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节:老子英雄儿混蛋 
粮食储备丰富到什么程度呢?能供天下五六十年。隋朝三十八年就灭亡了,所以到唐朝建国二十年,吃的粮食都是隋朝攒下来的。《文献通考》上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从古至今,要说哪个朝代官府最有钱,谁也比不上隋朝,隋朝是典型的藏富于国。第三,开通运河。隋炀帝开凿的,分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么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是巴拿马运河的38倍,苏伊士运河的20倍,时间还比他们早1300年。'见图4…21;p141'第四修筑驰道。这个很像秦朝。结果隋灭亡原因和秦朝也一样,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的灭亡,也是二世而亡。隋炀帝是个暴君,不是昏君,他干的那些事儿并非都没有好处。像运河,这个和秦修的长城一样大气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相比秦始皇修长城,运河的作用要大得多,长城你挡不住少数民族,花这么多钱,搭进去这么多条人命,却挡不住少数民族。运河就不一样,在20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以前,运河就是南北交通大动脉。因为中国的河都是从西向东流,往海里流,而南北地形的交通就不便了,这条大运河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南北沟通问题,天堑变通途,这是挺好的事儿。但问题是你这些好事不能攒一块干,你受得了老百姓受不了。写两本一百万字的小说也得分几个月,你熬夜一个星期把两本都干出来,脑细胞不够用,人也完了。所以隋炀帝在位时,三征高丽,营建东都,严刑酷法,事儿实在太多了,没几件办的风光圆满的。三征高丽就是高句丽,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也是今天朝鲜北部。它桀骜不驯700多年了,头400年都城在吉林,后300年在平壤。所以我们说高丽是中国的政权,韩国说是它的政权……反正就是没劲,韩国人什么都抢!炀帝三次打高丽,用了100多万大军,生还了2700人,因为那个高丽对付中国、对付隋军,就跟俄罗斯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似的。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我不跟你打,我撤、撤、撤,一到冬天我反攻,还没打你,你自己就冻死了。后来为了打高丽,光从路上兴兵不行,还得走水路,走水路就需造战船。工匠整天泡在水里折腾,腰部以下半个身子腐烂生蛆,就为了造这个战船。那时候整天在海里泡着,不下去的话就斩首。隋炀帝的暴政就是使生产遭到破坏,老百姓忍不了了,才农民起义。'见图4…22;p141' 
第5节:站在亲戚的肩膀上 
3站在亲戚的肩膀上表兄弟之情公元618年隋朝灭亡。那时候一个叫王薄的农民,做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别去辽东白白送死歌,发表出来,把农民都煽乎起来起义。评书里什么瓦岗寨,陈咬金秦叔宝,18路反王,64路狼烟,都是被《别去辽东白白送死歌》鼓舞起来的。最后在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禁卫军哗变,隋炀帝一看时辰已到,死吧。就从身上解下绢带递给部将,让部将将他勒死了。隋炀帝在位18年,13年待在扬州,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南方待的时间很长的皇帝。由于他老在扬州待着,所以有人说他修运河一个重要原因就想上那玩儿去。不是,说话要负责任,还是沟通南北为主。隋灭之后,就是唐朝。唐朝的开国祖宗李渊在晋阳起兵,618年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都长安。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弟,他们俩的母亲是亲姐俩,独孤氏,所以他们俩等于是姨表亲。李渊当时是唐国公,晋阳留守。他一开始起兵攻进关中长安后,曾立隋炀帝的孙子为皇帝,这就是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然后他摄政。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李渊起兵的理就有了,因为隋唐两朝是表亲。后来他表哥隋炀帝被杀了,李渊还给他表哥发丧,隆重安葬,然后按叛变罪处理了杀死隋炀帝的那些人。亲兄弟之变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过程是很惨烈的,虽然惨烈但也干净利落。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把他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全都做掉,逼着老爹退位,动作雷厉风行。