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婺谕獾ぁU馐资挥质乔ι埃挥质锹穑谎涛礴匀疲还婺谕猓痪秃孟褚环盍榛钕值牧兜ば凑嫱肌4涌梢钥闯觯挥赫缒昃投粤兜び辛讼嗟钡难芯亢托巳ぁ
  雍正当上皇帝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特别赞赏张伯端发明了金丹要领。雍正的一生;更是与金丹仙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雍正就经常吃道士炼制的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从他对田文镜奏折的批语;可以知道他感觉服后有效;还把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臣。
  在雍正搞道教活动的同时;还在圆明园内开始秘密升火炼丹。清宫《活计档》是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里面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的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其主要内容是:12月15日;海望、刘胜芳和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矿银十两、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22日;海望和李进忠又一同传令:圆明园秀清村正在炼银;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
  这里提到的秀清村依山傍水;是一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根据档案记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秀清村送的木柴、煤炭就有两千多公斤。档案的矿银、化银等;是炼丹所用必需品。由此可知;从雍正八年末;就在秀清村开始炼丹了。
  当时在圆明园内为雍正炼丹的道士有好几个;其最主要的是张太虚和王定乾。他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一炉又一炉所谓的金丹药。
  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药;还拿出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官员;如云贵总督鄂尔泰、河东总督田文镜等。在田文镜的一份奏折上;雍正用朱砂笔写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雍正劝自己的宠臣对御赐丹药;可以放开胆子吃;丝毫不用怀疑;因为他对这种丹药知之最确。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药的药性;并且对他所服用的丹药已是确信不疑了。
  但事实上;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具有毒性;对脑和五脏侵害相当。雍正死前的12天;《活计档》曾记录: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黑铅是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100公斤黑铅运入圆明园;之后不久雍正在这个园子内突然死去;史学家认为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直接证明了雍正之死;完全有可能是丹药毒造成的。
  随着雍正档案发掘和研究;雍正服丹致死说法越来越引起一些史学家的关注和认同。因为从清宫档案看;雍正确实长期服食丹药。那么;丹药的有毒成分在他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了他的暴亡;这是极有可能的;不少专家都通过著作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推断。
  学者们还普遍注意到;雍正的儿子乾隆对炼丹道士的处理露出了许多破绽。就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如果不是他们惹下弥天祸;在这种非常时刻乾隆哪至于发肝火;还专门为两个的道士发一道上谕呢?乾隆在谕旨还特别强调;雍正喜好炉火修炼是有的;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如果真的没有吃丹药又何必辩解呢?
  就在驱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还告诫宫内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免得让皇太后心烦。雍正刚死;究竟能有什么闲话?皇太后为什么听了心烦?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推测雍正就是死于服用有毒的丹药;死于炼丹道士之手。

  1735年;雍正帝死于圆明园。根据他生前定下的规矩;内侍从皇宫的最高处正光明匾额的后面取下一个匣子;里面放着写有皇位继承人姓名的密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密旨被拆开;被指定为雍正继承人的是他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帝。
  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内政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很成绩;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也是一位长寿皇帝;活了89岁;在位60年。
  弘历时候十分聪明;六岁就能自己读书了。他的爷爷康熙皇帝特别喜爱他。有一天;康熙帝在牡丹台散步;看见弘历正在玩耍;不觉心头一动;把弘历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番;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浓眉眼;脸方嘴圆;是一副福相。莫非将来继承皇位的就是他吗?康熙帝想到这里;就命令随从太监传话;把弘历叫到皇宫。从此;康熙帝就派一些有名的老师;专门教导他。
  一次;康熙帝带着弘历去打猎。康熙帝先举枪射了一头熊;那头熊摇摇晃晃地倒在地上;康熙帝就让弘历去把他射死。弘历骑马上前;快到射程之内的时候;那头倒在地上的熊突然站立起来;嗷嗷叫;弘历镇定自若地举起手的弓箭准备射击。走在后面的康熙帝非常紧张;唯恐发生意外;就急忙上前击毙了那头熊。打猎回来;康熙帝高兴地说:这个孙儿遇事不慌;将来定有一番的作为。
  后来;康熙帝死了。弘历的父亲当了皇帝;就是雍正帝。雍正帝看弘历勤奋好学;又是康熙帝生前喜欢的孙子;就当着群臣的面;写了一份将来由弘历继承皇位的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光明匾的后面。
  身世疑云
  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而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直到今天;关于乾隆的身世和出生地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乾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是著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亲王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可是;就在乾隆还在位的时候;有人已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当时朝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他随乾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30首;其一首就涉及到乾隆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诗后注说:狮子园是乾隆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住几天。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随驾;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在热河的住处。
  概乾隆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的。尽管乾隆再三强调自己生在雍和宫;但还是有人不信;甚至他的儿子嘉庆也唱反调。嘉庆登基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在诗后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乾隆也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其缘由实在不可思议。但十几年后;嘉庆又放弃了乾隆生于山庄这一看法。
