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醉枕美人 作者:独钓长江雪(起点vip2013.06.19完结,重生)-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此时赵国拥兵近五十万,但大部分都是靠优厚的待遇征收起来的异国之人,包括其余六国逃亡之人和迁入赵国的胡人,真正属于赵人的不过十五万。
当然,那些新征收的兵士战力也是不弱,毕竟赵国常备军征兵的标准课可是高的,虽在邯郸之战后降低了一点标准,却也不弱于山东五国。只是异国之民终究是异国之民,赵国以无比宽容的姿态收纳了他们,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脑海里的故国观念,和赵人兵士比起来有着很大的差别。
可以说,赵国兵士数量并没有削减多少,整个国家的战力较之长平之战前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长平之战前,赵国武力位于诸国的巅峰,以一国之力独抗强秦而不落下风,而今秦国若是再次倾力来攻,赵国凭一己之力,绝对撑不住,除非不顾北疆的胡人,调动李牧的十多万边军,但秦国防御胡人的军队也是不下十万。因而,赵国现在虽然看着强大,实则国力整整降了一个档次。
“将军,骁骑营已集结完毕。”
“嗯。”
听得荀克敌的禀报,李御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走到主将台边缘,看着笔直站在寒风中的上万甲士,心中豪情顿生。
被李御的眼神扫过,站着的兵士都不觉挺了挺身子,一种莫名的荣誉感在心中升起。
“本将仅此一言,望尔等不负骁骑之名。”环视一眼,李御神情肃穆地说了一句。
“骁骑骁骑,所向披靡。”
“骁骑骁骑,所向披靡。”
“骁骑骁骑,所向披靡。”
……
虽然李御只说了一句,但是上万甲士都激动地喊了起来。骁骑之名早已在毂山之战后便传遍整个赵国,甚至在诸国君臣心中也有了一定地位,即便那时的数万秦军因周鼎之困,加上战后疲累,但是以不过寥寥数千轻骑便打乱了秦军大阵,让秦国老将王龁黯然归国,足以使天下人看出骁骑营的武勇。
从此,他们便是这骁骑营的一员,是赵国乃至天下最强的军队,一种难言的感觉渗透进他们的骨子里。
“演武开始。”
骁骑营刚刚扩军完毕,李御便进行了一场演武,这次上场的乃是原先的五名骁骑营都尉,他们竞争的乃是骁骑营统领一职。
第二百九十章变法之初(一)
()为了让新入骁骑营的兵士快速形成归属感,李御直接将骁骑营统领之职扔了出来,相信这样的震撼力足以让新进骁骑兵士激发起无穷的热情。他就是要让所有的骁骑营兵士知道,在这骁骑营中,只要敢想,便是骁骑营统领也能凭自身的能力获得,没有资历和权势的参杂,一切公平公正。
不过李御也不是草率地决定骁骑营统领的人选,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定下了,他还征取了王缭等人的意见,几位先生一致支持他的决定。不说几名久经战场的都尉对骁骑营有着深刻的认识,没有比他们更好的人选,就是这开创先河的竞争军例也要有更强大的凝聚力,骁骑营统领的竞夺便是最好的刺激。
此次演武,分为骑shè、统御、兵法推演三项。
对于几名都尉来说,骑shè自然是轻松至极,关键是对麾下千人队的指挥,以及在沙盘上的兵法推演。
在军营中呆了整整一rì,几名都尉终于决出了胜负。让李御有些意外的是,几名都尉中最为年轻的陈劲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兵法推演中,陈劲以迅猛和犀利的战法战胜了其余几名都尉,却在原可取得压倒xìng胜利的时候停手罢战,博得了邰进等人的赞服,让李御见了都点头不已。
一个合格的统领,不仅要让麾下兵士感受到其强大的威严,也要顾及麾下将领的感受,毕竟一个统领不可能真正管理上万骁骑,直接领兵的还是那些都尉。无疑,陈劲在这个方面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说明了讲武堂的成效。
“本将特令,都尉陈劲接任骁骑营统领之职。”在万众瞩目中,李御将象征着骁骑营统领的盔甲和长剑授予陈劲。
“谢将军,属下必不辜负将军之赐。”
换上铠甲,陈劲转身看向台下的万余甲士,用力地抬起了手中的长剑。
“见过统领。”
与此同时。上万骁骑兵士同时半跪在地,轰然应和。
观战了整整一rì,万余骁骑兵士没有一丝疲惫,反而充满了斗志。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只要握紧手中的兵器。有朝一rì也能登上那主将台,被将军授予升将的盔甲,未来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将军,荀先生和两位小先生已回府。”
刚刚回到府中。李御便听到门房淳于利禀报,荀况带着两位弟子回来了。
在担任太子傅的第三rì,得知太子启从未离开过邯郸的荀况便上书赵王,yù带太子启前往赵国境内的城池游历,以增长太子启的见识。了解百姓疾苦。
