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顺口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根本原因 庐山会议反右倾,错估国情为根本。 
 混淆是非乱斗争,左倾错误达峰顶。 
 ②个人因素 个人崇拜独断行,民主法制徒虚名。 
 “修正主义”掌军政,错估国情文革兴。 
 ③其他因素 林江②一伙有野心,推波助澜闹“革命”。 
 《海瑞罢官》有评论,文革导线有姚文③。 
二、文革简况 
1、前期(1966…1971) 中央两会④有决定,炮打司令⑤指刘邓⑥。 
 ①文革兴起 文革小组⑦指挥部,狂热造反红卫兵。 
 (1966) “一月革命” ⑧起申城,夺权风暴卷各层。 
 ②二月抗争 “二月抗争” ⑨纠左倾,迫害元勋⑩冤案频。 
 (1967) 知青上山又下乡,人才断层建设困。 
 ③九一三事件 林彪定为接班人,夺权政变皆未成。 
 (1971.9) 机毁人亡九?一三,文革破产全反映⑾。 
2、后期(1971…1976) 总理掌政纠左倾,批判极左经济兴。 
 ①周恩来纠左 解放干部图振兴,经济复苏晴转阴。 
 (1971…1973) 王张江姚⑿“四人帮”,批林批孔整元勋⒀。 
 ②邓小平纠左 小平复出纠左倾,全面整顿国稳定。 
 (1975) 交通畅通经济升,形势喜人转风云。 
 批邓反击翻案风,整顿左倾⒁不容忍。 
 ③四五运动 总理逝去民悲愤,“四五”运动⒂反左倾。 
 (1976) 朱毛相继又离世,我悲敌喜是非明。 
 ④粉碎“四人帮” 华叶⒃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国欢腾。 
3、动乱中的经济 动乱经济遭巨损,干群离岗闹“革命”。 
 ①经济损失 机构瘫痪无计划,有效制度全废停。 
 十年损失五千亿,周邓主政有回升。 
 ②建设成就 十年建设成绩丰,胜利油田建东营。 
 十堰二汽导弹兴,铁路湘黔与成昆。 
 南京大桥跨南北,氢弹爆炸敌人惊。 
 卫星高鸣东方红,籼型水稻袁隆平。 
三、文革的经验教训 
1、文革危害 文革左倾达峰顶,严重危害略说明。 
 ①经济方面 错误发动被利用,五千亿元经济损。 
 ②政治方面 大批干群遭迫害,民主法制荡无存。 
 ③其他方面 科教文卫遭摧残,东西差距又加深。 
2.教训启示 十年文革如梦幻,教训启示略说明。 
①经济上 分析国情析矛盾,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政治上 完善民主集中制,反对崇拜独断行。 
 民主法制要健全,警惕左倾假革命。 
 ③思想上 实事求是信马列,革命建设符国情。 
'注释' 
①变更:指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把“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改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②林江:指林彪和江青之流。③姚文:指1965年冬,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④中央两会:1966年夏,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分别发表“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⑤炮打司令:指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⑥刘邓:指刘少奇、邓小平。⑦文革小组:中共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副组长江青,张春桥,文革小组是“文革”的实际指挥部。⑧“一月革命”:指1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在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下,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⑨“二月抗争”:1967年2月,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痛斥中央文革小组的种种错误言行,被江青一伙诬之为“二月逆流”。⑩元勋:1969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⑾全反映:1971年“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⑿王张江姚: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⒀整元勋:1974年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⒁左倾:指“四人帮”反对全面整顿,毛泽东不允许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⒂“四五运动”:1976年4月5日,北京和全国各地群众利用清明节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⒃华叶:指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  
 
    
 

 

