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1.2.3-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说了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以咸阳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采取了一系列类似360安全卫士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系统。   
  政治方面:   
  第一,他建立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天子称什么?称王,文王,武王。王是最古老的一个汉字,甲骨文里就这么写。三横一竖,用于沟通天地人的天子。等秦王嬴政完成统一之后,他说三代统治者都称王,我要还称王,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所以你们给我琢磨琢磨,我应该叫什么?大臣一想,您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就从“三皇五帝”里取两个字吧。三五显然很二,更像是闹钟或者香烟的品牌,所以就叫皇帝,三皇五帝都沾边。   
  从此,秦朝开始有了大权独揽,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帝。自称曰“朕”,诏旨称制,或者称诏。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朝统一以前,谁都可以称朕,屈原就老称朕。秦统一后,你要朕,那就把你给震了,只能皇帝可以朕。其实这个制度实在不怎么样,因为皇帝大权独揽的结果就是你这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就完全看皇上一人了。如果是名君圣主,国家就能够强盛,但是名君圣主是比较少的,中国历史上名君比较集中的朝代就是清朝,除了同治皇帝差点儿,都还可以。像明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皇帝开国的都不错,到二世没准还能凑合点儿,守成还行,到三世这帮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整天与阉竖为伍,你想想他除了“下面没有了”的笑话还能了解什么东西。一代不如一代,王朝总是逃不脱兴衰的怪圈,所以大权独揽的皇帝制度是有缺陷的。   
  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让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这种体力活远大于脑力活的工作,让他后来终于腻味,于是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转向炼丹了。   
  工资都是米   
  第二,他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这套制度就把它概括成为三公诸卿郡县制度。皇帝至高无上,其下设立三公,太尉主管军事,大概相当于中央军委,但是在秦朝太尉一般不设,是个虚衔儿。然后是丞相,相当于国务院,主管行政,总领百官。史籍上解释这个丞相的记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国家大事基本上都归丞相处理。然后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管监察,同时负责监察百官,还要掌管百官的奏章,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兼反贪局兼检察院兼人民来访办公室主任,就类似这么一个职务。这三位称为三公。三公相当于中央一级的大官。三公之下是诸卿,相当于各部部长。诸卿在史书上叫九卿,但是一般可能不止九个。其中一些常见的比如郎中令,相当于宫廷警卫;典客,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宗正,掌管皇族内部事务;少府,处理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是管司法的。诸卿之下,地方设立郡,再往下是县,再往下是乡,乡下面是里。乡、里的领头人,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当地自己选出来的,就是村民自治委员会,跟居委会的性质差不多。这种制度就叫中央集权。从皇帝往下,一直到县,一杆子插到底。这个让后来的班主任、班长、课代表、小组长都受益,从学生会到包工队一直在效仿。   
  秦汉时期还没有品级,要区别一个官的大小主要看他的工资。太尉和丞相是万石,就是一年的工资是一万石粮食(好像是小米),一石是150斤,一年给150万斤粮食,你爱干吗干吗去,什么东西都可以拿粮食换。那个时候货币不是很发达,所以万石粮食很多是拿来当钱用,买机票啊什么的都用米买。所以网上说,你MP3买来多少米就是花了多少钱的意思,比Money首字母的说法更有依据。   
  此外区别官员大小的方法是看官服上佩戴的绶带,系在腰间一直垂到下面的大绶带。还有就看你佩戴的官印,那会儿因为官印都很小,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的。万石的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印是金的,绶带是紫的;五千石的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以至于到后来明清时期的很多朝代,官员加衔叫什么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出处就在这里。不过那时候已经有品级了,官印太大个儿,除了想锻炼身体的也不会系身上,更不会戴绶带);再往下两千石的诸卿和郡守是铜印黄绶;千石的万户县令(不到万户的是县长)是木印黑绶。下面就没有了,它的等级制度森严,层层管理,比以前分封制的封邦建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秦律,特点就是轻罪重刑。你随地吐痰,吊起来打。   
  车书成一家   
  再来看经济:第一,承认土地私有;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一律是那种圆形方孔钱,孔方兄);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车轨是车轮之间的距离,轮间距。驰道就相当于今天的国道,为什么要统一这个呢?比如说现在修的驰道是并行几辆车,你这个轮间距得一致啊!要不然宽窄远近各不同,你得买保险。   
  文化方面:书同文。一律采用小篆和隶书。这个书同文和前面的车同轨是被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秦始皇的两大功绩,还用文轨车书代表国家的统一,古文献、古诗词当中就经常看到这两个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颁布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伐宋,作诗云“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车书一家、文轨未一,万里车书一混同,都是这个意思,象征国家的统一。   
  3。冬天里的一把火   
  给米不给权   
  但他接下来干的事儿就缺德了:焚书坑儒。秦始皇在统一了国家之后,让大家伙商量商量,议一议,我大秦采取什么统治方式?丞相王绾就站出来了,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荆就是楚,那地方太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惟上幸许。这个王绾主张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诸子。您把您的儿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为那地儿太远,燕齐荆您远不能制,所以封你儿子去治。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大臣们都认为高啊!结果李斯这老哥不干了,他怒了。李斯当时是廷尉,是司法部长,还不是丞相。李斯就曰了: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就是说,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当时海内71国,姬姓诸侯53国,全是同姓啊!结果怎么样?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孩子很亲,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的时候关系就疏远了,再下一代就更远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认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访问新文化网 (xwhb)  
李斯接着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拍皇上马屁),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就是说您的儿子和您的功臣们,用公家的赋税赏他就完了,别让他掌权,别封什么同姓诸侯。所以自秦以来相当一段时间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为齐王,但你不可能在齐国建立自己的统治。你可以享受齐地的赋税,但行政、民政、军事这些东西不归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挣点儿米。总之李斯曰了半天,意思是明确反对分封,主张搞郡县。   
  始皇就接茬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王(就是因为有这些侯王)。赖宗庙(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就是说我好不容易把六国都灭了,一统天下,马上又去封疆立国,不是吃饱了撑的自己培养敌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观点,咱不搞分封,搞郡县。   
  就差水木金   
  后来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宫廷派对上,博士淳于越(这个博士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样,是一种官职,当时负责教授五经),这老兄可能喝高了,他就跟秦始皇讲,你不搞分封,搞郡县是什么意思呢?是使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你拥有天下,你的儿子亲戚都是平头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万一有那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臣子怎么办?你的子弟没有兵,他怎么救你,他怎么帮你打田常、六卿,他怎么帮你干这个?   