然后他还篡改史书,现在那历史书一写到李建成,李元吉,就是俩混蛋、花花公子。俩花花公子怎么可能取得这么高的战功,一琢磨就是胡说。因为史书被李世民给改了,就没法看了。而且一般来说,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史官给记录下来的。那会儿虽然没有录像,但是史官在朝廷上,皇上说的每一句话他都现场记录,成为皇帝的实录。皇帝本人应该不能看这个实录的,明清的时候够专制了吧,明清的皇帝都不看实录,因为实录就是他每一句话,尤其在朝廷上跟大臣讲的每一句话(跟妃子说的不能写),实录不能改。可李世民他就看,不但看还改,这句话说的不合适,你给我删了,你不删的话,弄死你。不过,甭管李世民即位的手段多野蛮、残酷、血腥,多么令人不寒而栗,但是他在这个历史上贡献很大。隋炀帝是唐太宗的表大爷,不但是他大爷,还是他岳父,唐太宗有一个妃子就是隋炀帝的女儿。等于说唐太宗是亲眼看到他大爷兼岳父是怎么灭亡的,亲眼见他怎么身死国灭。所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于是,这么厉害的一个隋朝,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的大一统,结果也是38年,二世而亡,跟秦朝有一拼。秦朝15年,隋朝从统一到灭亡也才30年。 
第6节:太阳再次升起 
4太阳再次升起民为邦之本唐太宗眼见大爷被消灭,知道是因为遭到了百姓的抛弃,秦朝、隋朝太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儿了才会超快速灭亡,所以他强调要存百姓。史籍记载,贞观五六年的时候,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一斗米是十升,才三四文铜钱,那就是粮食太贱了。表示农业生产发展得很好,有的是钱。流散者咸归乡里,原来打仗逃离的人全回来了。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一年判死刑二十九个。中国古代判死刑必须得皇上本人批准,而且大臣要求情三次,表示慎杀,不能随便杀人。一年才杀二十九个人,那证明社会治安好。九州道路无豺虎。行旅自长安越海表,你从长安出发到广州,不带粮食,当然也不用带钱,取给于道路焉,你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因为谁家都很富裕,都热情地招待你,粮食吃不了喂猪还不如喂你!出门也不用锁门,外户不闭,家家都富,我偷你干什么。这简直就和共产主义差不多。唐太宗的政绩,政治方面,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知人善任是唐太宗的一大优点。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个人指的是人才,一般老百姓叫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和民不一样。他的这个觉悟,使得朝里朝外冒出一大批的人才。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哥俩一个多谋一个善断,有房谋杜断之称。名将有李靖、李勣。李靖就是托塔李天王,哪吒他爹。中国古代十大兵书里面,有一个《李卫公问对》,卫国公说的就是他。他曾以三千铁骑大破东突厥于阴山,俘东突厥颉利可汗。李勣,就是评书里讲的徐懋功。80岁高龄挂帅,灭高句丽,破吐谷浑,所以这两位名将不得了。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戒奢从简。长孙皇后带头,衣不锦绣,裙不曳地。穿衣服不穿绣花的,也不穿锦缎的,而且当时没有棉,穿的是麻布。为了节省布料,裙子做得超短,不能拖地。皇后这个样,嫔妃能越得过皇后去吗?一个比一个短吧!那文武百官能越过嫔妃去吗……太省钱了。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改善,史称贞观之治。臣为君之镜 
第7节:太阳再次升起 
唐太宗最大的优点是虚怀纳谏。唐太宗的谏臣是魏征。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魏征当时老跟太子说,要把秦王李世民干掉,秦王有异志,早晚必图之。你干掉他,不然他会坐大,会发达。结果太子不听,顾及手足之情,于是被弟弟秦王干掉了。然后秦王就把魏征抓来,你看都赖你吧,你小子挑拨离间,你想怎么死,自己挑一样死法吧!魏征说,你要是用我的话,我能像忠于太子那样忠于你。李世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那你就给我提意见吧!结果魏征给皇上提意见到什么程度?庭争面折,当庭跟皇上争,撅皇上面子,气的皇上一抖袖子,不玩了,散朝。那会儿君臣坐而论道,皇上在台上坐着,大臣在底下坐着,坐得很不舒服,因为屁股压在脚后跟上,实际上跟跪着差不多。皇上不爽了转身就走,魏征就一下子站起来冲到台阶上,一把拽住皇上袖子,你别走,咱们还没说完呢!皇上说,乡巴佬,你等着,我宰了你,你信不信,我宰了你。