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朝投影-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芳:“奴才明白。”(观众大体也看明白了)

这场戏的台词写得好,演员也演得很好,着实是描写帝王权术的点睛之笔,可谓入木三分。

严嵩当然也知道自己在大明朝充当的角色,所以他对儿子严世蕃语重心长地说:“不仅皇上离不开你爹,大明朝也离不开你爹。这20年来,你爹不只是杀人、关人、罢人,也在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人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话,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严嵩让严世蕃写信给胡宗宪:“请他看在我已经老了的份儿上,务必在这半个月内打好几仗,稳住东南大局。”

严世蕃不解地问道:“这样的话不说他也会做。”

“听好了!”严嵩真是恨儿子不开窍,大声喝断了严世蕃:“打好了这几仗就休整。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这才是要紧的话!”

严世蕃终于明白了,虔诚地望着父亲。

严嵩索性把底牌都摊给了儿子:“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与嘉靖说得完全一样,一字不差)。倭寇在,胡宗宪就在,胡宗宪在,就谁也扳不倒我们。明白了吗?”(想必嘉靖也明白,反正观众一定是看明白了。现在的一些经理人在做项目时,也常常使用这一招,而且还会故意埋一些“地雷”,以备老板一旦翻脸时,手中有谈判的砝码。较之古人真是更上了一层楼。)

偏爱胡宗宪的刘和平,让剧情这样发展:胡宗宪没有听从严家的私见。明嘉靖四十年七月,胡宗宪亲督戚家军发动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战,其“身冒炮矢,意在殉国,以全忠名”的气概,鼓舞了戚家军将士奋勇血战,获得了台州大捷,促成了与为患十年之倭寇最后决战的态势!有了这次大捷,十年倭患肃清在即!但几次大战下来,浙江藩库已没有库银,战事只好搁下(刘和平想告诉观众的是,这不怪胡宗宪)。此后,胡宗宪终因官场的波谲云诡和战场的艰难困苦,弄得心力交瘁,不得不见好就收,回家养病,不再出山。

刘和平为什么不写胡宗宪最后的悲惨结局(见“身正也怕影子斜”)?是不忍心,还是怕扯出这个话题之后,这个戏收不住场?不得而知。尽管胡宗宪后来被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但为什么要把对手斩尽杀绝,杀得干干净净才安心做事呢?难道严嵩手下就没有一个不该杀的人吗?这些人多少都曾经为国家立过功劳呀!想来肯定是因为徐阶只是首辅,而不是宰相,因为自古“宰相肚里能撑船”。(难怪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刘和平并没有彻底忘记胡宗宪。在第三十九集当中,严党已经彻底灰飞烟灭之后,再一次提到了这个有大功在身且刚毅正直的明朝大将。此时胡宗宪已经死了两年,太监黄锦陪嘉靖在北京西苑太液池?弯儿时,有一段对话可以看出胡宗宪不论对严嵩还是对嘉靖都是多么的重要——

嘉靖:“朕给你念首唐诗,你猜猜,朕说的是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锦:“主子也太小看奴才了,这个人说的是李广。”


最重要的是用人(4)


嘉靖望着远处:“笨奴才,李广还要你猜。”

黄锦从语气中听出了嘉靖的惆怅:“主子想起胡宗宪了?”

嘉靖:“严嵩父子不争气呀!弄得连胡宗宪这样的人才朕也不能用了。要是他还在,俞大猷和戚继光他们早就把福建和广东海面的倭寇剿了。今年那几百万两军饷也就省了(嘉靖是心痛这笔钱了,多大的成本呀!一个人才到底值多少,常常是说不清楚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早就可以卖到西洋去了……”

说到这,主仆一阵黯然。

在嘉靖无奈的背后,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皇权政治的残酷!那些真正要杀胡宗宪的人,此刻正在权力中枢为帝王和帝国效力,他们没有度量,但他们有能量!这是让嘉靖每每想起来就肝肠寸断的事情。再霸道的皇帝也有不能自己说了算的事。想必他也能理解他孙子万历30年不上朝的苦衷。这当然是后话了。

不论是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对于首辅来说,要做大事,重要的是要用对人。所以,嘉靖为儿子朱载??和孙子朱翊钧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叫张居正。