  淳于越说这话,当然是为了皇上,本来是好事,属于学术争论。但他多说了一句话:事不师古而能久者,未尝闻也。就是说办事儿不学古代你能干好?没听说过。淳于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家,一句话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说,你小子什么意思?我干的事儿就是古代没有。郡县制古代哪儿有,你恶毒攻击郡县制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反革命吗?所以李斯建议,这些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罪大恶极,干脆把他们的书都给烧了,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和自然科学的书不烧,剩下的全烧,据说当时孔子的后代,把经书藏在孔府的夹壁墙里才保存了下来,要不然就也烧。这个叫火劫。   
  读书人视书为生命,把书一烧,他们就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秦始皇听说之后就挖个坑把他们都埋了。说我闲话的460多人,全活埋。这个叫土劫,差水木金就能凑个五行劫。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这件事儿办得不怎么样,属于文化专制。   
  造反靠农民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愚民政策,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个策略。所谓上智下愚,就是智慧掌握在统治者手里,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的,方便统治,因为愚昧是产生专制的惟一土壤。这种以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轻罪重刑的干法最后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     
  连载精编   
究其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得征700万人的徭役。秦朝总人口2100万,刨去一半女的,就1000万男的,700万徭役就是除了老头和小孩都干这个了。除了徭役,还有兵役,用来打匈奴、南越。当时的秦朝老百姓,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男的披挂打仗,或者劳役,女的送东西,运输。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个国家的青壮年,全都去干这买卖了,田地里剩下的就是公交车被让座的老弱病残孕。   
  这不算完,还有沉重的赋税等着你呢。你说我服劳役去了,我们家该交的税交不交?不交,你试试不交,一文不能少,否则大刑伺候你,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脚,全是肉刑。肉刑太讨厌了,随便挑一项都能被整成残疾人,刑罚严重到这种程度,完全是破坏劳动力。另外还有土地兼并,农民又没有吃的,又没有地种,有地的没力气种,这还不造反难道造飞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然后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建立张楚政权。他们失败之后,刘邦项羽继续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至咸阳,秦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朝这么强大,结果十五年时间,二世而亡。《过秦论》里总结说,这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实行暴政。结果“身死国灭,七庙隳,为天下笑”,为什么?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所以汉朝一建立,就吸取这个教训,怎么才能够长治久安?得重视人民的力量,重视老百姓的力量,开始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4。刘氏集团上市 穿新鞋走老路   
  刘邦的“刘”“邦”   
  秦之后的王朝就是汉朝,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样。但也有变化和增减之处。   
  第一个是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划天下为十三州,设立刺史,由皇帝选派亲信担任,到地方监察郡守和王国。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和王国丞相秩两千石。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让他们互相牵制。郡守和王国丞相比刺史品秩高,但刺史是皇上钦差,口含天宪,出纳王命。他们互相都能拿住对方,我掐住你脖子你拉住我腰带,谁也不敢造次。如果刺史的品秩高于郡守和王国丞相了,那就成了他们的上级,地方就没法牵制了。   
  这种办法,历代帝王经常使用,玩得炉火纯青。但到了东汉,朝廷没有认真领会老祖宗的苦心孤诣,给刺史增加了行政权和军权,刺史正式成为州的长官。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成州郡县三级,刺史变成了郡守的上级,这就为汉末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郡有好几十个,郡守不具备割据的能力,州就十三个,地盘太大了,具备了同中央叫板的实力。   
  第二个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儒家法家一起来。汉实行郡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侯国。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刘邦建立了汉朝,他就总结,秦为什么亡?他想起淳于越的话来,他认为亡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搞分封。就是淳于越说的,无辅拂,何以救哉?所以我得搞分封,万一打起来,就有人挺我。   
  他搞分封是分封同姓王,得跟天子同姓,皇上的兄弟子侄叔伯,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父也不行,因为是外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所以刘邦的大哥刘肥分到山东做齐王,儿子刘长封淮南王。王国相当于一个郡那么大,实际上就跟割据没有区别,因为王国的军队是自己招募,官吏自己委任,甚至可以铸钱。那会儿的钱是铜钱没有防伪标志,只要开出矿来就能做。你们王国有矿山,你就做吧,结果可能比中央还有钱。所以刘邦临死的时候让大臣们斩白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