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方面军司令笔记 作者: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列柳申科集团军的机械化第5军,仍旧占领贝利茨—特罗因布里岑一线,在一天的时间里,成功打退了芬克集团军的数次猛烈冲击,该集团军仍固执地企图从这一地段上突入柏林。敌人的冲击十分顽强,但是,当时我机械化第5军的态势已比以前大为稳固。普霍夫集团军各部队直抵该军的左翼。另外,坦克兵有了可靠的炮火支援,并且,在自己的第二梯队,还有一点预备队。所以,现在他们的事情进展得顺心多了,尽管芬克十分顽固,并继续盲目地执行希特勒的命令。
芬克千方百计地想突入柏林,以援救困在那里的敌军集团和希特勒本人。然而,他的这种努力毫无结果,既没给他本人,也没给他指挥的集团军带来丝毫荣誉。
像前面所谈到的一切一样,我谈一下乌克兰第1方面军进攻地带内部队的作战行动。但是,为了评价4月29日傍晚前希特勒军队和国家领导人所处的混乱状态和惊慌失措的程度,应该提醒一下,这天日终前,我们的友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已战斗在柏林的正中心,接近德国国会大厦和帝国办公厅。
芬克仍旧未能突入柏林。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了。这天日终,希特勒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在他的供词中供认,4月20日晚上,在他向希特勒作了一个半小时关于无法在柏林继续抵抗的汇报后,希特勒仍没作出最后决定,可是,原则上同意放弃柏林,并且,如果最近一昼夜内不能从空中向柏林市中心补给弹药和食品,则进行突围。
不过,我想,再拖一昼夜才作最后决定,这不是敌人斗争意志顽强的表现,而恰恰相反,这种拖延,说明它惊慌失措和害怕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
4月30日,两个方面军的部队继续在柏林进行激战,以消灭被合围的敌军集团。敌占区越缩小,敌人的战斗队形就越密集,火力密度也就越大。
4月30日这天,希特勒仍然犹豫不决。14时30分,他让魏德林自由行动,并批准实施从柏林突围的计划。而17时18分,魏德林又得到希特勒新的号令,撤销了前项指示,重申坚守柏林直到最后一个人的任务。希特勒坐卧不安,而柏林守备队在继续顽抗,为争夺每个街区每栋楼房而顽强战斗。
在我方面军进攻地带内,雷巴尔科集团军和卢钦斯基集团军,以其右翼向西北压过去,攻占了柏林的一个又一个街区,同时,制止了不断发生的小股敌人从柏林潜逃和突围,逃向芬克集团军的企图。
这天,列柳申科和普霍夫集团军部队,在万泽岛上继续作战,攻入了诺尔—巴贝尔斯贝格市。在该岛的中部和东南部,敌军抵抗已被摧毁,敌人开始投降。但在该岛最东南部,仍在进行激战,并且,在4月30日夜间,近6,000名德国法西斯士兵和军官从该岛渡过河道,逃到了南岸。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态势:我军基本兵力渡河到岛上去,而希特勒的残部却从岛上渡河到陆上来,.渡到我基本兵力已离开,只留有较弱掩护力量的地方来。我认为,引述这一特定细节不是多余的。这些天来,遭到惨重失败的德寇,仍在利用我们的每一个失误而继续顽抗。应该承认,敌人这一次利用我们的失误是很成功的。
总的来看,4月30日日终前,敌柏林集团的处境是绝望的。它实际上已被分割成几支孤立的小股部队。实施柏林防卫指挥的帝国办公厅,在丢掉设在本德尔大道掩蔽部里的总指挥部的通信枢纽后,失去了电报电话联系,只剩下了不能正常工作的无线电通信。
这天傍晚,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先遣部队,离帝国办公厅总共只有800米。这时,传来了希特勒失踪和自杀的消息。这些消息我们是5月1日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通报中得知的。
希特勒的继承人派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来谈判。根据大本营的指示,所有与谈判、停止柏林的军事行动和随后德军投降有关的问题,均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Г·К·朱可夫负责。乌克兰第1方面军指挥部和司令部不参加这些谈判:而只获取有关这些谈判的必要情报。
虽然谈判业已开始,可是,激战仍在进行。
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地带内,雷巴尔科和卢钦斯基集团军,5月1日一整天,肃清了维尔默斯多夫区和哈伦泽区的敌人,并占领了90个街区。列柳申科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0军和普霍夫集团军第350师,解决了万泽岛上的敌军集团。4月30日夜间从岛上渡到陆上来的6,000名敌军官兵,都被逐个消灭,或在列柳申科集团军部队配置内就俘。最大的一股敌人,大约2,000人,于5月2日早上钻进了尚肯斯多夫西北的森林,正好列柳申科的司令部配置在那里。起初,在这股敌人和集团军司令部警卫部队之间发生了战斗,后来,近卫摩托车第7团和附近其他部队,也赶到了战斗地点。
反击德寇对集团军司令部的这一突然进攻,不得不由集团军司令员列柳申科亲自指挥。这种情况在战争初期是很普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战争的最后几星期和几个月里,大概这是唯一的一次。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这股德军被消灭和俘虏。
