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考古学家兰德尔·佐佐木对1981年从高岛附近打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蒙古战舰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这说明这些材料在造船时曾反复使用;而且许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至于蒙古军队的舰船设计;据记载多是平底河船;并不适于航海。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高岛附近海域发现V字型远洋船的龙骨。佐佐木说。
  据汉文史料记载;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舰900艘;其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金方庆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300艘;汲水船300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正月15日动工;限期完成。6月;900艘军舰完工。
  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一方面;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船舰的设计;据史料记载;1281年蒙古军队的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但是此种结构并不适于航海作战。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舱数一般为8或13个。它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被普遍采用。虽然该结构便于船上分舱;有利于元军在航海途进行军需品的管理和装卸;但是舱板结构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简化了主体结构;削弱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佐佐木指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高岛附近海域发现V字型远洋船的龙骨;我们可以想象那种为内河航运而设计的船遭遇海风浪时将会出现何种混乱的情形。
  佐佐木还发现:战舰残骸的碎片没有一块超过3米;多数碎片都在10厘米到1米之间。他据此推测;蒙古战船可能采用了类似新安古船的一种鱼鳞式船壳结构形式。其船壳板之间不是平接;而是搭接的。这种结构在巨浪的拍击之下容易碎裂。佐佐木表示;对沉船遗址的现有研究只是冰山一角;他希望能够借助声纳和探地雷达;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蒙古的造船技艺;进而破解沉船真相。
  还有的研究者认为;除了舰队拖后腿之外;蒙古人的后勤和装备也比不上日本人。
  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是在这两次战争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
  此外;日本人的武器也优于蒙古人。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光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国最好的钢(镔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日本除了具有好钢之外;其战刀的优良性能还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使得普通民兵都可拥有一把好刀;而蒙古军队使用的质量较差的镔铁刀;很多刀在对砍时失去了利刃。
  在两次战争的八年间隙期间;日本人似乎还改进了他们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时;蒙古人发现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的提高;已与蒙古强弓不相上下。从保留至今的图画看: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最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长约1。5米。由于日本人本来就很矮;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们所持的弓还短。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国人其实思想非常解放;无不敢想;无不敢干。西方许多国家的王室维持了四五百年;甚至一两千年;这在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国人生来就喜欢做开天辟地的梦;许多人还真的心想事成了;否则;国历史上哪来的那么多的朝代呢?
  然而;开国要有道。若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权力的转换有这样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后继者才能完成业。
  国历史上;陈胜、吴广首倡起义;但来势虽猛;却很快被秦军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随之身亡。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旋风里;项羽、刘邦分别拉起了各自的队伍;在抗击秦军的过程当;壮了人民队伍;最后灭亡了秦朝。后来楚汉相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其实;如果把汉朝看作西汉和东汉两个部分;不仅西汉建国是如此;东汉建国也不例外。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军把王莽的军打得一败涂地;但最后成功的不是首倡起义的王匡、王凤和樊崇等人;而是随之起义的汉室宗亲、南阳豪强地主刘秀。刘秀后来壮了自己的势力;消灭了义军;重建了汉朝;称之为东汉。