对于这种寓教于行的教学方式,李御那是相当地支持,在赵王丹面前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原本李御还真怕太子启成为一个笼中的君王,不知百姓疾苦,将来处理政事都会有所偏差,还会被下面的官员蒙蔽,误国误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荀况的这个寓教于行实在是教导君王的最好方式。
出于对荀况的尊重和对李御的信任。赵王丹虽有担忧,却也同意了荀况的请求,毕竟他也知道一直呆在王宫中的太子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当初尚未继承王位的他也曾游历诸国。不过,赵王丹还是派出了两百黑衣随行护卫。另让李御暗中派人保护太子启,以免出现任何意外。
对于太子启的安全,李御自然极为上心,虽然赵国境内不算乱。几乎没有聚众的盗匪,有两百黑衣随行已无大碍。但李御依然派出了一百虎贲暗中保护,另有潜龙卫秘密跟随。
这一个月里,李御每隔两rì便会收到潜龙卫的密报,对太子启的进步知之甚详。
“韩兄,不知老先生是否在里屋?”看到拿着竹简在院中走动的韩觉,李御笑着问了一句。他也发现经过这一个月,这位韩王室公子的气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看来号称帝王之师的荀老夫子果然有些能耐。
“老师已前去将军庭院,难道将军没有看到?”见李御前来,韩觉笑着回道。跟在老师身边一个月,他便感到自己之前学到的东西是那么地肤浅,很多想法都太过天真,也难怪当初的韩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言。现在回头看看他自己写下的变法之事,韩觉都觉着有些天真而不切实际,得百姓遵从的法才是真正的法。
“哦,我刚从外头回来,劳烦韩兄了。”听到荀况去他的府院,李御也知道是什么事,没想到那位老先生比啊他还急了点。原本他是想讨好一下这未来的祖父,哪里料到荀况念孙心切,丝毫没有在意旅途的劳累,一回府便去看孙女。
“无妨,将军唤我韩非即可。”对这位少年得志却谦逊有礼的将军,韩觉的感官不错。之前是李御推荐他入了老师名下,以后还有可能借助这位赵国未来的权臣,开始懂得变通的他自然要交好李御。
“韩非?”听得公子觉的自称,李御惊愕地看向眼前的贵公子。明明是叫韩觉的,怎么出去游历了一趟就变成了韩非,这个世界也太搞了吧,传闻中不是说韩非有口吃的毛病,这位韩觉可是一点口吃都没有。
“觉自入老师名下,老师便为觉赐名,此后吾名便是韩非。”自老师赐名之后,韩觉便兴奋地知道,韩非这个名字会伴随他终生。儒家传统,得老师赐名的弟子才是真正的亲传弟子,也是诸国君王权臣真正关注的对象。
“哦。”听了公子觉的解释,李御也将这位公子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非子对上了号。他也确实听闻一些儒家名士收了弟子之后,都会帮弟子改名,以示入儒家门墙,他还调查过,李斯原名李通,乃是跟随荀况之后才改名李斯。而一旦弟子受老师改名,那么原先的名字便会消失于人前,从此,老师赐予的名字将会伴随弟子一生。
李御这时才想起他当初引荐公子觉之后走神了一点时间,那时候他也没听清楚荀老夫子讲了什么,想来便是为公子觉赐名之事。
苦苦寻觅的大才便在眼前,李御确实是被这样的惊喜给砸晕了。要知道,韩非可是秦律的修改者,正式因为他的改正,让严苛的秦律为六国之民所接受,秦国才能在一统**之后迅速平定天下。不然,秦始皇在世之时,受不了律法严苛的六国遗民也早就暴动了。
相对于有辅国之才的李斯,李御更想得到的乃是jīng研律法的韩非,因为他们赵国最为迫切需要的便是这种人才。毕竟李御现在的地位需要相邦之才的门客有些为时过早,而可推动变法的他迫切地需要能有律法大才供他驱使。
有平原君等人撑着赵国,李御折腾起来也有底气,但平原君也已经老人。虽有千年人参补充营养,可那常年疲累的身子也不知道能支撑多久,一旦平原君走了,李御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赵国朝堂便会进入平阳君时代,他在朝堂上得到的支持会削弱大半。平陵君毕竟没有那么高的威信,根本就难以和强势的平阳君抗衡,而李御在朝堂之上根本找不到死心塌地的盟友。没有文臣的支持,手握再大的兵权也是有危险的,除非李御直接来个废君自立,可惜他也没有那个本钱。
第二百九十一章变法之初(二)
()赵国尚武,然赵律较之山东五国更为宽松。
三家分晋、赵国建国之初,赵国四周恶虎窥视,形势险恶,随时都会有亡国之危。为了养成赵人武勇的xìng子,赵国先祖下令,民以兵戈者无罪。也就是说,赵国民众之间的普通斗殴不能入罪,即便是动用了兵器,除非出现了人员伤亡,不然官府无需介入。只是这样的律法施行下去,到了最底层就完全变了样,几乎出现了人员伤亡,也不会让官府处理,而是宗族自行处置,就是两个宗族直接发生大的火拼,很多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君王,这样的官员,配上四战之国的国势,很快便养成了赵人勇武无畏的个xìng,民风之悍,不下秦国。赵国也凭之建立起一支实力强悍的军队,北驱胡人,南抗诸国,让赵国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屹立于强国之列。