6月1日18时,在戈培尔和鲍曼拒绝了我们关于五条件投降的要求后,大本营向两个方面军同时下达了继续强击柏林的命令。18时30分,柏林苏军的全部炮兵,向德寇同时实施强大的火力突击,此后,5月1日一整夜,一直未停止战斗。
夜间,我们的部队迎向穿过被破坏的柏林街区,在几个地方会师了。卢钦斯基第28集团军和雷巴尔科坦克第3集团军的部队,在萨文尼亚车站地域与白俄罗斯第土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部队会师了。
5月2日,莫斯科时间2时50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近卫第8集团军近卫第79师的无线电台,收听到德寇的俄语广播:“喂,喂,我们是坦克第56军,我们请求停火。我们将于柏林夜间12时50分前,派军使到波茨坦桥。识别标志是:红底白旗。请回答。”
拂晓,敌军部队开始大批投降,5月2日上午6时,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也越过战线前来投降。
5月2日一整天,柏林希特勒匪军成分队成部队地投降。当投降的消息传到仍在继续防守的所有德军部队时,投降具有了普遍性,到下午3时,柏林守备部队在所有地方都完全停止了抵抗。
这天,在柏林地域共俘虏法西斯官兵134,000人,其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俘虏34,000名。在下达投降命令后被苏军俘获的人数,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即柏林守备部队的总人数,看来大大超过了20万人。
我引用我给大本营就柏林战役写的最后一份战报摘录,来结束关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战役期间作战行动的描述。
“今天,1945年5月2日,我方面军部队,经过九天巷战,完全夺取了柏林市西南和中部各区(我方面军分界线以内),并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一起,共同占领了柏林。”
现在去领会那几天所发生的事件的意义时,我得出一个结论,在柏林战役中,最明:显地表现了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的组织、指导作用。
斯大林认真听取了方面军司令员的意见,同时,考虑了总参谋部的建议,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然后,给方面军下达了明确的战役任务。根据这些指示,方面军司令员制定了战役计划,这些计划经过了最高统帅部审议和批准。最高统帅以其所具有的坚定性指挥柏林战役,严密注视柏林战役的发展,亲自协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并给予必要的支持。由于他具有战略和军事历史方面的渊博知识,因而能切合实际地评价国际局势,敌人的计划和部署、经济状况、技术和装备能力,部队的精神政治状况。在作每个战役计划时,都考虑局势的一切特点,是斯大林工作作风的一个显著特点。
方面军进攻的巨大规模和高速度,要求总参谋部高度紧张和协调一致地工作。总参谋部在准备战略计划的意见和每天监督对最高统帅部训令的执行情况时,对前线局势的所有细节都很了解,它积极主动地帮助方面军司令员,并迅速解决保障战役成功的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问题。
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期间,我特别经常和总参谋长阿列克谢·因诺肯季耶维奇·安东诺夫打交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将军,有司令部工作的丰富经验,是位谦虚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受到普遍的尊敬,并享有很高的威信。
作战部长С·М·什捷缅科上将,他的副职А·А·格雷兹洛夫中将、Н·А·洛莫夫中将,情报部长И·И·伊利切夫中将和其他许多将军和军官,和А·И·安东诺夫一起,真正代表了总参谋部。
柏林战役是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结束阶段最成功的战略性战役之一。它为战略和战役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5月2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完成了消灭敌柏林集团的任务,攻克了柏林。但战争尚未结束,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面临最后结束柏林战役的任务,还必须肃清易北河以东整个德国领土上的敌人。按照预先规定,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受领了新任务:消灭舍尔纳元帅的集团军群,解放捷克斯洛伐克。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Г·К·朱可夫受命不迟于5月4日在新的战斗分界线内,接替乌克兰第1方面军部队。5月2日,我们已将自己的战斗地段交给友邻,开始为准备即将进行的布拉格战役而进行转移和调动。
