役之仇。从此以后,虽然秦晋两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从前为世人乐道的秦晋之好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112节:新读史记(上卷)(112)

  无道灵公
  晋襄公六年,赵衰、栾枝、狐偃等先君时的大臣相继去世,赵衰的儿子赵盾执掌了大权。一年以后,晋襄公去世,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赵盾手中。经过一番君位继承权的风波,太子夷皋最终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晋灵公。由于晋灵公年纪很小,所以由赵盾辅助他处理朝政。这时候,晋国的主要注意力仍集中在与秦国的互相攻伐上。
  灵公成年以后,生活极为奢侈,他大肆搜刮民财、广建宫室;十分昏庸。他曾经在一条十分繁华的街道旁边建了一座豪华的楼台,然后自己经常站在楼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百姓躲避弹丸以取乐。他无比残忍,有一次,厨师做熊掌没有熟透,灵公大发雷霆,便将他杀死,让人将尸体丢弃到宫外。对于灵公的种种恶行,赵盾、随会曾经屡次劝谏,但是没有效果。这一次,两人正好去上朝,看见了宫人往宫外抬送被杀厨师的尸体,都非常气愤,便又一次向灵公进谏。久而久之,灵公对这些忠臣产生了怨恨情绪,便派遣刺客去刺杀赵盾。刺客来到赵盾家,发现大门敞开着,赵盾在堂上休息。刺客看见他家里十分简朴,也知道赵盾是位忠臣,便叹息道:“杀死忠臣与违背君主的命令,罪过是一样的。”于是他放过了赵盾,但是由于自己也无法向灵公交差,就撞树自尽了。
  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灵公始终没有放弃除掉赵盾的想法。有一次,灵公宴请赵盾,打算在席间把他杀死。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灵公的厨师长在当初贫困落魄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赵盾的恩赐,此后,两人再没有见面,但是这位厨师长始终没有忘记赵盾的恩德。他知道灵公要杀赵盾的消息以后,先是劝赵盾速速离开,接着,又拼命抵挡了烈犬与伏兵的袭杀,成功地掩护赵盾脱身。赵盾出逃以后不久,灵公便被赵盾的同族弟弟将军赵穿在桃园杀死了。至此,晋国的这段黑暗的统治才得以结束。
  晋楚结怨
  灵公死后,赵盾回国继续掌政,他拥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国君,这就是晋成公。此时,历史上有名的楚庄王继承了王位,楚国开始强大起来。晋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楚国的冲击,楚国代替了秦国,成为晋国的主要对手。成公七年,晋楚两国,在扈邑会集诸侯,都试图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陈国畏惧楚国,不敢前去赴会。晋国于是派中行桓子去讨伐陈国,并趁机援救郑国。楚军派军队迎击晋军,结果被晋军打得一败涂地。
  晋景公三年,楚庄王派兵围攻郑国,郑国派使者向晋国告急。因为郑国和晋国关系一直比较好,所以晋国派遣三军前去解围。可是当晋军到达黄河的时候,楚国已经迫使郑国投降并且签订了盟约,楚军也已经退去,晋军将领荀林父便打算领兵回国。但是将军先毂说:“我军此行的目的是来援救郑国,如果中途撤回,恐怕军中会出现二心。”于是,晋军便渡过了黄河。但是楚军在迫使郑国投降以后,并没有立即回国,因为他们想要到黄河饮马,以此来显示军队的威名。这样晋楚两军就在黄河边遭遇,并展开了激战。这时候,郑国已经归附了楚国,所以便反过来帮助楚军攻打晋军。晋军战败,奔逃到黄河岸边,士兵们争夺渡船,结果有很多人被砍断了手指,将军智罂也被俘虏了。回国以后,荀林父向国君请罪说:“我是督军的主将。军队战败,我应当受到惩罚,请求大王赐我死罪。”景公也非常生气,便想答应他的请求。这时,大臣随会进谏说:“大王,从前,城濮之战胜利以后,我们的先君文公仍旧一直很担忧,就是因为楚国的大将子玉还活着,只有当楚王诛杀了将军子玉以后,文公才高兴起来。如今楚军打败了我军,如果您再诛杀将军,这不是反而帮了楚人的忙吗?”景公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荀林父。
  景公五年,晋军讨伐郑国,再次在黄河边被楚军击败。第二年,楚国讨伐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景公打算出兵援助,大臣伯宗建议说:“现在楚国有上天庇佑,势不可挡,百战百胜,用军队是战胜不了它的。”晋国于是派遣解扬前往宋国,假称救宋以坚定其死守的决心,但是解扬却被郑国抓住送给了楚军。楚军用重金贿赂他,叫他到宋国城下说反话,劝其投降。解扬这个人非常忠贞,而且很聪明,于是他就假装答应,但到了城下以后,他却不惧一死,向宋人传递了晋军将要来救援的消息,并且力主其坚守。楚人想要杀死解扬,但是有人进谏赞美解扬的高尚品格,楚军才将他释放回国。由于宋国久攻不下,楚军只好解围而去了。

  第113节:新读史记(上卷)(113)

  郤克之恨
  晋景公八年,大臣郤克奉命出使齐国。齐国安排郤克与鲁国、卫国的使者一同朝见齐顷公。因为郤克是个驼背,鲁国的使者是个瘸子,卫国使者只有一只眼,所以齐国就派残疾人引导他们。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看见了这番景象,认为很有趣,便放声大笑起来。郤克被这种无礼行为激怒了,在回国路过黄河的时候,他发誓说:“河神为证,我郤克如果不向齐国报仇雪耻,誓不为人。”返回国都以后,郤克请求晋景公出兵讨伐齐国。景公问明了原因,对他说:“这是你个人的怨仇,怎么能将国家牵扯进来呢?”于是郤克的请求被拒绝了。后来,晋国的辅政大臣魏文子因为年老而请求退休,便推荐郤克担任他的职务。这样,郤克就成了辅政大臣,执掌了国政。
  一年以后,楚庄王去世,楚国开始衰落。晋国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为了巩固霸业,便开始讨伐齐国。齐国非常害怕,只好派太子强到晋国做人质,这样晋国才决定罢兵。晋景公十一年,齐国讨伐鲁国,夺取了它的隆邑。鲁国向卫国告急,后来两国又都通过郤克向晋国告急。晋国便派遣郤克等人率领大军与鲁、卫一道去讨伐齐国。这年夏天,联军与齐军在鞍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联军打伤并且围困了齐顷公。最后,齐顷公与他的卫士交换了着装、位置,借下车去饮水的机会逃脱了。齐军败退,晋军一路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顷公无奈,只得奉献出国宝请求讲和。晋军不答应,郤克说:“我们一定要得到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作为人质,然后才肯退兵。”齐国使者回答说:“萧桐叔子是我国国君的母亲,她就如同贵国国君的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