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总结了两条经验:第一条是节俭。在历代封建皇帝;隋文帝是特别重视节俭者之一。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他称帝后;更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加斥责。《资治通鉴》称他: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有胡粉一两;宫竟然都找不到。还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条经验是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
  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怒;下令将杨浚抓起来;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能知过即改;有一次;臣子辛擅做了一条绯(红色)裤穿;说穿了此裤能官运亨通。文帝认为他是以妖法惑众;十分生气;下令将他处死。司法臣赵绰据理顶撞说:依据法律;辛擅不足以定死罪;臣不敢奉旨。文帝怒说:我看你是只顾怜惜他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将赵绰和辛擅一并处斩。临刑前;文帝问赵绰还有何话要说。赵绰答道:臣一心执法;不敢惜死;只是陛下宁可杀我;决不可枉杀辛擅。文帝气得拂袖而去。但他转而一想;终于明白赵绰以死护法;正直可嘉;立刻下令释放赵绰;辛擅免死;次日还嘉奖了赵绰。
  杨坚在称帝之后;先是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各地去驻守;同时掌管当地及周围的军事。这是吸收了北周被自己灭掉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杨坚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
  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加上对江南的统一。他的一历史贡献就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正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所以隋文帝杨坚在国历史上还算得上是一个有功绩的皇帝;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是个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唐朝的体制基本上是隋朝时的翻版;一般我们对唐朝的评价很高;但是;唐朝的很多的制度却是在杨坚的时候确定的;所以;我们在高度评价唐朝的唐太宗以及盛唐风范的时候;还是应该把功劳分给杨坚一点公平些。这就像我们景仰汉朝的鼎盛时;不应该忘记秦朝的功绩:汉朝的政治、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的。因为秦朝的短命以及秦二世的暴虐;我们对秦朝的看法偏激了一点;不太公正;有点以成败论英雄了。
  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但实际上很乱。隋文帝即位不久;采纳臣崔仲方的建议;依汉魏之旧建立央机构。在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三公虽然也有僚属;也参与国家政务;但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也不常设置。皇帝是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主宰;拥有绝对权力。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
  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三省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门下省和内史省都是辅助皇帝的决策机构;内史省是起草诏书的机构;门下省则负责封驳;即审查机构。最后执行诏书的机构是尚书省;同时负责日常的政务;管的事最多;为此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事。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尚书省最高长官;并设左、右仆射各一人为助手)、纳言(门下省最高长官)、内史(内史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职务。六部的最高长官称尚书。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度支;后来改成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都官;后来改成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
  隋朝的五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继承汉魏旧制;实际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臣专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三省六部的官员品位不高;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
  除了五省六部;还有御史台、都水台;十一寺和十二府。这些后来基本上成为日本化革新时参考的内容;如日本的八省制即是把五省和其他的机构融合而成的。到现在为止;日本的行政机构的名称还保留了隋唐时期的名字:央的省相当于我国央的部;但其地方机构是县;县长官知事是标准的国古代名称;级别相当于我国的省长。其他如北海道、东京都、阪府;都是从国学来的名称。包括日本的和服;日本的仕女长相、装束等等;都是和隋唐时期的国文化极其相似的;这不是巧合;而是直接学习的结果。
  对于地方机构;杨坚也进行了改革;隋初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北周时;设置郡县很多;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形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庞地方行政机构。583年;隋文帝接受臣杨尚希的建议;精简地方机构;撤消境内五百多郡;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同时;还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这就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央任免。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刺史和县令三年后要轮换到另一地做官;防止时间长了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抗央。
  对于法律;杨坚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北周的法律既混乱又残酷;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他在下令制订《开皇律》的时候;就将原来的枭首(即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车裂(即五马分尸)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保留了律令五百条。而刑罚则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到了唐朝;将顺序颠倒过来;从轻到重;内容基本上继承;没有改变。
