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存义的儿子;胡惟庸有了李善长这一靠山;不觉又趾高气扬起来。正巧;胡惟庸在定远的老家宅的井里忽然长出了竹笋;高及数尺;一班趋炎附势之徒都说是极的吉兆;又有人说胡家的祖坟上每天晚上有红光照耀天空;远及数里。胡惟庸听了;更觉得是吉兆;越发得意。
  恰在这时;德庆侯廖永忠因擅自使用皇帝的龙凤仪仗而被赐死;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书劝谏朱元璋;说他分封太多;用刑太繁;求治天下之心太过迫切;结果使得朱元璋怒;把他捕入狱;活活饿死。安吉侯陆仲亭擅乘驿车;平凉侯费聚招抚蒙古无功;均被朱元璋下旨严厉责罚。汪广洋罢相数年;由胡惟庸推荐;重登相位;不久又因刘基案被贬谪;汪广洋知道胡惟庸的不法行为;但一直替他隐瞒;在二次罢相之后;出居云南;不久即被赐死。
  朝廷官吏屡屡得咎;使得朝廷之上人心惶惶;深怕祸及己身。尤其是汪广洋被赐死;更使胡惟庸觉得震动;他觉得朱元璋迟早要惩治自己;就下定了反叛的决心。
  首先;他把那些遭到朱元璋惩治而心怀不安的官吏争取过来;结成党羽;然后又托亲家李存义到他的哥哥李善长那里探听口风;李善长知道这是祸灭九族的事;起初不肯应允;经李存义再三说明利害;最后默许了。
  从李善长的态度里他得到了鼓舞;加紧了谋反的准备活动。胡惟庸把一些亡命之徒结纳为心腹;又暗地里招募了一些勇士组成卫队;并把天下兵力部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再派人去同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连结;引为外援;还结交了一些掌握兵权的人;准备一旦事发;就起兵响应。他又秘密结交日本国派来的贡使;作为事败之后的退路。
  胡惟庸在觉得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就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奏告朱元璋说京宅井出了一眼甜泉;乃是吉利之兆;请朱元璋前去观看。朱元璋竟信了他的话;车驾从西华门出发;准备前往。就在这时;内使云奇突然闯入跸道;勒住了朱元璋的马缰绳;极力劝阻朱元璋;说是不可前往;由于情势太急;云奇声调急促;以至不能说得明白。朱元璋见此情景怒;以为云奇放诞不敬;就喝命左右用金锤挝击。云奇断了胳膊;扑倒在地;气息奄奄;但却用手指着胡惟庸宅第的方向。
  这时;朱元璋忽然有悟;忙登上高处向胡惟庸的宅第方向看去;但见胡宅隐隐透出兵气;朱元璋惊;立即发兵前往捕捉。不一会儿;羽林军就将胡惟庸及埋伏的甲士捉拿归案;经人对质;胡惟庸无法抵赖;只得承认。胡惟庸被牵至市曹;凌迟处死。
  朱元璋当然不肯罢休;他派出官吏;四处拷掠;把胡惟庸一案的新账旧账一同清算;由擅权枉法到私通日本、蒙古;再到串通李善长等人谋反;由此牵连到的胡惟庸的亲族、同乡、故旧、僚属以及其他关系的人皆被连坐族诛;先后杀掉了三万多人。
  过了十二年;蓝党之狱又成。凉国公蓝玉;是著名的武将;也是开国功臣;但为人桀骜不驯。蓝玉与太子朱标是间接的亲戚;往来很亲密。蓝玉在北征时看到燕王朱棣的行止;深感不安;回来后对太子说:我看燕王在他的封地里实在是太有威风了;其行止不亚于皇帝。我还听说燕地有天子气;愿殿下细心防备;免生不测。太子为人生性忠厚;不愿生事;就对蓝玉说:燕王对我十分恭顺;决不会有这样的事。蓝玉见太子不信;只好自找台阶说:我蒙受殿下的恩惠;所以才秘密地告诉你涉及利害的事。但愿我说的不;不愿被我言。
  不久;太子病死;朱元璋觉得燕王朱棣为人阴鸷沉稳;很像自己;就想立他为太子;但一些臣反对;觉得于古礼不合;也对其他皇子无法交待;朱元璋只得立了朱标的儿子做皇太孙。
  燕王朱棣见太子已死;无人替蓝玉说话;在入朝奏事的时候就对朱元璋说:在朝诸公;有人纵恣不法;如不处置;将来恐成尾不掉之势。朱棣虽未明指蓝玉;但家心里都清楚;蓝玉曾在太子面前说过朱棣;朱棣现在要施行报复了;再加上纵恣不法四字;更是确指蓝玉。
  在这种情况下;蓝玉竟还率性而为;一点也不检约自己。他出征西番;擒得逃寇;且捉住了建昌卫的叛帅;自以为功劳更了;愈觉得意洋洋;本以为回朝后定会有封赏;没想到朱元璋根本就不理他。到册立皇太孙时;他满以为会让自己做太子太师;却没想到自己还是太子太傅;反倒让冯胜、傅有德两人做了太子太师。蓝玉十分愤怒;扯着袖子喊道:难道我还做不得太子太师吗?他这一番闹腾弄得朱元璋更不高兴。
  自此以后;蓝玉上朝奏事;没有一件能够获准;但蓝玉不仅不知收敛;还更肆无忌惮;即使陪皇上吃饭;也出言不逊。一次;他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
