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颁布训民正音,才有了朝鲜文字,所以韩国人特别崇拜这个世宗大王。但是他颁布训民正音的时候,当时很多大臣就反对,说夷狄才创文字,吐蕃才创文字,我们各级的制度都是跟中国一样,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另外自创一套文字。 
第30节:条条大路通大唐   
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印刷术,制瓷,制铜工艺。今天到韩国某地旅游,它的什么特产,就是铜筷子、铜器、青瓷。高丽青瓷非常有名,实际上中国的瓷器最早就是青瓷、白瓷,后来才出现了彩瓷、粉彩,韩国可能一直还停留在青瓷这个水平,现在看起来显得很古拙,很古旧,实际上是因为后面的制作技法没学过。另外,读唐诗、写唐诗也是他们的一大习惯。朝鲜人写唐诗的水平确实相当高,日本人也能写,但日本人写的没有韩国人纯正,再往下的话越南人也能写,那基本上就是打油诗了。1910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很多志士流亡中国,其中有一位在江苏南通居住的时候,留下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篇。这哥们儿在晚上睡觉时看到天上飞过大雁,一琢磨就写下这首诗:一声南雁搅愁眠,独上高楼月满天。十二何时非故国,三千余里又今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我都在思念着故国。朝鲜号称三千里江山,又过了一年,还没能光复。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槿花就是木槿花,韩国的国花,等木槿花开放的时候,从鸭绿江回国,就是说我的国家虽亡,但是光复祖国的志向不息。人家也是抒发出一种抱负,但是他不是喊,不是横扫一切反动派,所以韩国人的汉诗写得很不错。另外,在姓氏、服装、节令、风俗等方面,新罗也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日本独立记汉朝时日本就和中国有友好往来。后来在日本的本州岛西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叫邪马台国。这是咱们汉文书籍把它翻译成邪马台国,邪马台实际上就是大和,因为大和日语是yamato,我们就把它音译成了邪马台。当时大和的统治者都是女王、半巫、半人、半神那种东西,终身不能结婚,等于靠神神鬼鬼来统治。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在魏明帝在位的时候,曾遣使到中国,魏明帝非常高兴,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所以,以后甭管中原的政权怎么更迭,日本都向中国称臣,甚至中国魏晋时宋齐梁陈六代,六朝皇帝都册封日本的统治者为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安东将军、使持节,都督六国军事,封他类似于这些名字的官衔。到了七世纪初,就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圣德太子进行改革。圣德太子这个人在日本的地位就相当于咱中国的周公,他仿造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国名由yamato改成了(nibeng)(日语音),写成汉字就是日本。并把统治者由大王改成天皇,然后把前面几代的鬼神王都追封为天皇,实际上那会儿都是倭王。圣德太子办的这件事儿要报告给中国,于是遣隋使过来,那个使臣叫小野妹子,但是这是个男的。这个小野妹子哥们儿来华之后,给隋炀帝递上了国书,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写的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一下子隋炀帝就火了,你原来是臣子,臣子你现在敢自称天子,而且你日出处,我日落处,你不咒我吗?所以隋炀帝非常不高兴,但是面子上还过得去,后来就跟官员说,小邦无礼,以后别让他来了,日本人我看着烦,就别来了。 
第31节:条条大路通大唐   
又过了几年,圣德太子再次遣使来华,这次来又给隋炀帝递国书,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火更大了,因为这个国书上写的是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中国皇帝称天子,你称天皇,你不成我爹了吗?所以隋炀帝就派一个姓裴的侍郎,到日本去骂他们去。姓裴的一看波涛汹涌吓得没敢去,于是就绕道朝鲜,把诏书递给朝鲜人,你替我骂他就完了,回去复命去了。那时候不像今天,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就隔着那么浅浅的一个海,当年那浅浅的海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你想那个小破帆船,一百多吨,可能几十吨,去横渡那大海简直是长征。所以他必须有岛屿的,让小船可以一站一站地停,船漏了好补,人也好休息。要是没有这个,风对着帆一顿猛吹,一停发现到了西伯利亚,也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基于这个缘故,隋朝两次遣使日本都无果而终。从贞观年间,日本派出遣唐使,一共是准备了十九次,成行的是十六次,有三次可能是没凑够钱。成行的十六次中,成功到达中国的是十三次,没到达的那三次估计就是吹跑了,去了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船散人喂鱼,这都有可能。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的人回国策划的。