 第三节 民族政策。外交和国防的变化(1956…1976) 
一、民族政策的变化(1956…1976) 
1、主要举措 ①三原则 民族政策三原则,平等团结共繁盛①。 
 民主改革主人新,土地改革民欢欣。 
 ②集体化 五八实行集体化②,社会主义终确定。 
2、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兴自治,四七内蒙五六新③。 
 五八桂宁六五藏④,民族平等新主人。 
 巩固统一国安宁,中华各族团结紧。 
3.文革十年(1966…1976 )文革十年多风云,民族政策遭巨损。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变化(1956…1976) 
1. 中美关系的继续 经济建设启航程,周边局势不安宁。 
恶 化 敌视中国谋分裂,威胁中华兴战争。 
 美侵越南图北犯,我军援越跨国境。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①原因 a美国方面 中美为敌二十春⑥,孤立中国计未成。 
 与苏争霸美劣势,中美缓和将来临。 
b苏联方面 苏联对华霸权兴,无理要求未得逞。 
 六0⑤弃义又背信,陈兵边境欲战争。 
 c中国方面 中国反霸新策略,反苏中美渐接近。 
国际形象待提高,争取台湾回家庭。 
中国重返联合国⑦,常任理事地位升。 
 ②表现 乒乓外交惊世界,总统⑧访华订协定'9'。 
 中美关系正常化,世界舆论似地震。 
 七八公报又签订,七九建交曲折行。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相田中'10'赴中华,邦交正常签协定。 
 (1972) 各国使节来中国,中外建交高潮兴。 
4、“三个世界”的理论 国际关系贡献频,五项原则全球行。 
 (1974) “三个世界”'11'又划分,敌人朋友两分明。 
 反帝反殖又反霸,独立主权若生命。 
 支持东方民解运,团结合作又促进。 
三.国防的变化(1956…1976) 
1.重大举措 国防建设现代化,建设重点略说明。 
国防工业与科技,聂帅'12'主管武器新。 
2.国防成就 成功试爆原子弹⒀,氢弹⒁爆炸惊世人。 
导弹⒂爆炸可实战,卫星升空惊敌人。 
'注释'  
①共繁盛:指共同发展繁荣。④集体化:指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③四七内蒙五六新:指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五八桂宁六五藏:指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⑤六0:指1960年。②建交频: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和柬埔寨、老挝、古巴等二十多国建交。⑥二十春:指从1949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约二十二年。⑦联合国:指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⑧总统: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国务卿基辛格访华。'9'协定:指1972年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0'田中:指日本首相田中南荣。'11'“三个世界”:1974年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估计,认为苏美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12'聂帅:指聂荣臻元帅。⒀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科原子弹爆炸成功。⒁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科氢弹爆炸成功。⒂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科导弹爆炸成功。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一、背景 
1、形 势 文革结束民欢庆,百废待兴势严峻。 
 “左”倾错误仍盛行,“两个凡是” ①乱人心。 
2.有利条件 伟大转折将来临,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政治上 文革结束民欢腾,小平复职民信任。 
②经济上 党和政府多整顿,经济恢复待振兴。 
 ③文化上 召开科大观点②新,尊重知识敬贤能。 
 恢复高考又招生,科教文卫面貌新。 
 ④思想上 左倾思想初纠正,真理标准③大讨论。 
 实事求是信马列,思想解放民觉醒。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1、内容 ①思 想 三中全会京举行,解放思想有方针④。 
 真理讨论高评价,阶级斗争果断行。 
 ②经 济 工作重心又转移,改革改革定航程。 
 ③组 织 拨乱反正纠错案,是非功过待重论。 
2、意义 ①政治上 党史转折意义深,思想政治乱拔正。 
 ②经济上 祖国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启航程。 
 ③组织上 基本路线初确定,二代领导⑤喜形成。 
三、拨乱反正,总结历史(1978…1982) 
1、纠错平反 文革冤假错案频,三中全会说拨正。 
 最大冤案得平反,少奇英名刻民心。 
 广大干群复名誉,五七右派重纠正。 
2、总结历史 科学总结建国史,六中全会作决定⑥。 
 客观评价人及事,文化革命全否定。 
'注释' 
①“两个凡是”: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②科大观点:邓小平在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③真理标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方针: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胶看的指导方针。⑤二代领导: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⑥决定:指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对他晚年的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评。  
 
  
   
 

 
94 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二节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78…至今) 
一、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三中全会定国策,改革开放启航程。 
 ①起 因 公社体制唯平均,不利调动积极性。 
 解放城乡生产力,生产关系大调整。 
 ②概 况a生产责任制 农业生产责任制,安徽四川率先行。 
 b 产业与企业 包产到组又到户,非农产业企业①兴。 
 ③意 义 废除公社旧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三化②方向正。 
2、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随后兴,体制改革初探索。 
 ①概 况a企业自主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市场兴。 
 b多种所有制 实行多种所有制,分配形式多样性。 
 c宏观调控 间接管理宏观控,管理体制大调整。 
 ②意 义 城市经济多兴盛,改革开放似天晴。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政 策 对外开放图振兴,经济发展开国门。 
 平等互利为原则,引进三资③外贸频。 
2、格 局 经济特区率先行,沿海开放十四城④。 
 沿海经济开放区⑤,内地开放西部兴。 
 全面开放点线面,开放格局渐形成。 
3、意 义 对外开放成国策,建设成就举世惊。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1、农 业 农村改革立功勋,人民温饱国安定。 
 世界首位有粮棉,乡镇企业产值升⑥。 
 经济发展开新路⑦,工业成就亦喜人。 
2、工业与交通 京九铁路通南北,大秦铁路北方兴。 
 露天煤矿安太堡,宝钢崛起在沪申。 
 水利枢纽葛州坝,科技成就更喜人。 
3、科 技 银河系列计算机,同步卫星传播频。 
 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加速超前人。 
 核电运转大亚湾,远程火箭落太平⑧。 
 遨游碧空神舟号,嫦娥喜迎故国人。 
4、其 他 外交文卫体昌盛,中华巨龙在飞腾。 
'注释' 
①企业:指乡镇企业。②三化:指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③三资:指外国资金、外国技术、外国管理方法。④十四城:1980年,中央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全省成为经济特区。十四城即: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大连。⑤沿海经济开放区:即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⑥产值升:指从1987年起,乡镇企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总产值。⑦开新路:指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为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⑧落太平:指1985年我国发射远程火箭,准确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  
 
  
   
 

 
95 回复:历史记忆顺口溜(超全~~)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一、“十二大”(198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1、背 景 三中全会定中心,改革开放启航程。 
 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生活为人民。 
2、概 况 八二举行“十二大”,分析经验与教训。 
 马列国情巧结合,中国特色是结论。 
3、意 义 指导思想喜确立,改革开放方向明。 
二、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0年代) 
1、背 景 三中全会多决定,解放思想乱拨正。 
 盲目崇外少数人,否定制度①反共兴。 
 资产阶级自由化,威胁政权害人民。 
2、概 况 小平提出四原则②,革命建设有保证。 
 苏东剧变影响深,八九风波有后盾③。 
3、意 义 中央平息意义深,捍卫政权利人民。 
 实现四化有前提,社会主义方向明。 
三、“十三大”(1987)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八七举行“十三大”,总结经验析国情。 
 初级阶段三步走④,基本路线终确定。 
 一个中心两个点⑤,经济建设为核心。 
 改革开放四原则,实现四化共奋进⑥。 
四、“十四大”(1992)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 景 九二南巡⑦观点新,中共大会多决定。 
2、概 况 基本路线要坚持,改革开放快前行。 
 市场经济要建立,经济体制大变更。 
 中国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