他是农民起义出身,所以皇上骂他乡巴佬。你听有些评书里胡说八道,中国古代总推出午门斩首,午门是杀人的地方吗?明朝在西四,清朝在菜市口,哪能动不动去午门斩首。除了明朝那些王八蛋皇帝,流氓建立的朝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血腥、恐怖的王朝之外,别的朝代哪能随便打骂大臣,皇帝是不能杀大臣也不能打大臣的,尤其有修养的皇帝。野皇上难说,开国老粗皇上赵匡胤经常打大臣,一般不能干这事儿。所以唐太宗骂完乡巴佬之后也只能回到宫里去生气。一边生气一边说,这个乡巴佬,非宰了他不可。贤后长孙皇后问你跟谁生这么大气?皇上说,魏征,他揪着我袖子,我不宰了他行吗?然后皇后让皇上搁那生气,让女官侍候皇上。皇后回到后宫,带着嫔妃就出来了,穿着上朝的大礼服。皇上特奇怪,怎么了?今天祭祖啊?皇后说,我向陛下道贺。皇上说我有什么可贺的?皇后说,主明臣直。魏征这么直,因为你是明君圣主。隋炀帝时谁敢这样,别说抓袖子,抓鞋带就早宰了。所以为陛下道贺。再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皇上本来就不容易听进不同意见。大家都拍你马屁,不敢说真话,只有魏征这样的人说真话,简直是朝廷社稷之福啊!唐太宗一看,还是我们家政委觉悟高。于是唐太宗就重用魏征了,封到正二品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察,给皇上提意见,跟他结成儿女亲家,公主嫁给他儿子,儿子最后也升到二品。后来是魏征提意见就更来劲了,一生提了200多条意见。皇上玩儿鸟,没见过外国进贡的麻雀,叫鹞鹰,正玩儿呢!魏征来进宫奏事儿,皇上一看,他看见我玩鸟的话,他肯定得说我玩物丧志,就塞怀里了。结果魏征看见皇上玩鸟,不能让他玩物丧志啊,要对君主负责任,所以他就在这没完没了地说。皇上好不容易把他打发走,鸟也闷死了。 
第8节:太阳再次升起 
等魏征病重了,皇上过府探望,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你可不能死。但是天不假年,魏征50多岁就死了。唐太宗感慨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先生一死,少了一面好镜子。子为父之患太宗皇帝在位20多年后病死,他死之后是高宗李治继位。这个高宗真的很高,血压高,经常头晕目眩,他的高血压是让他爸给吓的,这个惊吓的过程有具体的来龙去脉。当时太宗的五儿子李佑,和太宗那个倒霉弟弟李元吉一样被封齐王,所以也不知道是他找倒霉还是倒霉找的他,有一天(贞观十七年)李佑就伙同一帮古惑仔造反了,反自己的爹。李世民那么猛,哪能被自己的儿子反,立马就镇压了。本来事儿过去了,但在审问叛逆的过程中,牵扯到了太子李承乾,顺藤摸瓜之下发现太子也在谋反。李承乾是长孙后所生的嫡长子,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而太宗皇帝当时才20多岁,春秋正盛。太子越长越大,心里就着急,我都发育了,皇上还身体倍儿棒,我太子就是储君,你老不死的话,我储到什么时候当皇上。自力更生吧,我帮你死!于是太子就在宫里面找一帮巫师,先跟那儿集体扎针,然后密谋造反。太宗皇帝派人调查属实后,就把李承乾废为庶人,幽禁起来。于是就剩下濮恭王李泰和晋王李治。按照感情,太宗应该立李泰为太子,因为这小子特别聪明,才华横溢,是块当皇帝的好料,而李治是个温吞鬼,什么事都不出跳。可是恰恰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李治被立为太子。太宗是意思是,如果李泰当太子,这小子忒有乃父之风,跟老子太像了,估计一登基为了了却后患,立马会杀了李承乾和李治,这种杀兄害弟的买卖在建国之初可以干干,太平年代干多了肯定不好。而李治即位后,虽没有李泰能干,却绝不至于害死李承乾和李泰。为了社稷,太宗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孩子李泰也幽禁了。这样一来的话,长孙后生的儿子就剩下晋王李治,长孙后38岁就病死了,当时李治才18岁,嫡子就剩他一个,剩下都是庶出。所以皇上说该你当太子了,派人来传旨,准备册立他为东宫太子,免冠磕头。李治一看,不干不干,谁爱干谁干,我不干,吓的哭昏过去了。李治太怕他爸爸了,他爸爸多狠,杀哥哥宰弟弟,满门抄斩;逼老退位,把俩儿子(不管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幽禁起来。然后现在轮到他了,他害怕,所以每次看到太宗就能吓的说不出话来。太宗就更恨他,一个窝囊废,半点不像我。妻为夫之纲 
第9节:太阳再次升起   
李治最后就落下这么一个病根,不能理政。不能理政就只好学武则天掌权。武则天本是先帝的才人,14岁入宫,这个丫头特别倔,皇上不喜欢她,结果太宗晚年病重,武则天侍候的时候,正好李治前来问安。既然太子前来问安,武则天就打蛇随棍上,傍上太子了。论辈分武则天是太子的妈,论岁数比太子小四岁,想来想去还是论年龄吧,论辈分不方便勾搭,论年龄就勾搭上了。太宗皇帝驾崩后,按照中国古代的礼法,明朝以前凡是先帝驾崩,不能生育的嫔妃一律殉葬,武则天也应该勒死殉葬的。'见图4…23,p141'但是皇上不舍得,就给她弄到感业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