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危乔氩懿蔚胶笤爸杏瓮妫M懿翁侥切┕倮裘亲砭聘吒琛⒖窈袈医泻蠹右灾浦埂?墒撬峭蛲蛎挥邢氲剑懿翁秸庑┥艉螅炊腥四贸鼍瓢谠谧雷由希约阂餐匆鹄矗⑶乙哺鸥吒韬艚校肽切┮频墓倮裘窍嗷ズ粲Γ黄鹱骼帧
  萧规曹随
  汉惠帝埋怨曹参不理政事,以为曹参看不起自己,整天心里郁闷不安。一天,他对曹参的儿子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问问你父亲,就说:‘高皇帝刚刚去世,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您这样怎能考虑国家大事呢?’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说这些话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回家后,一次在闲暇的时侯陪着父亲聊天,父子两人刚开始聊得很投机。曹窋便趁机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告诉了曹参。曹参听了之后脸色立刻阴云密布,对曹窋大怒,叫人把他打了二百大板,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不懂事的小子,赶紧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少在这里添乱!国家大事是你应该说的吗?”曹窋很委屈,捂着皮开肉绽的屁股,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皇宫,就如实地向惠帝禀报了此事,惠帝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到了第二天上朝时,惠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责备曹参说:“曹参!你昨天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你的,你整天喝酒作乐,不理朝政,你这个丞相到底是怎么当的!”曹参赶忙脱帽谢罪说:“陛下请息怒,请您自己再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皇帝哪一个更强呢?”惠帝不假思索地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接着说:“那么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惠帝考虑了一下说:“我看你好像不如萧何。”曹参于是又戴上帽子,对惠帝拱手作了一揖说:“陛下这番话说的很对。高帝与萧何当初平定了天下,各种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各位臣下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法度不得随意地更改,这样不就行了吗?陛下您认为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啊?”惠帝这才恍然大悟,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心里也就放心了。

  第135节:新读史记(上卷)(135)

  曹参做汉朝丞相,前后有三年时间。他去世后,百姓们都歌颂说:“萧何制定了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遵守各种法度并且没有失误。这都是得益于他那清静无为的做法,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安宁日子。”
  张良行刺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韩开地,曾经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亲韩平,曾经做过僖王、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韩平去世。二十年以后,秦国兴兵灭亡了韩国。当时,张良还很年轻,并没有在韩国政府中做官。他家里十分富有,光奴仆就有三百多人。但是,当他弟弟死后,并没有用厚礼埋葬他,而是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寻求刺客来谋刺秦始皇。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张良的先人世代深受韩国的恩惠,他发誓要为韩国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拜访苍海君的时候,张良偶然遇见了一位大力士,两个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便结成了生死之交。大力士也非常痛恨秦始皇,愿意和张良一同去刺杀他。张良很高兴,认为这下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他特意让人为大力士打制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作为行刺武器。后来,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和这位大力士得到消息后,在博浪沙中设下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车队一到,两个人突然偷袭他。结果,大力士由于操之过急,手里的大铁锤误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副车被砸得粉身碎骨,而秦始皇则毫发未伤,躲过此劫。秦始皇为了抓住张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通缉令,展开了大规模搜捕。于是张良等人改名换姓,纷纷隐藏在各地,张良来到了下邳。
  桥下拾履
  张良因为行刺秦始皇逃到了下邳,在闲暇的时候,张良经常到下邳城内的桥上从容漫游,思考自己今后打算和当时的局势。一次,他在漫游时遇见了一位身着粗布短衣的老父,看上去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父走到他的跟前,故意把脚上的鞋子甩到桥下,然后看着张良,对他说:“小伙子,我的鞋子掉到桥底下了,你给我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先是一惊,等到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便感到愤怒,认为他怎么这样的无礼,想要动手打这个老头。但是当他走近时,发现这人年纪很老,经不起打击。他便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下桥去把鞋给他捡了上来。但是没想到老父不但没有感谢他,反而得寸进尺,命令似地对他说:“小伙子,我行动不方便,你现在把鞋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十分屈辱地为他捡了鞋,那么穿鞋也就没有什么了,于是,他便跪下为老父穿鞋。老父穿好鞋子以后,哼着小曲笑着离去了。张良对这个人大为惊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便随着老父的身影凝望。老父大约走出去一里路,便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的拂晓,你我还在这个地方相会。”张良觉得此事奇怪,但也没有多想,索性答应了下来。
  五天以后,天刚拂晓,张良便按时前往。但是,等他到了之后,发现老父早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老父对他生气地说:“年轻人与老人约会,反而后到,这是为什么呢?”老父说完便转身离去,并且对他说:“五天以后我们再来相会,这次你可要早点来啊。”五天之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就赶紧动身了。等他赶到了桥上之后,发现老父还是先他一步到达。老父再次生气地说:“你这次又是为什么来晚啊?”老父转再次身离去,边走边对他说:“五天以后我们再会,希望你要早点来,不要再让我等你了!”五天以后,还不到半夜,张良就起床动身了。他抓紧时间跑到桥上,生怕这一次再迟到了。还好,这次没有迟到,空旷的桥上没有一个人,他就坐在桥上休息。刚坐下不一会儿,老父就来了。老父见到张良,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样做就对了。”接着,老父从怀中拿出了一本书,对张良说:“你要是读了此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帝王将在十年以后兴起,而十三年以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记住,榖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父将书交给了张良,没有再说什么就突然不见了。天亮以后,张良翻开老父送给他的书,仔细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本书不同寻常,爱不释手,日夜经常地诵读、学习它,为自己将来辅佐刘邦打下了基础。

