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才人。对于这位秀女;李治早有爱慕之心。此刻;自己身为储君;又是酒后;两人第一次有了短暂的亲昵。
  贞观二十三年晚春三月;太宗忽然龙体欠安;4月1日迁入终南山翠微宫避暑养病。太子李治日夜侍候在病床边;能更加频繁地和武才人见面。而武则天也希望把自己的终身托付太子。于是;就想方设法地接近太子;并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没有主张;乍遇武则天这么一个美丽端庄、通达事理而又善于理事的年轻女子;不禁倾心。
  终于;他们在设备豪华如寝宫的厕所所里发生了第一次亲密的肉体关系。李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梦寐已求的名花。事后;她依在太子怀;双眼闪着神秘妖冶的光辉;请求太子以天下之主的身分发誓不会抛弃她。一向性格懦弱;处处依附于父皇的李治;面对楚楚动人的心上人;第一次由衷地感到自己即将成为天子的喜悦。他如同昏迷一般向武则天说道:我发誓;以天子的身份……
  当时;民间有种神秘的说法: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听到这种说法后;唐太宗询问太史令李淳风;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人已经在宫;30年后当有天下;杀李唐子孙殆尽;其征兆已成。唐太宗惊失色;准备尽杀可疑的人。李淳风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后30年;其人已老;或者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天如果把她杀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个年轻力壮的来;肆其怒毒;恐怕那时陛下的子孙更加无遗类了啊!
  英武绝伦的唐太宗怀疑日后的女主武王就是他眼前的武则天。不久太宗病重;他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痢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一听;即刻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蒙皇上的恩宠;本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马上就去死。情愿削去头发;披上黑衣;吃斋拜佛;为圣上祈祷;聊以报答圣上的恩德。武则天的回答非常机智;在当时看来;惟有出家才是一条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说:好吧;你既有这个想法;马上就出宫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武则天如同得了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出家为尼。太子李治虽然不舍;但也无法挽留;后来听得太宗喃喃自语说:我本想把她赐死;又觉得实在不忍心;她既削发为尼;也就罢了;世上总没有尼姑当权的。
  踏着女儿的尸体当皇后
  不久太宗驾崩;武则天就和一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宫女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子李治即位后;对武则天十分思念;只是无由把她请回宫。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亲忌日去感业寺进香为名见到了武则天。史书上记载说: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虽然思念武则天;可因为她曾侍奉过唐太宗;还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宫。
  两人相见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高宗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动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目的是为了分萧淑妃的宠。有皇后的主动支持;高宗这才把武则天接回宫。武则天在进宫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态度奉事皇后;皇后十分喜欢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说她的好话。但不久;高宗就专宠武则天;把她封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同时失宠;于是;两人就又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武则天胸有城府;并不惧怕。
  但是;王皇后是有强的门阀士族势力支持的;当武则天怀孕的消息传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没有生子;就十分恐惧;恐怕武则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来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就联络她的舅父书令柳爽等人;立后宫刘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长子李忠为太子;并把当时的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人拉进了辅佐太子的班子;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宫廷内外联合起来抢立太子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武则天;从此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即使没有当过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臣们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她从此看清了;内廷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士族臣更容不得她;她处于内外夹击的地位上;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了。