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日本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有的年号,以前日本天皇没有年号。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中间这1200多年,在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唐化时期。日本一直把中国叫做唐国、唐土,后来日本看不起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只有在唐朝的时候才可以称中国,唐朝以后中国就不配称中国了。他认为他才是中国,因为他继承唐朝这套东西继承得很好。尤其对于中国宋、明两朝被少数民族灭掉,唐汉被蛮夷所制这两段历史,日本是非常看不起的,所以他才敢出兵打中国。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我日本人也可以。比如,从甲午战争日本发表的文告来看,都是以中华正统自居,号召反清复明。包括孙中山他们在日本设立大本营,也是反清复明的感觉,表示日本是中华道统之所在。以至于后来入主中原好几次没成功,他就恼羞成怒,开始篡改教科书。中国在唐朝之后跟日本官方的往来就断绝了,一直到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官方往来才恢复,私人往来比如商人,也开始恢复。当时日本有个足利幕府,就是一休里面的将军足利义满,他派使臣到中国来。明朝皇帝问这个使臣,日本国什么样,然后这个使臣就写了一首诗,回答明朝的皇帝,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焙新酒,金刀脍锦鳞。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礼制风俗完全跟中国是一样的,而且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开花的季节也跟中国一样。所以有良心的日本人讲,中国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亲,且不说日本的文化有没有2600年,中国是母亲,日本是儿子没错。 
第32节:条条大路通大唐   
朝鲜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当年我们抗美援朝,帮助朝鲜夺回江山的时候,朝鲜的宣祖大王激动得不得了: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他说我们和日本都是你们的儿子,但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好孩子,日本是贼孩子。其实现在韩国更贼,狼子野心,他得亏是两半,得亏现在还小。他要是强大起来更惨,极端民族狂热,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赢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得出来。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唐朝人策划的。新政中的制度,以唐制为蓝本,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日本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直到今天,日本的部级单位仍然叫省,防卫省、财务省、文部省,都叫省。日本都城则完全仿造长安,日本的平安京就是袖珍的长安城。学校教授儒学,这都跟中国一样。中国的铜钱在日本可以直接当钱花儿,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将,他的家徽(日本的每个武将都有一个家徽)就是六枚永乐通宝,见钱眼开这哥们儿。日本很少发行自己的钱,都是用中国的钱。对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吉备真备和日本留学生空海创立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原来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怎么办?用汉字表音,但是用汉字表音的话,写出来的书虽然每个字都认得,连一块儿你却不知道什么意思了。汉字是单音节,我,一个字一个音,日语是(wataxi),写出来是瓦塔西。整句话,我是个日本人,你写出来就是一大串瓦塔西叉叉叉。单纯汉字表音行不通的话,那怎么办?他的办法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立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字叫假名,而汉字叫真名,一个小学毕业的日本人,也能够掌握一千多个汉字,而且人家还是主要的正体字,不像咱们这种简化字。要到了日本大街上的话,基本上你不会有文字障碍。找路什么的时候,路标上几乎都是有繁体字的,感觉就像在香港,到东京什么感觉,在香港就什么感觉,因为香港和东京都只有语言障碍(这两个地方说的话你全都不懂),但是绝对没有文字障碍。大和尚东渡中国高僧鉴真,这个人太了不起了!我那年去扬州比赛,当地的教育部门请我们在饭店吃饭,一进去一个横幅,把我乐坏了!纪念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及豆腐传入日本1250周年,要不说学历史有用,你学数理化,学那么多东西,跟人聊天用不上。吃饭的时候不会聊人的咬合力和鳄鱼的咬合力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鳄鱼生吞河马,人却吃豆腐,谈那个没劲。应该谈历史,豆腐是谁传入日本的?鉴真大师。有学问! 