  第136节:新读史记(上卷)(136)

  得遇明主
  十年以后,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而张良此时也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揭竿起事,与各地义军遥相呼应。不久,有个义军首领景驹自立为楚王,驻扎在留县。张良认为自己势单力薄,为了更进一步发展,便打算去投靠景驹,结果在投奔的路上遇见了刘邦。当时,刘邦正率领几千人的队伍,攻夺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看到刘邦的队伍声势浩大,能成大事,便顺势归附了他,并且受到了刘邦重用,被任命为厩将。张良屡次根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的军队也因此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刘邦很赏识他,常常采纳他的计策。但是张良对其他人献计时,他们都不能领悟。张良便认为刘邦是天授之才,最终下定决心跟随了刘邦,放弃了投奔景驹的打算。
  后来,刘邦率领军队到达了薛地,见到了重要的起义军首领项梁。当时,项梁已经拥立了楚怀王。于是,张良向项梁献计说:“您已经拥立了楚王后代,而韩国的诸位公子中数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您应该也立他为王,加强自己的党羽,壮大自己的力量。”项梁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韩国司徒,命令他与韩王成共同率领一支一千余人的军队向西去攻取韩国原有的土地。他们开始夺取了几座城邑,但是随即就被秦军夺了回去。他们便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刘邦从洛阳南进穿过轩辕山的时候,张良率军与他会合。两军会师后,声势壮大,战斗力大为增强。他们便一同攻占了韩国的十余座城池,打败了秦将杨熊的军队。随后,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率军南下,迅速攻占了宛城,然后挥师西进,进入了武关。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秦朝的军事要塞峣关。峣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军事地位相当重要。刘邦打算用两万兵力进攻秦朝的峣关守军,张良认为这样做牺牲太大,没有胜算,就劝告他说:“现在,秦军还很强大,我军不可以轻敌冒进。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户的儿子,为人市侩而且很容易用利益去引诱,所以希望您暂且留守军营。然后,您先派人去准备五万人的口粮,并且在各个山头上多张旗帜、作为疑兵,接着,派郦食其携带贵重的宝物去收买秦将。”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按照他的话一一去做了,结果,秦将果真然上当被收买了,背叛了秦朝,想与刘邦一起西进去袭击咸阳。刘邦打算接受秦将的投降,而张良则对他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秦军士兵们不一定听从他的命令。士兵如果集体抗命,那么我军就必定会有危险。所以,我们不如趁着秦军懈怠而攻击他们。”刘邦听了之后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事不宜迟,就趁机率军向秦军发动了突然袭击。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没有经过激烈的抵抗就被打败了,退守至蓝田。在那里,两军再次交战,刘邦再次取得胜利,并最终将这支秦军彻底击溃。刘邦率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到达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向他投降。
  君臣离合
  汉元年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统辖巴蜀地区。刘邦赏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二斗。张良把这些赏赐全部送给了项伯。刘邦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替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结果,刘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汉中地区。后来,刘邦动身前往封国,张良给他送行到了褒中。二人在此告别,张良劝告刘邦说:“您为什么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呢?这样,就可以向天下人表示您永不返回的决心,并且不让项羽对您产生怀疑。”张良返回韩国以后,刘邦一边率军行进,一边烧毁所经过的栈道。
  当初,韩王成让张良随从刘邦,因此,项羽对他非常生气,没有让他回到自己封国,而是带着他一块儿东归,所以,张良也暂时投到了项羽帐下。不久,张良劝告项羽说:“汉王已经烧毁了栈道,这表明他已经没有返还的心意了,您也不要再因为他而担心了。”接着,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联络书信呈递给项羽。由此,项羽不再担忧西边的刘邦,而是集中兵力北去进攻齐国。