  武则天的性格是遇强则怒;迎难而上。她肆结揽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不喜欢的人;她都倾力接纳;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他们;因此;皇后和萧淑妃的动静她全都知道;每每把这些事情告诉给高宗。然而;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武则天在寻找时机。公元654年春;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极其灵秀可爱。王皇后听说;也前去探视抚抱。王皇后刚走;武则天就闻报高宗要来;她浑身一震;觉得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了。于是;她把手伸进被窝;狠狠地掐住女儿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后再把被子盖上;若无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进来;武则天承笑如前;毫无慌乱之举;待高宗打开被子想看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故作吃惊;声悲号。高宗忙问左右的侍女;都说王皇后刚刚来过;高宗愤怒地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历数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是有口难辩了。自此;高宗就下决心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公主死后仅11个月;武则天在随高宗和姐姐武氏参拜昭陵的途又生了一位皇子。在武则天怀孕时;高宗曾宠幸过她的姐姐;在一年连生两胎;似乎也太密了些;所以宫盛传六皇子李贤的生母不是武则天。这个传言造成了日后武则天与李贤母子不和的悲剧。
  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踩着自己女儿的尸体往上爬是惟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真无计可施;但就是这样;也非一帆风顺。
  武则天早在掐死女儿之前;就已设法让王皇后的坚决支持者柳爽被迫辞职;现在剩下的关键人物是高宗的舅父太尉长孙无忌;武则天请母亲去说情;并和高宗一起亲自到长孙家去送礼致意;但封官许愿;软缠硬磨;一概无效。礼物也被退回;出身高贵的长孙心暗骂武则天是个乱伦的女狐狸精;丝毫不为所动。
  凡是这样上书的都受到皇上的奖赏;而持反对态度的长孙无忌等重臣却日受冷淡。
  武则天终于明白;她是无法取得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的;于是;她到一群不得志的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吏那里去寻找支持者;如书舍人李义府、王德俭、御史夫崔义玄、御史丞袁公瑜以及许敬宗等人。武则天在朝廷得到了这批人的支持;她就软的不行;来硬的了。李义府首发其难;率先上表请求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永徽六年(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废立皇后事宜;长孙无忌一派当然是濒死固争;褚遂良等人也来谏劝;并说皇后出自名家;不可轻易废弃;即便要立新皇后;也应选择名门淑女;不该立武则天这种奉事过先帝的人;并举出妲己、褒姒等妖女亡国的前朝事例;谏阻唐高宗。在当时的宰相;惟有李勣说这是陛下自己家里的私事;何必要问外人呢?
  九月;贬褚遂良出朝。加上高宗又查出王皇后在宫搞巫术活动;王皇后和萧淑妃终于在十月双双被废为庶人;武则天顺利成为皇后。十一月;李勣在太极殿主持册后典礼。打扮得活仙女一般的武则天;身着皇后礼服在肃仪门的城楼上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节的朝拜。这个史无前例的皇后受朝拜的命令使闻者无不为之震惊。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贬为梁王;立武则天之子李弘为太子。永徽六年11月1日;王皇后被废后的半个多月;举行了册后典。
  出身低微的武则天终于实现了她登基的第一步;成为令天下俯首、威仪逼人的唐皇后;时年28岁。
  武则天当皇后的目的达到了;她的第二步计划是攫取权力。
  武则天当皇后以后;当务之急是把原皇后一党彻底整垮。她把王皇后、萧淑妃禁死于冷宫;把褚遂良贬死在爱州;逼令长孙无忌自杀;又杀柳爽于象州;韩瑗被逼死在振州;这些人的主要亲属也都被杀或遭贬谪。至公元659年;长孙无忌的权力集团被彻底摧垮;自是政归宫矣。
  据史书记载;高宗不仅懦弱寡断;而且身体不好;经常头晕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处理。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定之。后性敏捷;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说她的权力与高宗相等还是轻了;其实实权是操在武则天的手里;尤其显庆年间以后;更是如此;以至与高宗并称二圣;与皇帝无异。
  但武则天专权日久;必然会从多方面产生问题:一是她自己一反过去卑躬屈膝的常态;作威作福起来;二是高宗的权力受到了极的限制;常常觉得很愤怒。再加上不久武后又怀孕了。而皇后的怀孕等于使高宗徒有虚名地过上了清心寡欲的生活。就在这时;皇后的姐姐韩国夫人又一次进宫来了。与皇上分别了8年的韩国夫人不愧是武后的姐姐;虽已年过四十依然楚楚动人。武后立刻知道皇帝和韩国夫人又恢复了关系。不久后;韩国夫人却神秘地死了。武后则果断地改变了后宫妃嫔的名称;等于把这些有名无实的妃嫔全部取消改为侍奉帝后做事的女官。