第33节:条条大路通大唐   
鉴真大师是大菩萨转世,与佛有缘,三岁出家,属于律宗的高僧。中国佛教分为十宗,律宗是持戒律最严的一派,比如律宗高僧都是过午不食,一天两顿饭,近代著名的高僧弘一大师也是律宗。鉴真大师55岁那年,两个日本高僧,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求法。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就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传播佛法,鉴真大师毅然答应。当时他已经55岁高龄了,今天55岁不算什么,40岁到70岁算中年,70岁以上算老年,当时是人活七十古来稀,55岁就不得了了。所以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出国都是偷渡,所以鉴真大师六次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行,不是被弟子告密就是船漏了回来。第五次一出海刮大风,风一停,海南岛。荣睿去世之后,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扶桑,成功!在日本的博多湾登陆,日本天皇动用了好几十万人来迎接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一路就是踩着鲜花进入日本,一直到的日本国都,他的脚都没有沾到泥土。鉴真大师到了那边之后,日本天皇封他为大僧都。天皇亲自登坛受戒,皇后也登坛受戒,一起做了鉴真的弟子。日本天皇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这个碑文一直保存到今天,叫《唐大和尚东征传》,和尚是尊称,大和尚更是尊称。并非是个出家人就叫和尚,就跟大学里是个老师就叫教授一样,不对,和尚、喇嘛都是尊称,高僧才能叫和尚。一般人刚进去叫沙弥,还不能算和尚。鉴真是大和尚,天皇写大和尚戒行高洁,白头不改,远涉苍波,归我盛朝,出生入死来到日本国,难能可贵。鉴真不光到日本是传播佛法,还把中华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包括豆腐怎么做)。这些都对日本的贡献相当大。日本人说原来的日本文化就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点进去之后才能变成豆腐。日本文化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九分唐三藏'见图4…27,p144'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印度)的交往增强。贞观时,天竺遣使来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高僧玄奘和义净作用非常大。玄奘就是唐僧,孙悟空的老师。玄奘大师也是两岁出家,精通佛法,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他觉得佛经有些地方不对,翻译得不准确,所以他就想去西天取经,学习真正的佛经。为了传播正版,于是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偷渡出国,十九年游历印度,在印度的那烂陀寺跟106岁的高僧戒贤法师学习。戒贤法师本来要圆寂了,阿弥陀佛给他托梦,说从中土大唐要来一个高僧,跟你学法,你得等他来了把这个法教给他,你再圆寂。所以他就等等等,等了三年终于把唐三藏给盼来了。 
第34节:条条大路通大唐 
三藏指的是什么?就是把这个佛经分成三部分,经、律、论。经就是释迦牟尼生前讲的,佛经浩如烟海,基督教就一部《圣经》,伊斯兰就一部《古兰经》。但是佛经,跟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法,跟天人怎么讲,跟凡人怎么讲,跟阿修罗怎么讲,各有说法。律是他制定的戒律,给僧团指定的戒律,其中最高级的是受菩萨戒。和尚是三百多条戒律,尼姑更多。论是后来高僧大德对它的阐释,唐三藏主要就是学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讲的法。精通50部,所以才被称为三藏。佛经穷尽一生都很难读懂一部,懂50部的人,太了不起了!印度各国的国王看唐三藏这么神,就劝他别回去了,你的学问太大了,就留在这儿吧!他说我必须弘扬正版的佛法,所以要回到东土大唐。于是他满载了600多部佛经回到中国,这时候皇上也不追究他偷渡了,专门给他盖了大慈恩寺,盖了大雁塔,让他译经。佛经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咱们今天的汉语,两次大规模引进外来语,其中一次就是佛经。比如说心心相印,大千世界,一刹那,一弹指,醍醐灌顶,天花乱坠,这全是佛经里的。顺便说一下另一次语言引进就是20世纪初的日语。那时候我们也大规模地把日语引进汉语中,我们今天说的话,比如军事、经济、文化、政治,这些词基本上全是日语。什么积极、消极、干部这些词还是日语,现在说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词也全是日语。它和佛经的引进属于两次大规模的语言引进,所以愤青应该不说这种词,愤青抵制日货不够,应该抵制日语,他应该说古汉语才对。物理是日本话,化学也是日本话,愤青要创一个词代替物理和化学的词,编一个。唐三藏来翻译这些佛经,穷一人之力是翻译不完的,所以他得收徒弟。他收徒弟不是孙悟空、猪八戒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