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的荒谬 作者:刘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只怕预示着太后要革大唐的命,自己当皇帝了。
朝野上下对呼之欲出的女皇帝所持态度不一,其中志大才疏的眉州刺史徐敬业的反应最为激进,他发布了讨武檄文,拉起军队要和武则天比比“试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武则天一边赞叹檄文的文采,一边迅速平定了叛乱,这场战争赢得非常轻松,但武则天却从中嗅到了潜在反对的气息。为了挖出深藏不露的阴谋分子,她随后制定了鼓励告密的制度:凡是前来告密的各色人等,只要所告属实,一律重赏;而如果查明是诬告,也不追究告密者的责任。此令一下,不啻为天下人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只见大家闻凤而动,蜂拥而告,搞得朝廷重臣人人自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告密者一多,那朝廷上急需的人才就是断案问狱的法官了。为了避免挂一漏万,武则天精心选用了一些“执法必严”的酷吏们来审讯被告之人,索元礼就是最先被她看中的人之一。
索元礼生性残忍,天生就是当酷吏的好材料。他在问案的时候,先把犯人的脑袋带上一个小铁笼,然后开始在四周钉入木楔。在这种情形下,犯人如果交代罪行稍微晚点,一不小心就会看见自己脑浆的颜色。所以说,这个铁笼子虽然比较简陋,但却是当时唐朝审讯效率最高的刑具。索元礼还擅长于追根究底,每次他审问一人,总能至少顺藤摸瓜出一百余名同谋,谁都逃脱不出他的法眼。这样时间一长,武则天也逐渐厌恶起这位“铁面无私”的法官来,索性胡乱找个理由把他也关到了监狱里。索元礼在监室里大喊冤枉,结果狱卒轻轻说了一句话,这位酷吏立马瘫软如泥,顿首认罪。那位狱卒说的话只有五个字:取公铁笼来!
索元礼死在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不过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新一代酷吏迅速成长,独立办案已经不在话下,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周兴和来俊臣。
周兴少习法律,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法官。完备的专业知识使他问案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几年下来,有好几千犯人死在了他的手中,这样大的业务工作量很是得武则天的赏识。不过可惜的是,周兴后来荒废了自身的修养,竟然执法犯法,被人告发参与了一次反对朝廷的政变。武则天得知后大怒,秘密让来俊臣负责审问周兴。来俊臣接到诏书后,不动声色,他先把周兴请来吃饭。在席间,来俊臣谦虚的问道:“最近有几个犯人反审讯技巧那是相当的高,不知周兄可有良策?”周兴得意的说道:“这有何难,我们把犯人放进大缸里,四周点上烈火,这还怕他们不招?”来俊臣对周兴竖起了大拇指,他立即让人准备了一口大缸,缸底塞满了木柴,然后对周兴出示了太后的密诏,说道:“周兄要是不招,那就请进缸中烤火吧。”周兴吓的冷汗直流,只好现编现卖,交代了他全部的“犯罪事实”。
“”
从审问周兴的手法来看,来俊臣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智慧型的酷吏。事实上,来俊臣不只是会办交代下来的案子,有时还会自己主动制造案件来办。他手下有一批专业的告密者,每当来俊臣认为某人有谋反的嫌疑,那些告密者们就会事先约好时间,到时候在不同地方同时告密,弄得声势浩大,满城风雨。为配合审讯,来俊臣发明的酷刑花样繁多,只听名字就让人毛骨悚然,比如什么定百脉、喘不得、失魂胆、死猪愁、求即死等等。犯人往往一看见这些刑具,就二话不说,什么样的罪名都争着承认。为此来俊臣对自己的办案能力十分欣赏,还特意出了一本学术专著,名为《罗织经》,向其他人传授宝贵的司法经验。来法官在诬告的道路上无往而不利,后来竟然告到了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侄儿武三思的头上,于是这条疯狗的生命也最终走到了尽头。公元
967年,来俊臣被斩首弃市,人们在得知他被处决的消息后,纷纷赶到刑场,把他的尸体践踏成了肉泥。百姓们鼓掌相庆,感叹道:“我们以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来、索之流经验老到,但要是论起警觉性,可能就不如衡水人王弘义了。王弘义是来俊臣的亲密助手,他始终绷紧为朝廷除奸这条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一次,乡间一群白胡子老头在做斋戒,王弘义发现后,马上把他们以聚众谋反的罪名全部杀死。还有一次,他办案时路过汾州,当地名流司马毛公请他吃饭。难能可贵的是,王弘义在酒席上还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居然发现了司马毛公的“反迹”。王法官立即变了脸色,抽出宝剑当席判决主人死刑,立即执行。行刑完毕后,王弘义把司马毛公的首级用枪挑着,一路大张旗鼓的回到了东都洛阳,有力震慑了民间的各种犯罪活动。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酷吏,最后却落了个被人乱棍打死的下场,真是令人扼腕痛惜。
以上几位是武则天时期酷吏的典型代表,从他们的工作作风来看,只要犯人归他们审讯,那问案的焦点就不在于此人有没有罪,而是有多大的罪;不在于有没有同谋,而是有多少的同谋。酷吏们凭借着这个共同特点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武则天也通过他们有效和残酷的打击了异己力量,为她独掌大权奠定了基础。而他们的作用又不会仅限于此,武则天在巩固其统治地位后,为了安定人心,往往采取了卸磨杀驴的策略,反过来处决这些民愤极大的酷吏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就是酷吏没有好下场的原因。)总之,酷吏们生可以威慑群臣,死能够怀柔天下,这何止是敬业啊,我看只有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忘我精神,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文史料来源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新唐书》酷吏列传:索元礼,胡人也,天性残忍。即洛州牧院为制狱,作铁笼赩囚首,加以楔,至脑裂死。讯一囚,穷根柢,相牵联至数百未能讫,衣冠气褫。後以苛猛,复受赇,后厌众望,收下吏,不服,吏曰:“取公铁笼来!”元礼服罪,死狱中。
周兴,少习法律,自尚书史积迁秋官侍郎,屡决制狱,文深峭,妄杀数千人。天授中,人告子珣、兴与丘神勣谋反,诏来俊臣鞫状。初,兴未知被告,方对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兴曰:“易耳,内之大甕,炽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命取甕且炽火,徐谓兴曰:“有诏按君,请尝之。”兴骇汗,叩头服罪。
俊臣使飞语诬蔑公卿,每敗皇拢Ю锿遍ⅲ跹椴徊睿焙盼奥拗保〕加肫涫舫p南山、万国俊作《罗织经》一篇,具为支脉纲由,咸有首末,按以从事。万岁通天中,俊臣屡掎摭诸武、太平公主、张昌宗等过咎,后不发。至是诸武怨,共证其罪。有诏斩于西市,年四十七,人皆相庆,曰:“今得背著床瞑矣!”争抉目、敗巍Ⅴ捌淙猓媵Ь。月砑涔牵捩葩牛沂艏弧!�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四:衡水人王弘义,素无行,游赵、贝,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馀人,擢授游击将军,道过汾州,司马毛公与之对食,须臾,叱毛公下阶,斩之,枪揭其首入洛,见者无不震栗。
戴绿帽的皇帝——唐中宗李显的窝囊生活