  高宗对此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连反驳的勇气也没有。从此;他深厌武后;并开始对韩国夫人的女儿、武后年轻貌美的甥女魏国夫人感兴趣。魏国夫人相信是姨母害死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存心报复;故意挑逗高宗;博取其欢心。高宗因失去权力而倍感寂寞;终于和年轻美艳的魏国夫人发生了关系。魏国夫人迫切地要求高宗正式封她为贵妃;武后表面上不加阻止;但很快魏国夫人就在武后亲自参加的一次武氏家宴上毒死去。
  武后诬陷说这是武惟良等亲属投毒欲杀害自己;却错杀了魏国夫人。于是;武惟良等人被立刻处死。这些过去曾恶待过武则天母女的武氏亲族连同武后的情敌一起全部死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宗授意宰相上官仪起草诏书;要把武则天废为庶人;上官仪正想如此;就欣然从命。
  武则天安插在上官仪身边的暗探见事不好;急忙跑去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当即跑到高宗那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居然说服了高宗;使高宗觉得武则天的行为情有可原。高宗心一软;就说自己本无此意;是宰相上官仪先提出来的。于是;武则天就使人诬告上官仪与过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谋反;上官仪、上官庭芝父子被处死;上官仪的妻子及女儿上官婉儿没入宫廷为奴。李忠被赐死于黔州。
  从此以后;高宗更加依靠武则天;每当上朝;武则天总是垂帘听政;黜陟、生杀之权皆归宫;天子唐高宗只做了武则天的应声虫而已。
  武后对反对自己的人绝不手软。周王李哲的王妃赵氏说起来还是武后的亲儿媳;母亲长乐公主是高宗的姑母。由于她常和母亲安慰高宗;难免说出不满武后的话来;被武后下令废妃;活活饿死。
  674年8月;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至此;长达十几年的皇后太子权位之争以武则天的完全胜利而告终结。这场胜利;决不仅仅是武则天一人的胜利;也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性的转折;因为代表寒门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场斗争;王皇后长孙无忌一边是一百多年形成并延续的门阀士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部曲佃客制经济的代表;而在武则天李勣的这一边;是新进的寒门庶族地主力量的代表;是契约佃农制经济的代表。武则天的胜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庶族地主的胜利;这次胜利标志着魏晋以来四百多年由门阀士族掌握国家政权的历史结束了;而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实权。这对解放思想、活跃生产力、促进国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武则天充分显示了她政治家的气魄;在称天后后的四个月;她即向高宗提出了十二条政治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十二项内容;是武则天经过对唐代社会长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其包括:一;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和徭役;二、京城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税和徭役;三、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四、普天下无分南北;不论宫内宫外;一律禁止浮华谣巧;五、避免兴土木;节省开支和劳动力;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谗言;八、王公以下都要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九、父在母亡;为母守孝三年;十、上元前;有功劳发给委状的;无需再进行考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十二、文武百官任已久;才能高而职位低的;可以超级晋升。
  建言十二事体上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务本戒奢;二是杜绝谗言;三是维护新官僚集团的利益。这在当时得到高宗李治的褒奖和文武臣的广泛支持。
  在建言十二事提出后三个月;武则天又请求李治召集文学之士来宫修史。高宗李治对修史之事不置可否;完全由武则天处置。武则天广罗当时的文学之才如元万顷、范履冰、刘禕之、苗神容、周思茂、胡楚宾等北门学士;裁决政论;控制宰相权力;和十二条陈一样起到了逐步控制政权的目的。
  为了从观念上彻底打击旧的门阀士族;也多少有泄愤的目的;武则天另修《姓氏录》;以取代太宗时期修的《氏族志》。《氏族志》不载武氏宗族;武则天受尽了恶气;这次;她重修的《姓氏录》;把皇后的家族列为第一;按当时官品的高下分为九等;凡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录;升入士流。这样;批出身于寒门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蜂拥而来;确实给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一股生气;这对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确有好处。而那些关陇门阀士族的余孽们;完全丧失了凭祖先留下的族望而升官的政治优势。他们当然极为不满;讽刺《姓氏录》是赏军功的勋格;根本不是贵族志。但武则天不管这一套;她用行政的方式强行收回《氏族志》;推行《姓氏录》;在当时造成了很的影响。
  高宗疾病缠身;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势越来越重;他曾经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又加上礼接士夫;外属心;颇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对他甚为看重。但武则天却不喜欢他;有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