  第137节:新读史记(上卷)(137)

  项羽终究不肯让韩王成返回自己的封国,他把韩成贬为侯,不久以后,竟然把韩成杀死在了彭城。当时,刘邦已经回师平定了三秦。张良知道后,立即寻找机会逃离了彭城,走小路去投奔刘邦。君臣重逢,自然是分外地高兴。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随军东进去攻打楚军。后来,汉军在彭城大败而归,当部队行进到下邑的时候,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身边随从们说:“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以此作为封赏,有谁可以与我一同建功立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了楚国。您可以马上利用这两个人。而您身边的诸位将领之中,唯独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您要弃地求贤,可以考虑这三人。那样,您就可以打败楚国了。”于是,求贤若渴的刘邦派遣说客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然后又派人去联络彭越,二人都同意与刘邦联合作战,共同讨伐楚国。等到后来魏王豹反叛了刘邦,刘邦派遣韩信率军前去讨伐。韩信在作战中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连打胜仗,并且趁机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地。刘邦最终打败项羽,果真是依靠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八问
  张良由于身体体弱多病,所以未曾单独挂帅出征,他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跟随在刘邦左右。
  汉三年,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对眼前的局势是既害怕又担心,便和谋士郦食其谋划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朝的后代封在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商朝的后代封在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的国家、灭亡了六国的后代,使得他们没有安身立命之处。陛下如果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代,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必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甘愿做您的臣民。随着德义推行,陛下就可以最终称霸天下,到那时,项羽也一定会整齐衣冠,毕恭毕敬地前来朝拜您。”刘邦听后,对他树起大拇指说:“好。您马上去刻好印绶,带着它们出发吧。”
  郦食其还没有启程,张良从外地办事回来,向刘邦复命。当时,刘邦正在吃饭,见到张良,他得意地说:“您来以前,有位客人为我谋划了一个削弱楚国势力的办法。”接着,刘邦原原本本的把郦食其的话告诉给了张良,并问道:“您认为此计如何?”张良急忙回答说:“是谁为陛下谋划的这个计策?陛下的千秋大业危险了。”刘邦很是疑惑,他赶紧向张良询问原因。张良解释说:“臣请求借用陛下面前的筷子来为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大势。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朝的后代封在杞国,那是因为他能制夏桀于死地。如今,陛下能制项羽于死地吗?”刘邦回答说不能。于是,张良说到:“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把商朝的后代封在宋国,那是因为他有能力得到纣王的头颅。如今,陛下能够得到项羽的头颅吗?”刘邦回答说不能。张良接着说:“这是不可以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周武王攻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容的里门表彰他的德行,释放被囚禁的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