  嘉庆十二年;嘉庆皇帝命令朝臣编修乾隆的《实录》和《圣训》。他审阅时发现;这两部文献典籍;把乾隆的出生地都写成了雍和宫。他当即命令编修臣认真核查。官员把乾隆当年的诗找出来送给嘉庆审阅;嘉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只好放弃狮子园说法。
  可是;乾隆出生地问题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皇帝到塞外打猎;突然死去。在军机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说;皇父乾隆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什么遗憾了。
  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写后的遗诏;把原来说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
  道光为把乾隆生在雍和宫的说法作为结论确定下来;不得不把嘉庆当年说乾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这样张旗鼓地修改;结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员百姓对乾隆的出生地问题愈加议论纷纷。
  后来;不仅乾隆的出生地闹不清楚;甚至连他母亲是谁;人们也产生了怀疑。其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是;热河行宫里一个丑宫女在草棚里生下了乾隆。传说;雍正在做皇子时和山庄内一位很丑的姓李的汉族宫女有过一段露水姻缘;事后雍正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年夏秋之际;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那位宫女就要临产了;康熙怕这丑女生产坏了皇家的名声;急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生下了乾隆。这一说法如果是真的;那么乾隆就不是纯正的满族人了。
  尽管乾隆生在草棚的这一传说流传很广;影响也很;但那毕竟是野史。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清朝皇家的家谱《玉牒》和乾隆时期的《实录》以及《圣训》怎么记载的;就一清二楚了。它们一致记载乾隆的亲生母亲是钮祜禄氏;也就是雍正的皇后。
  围着这个出生问题;好像有人硬是和乾隆较上了劲;那个山庄丑女的故事还在传着;又冒出来另一个说法: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这一说法在金庸武侠说《书剑恩仇录》更是得到事渲染。其实;说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是有一定来历的。
  相传;海宁有位盐商叫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雍正帝胤禎为雍亲王时;与陈阁老家很好;两家来往频繁。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更为离奇的是;有一年恰巧两家在同月同日同时辰生子;只不过胤家为女孩;陈家为男孩。胤禎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了陈家。陈家发现孩子被换;惊失色。但迫于对方权势;不敢追究;也不敢声张。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不久康熙去世;传皇位于胤禎。胤禎即位后;陈氏一门数人也都官至显要。以后乾隆帝即位;对陈氏更是礼遇有加。乾隆六次南巡江浙;其四次都到过海宁陈家;最后一次临走时步至门;对陈氏说:以后若非皇帝亲临;这门不要轻易打开。从此这座门就再也没被打开过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提出另外一些证据;海宁陈氏的宅堂有两方皇帝亲笔书写的匾额;一方题为爱日堂;一方题为春晖堂。爱日一词;是从汉赋家扬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来的;后世把儿子奉侍父母之日叫爱日。春晖一词是从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来的。后人常以春晖来比喻母爱。这两方匾额的题词内容都有儿子尊敬和孝顺父母的意思。后来;与海宁陈氏的儿子相交换的那个女孩便在海宁陈家成长;到了婚嫁年龄便嫁与江苏常熟蒋氏;蒋氏专门为她筑了一座楼;后世称之为公主楼。
  《清代外史》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历史上的乾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这些史料更让人坚信乾隆是汉人之子。
  但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认为雍正帝有皇子十个;公主六个。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不是长子;推及情理根本没必要把别姓的孩子换来当自己孩子以继承王位。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当时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因此;乾隆身世之谜是子虚乌有。
  而从清代皇帝与海宁陈氏的关系来看;也纯是君臣友谊。陈氏是清初的名门望族;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陈家历代都仕途通达;官居高职;煊赫一时。那位陈阁老;乾隆六年曾担任内阁学士;但时间不长;就因起草谕旨出错而被革职。当时乾隆还骂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至于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并住在陈家私人花园;据考证;乾隆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雍正初年;为了满足钱塘江下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举修建浙江海塘。但雍正帝忙于政务;而且海潮冲刷堤岸的危害还未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未能亲自前往。乾隆即位后;对这项工程非常重视;数次南巡;有四次来到海宁勘察;那么既然到了海宁;总得有个合适的住所。浙江海宁是一个偏僻的县;陈氏由于做过康、雍、乾三朝宰辅;其家花园是海宁名胜;亭台楼榭;花木扶疏;当时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了。这个园子本来叫隅园;乾隆帝把它改名为安澜园。安澜即水波不兴之意;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临视海宁;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而不是为了探视父母。
  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乾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
  至于那两块匾额;据考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康熙在便殿召见群臣;说:你们家各有堂名;不妨当场写给我。我写出来赐给你们。陈元龙奏称;父亲年逾八十;故拟爱日堂三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因陈元龙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寡居四十一年;便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赐以春晖堂匾额。这就是说;两方匾额的题词;是康熙帝根据臣下的请示书写的;与孝敬父母的意思根本没有任何联系。因而;说乾隆是汉人之子只是无稽之谈。
  《清宫词》有一首词说: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澜驻翠蕤。词暗指乾隆与海宁陈氏关系;然而;这其关系究竟怎样;乾隆身世究竟如何只能成为未解之谜了。
  乾隆依密封建储制;顺利地继承了帝位;避免了皇位争夺和朋党纠纷;但也正因为此;他在即位前并未能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在他的周围也未能聚集一批可以信赖的臣佐。他在清王朝已臻富盛时即位;原只能做个守成的君主;但他并不甘心于守成;而渴望有所作为;以树立自己的声威;巩固皇室的统治。
  乾隆即位时;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与臣鄂尔泰、张廷玉受命辅政;组成最高的统治核心。乾隆帝亲政后的十多年间;对这个权力核心逐步整顿;使权力更加集于皇帝。
  允禄、允礼是雍正帝的兄弟;也是宗室最有威望的亲王。1736年3月;乾隆帝因祭天时;允礼托病不到;削去亲王双俸和护卫。1738年;允礼病死;允禄受命总理事务并任理藩院尚书。乾隆帝察知他与弘皙、弘昌等来往;指为私相交结;往来诡密;于1739年10月交宗人府审处。弘皙革去亲王;弘昌革去贝勒。允禄从宽免革亲王;仍管内务府事;只革退议政臣、理藩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