  此语一出口;祸即来。其实;蓝玉并未像胡惟庸那样谋逆;只是祸从口出罢了。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立刻告及蓝玉谋反;并说他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河荣、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设计起事;欲劫皇上车驾。朱元璋听了;正想杀人而找不到借口;便不问青红皂白;一齐拿到朝廷;并亲自审问;再由刑部锻炼成狱;以假作真;全部杀死。
  仅此还嫌不足;凡与蓝玉偶通讯问之人;也不使漏网;四面构谄;八方株连;朝廷的勋旧;几乎一扫而空。此次前后共杀一万五千余人;与胡惟庸案杀人并算;共计近五万人。
  至此还不罢休;蓝党之狱过后年余;颖国公傅友德奏请土地;不仅不准;反予赐死。宋国公冯胜;在缸上设板;用碌碡打稻谷;以作打谷场;声响远震数里;有仇人状告冯胜私藏兵器;朱元璋把他召入廷内;赐以酒食;说是决不相信别人的谣言。冯胜喜不自禁;谁知刚刚回到家里;即毒发而死。定远侯王弼;在家里曾叹息说:皇上春秋日高;喜怒无常;我辈恐怕很难活下去了!这一句话;果然被特务告密;立即赐死。
  这样一来;开国功臣已所剩无几;即便有几个;也早已远离朝廷;不涉政事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得保首领;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人都死在胡、蓝狱之前;沐英镇守云南;总算偏远无事;只有汤和绝顶聪明;他洁身远引、解甲归田;绝口不谈政事;享年七十多岁;得以寿终正寝。
  朱元璋杀戮功臣已经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胡蓝之狱总共牵扯被杀的人达四万五千多人;南京皇宫俨然成了一座阴深恐怖的死亡宫殿;很多官员上朝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被什么案件牵扯而遭治罪。据说;每次上朝;官员们如果看到朱元璋把玉带卡在肚子以下;就表明皇帝当天要杀人了;一个个都吓的面无人色;两腿发软;如果玉带高挂在胸前;就表明皇帝今天情绪不错;不会杀人。胡蓝之狱期间;有些官员每天早上上朝之前甚至和家人诀别;嘱咐后事;如果侥幸平安归来;全家人都要庆贺一番。最恶毒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发配给妓院强迫卖淫;使她们遭受百般凌辱。
  纵观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把开国功臣杀得如此彻底的;确实应数有明一代;朱元璋从改变官制、改善吏治、严格法令、压制舆论、杀戮功臣和特务统治六个方面集权力;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可以说收到了相当的成效。自洪武年间及其以后;明代的君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旁落过;至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权;对亲族残酷地诛杀;那是皇帝家里自己的事了。
  至于第三点;则要计之长远;为子孙谋划了。关于这一点;朱元璋的棘杖之喻可谓意味深长。史载朱元璋要赐死开国功臣李善长时;太子朱标曾向朱元璋进谏说:皇父诛杀的人太多太滥了;恐怕有伤和气。朱元璋听了;默无一语。第二天;他又把太子叫来;将一根长满刺的荆棍扔在地下;要太子捡起来;太子面有为难之色;朱元璋笑道:我让你拿着棘杖;你认为棘杖上有刺;怕伤了你的手;若是把棘刺除去;就可以不必担忧了。我现在诛戮功臣;便是替你把刺去掉;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用意吗?谁知太子却是一位饱读圣贤之书的书生;听了父亲这话;不以为然;反而叩头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话明摆着说朱元璋是一个昏暴的君主;朱元璋怒;当即提起身前的几案击打太子。幸亏太子在惊慌抛出负子图;使朱元璋忆起了与马皇后背负太子同陈友谅作战的艰难岁月;太子才免遭杀戮。自此以后;朱元璋的权力棘杖上的确没有扎手的硬刺了。
  历史的血腥至今犹能闻到;权力的棘杖又何曾一时光滑可手过呢?杀了近五万人来巩固皇权;试图为子孙后代削出一把可以挥压万民而又光滑可手的权力之杖;其结果怎样呢?还不照样是叔侄争位、宗室相残?还不照样是奸佞迭出、祸乱相行?孟子说:不嗜杀者能一之。其意是说以仁行事才能得天下、保天下。但这一万古不变的信条;在历史上实现了多少呢?
  其实;权力的棘杖内外都是刺;去了外刺;内刺犹在;是无论如何也去不了的。此杖弃之不得;握之扎手;就是历史;对之也是无可奈何!