只是天下大势,不以人为,不以人易。赵国建国数百年,那一套催生赵人武勇的赵律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毫无疑问,这套宽松的律法确实让赵人的武力雄冠诸国,但也衍生了诸多问题。就如李御身在邯郸城尉上,接到的斗殴致死案件不在少数,甚至百人以上的宗族斗殴也是屡有发生,一年亡者过千人。身为赵国都城,治安良好的邯郸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整个赵国境内会有多少骁勇之士亡于内斗,也有数以千记的犯人被送往北疆服劳役,这也是赵国北疆兵士战力雄厚的缘故。
若是在长平之战前,这点伤亡对于兵力强盛的赵国而言无关痛痒,可是如今赵国外强中干,急需赵人兵士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是那些因斗殴而亡的赵人都来参军,赵国每年便能凭多数千赵人兵士,积年累月,不过五六年。便能拉出一个五万人的赵人军团来。
此时的赵国就像变法之前的秦国,只是赵国的国力和财势比之当初的秦国要好得多。那时的秦国面临亡国之危,不得不变法,此时的赵国虽暗藏危机,却能自主地选择变法。不会像秦国当初那样阻碍重重。主持变法的商君还被事后倒戈清算。而今赵国经历数场大战后,男丁稀少,很多赵人兵士都被遣送回乡,娶妻生子。开垦荒地,民风有了不小的改善。这样的时机,阻力自然也小了许多,正是慢慢改动那些律法的时候。
李御相信,这些触及不到贵族利益的律法改革。绝对不会引起强大的反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个宗族的支持,毕竟无论哪个宗族都迫切地需要繁衍男丁,而变法也是可以从小处打开局面的。
之前李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变法人选,方才没有向平原君等人进言,在他心目中,那位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无疑是最佳人选。
“将军为何事发愁?”见李御呆愣的模样,韩非还以为对方有何难事,不免关切地问了一句。他可是因李御引荐才能拜入老师名下。见李御有疑难,自然要为之一二。
“无事,不过御有一事请教先生?”得知眼前的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非子,李御迅速摆正了姿态,俯身行了一礼。人才是要得到尊重的。尤其是名留后世的法家大才,传闻中韩非可是因为被秦相李斯嫉妒,方才冤死狱中,虽然可能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是也更加凸显了后世之人对韩非的推崇。
“不敢,将军但问无妨?”被李御的眼神看得有些头皮发麻。韩非连忙回了一礼。在这位权势显赫的少年将军面前,即便他拜入老师门下,也没有自傲的资本,他们韩国还要仰赵国鼻息,这位将军更是亲韩的贵族。
“敢问先生,这天下律法如何?”面对这位未来改变秦律的大才,李御抱着十分的期望。律法乃一国根基,要想图霸天下,一统**,赵国必须建立起适合时代的律法,不然只会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此言,非不敢言。”
对于李御的问题,韩非愣了一下,接着便谦虚地回答道。如果是当初的韩觉,对于自己得意的领域,绝对会知无不言。然则拜入荀况先生门下之后,韩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的他对很多事情都太理想化了。即便是他的那位师兄李斯,对于律法的见解也比他来得透彻,让他拜服不已,塌陷在就像棉絮一般,拼命吸收着那些如cháo水般的学识,充实自己的理论。
“御不过一问,先生为我解惑一番,随意而言即可。”李御也知道刚刚拜入荀况门下的韩非还可能达不到历史上修改秦律的高度,但是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韩非已经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有一个想法,李御想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引导一下这位律法大才,让对方少走一些弯路,也能让律法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那非便胡乱一言。”
见李御这么坚持,韩非也不好拒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缓缓说道:“当今之法,优者莫过于秦律。秦律虽严,但得百姓支持,贵族追随,是以秦国蒸蒸rì上,聚以鼎定天下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