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政府跟洋人打了几次仗,便开始奴性十足。清廷实权人物慈禧太后、恭亲王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外交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政治行为的重要手段。李鸿章过于老道,他企图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毕竟同列强打交道不多,对于洋人的认识不够,对洋人寄予的希望过多,放松了自己的军事努力。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延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中国商船事件保持沉默。就这样,中国被英国出卖了,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人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没有国家愿意为了中国跟日本翻脸。老谋深算的李鸿章这次失算了。   
    李鸿章自认为武器装备落后于日本,对于战争并没有抱太多的胜算,主将尚且如此,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在中日海战中,李鸿章主动放弃制海权,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李鸿章拱手相让。如此犹疑的战争心理,同小日本咬定中国不放松的决心,对比鲜明。   
    多起并发症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一,割三岛,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第二,赔款两亿两白银。小日本穷疯了,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多少,两亿!以前我们也赔,几百万,上千万,到头了。日本张嘴三亿,不许还价。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这下李鸿章发愁了,这三亿从哪儿筹?   
    李鸿章回旅馆途中被一个日本愤青给了一枪,日本愤青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呢?他认为我们能把中国灭了,凭什么跟他谈判,所以要一枪把李鸿章打死,让这个判谈不成,然后日军皇军就占领北京。哪一国都有愤青,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可恶,他在道义上占了一个制高点,替国家做决定。当时日本的愤青能知道国库里除了耗子屎什么都没有了吗?   
    李鸿章的遇刺让日本政府非常尴尬,万一李鸿章愤然回国,这仗拖下去,就不太划算了。中国这么老大,什么时候征服完?几十年后它都没有能征服中国,甭说那会羽翼未丰满的时候。所以,日本见中堂受伤表示慰问赔款减一亿,你挨了一枪减一亿,李鸿章说那再给我两枪吧,再打我两枪,我值了,反正我七十多岁了,来日无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我自个儿去,再挨两枪得了。日本人当然不干,但因李鸿章挨枪,赔款从三亿元减到了两亿。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 5。甲午一战惊天人(7)   
    李鸿章二十多年训练的北洋水师,就因为这场水仗,葬送海底。此后的北洋水师,几乎完全蜷缩起来,望风披靡,不能再战。淮军声望,从此算完了。当时的舆论给李鸿章的压力很大,都说李鸿章昏庸误国,媚日卖国,更有甚者希望李鸿章以死谢天下,李敖曾经质疑,历史对李鸿章公平吗?   
    我们一起同李敖回顾那段历史:“一*五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马关当时叫下关,他们见了面,在日本的书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就是这张照片,我们也看到李鸿章。”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中国签订城下之盟,这两位被西方称为“东方俾斯麦”的人物坐到了一起。李鸿章是青年伊藤博文的偶像,年轻的伊藤博文曾经在维新时期到访中国,对这位晚清政府中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最具世界眼光和担当的中堂大人满是景仰。事隔不久,这位后辈小生同昔年偶像再次见面,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伊藤博文提出来要台湾的时候,李鸿章谈都不跟他谈啊,你谈什么台湾啊,谈都不谈。可是形势比人强,我们看到当时日本人的口气,大家看看那几段伊藤博文跟李鸿章的对话,伊藤博文说,中堂,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就是说只有答应或不答应,YESORNO两句话,你是YESORNO答应不答应?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辩?我跟你辩都不能辩吗?伊藤博文说,你辩好了,但不能减少,我要的条件不能减少,随便你辩可是不能减少。你想想这是什么口气啊!李鸿章是在这种情形底下跟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的。”弱国无外交,国运如此,大清国国力弱到了极点,在这个过程中间,李鸿章被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头,非常无奈。   
    “我们再看后来对于台湾,李鸿章说如果不肯让,不肯割让台湾给你,又将如何?伊藤博文说,如果所让之地必须以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意思是说,你不给我台湾,我就要你山东了,我打到山东去了。做这个假设,做这个威胁。李鸿章有什么办法,是牺牲山东呢,还是牺牲台湾?”日本以深入山东并进入各省相胁,言外之意是你愿意牺牲台湾还是愿意亡国。李鸿章没有选择,他怎么会不知道合约一旦签下,自己的名节毁于一旦,死后仍得背负骂名。   
    “我们再看日本人吵着要办手续,就一个月。李鸿章说时间来不及,两个月吧。李鸿章说,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你看伊藤博文怎么说,伊藤博文说尚未下咽,饥甚。口中之物,我还没咽在肚子里面,我肚子饿得要死。你看这什么口气啊,日本的王八蛋。”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谈判,是一场羔羊与恶狼的谈判。李鸿章全无谈判的筹码,这位73岁高龄的老人,抱着争得一分是一分的态度,拼力力争,“舌敝唇焦,磨到尽头处”,其实根本没有可商量余地,李鸿章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耻辱的条约上,最后却不得不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辽东三大岛屿给日本,使台湾跟祖国隔离。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如果说甲午战争以前,列强对大清帝国还有最后一丝敬畏的话,甲午战争之后这种敬畏彻底没有了。甲午战争以前我们打败仗都是输给英法。输给英法不丢人,全世界谁打得过英法?俄罗斯打不过,美国打不过,澳洲更甭提了,非洲还用说吗,拉美谁能打得过你,拉美不是从西班牙、葡萄牙这“两颗牙”手里独立出来的吗?所以谁都打不过英法,我们输了也不丢人。现在被谁打了?日本,一千多年跟我们低声下气的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中国这人就丢大了,中国在亚洲称王的时期也结束了。一千多年汉唐以来形成的以中国为亚洲中心的体系被颠覆了。甲午一战颠倒乾坤,日本国力不如中国,都能把中国打成这样,那西方列强一看日本都行,咱哥几个别客气了,来吧,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这一仗打完,台湾就出去了,1895年台湾被占领,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整整被日本占领了50年。这50年小日本在台湾推行奴化教育,台湾人起日本名字,按日式的起居饮食,家家不能供祖先,要建神社,供日本的天照大神。每天中午老师带着学生向东京皇宫方向遥拜,学生的课本里面的世界地图,日本、台湾、朝鲜是一种颜色。扉页上都印着这么一段话,“大日本天皇陛下对本土人民、半岛人民、台湾人民皆爱若赤子”,就这样向台湾人灌输这种观念,日本、台湾、朝鲜是一个国家,都是天皇陛下的子民。   