  历史不是一匹驯服的马;像朱元璋那样彻底地杀掉功臣;很难维持长久;像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柔治国;未杀一个开国功臣;而是与之结为姻亲;但裙带的柔情终于抵挡不住旺盛的权欲;还是招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巨弊端;那么舍其两极;取其间;采取又打又拉;拉、打结合的办法是否可以呢?国的历代王朝也做过不少这样的尝试;似乎也不太成功;怎样才能避免杀戮和混乱呢?难道历史就是用鲜血和权力的棘杖组成的吗?
  朱元璋不仅开杀戒;杀掉许多功臣;而且还从政治体制进行了诸多改动;采取了一系列固权措施。一是改革官制;撤销书省编制和宰相职位;把这两个主管行政和军事的要害部门分成几块;擢升六部为一级枢机构;各部首长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不再设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发号施令。国有史以来在政治上占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皇帝遂在没有助手帮助的情形下;单独处理帝国事务。又把亲王派往各地监军;这样;权就集到皇帝一人的手了。朱元璋对这个措施很是得意;认为是他最高智慧的结晶;可以使朱姓家族牢牢掌握权力魔杖;保持政权千秋万世。朱元璋为了防止权旁落的确费尽了心机;他想方设法把权力集到皇帝一人身上;可问题恰恰出在皇帝身上。
  其二是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施行严刑峻法。都察院的权力是纠察百官的得失;监察御史的官品虽然只有七品;但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官都可以告;凡是臣奸邪、擅作威福;人构陷、扰乱视听;以及贪赃枉法;变乱祖制和学术风气等都在纠劾的范围之内。
  《明律》的许多规定;在今天看来;确实是十分残酷的;例如:凡奸邪进谗言使未犯死罪而致死的人处斩;如有人犯了死罪;有人用巧言进谏;使之免于死罪的;进言者也要被处斩;即使是掌管刑律的官员;如果听从了上司的主使;减轻或是加重了罪犯的刑罚;也要被处死;并将其妻子充作官奴;家产没入官府。对于贪污;朱元璋的认识十分深刻;认为这直接关系到政治风气乃至国家的生死存亡;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认为此弊不除;欲行善政;绝无可能。于是;《明律》规定;官吏必须廉洁奉公;即使因公出差乘坐公车;也不能捎带私人财物;附载衣服等不得超过十斤;每超过5斤打十鞭;十斤加一等;直至笞至六十。凡贪污者;至轻之罪也要发配到北方边地;如果贪污数额折价超过六十两银子以上;处以枭首、剥皮、实草之刑。其具体的做法是把犯官先砍去头;然后再剥下皮;把头挂在杆子上;把皮包上草秸;放在衙门口旁边的土地庙外;或是摆在公座之旁;其用意是警告后来的官吏;不得再行贪污。朱元璋的这一招虽不太人道;但却十分有效;这种法令实行不久;吏治果然有所好转。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官吏胆敢以身试法;1385年;有人告发二司与户部侍郎郭桓勾结贪污;朱元璋迅速查勘;追出赃粮七百万石。朱元璋怒;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全部处死。经过拷打;又牵连了许多人;最后杀人总数;包括官吏和地主竟达数万人之多。在这种严刑峻法和运动打击结合的综合治理下;洪武年间的吏治总算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其三是对官吏实行特务统治。国古代政治思想本来就缺乏人权观念;但故意建立摧残人权制度的;则由朱元璋创始;即三百年间使人闻而战栗的诏狱和廷杖。
  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皇家特务组织锦衣卫;后来又增设相同性质的东厂、西厂和内厂等非正规的司法系统;由皇帝最亲信的宦官主持。这些特务组织最初是负责监视百官动静的;只是负责调查及逮捕谋反妖言奸恶之人;后来发展到专门用于迫害在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些特务组织相互交错;密如蛛网;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这样;街头巷尾的一举一动;夫妻吵架和市井打斗;早上发生;晚上就到了皇帝耳;这是国前所未有的现象。
  一次;博士钱宰罢朝回家;在路上信口吟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对钱宰说:昨天做得好诗!不过我并未'嫌'你啊;改作'忧'字怎么样?钱宰一听;连忙跪下叩头;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朱元璋并不是要追究他的罪责;而是要显示自己的无所不知;钱宰才算没有倒霉。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已是无所作为;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常派锦衣卫去监视他。一天;一个特务向田间插秧的一个老农夫问讯道:这里可有个退了休的吴尚书吗?那老人措手答道:我吴琳便是。朱元璋得到了这一消息;知道吴琳并无异志;十分高兴;奖赏了吴琳。
  学士宋濂是著名的学者;对朱元璋可谓赤胆忠心;但朱元璋还不放心;经常派特务监视。一天;宋濂在家请客;特务竟把赴宴人等乃至菜肴全都列单汇报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宋濂请客及菜肴的情况;宋濂把所请客人和菜肴情况一一据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地说:宋学士所说皆实;没有骗我!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何故生气;宋讷做了解释;朱元璋知道他生闷气与朝事无关;才不追究。宋讷非常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