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穿到武侠世界做皇帝作者:西门不吹雪-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数老臣跪在地上,双手捧着泥土嚎啕大哭,那样的哭声悲伤哀戚,直直的哭进人的心里。

    汴梁早已不是那座汴梁,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都充满着战火的痕迹,这个曾经富裕繁华,作为大宋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之后,已经苍老不堪。

    颜景白是下了马车,和文武百官一起走进汴梁的,他第一次穿越就是成为了宋钦宗赵桓,对于汴梁,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也并不陌生。

    记忆中那幅喧嚣富裕,繁荣昌盛的盛世画卷逐渐淡去,只剩下这满目的苍夷。

    他的目光有些黯淡,正是因为曾经看过那样的繁华,现在才更加的震撼。

    主干道的两边,黑压压的站着无数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悲伤而麻木,像一根根挺立的柱子。

    直到一声沙哑的哭嚎响起:“官家。。。。。。官家啊。。。。。。”

    一个瘦得形销骨立的老汉猛地冲了出来,直挺挺的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哭声是会感染人的,这一声哭嚎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开关,一个人哭起来了,两个人哭起来了,三个人哭起来了。。。。。。无数人泪如雨下,哭声直冲天际。

    终于终于,他们再也不用做亡国奴了,再也不用在异族人的统领下,过着猪马不如,任人践踏的生活。

    颜景白的眼睛有些酸涩,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这么多年下来明明已经练成了一颗铁石心肠,为什么在今天,在这样的时刻,竟涌上一种他已经丢掉了很多年的怜悯之心?!

    战争暂时结束,接下来便是建设,而建设从来都比破坏要困难无数倍。

    整顿军队,清点死亡人数,给每一个死亡士兵的家庭发放抚恤金。。。。。。这些事情颜景白通通交给了陆秀夫负责,而他自己则一心扑在了对汴梁的建造上。

    对于百官提议先修缮皇宫的建议被他驳回了,他并不在意住处,用他的话来讲只要一方休憩之地便足以,朝廷连连征战,国库早就支出困难,他不想将大量钱财用在这种没有意义的地方。

    皇帝如此勤俭节约,大臣们纷纷表示感动之极,理所应当的就对皇帝提出的为文武百官修缮府邸之事给婉拒掉了,无论是心里真的这么想的还是随大流不敢发表异议免得被皇帝穿小鞋的,都不敢在皇帝还在住破屋子的时候自己住新屋子的,那不是自己找死嘛。

    于是,最终所有人商议决定,先将官府衙门,城墙城门,以及民宅民舍这些地方修缮一下,虽然一时间恢复不到百多年前的昌盛繁华,但也要焕然一新,勉强能看才可以。

    随着大宋皇帝在百年之后的重新归来,汴梁终于苏醒过来,渐渐地焕发出生机。

    五天之后,陆秀夫将清点好的军队伤亡人数名单放在了皇帝的书案上。

    颜景白拿着名单大略的翻了一翻,然后道:“每一位死亡将士的抚恤金都发出去了吗?”

    陆秀夫躬身答道:“是的。”

    颜景白点了点头,忽然翻到了最下面,工整秀丽的郭靖二字写在了第一排第一个,他微微一顿,低声道:“这是。。。。。。”

    陆秀夫扫了一眼,答道:“江湖之人的死亡名单。”

    颜景白沉默了下来,将手中的名单放回案上,半响才道:“将这些人的名字刻在英烈祠。”

    陆秀夫目光一闪,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但临走前他终究还是忍不住的问了一句,“郭靖此人虽然迂腐,但为国之心却是一片赤诚,官家为何要杀他?”

    虽然对方是瞒着他下达的这个命令,但他毕竟做了从龙暗卫几年的首领,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他还是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说不震惊是不可能的,倘若不是从龙暗卫插的这一脚,这些名单中大部分的人不会中下蒙古人的埋伏,死的悲壮惨烈。

    “陆卿这是在质问朕?”颜景白淡淡道。

    “臣不敢!”陆秀夫赶紧跪下。

    书房内一片安静,半响颜景白才道:“起来吧。”

    他看着依言站起,神情却还有些紧张的青年,淡淡道:“至此一役,江湖势力损伤殆尽,没有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别想再壮大起来。”

    陆秀夫神情一动,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颜景白挥了挥手道:“君实性子太过方正,这些年来也没有丝毫改变,此事让你接受确实有些困难,你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陆秀夫行礼离开。