唐中宗李显身世的确非常显贵,自己本身是皇帝不说,父亲是皇帝(唐高宗),弟弟是皇帝(唐睿宗),儿子是皇帝(唐殇帝),侄儿是皇帝(唐玄宗),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女皇武则天),这样的梦幻家庭组合在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拥有专利权的。按照常理推测的话,李显那肯定是个四方来朝、八面威风、十分庄严的一个帝王,不过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身世显赫的李显一生都表现的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说是窝窝囊囊。其实他这种个性的养成,和他母亲武则天的严厉教育是分不开的。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那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岂能是现在我们那些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所能比拟的。与现在家长们信奉棒下出孝子,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便乱凑一顿出气不同;人家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杀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你说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在其灵柩前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后的中宗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有一天,中宗想让讨老婆韦皇后的欢心,于是准备提拔自己的老泰山韦玄贞当宰相。诏书发出去后,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的不予执行,固执对中宗说韦玄贞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所以暂时不能晋升。中宗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赌气对顽固的裴炎说道:“我让他当宰相怎么了,我一高兴就是把江山让给他又能怎么着!”
裴炎听了面无人色,吓的赶紧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心想这还了得,你就是让也得让给你妈呀。于是她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召集警卫部队戒严,并把所有大臣叫到乾元殿,当众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李显委屈的质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可怜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大臣都还没认全(不过对裴炎肯定印象最深),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州喝茶去了。
李显被废后,联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可怕,于是日日忧惧,夜夜哭啼。李显每次听说朝廷的敕使来访,都以为是来置他于死地的杀手,吓的要上吊自杀。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她对李显说道:“虽然祸福无常,但我们不能不见棺材就落泪,何必自乱阵角呢?”时间一长,韦皇后对自己这位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丈夫颇为失望,她经常大声斥责李显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又温言劝解,给他分析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李显对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又是感激涕零,又是心存忌惮,他对韦皇后说道:“假如我有一天还能东山再起的话,一定好好补偿你,你干什么事情,我都不会阻止。”就这样,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下,李显在漫长的放逐岁月里完成了自己懦弱性格最后的塑造。
大概上天要给李显一个实现自己誓言的机会,公元705年,八十一岁的女皇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趁机发动政变,逼迫她重新迎回了李显。李显在二十二年后,终于奇迹般的又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
苦尽甘来后的李显,自然不会忘记当初在房州对妻子许下的承诺。于是韦皇后理所当然的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四处寻欢作乐,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武氏家族的势力沉渣泛起,宰相张柬之等人知道情况后,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武三思等人列为了拥立他即位的大功臣。张柬之回去抚床叹愤道:“当初不杀武氏诸人,是想让当今皇上亲自诛除,以显皇威,没想到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大势去矣。”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宗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是不知道,但是他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支持的态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骂俏的玩赌博游戏时,他就坐在一边观看,还帮他们数钱!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中宗,窝囊的可真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中宗主动和武三思二夫共事一女,其乐融融。当然要说沾光的还是武三思了,他以皇后情夫的身份权倾朝野,结党营私,逼迫张柬之等人自杀。武三思狂妄的说道:“我不知道世间谁是好人,谁是恶人,我只知道与我为善的就是好人,和我作对的就是恶人。”
中宗不光有个好妻子,他还有个好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挂念老爸的身体,一心想替中宗分担朝政,有一天,她认真的向中宗建议道:“父皇,封我做皇太女怎么样?”可想而知的是,中宗再怎么对她女儿百依百顺,这个荒唐的请求也是不可能答应的,他委婉的拒绝了安乐公主的请求。安乐公主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对自己的父亲心怀怨恨起来。
景云元年,韦皇后想学武则天君临天下的心思日渐膨胀,安乐公主对皇太女的位置也是朝思暮想,与世无争的中宗在她们眼里,越来越显的碍手碍脚。狠毒的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一天中午给中宗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中宗不疑有他,傻乎乎的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及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五千年来不世出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看来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做如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羞愤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本文史料来源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二月,戊午,太后集百官于乾元殿,宣太后令,废中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