第十三章 布拉格战役
布拉格战役前发生的情况,需要详细叙述。情况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役的企图、时限和速度,简单地讲,决定着战役的全过程。
粉碎柏林战略集团后,法西斯国家事实上已经瓦解。可是,希特勒为了延长法西斯制度的存在,在其政治遗嘱中任命了以海军元帅邓尼茨为首的德国新政府。舍尔纳元帅被推出任德国陆军总司令,当时,他任德国法西斯“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其部队主要驻在捷克斯洛伐克。这种任命是有其理由的,因为在那些日子里,看来舍尔纳是握有权力的实际军事头目,而最主要的是他掌握有军队,而且掌握着不少的军队。
新的德国“政府”(我在这里和后面都要给政府一词加上引号)还掌握着一支数量很大的军队,用来继续进行战争。为了形成一个总的轮廓、有必要列出它们的名称。
在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有“库尔兰”集团军群。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普鲁士”军队集群仍在继续战斗。希特勒的第12集团军,虽然大部被击溃,但仍在柏林以西顽抗。在捷克斯洛伐克,集中驻扎着由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近50个精锐师和由原来的师组建起来的6个战斗群)。这个庞大集团在抗击着乌克兰第1、第2和第4方面军部队。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最近转隶给舍尔纳的德军第7集团军(5个师),在抗击着盟军。最后,还有德国法西斯“奥地利”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共30多个师,分别在奥地利和南斯拉夫同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的部队以及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作战。
这样,布拉格战役绝不是象西方有时企图描述的那样,只具有一点象征性的意义。我们面临着一场同德国武装力量庞大集团的严重斗争。邓尼茨“政府”把赌注下在该德军集团上,指望保住了这一集团,就能使第三帝国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这个“政府”虽已死到临头,却仍企图竭力停止西线的军事行动而继续坚持东线的作战。这也是邓尼茨本人5月1日通过弗伦斯堡电台公开声明的政策的基调。他说:
“元首任命我为他的继承人。在德国命运的艰难时刻,由于意识到我所承担的责任,我接受政府首脑的职务。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德国人从布尔什维克的进攻中拯救出来,使其免遭消灭。仅仅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才继续进行军事行动。目前,在完成这一使命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英国人和美国人方面的障碍,我们被迫也要防御他们……”
在邓尼茨“政府”的一次特别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基本决定:
“必须用全部手段,继续东线的战争。”
毫无疑问,邓尼茨是希特勒的狂热继承人,他不顾现实情况,继续执行希特勒的政策,这一政策本身就威胁着德国人民的生存。其实,他正是靠这个才上台的。希特勒就是要任命这样一个继承人。从他的观点看,他选对了。
能够用一切手段继续在东线作战的现实基本力量,当然是曾在多瑙河以北、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和奥地利北部地区作战的德国法西斯集团。除“中央”集团军群外,还包括“奥地利”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以及当时简直是遍布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量预备部队、分队和后备部队、分队。从西面掩护该军队集团的是德军第7集团军,在一定情况下,它也可以转过来对付我们。
邓尼茨“政府”希望尽快向我们的西方盟国投降,以便使近一百万人的军队集团转过头来对付苏军。我们必须挫败他的这一计划。
5月2日,希特勒的继承人曾计算过,舍尔纳集团不用三星期就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但是,邓尼茨本人却坚持要舍尔纳迅速将军队撤往西南,在那里以后将比较容易向美国人投降。
凯特尔和约德尔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只要“中央”集团军群一撤退,就会被击溃,就会在苏军的打击下瓦解。
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认为,这种反对意见是正确的。假如这几天舍尔纳匆忙从比较有利的阵地撤出其军队,无疑,会在追击中被我军击溃,因此,他们就不见得能溜进美军控制区。
舍尔纳的参谋长纳茨默尔将军被召到邓尼茨的府邸,向邓尼茨报告了自己司令的看法:从牢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