    其实不用回到家再想一想的,只走出宫门的时候他就已经想清楚了,无论如何他都崇拜他,敬仰他,想跟在他的身边看着他一步步的改变这个王朝。

    三年多前那件事情发生之后,虽然对方让他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以他的性子根本就做不到,那时候两人的相处都很别扭,他连直视对方的眼睛都做不到,整个人就像一张绷紧了的弦。

    就连皇帝都被他弄得不得安生,后来颜景白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辞去从龙暗卫首领的位置,他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官职,一个离他足够远的官职;二是依旧留在他身边,但某些事情必须忘掉,重新恢复成以前的陆秀夫。

    他那时候选择了二,他很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

    当三年后,他跟在皇帝身后一步一步走近汴梁的时候,他心中的激动无法用任何言语说得出来。

    宫殿中住着的那位皇帝,永远都是他效忠之人!

  

 第116章 战胜

    从咸淳五年到咸淳六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经过上至高高在上的皇帝,下到贩夫走卒的努力,整个汴梁几乎换了一番样貌。

    虽然与最繁荣的时候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是比之一年以前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也是这一年,忽必烈终于打败了阿里不哥,正式成为蒙古可汗。

    在他掌控蒙古的那一天起;无论是忽必烈还是颜景白都知道,两国之间的战争要开始了。

    蒙古虽然因为内部斗争实力大损,但比之已经积弱了几百年;最近几年刚刚有所好转的宋朝却要强过太多。

    北伐之战不过是蒙古无暇南顾;颜景白又占了知晓历史的空子被勉强翻盘,但现在忽必烈已经空出手来了;在蒙古的精兵铁骑下,宋朝是否能挡住就是两说了。

    咸淳六年五月中,忽必烈亲自率领二十万蒙古铁骑南下攻宋。

    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无论是大宋百姓,还是满朝官员,还能够维持镇定的恐怕没有几个。

    颜景白在张世杰来请战的时候,什么都没说,只稳定的将手中的棋子敲落在棋盘上。

    五月末,颜景白让李庭芝做主将,张世杰为他副手,率领三十万宋军北上抗击蒙古。

    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分成四拨离开,承载着整个宋朝的希望。

    除了各个城池关卡的必要守军之外,颜景白是真的将整个宋朝的兵力都派出去了。

    是胜是负,成败在此一举!

    颜景白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也没有给大宋留退路。

    李庭芝是个用兵谨慎的人,他不像张世杰,用兵奇诡,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他每走一步,每一次攻击,只求一个稳字。

    双方相遇之后,他并没有抢先出击,而是先派出了几股骑兵,与蒙古军相互试探了几次,彼此互有胜负。

    前方的战报并不顺利,满朝大臣都是忧心忡忡,每个人都紧绷了那根弦,但是没有一个人如以前一般,提出和蒙古人议和。

    这帮子人总算让颜景白给调、、教出来了,对此,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场战争注定是场持久战。

    忽必烈也是震惊之极的,几次短暂的交战,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宋军的不同,这还是以前那些已经腐烂了的,被蒙古铁骑一冲就垮的宋军吗?!

    若不是仗着南方那些坚固的城池,蒙古铁骑早已踏平南宋,所以他从来都是轻视宋人的,特别是那些不堪一击的宋朝军队。

    可是现在不过几年时间而已,宋人变化竟如此之大,这不禁让他想到情报中关于宋朝皇帝的种种事迹。

    一个白痴皇帝而已,有朝一日忽然就转了性子,变得英明果决,凭借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了大宋的命运,这可能吗?

    还是说,真如民间传言那般,宋朝皇帝以前不过是七窍未开,一朝开了心窍,就是真龙附体,造福天下苍生?!

    可惜,终此一生他可能都猜不出真相了,毕竟谁会想到一个人壳子依旧,内里却会换了一个人呢?

    石之轩除外。

    战争一打就是半年有余,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时间战事处在胶着状态。

    但忽必烈显然并不着急,李庭芝他们都看的出对方是在有意拖延,越往后拖延一日战事对蒙古就越有利。

    因为冬天就要来了。

    北方的冬天对于出生在塞外苦寒之地的蒙古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大部分长在温暖南方的宋军来说却是个灾难。

    气候越冷,胜利的天平就越会往蒙古倾倒一点。

    宋朝汴梁,福宁殿。

    颜景白裹着厚厚的棉衣,身材不复以往的修长,显得有些臃肿了。

    他拿着李庭芝传回来的奏折,正在与陆秀夫商量着前方的战事。

    他的眼神依旧冷静,举止从容,并没有因奏折中所写的对战况不利的言语而感到担忧。

    但坐在他对面的陆秀夫,就远远没有他这份镇定功夫了,他的眉头紧紧地拧着,一脸担心的说道:“此战关乎社稷存亡,只能胜不能败,可李大人用兵如神,他身边还跟着小张将军,若是连他们都说此战堪忧的话,那、那。。。。。。”说到这里他一时间竟无法说下去,若此战输了,大宋是不是就要亡了?