  在反隋的农民起义浪潮;翟让、李密领导了瓦岗军;窦建德曾建夏国;杜伏威等人也领导了一支强的起义军。但这三支义军都未得到天下;倒是后来反隋的关陇贵族李渊、李世民父子既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又推倒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元朝开国也是如此;成吉思汗虽具雄才略;也只是统一了蒙古各部落;称为汗;到了其子孙的手里;才灭了金国和南宋;统一了国。明朝的建立跟汉朝、唐朝的建立极其相似。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创建红巾军;声势浩;元朝为之震动;但不久便败亡了;倒是其部下朱元璋率领义军一部度过难关;获得了发展;既推翻了元朝;又打败了陈友谅的另一支义军;最后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来;国古代竟有一半王朝是以这种方式建立的;为什么始作俑者很难成功;而后继者却易于成功呢?其实;这并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换代的一种规律。看透了;其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始作俑者往往只能对旧的王朝做猛然的一击;多不能持久;起义队伍要经过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其次;始作俑者往往不是政治家;只能振臂一呼;逞血气之勇;缺少一个淘汰选择的过程;因缺少经验;所以易于败亡。最后;后继者有三条优势:一是旧的王朝已受重创;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易于将其击垮;二是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不必再走前人的弯路;三是领导者多是从艰苦的斗争磨练汰选而来;具备了做政治家的品格。有此三条优势;也就易于取得成功了。
  具体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一无权势;二无文化;而且是靠借郭子兴的一支军队发家的;但却是他最终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势力比他、比他强的起义军首领却一个个被他打败了。他的成功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外;还有以下三点:其一;不露声色缓称王;其二;待时而动避敌锋芒。其三;把握天时蚕食江南。
  皇觉寺里的和尚
  朱元璋出身贫苦佃农;家境贫寒;从就饱受苦难的生活;7岁就操起皮鞭给地主放牛牧羊。至正三年(1343);朱元璋17岁那年;淮北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荒年;旱灾引起了蝗灾和瘟疫;广农民在饥饿与瘟疫的双重折磨下;处于水深火热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少人家相继病死;成了绝户。朱元璋一家也难逃厄运;先是64岁的父亲撒手人寰;紧接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长兄、长侄以及母亲也离开了人间。多年的贫寒生活;再加上亲人的离去;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厌倦了这个昏暗的世界;恨不得随亲人而去。然而;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人能再抚摩他的伤痛、安稳他的心灵了。
  朱元璋走投无路;只好剃光了脑袋进了皇觉寺。他穿起了衲衣;做起了行童。整天除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还要为主持担水劈柴、烧饭洗衣;几乎无所不做。低眉弯腰;劳苦疲乏;还要受师父的责骂、师兄的刁难。他开始羡慕墙外面的生活;特别是怀念与少年伙伴们一起放牛、一起割草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但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混口饭吃;朱元璋只得忍气吞声。
  由于旱情严重;地里的植物颗粒无收;靠收租来度日的皇觉寺终于维持不下去了。入寺才50天;经文没念上一卷;各种杂活倒做了不少的沙弥朱元璋;被主持打发去云游了。说是云游;其实就是流浪各地;向户人家化缘;求乞度日。这样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后;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朱元璋在这三年的奔波流浪;尝尽了人间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到处是衣服褴褛;到处是如土的面色;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逃难人群。百姓们已不再对腐败的朝廷、官府抱有任何希望;他们只有把满腹的希望寄于神灵、菩萨的保佑。他发现一路上除了各寺院里虔诚的信男信女之外;百姓们普遍信仰白莲教;并有积蓄力量、蠢蠢欲动之势。
  他目睹国事日非;预感天下乱的时候就要到了;即立志勤学;广交朋友;以待时而动。他在这里学习了三教九流的许多知识;诵经;打坐;做布施;做道场;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担水;读书;识字。一晃;又过了较为平静的四年时间。