袁腾飞妙趣横生说世界史: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 
作者:袁腾飞     
  《袁腾飞说世界史》序言   
  袁腾飞自序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由精华学校网络课程的授课视频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磨铁图书的*先生和苏静先生,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了我的课程,并决定把我这些贻笑大方的一家之言整理出版,给了我一个谬种流传的机会。感谢精华教育的李峰学总裁和范开基校长,是他们的包容与开放,使我有一个大放厥词的场所。还要感谢我的课程策划刘娟小姐,我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还有出版社和精华学校无数为我服务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他们一次次感动着我。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成百上千选修我课程的学生们,以及支持、鼓励,包括批评我的网友们。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从小因为喜欢历史而读历史,因为爱历史而在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最后顺理成章地教历史。不经意间,我的教学视频片段被放到网络上,点击率竟然超过了2500万。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说我的视频出现在优酷首页、百度视频首页,我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我个人认为,中学的课堂应该是相对封闭的,不应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像娱乐圈的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师是需要把自己遮盖起来的,而现在这种“非正常”出名,令我感觉比较尴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只能是这么来安慰一下自己,如果有解释的机会,就尽量去解释。我想跟大家说我绝对不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对于我的课,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牛不吃草不能强按头。把学生讲笑了,总比把他们讲睡了要强些。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那种干巴巴的严肃的历史书?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效果,所以我喜欢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出知识点,并加上一些我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成一家之言。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所以我觉得历史这个学科应该是普及性质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我讲历史,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听我的课,记住了什么是次要的,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我们的历史教育,虽然情况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的境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前面有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比如说研究中国的明清时期,我们自己写的历史书往往把明清时期写得一塌糊涂,封建社会到了末世了,衰落了,怎么都不行了。反过来去看西方历史书,比如剑桥历史,是高度赞扬中国的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时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的农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为什么我们自己这么妄自菲薄?因为那是封建统治者,所谓的封建地主,我们是不能歌颂的。 
  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不能先拿出一个结论,然后把对我有利的史实拿来,有选择性地遗忘,这样是很可怕的。这种东西如果不彻底改变的话,历史学的研究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在讲课的时候,也尝试着能在这些方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有的人说我颠覆了历史,那么想请问,你了解的那个我颠覆之前的历史,是不是被颠覆过的?如果是,那我只不过是把颠覆的东西,又颠倒过来了。 
  我还是想踏踏实实做一名老师,就是普普通通的,本本分分的,混同于芸芸众生的老师。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大学学的是怎么教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历史本身,所以才疏学浅,讲课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想说的话,权当本书的序言吧。 
  袁腾飞 2009…7…18   
  《袁腾飞说世界史》目录   
  第一章巨蛋初破(资本主义兴起) 
  1东西各家各有礼 ……12无忧无虑做“宅男”/海盗也疯狂纠结的“南辕北辙”/咬紧牙关护海权 
  2我为财富狂 ……18小黄金大作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外来的洋和尚/被逼无奈的绕行/海上大PK 
  3“两颗牙”的侵略 ……26赖不掉的契约/稳赚不赔的买卖/远行的收获 
  4复兴绿芽节节开 ……30春天里的文艺/赎罪的皇帝神也失态/都来晒晒代表作/“十字架”宗教 
  第二章东边不亮西边亮(资产阶级革命) 45 
  1家家窝里反 ……46 
  上帝很偏心/海盗的正名/好战“无地王” 
  多事的茶叶/短裤战长裤/愣头青当道/说翻脸就翻脸 
  2户户争独立 ……60偷袭总是要还的/举起手来/一二三 排排坐/攻占巴士底狱 
  3绅士也疯狂 ……70跟着感觉打/都来抱不平/暴力是王道 
  4浓缩的都是精华 ……76矮男也神气/退休再上岗/法典传世/致命的情敌 
  第三章改革四处冒芽(启蒙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