    想到这里,他几乎是下意识的看向颜景白,好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些必胜的信心,这人是大宋的顶天柱,只要他在,大宋就不会忘!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满朝文武的想法,甚至是所有大宋百姓的想法!

    而颜景白也像以往无数次那样,并没有让他失望。

    只见他慢慢的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呼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然后转身,目光坚定的说道:“启动吞天计划!”

    陆秀夫站起身子,深深的拜了下去,“臣遵旨!”

    燕云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忽必烈一心期待着这天的到来,可是在这天到来的时候他以前的旧伤也越来越疼,他每天每天无法入睡,痛的难以忍受。

    每当这时,他都格外的倚重自己的大夫,一个五年前他身受重伤时救了他一命的宋人大夫。

    忽必烈虽然看不起宋朝军人,但他向来是看重宋人文化的,对这位救他性命的宋人大夫也是颇为倚重。

    之后几年他的旧伤屡屡复发,发作起来时伤口处疼痛难忍,连床都起不来,对此情景,无数蒙古医生束手无策,唯有这位从南宋带回来的大夫能够帮他减轻疼痛,所以忽必烈对他更加看重。

    这次他南下攻宋,以防万一,他也是将那位大夫带在身边的,想不到还真用上了。

    蒙古军营的王帐之中,因为可汗的病情,几位将军只能在病榻前和他商量军情。

    而就在这时,负责伺候忽必烈的侍从端着药丸和一个中年人一起走了进来,他首先拿着擦干净的调羹舀着漆黑的药汁喝了一口,待确定无毒之后,才拿给忽必烈饮下。

    他虽然信任大夫,但关键时期他也不敢冒险,毕竟大夫还是个宋人,他正在攻打的军队是宋军。

    饮下药后,他轻轻地舒了口气,也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他觉得自己伤口处的疼痛似乎好了一些。

    年约四十,相貌仙风道骨的大夫温言道:“还请让臣给可汗把一下脉。”

    这是既定的流程,忽必烈并不推拒,依言将手伸了出去。

    大夫上前两步,手指搭上忽必烈的腕间。

    非常非常正常的一次诊脉而已,和以往每一次没有任何不同,但静默之间,忽然就见忽必烈猛地瞪大了双眼,口中噗的一声喷出大口鲜血,强大的真气顺着经脉震破了他的五脏六腑,他几乎是瞬间就没有了气息。

    帐中其他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见他们的大汗死在了他们面前,所有人的脑袋出现片刻的空白。

    直到有一道鲜血飚出,一位蒙古大将被温温雅雅的大夫割断了喉咙,其余人才终于反应过来。

    “抓刺客!”

    几声大吼飘出王帐,雪亮的刀光一齐向他当头笼罩。

    大夫唇角勾起一道冰冷的弧度,整个人如鬼魅一般在几人中穿梭。

    他的手中是一根细长的银白丝线,被他运用的出神入化,几乎每一挥出就能带走一条性命。

    帐中的将军不难对付,难得是围在外面的千军万马。

    他看着满帐篷倒下的尸体,然后理了理自己沾血的衣衫,才步履从容的走了出去。

    当火红色的烟雾在空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张世杰高举铁枪,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黑色的铁流排山倒海,和他一起往蒙古军的军营碾压过去。。。。。。

    。。。。。。

    当前方大捷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汴梁都轰动了,无数人大喜过望,更多的则是喜极而泣。

    就连喜怒不形于色的颜景白都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布局六载,索性结局并没有让他失望。

    这一战,因为蒙古可汗,以及能做主的几位将军一下子都折在了从龙暗卫手里,蒙古人群龙无首,在宋军毫无预兆的进攻下,获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

    经此一役,蒙古人死伤超过五万之众,其中大半是因无人调度而在宋军攻打时自相踩踏而死的,被俘十余万,逃回蒙古的不足三万。

    这一场战争蒙古败得彻底,本就不服忽必烈的各大汗国彻底独立,连表面上的臣服都不维持了。

    孛儿只斤王室形同虚设,无奈之下只能西撤。

    张世杰一鼓作气,带着人不但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更将大宋的版图向西推进了三百里。

    自此,蒙古一国再无实力南侵大宋。

    在蒙古递上降表,举国欢庆的那一日,颜景白独自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