  流传至今最完整的是《唐律疏议》;代表了唐律;其实这也是从杨坚《开皇律》继承过来的。杨坚对于我国古代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央集权;使隋王朝得以巩固、强盛;因此;在历代帝王;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搜查隐漏的农户;重编户籍;增加了税民;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了豪强势力;使隋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由于赋税越来越多;所以;农民总是设法逃避。豪强地主也是想尽办法少交租税。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采用了两项措施;即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索貌阅;就是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是不是隐瞒了;或者报了虚假年龄。输籍定样则是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这样;既增加了收入;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同时;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赋税包括租、调和力役几种;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十一到十七叫;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国家的赋役对象是丁;一对成年的夫妇每年向国家交粟三石;这是租。种桑养蚕的地方每年交绢一匹;相当于四丈;以及绵三两;种麻的地区则改为交纳布一端;相当于五丈;以及麻三斤;这两种都叫调。另外;成丁的男子每年要服役一个月;叫力役。到了后来;隋文帝又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的力役可以用布帛来代替;这叫庸。租庸调制在唐朝也基本上实行了。
  同时;隋文帝还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度量衡也在这时重新统一。
  至于土地制度;隋朝基本上继承了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成年男子即丁男可以分到露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成年的女子分露田四十亩。奴婢和一般人的占田数相等。此外;官员从一品到九品;可以分到一到五顷数量不等的职分田;以此作为俸禄;等以后不做官了上交国家。各地的行政机关也有一些土地;收入作为办公的费用支出;叫做公廨田。
  这些办法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由于有了这些有效的措施;所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耕地面积量增加;隋初为一千九百多万顷;二十多年以后;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万顷。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十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用尽。正如《贞观政要·辩兴亡》里所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因而后来隋炀帝才如此豪爽地向西域的商人炫耀自己的实力;才有了挥霍的资本。
  文帝留意民间疾苦的所为;在历代帝王也是少见的。公元594年;关饥荒;他派人去了解百姓所吃的食物;知道他们吃的竟是豆粉拌糠。文帝将这些食物出示给群臣;流着眼泪责备自己的无能;命令撤消自己日常的膳食;不饮酒;不吃肉;他率领饥民到较为富庶的洛阳就食;命令侍卫不准驱赶、威吓百姓。遇见扶老携幼的人群;他引马让路;善言抚慰。路难走的地方;他还命令左右帮助担挑的灾民通过。公元600年;齐州有个官;名叫王伽;押送李参等70余个犯人去京城;走到荥阳;王伽对李参等人说:你们犯了国法;受罪是应当;看看护送你们的民夫;一路上多么新时期;你们于心能安吗?李参等人谢罪;王伽就遣散民夫;释放李参等犯人;约定日期到京城主动会齐;说道:如果你们失约;我只有代你们去受死了。到了限期;七十余人竟一人不少;文帝听了很赞赏;召李参等携带妻子入宫赐宴;并宣布赦免了他们;并且下了一道诏书;说只要官吏有慈爱之心;至诚待民;百姓并非难教;要官吏学习王伽。
  在对外关系方面;首先是对付北面的突厥。突厥原来是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后来向东迁移;活动在蒙古草原一带。早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变常骚扰内地。在杨坚执政北周时;和突厥和亲;尽力搞好双方关系。但在杨坚建立隋朝之后;突厥却加紧了南下的侵扰;但被隋军打败。
  为了更好地防御突厥势力的侵扰;杨坚曾经三次修长城;巩固北边的防御线。到后来;突厥分裂成了两部分: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因为无法和隋朝抗衡;渐渐地采取了和缓政策;直到接受了隋朝的领导。西突厥则逐渐向西发展;对隋朝没有了威胁。
  北面安定之后;杨坚开始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首先是灭掉了后梁。后梁原来就依附于北周;杨坚开始也进行笼络;等势力壮后;就邀请后梁的皇帝萧琮到长安;其实是软禁;然后派兵占领了后梁国。
  当时占据江南的是喜欢酒色的后主陈叔宝。在公元588年的秋天;杨坚派兵五十万;东到海边;西到四川;在长江沿线向陈发动了全面进攻。而陈的兵力总共不过十万;而且上下没有积极地备战;只是沉于酒色之。结果当隋军抓到陈叔宝时;前线的急报还没有打开看过。
  陈叔宝到了隋朝;受到杨坚的礼遇;但杨坚很爱节俭;陈叔宝却建议杨坚造宫殿。有一次;陈叔宝应约赴宴;又向杨坚建议修宫殿;以示文治武功。杨坚表面上没有说什么;等陈叔宝走远了;就对群臣说;他就是因为贪图享受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又来劝我学他那样。
  隋继承北周的疆域;灭陈以前;统治地域包括长江以北的全部地区。隋初;南方存在两个政权;一是建都于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后梁;一是陈。后梁民少国弱;本来就是附属北周的傀儡政权。587年;隋废后梁皇帝;后梁亡。隋灭陈以后;又拥有江南广地区。隋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西9300里;南北近15000里;东南临海;西至今天的新疆;北至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西。
  昏庸的一面
  杨坚除了他的成就;还有很多的缺点;如喜怒无常;猜疑心重;容易受谗言所惑;时常命令左右窥视臣下;如有过失;则加重罪。这是文帝的短处;并且因而贻害子孙。
  猜疑忠臣最典型的是高熲。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而高熲的父亲则是独孤信的属下;还被赐姓独孤。所以;杨坚和高熲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且后来在杨坚建立隋朝时;高熲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坚称帝后;高熲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为重臣之一。
  杨坚对高熲极为信任;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镜子;说他可以纠正自己的过错。如果有人进谗言诬陷高熲;杨坚从来都不相信;反而把告状的人治罪。高熲的官职已经无法再往上封了;可见在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