  这时的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统治之下;老百姓长期过着窦娥冤式的生活;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说。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们终于勇敢地行动起来了。1351年;当元廷征集数十万民工治理黄河时;在工地上挖出了一个石人;只有一只眼睛;于是民间盛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白莲教主韩山童乘机聚集数千人;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揭竿起义。因起义军头裹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被称为红巾军。从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华地。英雄四起;各据一方。彭莹玉、徐寿辉在湖北组织起义;土豪方国珍、盐贩张士诚也先后在浙江和苏北起兵反元。与此同时;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响应;袭杀州官;占领了濠州城。至此;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烧在江南北。
  虽然身居静门;内心却早已不安分的朱元璋;听到不断传来的农民起义的消息;已是热血沸腾。面对黑暗的社会;他早就有了投奔红巾军的念头;但由于对红巾军内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军追杀得太紧;怕他们成不了气候;而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正在这时;已在郭子兴的军队里当上了头目的儿时的穷伙伴汤和;给朱元璋捎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前去投军。此时他仍举棋不定;但同屋的师兄却偷偷告诉他:汤和来信邀他参军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报官领赏。被逼上绝路的朱元璋;终于看清了自己所面临着的危险形势;于是丢掉幻想;连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
  起义军里的一方霸主
  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深得郭子兴赏识。朱元璋果然不负郭子兴的重望;更加苦练武艺;并且处事沉稳;计虑周详;仗打得漂亮;且能独当一面;是个难得的人才。由此;郭子兴就把他当作知己;时常把他叫到内宅议事;信宠有加。不久;他就娶了郭子兴的养女。
  1355年春;朱元璋率军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县)后;郭子兴任命他为总兵官;统率和州诸将兵马。当时和州的诸将成分复杂;多为郭子兴的部下;纪律松弛;为所欲为;很不得人心。朱元璋上任后;不被他们所看重;每次议事;都把最末的一个座位留给他。朱元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不久;他创议修建城池;规定每人负责一段;限定三天完工。届时只有朱元璋负责的一段修完。于是;他拿出郭子兴的金牌;厉声说: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家理应服从。修建城池已有约在先;家不能按时完工;万一敌人来犯;我们怎么对付?此事既往不咎;今后再有违抗命令者;一律军法严惩!众将从此听命于朱元璋;再也没有违纪现象发生。
  同年三月;郭子兴因病故去。此时;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被拥立为明王;国号宋。明王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其两副帅又先后战死;朱元璋遂被升任为元帅。至此;他的岳丈郭子兴所创建的起义军旧部已全部归为他指挥了。
  朱元璋成了一军之主后;感到自己掌管的地盘狭;兵马太少;难以实现自己的宏图业;必须打过长江去;才能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于是;他特别注意瓦解敌人;壮自己;同时;又采取措施;鼓舞土气;使他们勇猛作战;一往无前。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亲统水陆军;进攻集庆(今南京);三天内就攻破了城外的陈兆先军营;陈部36000人投降。朱元璋看到投降过来的将士顾虑重重;恐惧万分;就从挑选出500名勇士当自己的亲军;让他们在夜里当自己的守卫;而自己平时的卫士则一个不留;全部打发走。朱元璋独自脱下战甲;酣然入梦;一觉到天亮。3万多降兵知道了这件事;为感动;便赤胆忠心地为朱元璋效力;甘心情愿地跟随朱元璋打天下。
  很快朱元璋就攻下了集庆。第二天;朱元璋带领徐达等巡视全城;看到它的雄伟、它的富庶和繁华;恍忽如在梦;那种激动与兴奋简直无法按捺;遂对徐达等人说:金陵枕山带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块宝地;难怪古人称之为长江天堑。况且仓廪实;人民足;今天终为我有。再加上诸位同心协力相助;还有什么样的功业不能建立!徐达附和道:元帅建功立业决非偶然。今天能够得到它;实在是上天所授!听到这话;元璋更是喜欢。于是;改集庆为应天府;设置元帅府;朱元璋自任元帅。从此;朱元璋有了一个为将来打天下而积蓄力量的可以立足的基地。
  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据地;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拥有集庆路、太平路、镇江路、广德路等江南地盘、十几万军队;成为江南很有势力的割据政权。此时;他的上游有义军徐寿辉;下游有张士诚;今天的浙江宁波、临海沿海一带有方国珍;其他江南地区仍为元朝所占有。江北则有韩林儿的部队牵制着元朝主力;做了南方农民军的屏障;使他们得以任意地蚕食元属领地;并彼此之间展开厮杀与拼搏。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早先的和尚了;已成长为一名驰骋疆场的将帅、一个称雄一方的霸主。
  取得了初步胜利后;如何发展今后的事业;是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首要问题。1357年在攻占了徽州后;朱元璋亲自到了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朱升高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