张居正走了一条与严嵩截然相反的为政之路。他的人生观是:可以不追求实惠,但要追求精彩。他真正是用足了历史给予他的全部政治权力资源,不留余地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现在想来,他应该是知道自己最终下场的,但他还是选择了“宁可不谋生,也要谋国”(这样的人不是好父亲,所以最好没有孩子,才可以来得更潇洒一些)。但是,他遇到的皇帝不是老谋深算、智商超人的朱厚?校??悄暧椎闹祚淳??馐且桓龃舐榉场?/p》
张居正的一切改革,都是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难免在某些方面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何况再聪明的人也不是神,在政策及用人上,张居正也存在一些失误。在他死后,很快就有人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朱翊钧呢?张居正在世之时,出于需要与无奈一直尊张居正为师长的这位皇上,早已耿耿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张居正一死,他终于有了释放多年压抑的机会。当国十年,张居正所揽之权,正是神宗的大权。张居正效国需要权力,但张居正的当权,也意味着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这两个男人当然地要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就是帝王的逻辑!张居正既死,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了。中国历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帮助帝王寻找心理和生理快慰的小人!尽管张居正吸取了严嵩的教训,在为臣方面走了与严嵩相反的道路,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贪婪权力——这个害死多少忠良和奸逆的“ 男人最爱”!

张居正死后,人亡而政息,他在位时所用的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制。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张居正喊冤。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而一切俱已晚矣!离朱家王朝的覆灭只剩22年。有学者认为,正是张居正的改革,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一方面造成了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结果引发了明末的流民动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繁荣而带来的奢靡之风日盛,加速了官员的腐败,再加上由于人亡政息,引发了政治上的混乱和人事冲突,从而客观上加速了大明王朝走向最终的覆灭。

在《大明王朝1566》中,张居正是一支前途看好的绩优股,而我在这里之所以要将他未来的结局提前写出来,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严嵩也好,海瑞也好,徐阶也好,张居正也好;谋国也好,谋身也好,谋人也好,谋己也好;生活在一个家国不分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忠君与报国在根本上是矛盾的!所以,所谓的用对人,核心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里面没有公平和公理可言,所谓公平和公理,永远都是说给那些还没有掌握权力的书生们听的。


当你在利用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利用你,这就是公平。

没有人能做到不犯错误,权力是放大个人缺点的最好工具。

干大事的第一要义是用人。


权力角逐的本质(1)


人们对历史剧艺术真实的理解与认知,往往是出于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自从母系社会瓦解之后,人类社会以男人为主的权力角逐,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暴力与阴谋逐步过渡到以民主政治为主要手段的权力角逐,是人类走向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

20世纪初,中国人开始引进西方的“德先生”,使封建专制制度最终成为过街老鼠。此举至今不到100年的时间,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对曾经长期统治过这个民族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太大的陌生感。自《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之后,近十年来一系列描写帝王政治的历史正剧,之所以能够持续火爆,成为对海内外华人圈影响日甚的热闹话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2007年春节期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大明王朝1566》,也是一部官场权力角逐的大戏,虽然讲述的历史事件比《雍正王朝》早了157年,但从传统文化的意义上说,前后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何况都是由刘和平执笔编剧)。不同的是,《雍正王朝》讲的是兄弟争夺唯一所有权(皇权)的故事,而《大明王朝 1566》讲的是所有权(皇权)与各级经营权(内阁、司礼监、总督、巡抚)间权力和权利之争的故事。两部电视剧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式宫廷斗争当中,道貌岸然的尔虞我诈、冠冕堂皇的勾心斗角、不动声色的生死搏杀,波谲云诡的暗箱操作……

嘉靖在位45年。这位雄才(猜)之帝,迫使满朝皆猜之,但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在这样一种近乎于黑夜摸鬼的官场博弈中,不可说当时没有大人才,那些帮助嘉靖登上皇位的人,也不可谓不聪明,但最后都被嘉靖所控制,并在嘉靖一旦下决心剪除之时,个个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毫无还手之力,而且自认倒霉。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嘉靖青史留名。在后人看来,GDP对于他的政绩毫无意义。

嘉靖在他的统治期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故意制造了各种矛盾,使各派别的明争暗斗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掌控之下。嘉靖用严嵩来制衡夏言,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在严嵩和徐阶中间还有吕芳、陈洪,除文官和武将之外,还有遍布全国、无处不在的锦衣卫。虽然,嘉靖看似终日追求长生不老,不见大臣,但在四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却没有一天懈怠过国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瞒过他的眼睛,没有一个大臣能把他忽悠了。嘉靖没有真正放过权,也没少贪过利,只是他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国家没有任何发展,百姓民不聊生。这也正应了那句话:“与人斗,其乐无(,)穷!”因此,隆庆帝朱载??,在嘉靖驾崩之后,承接下来的只能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和千疮百孔的空架子。历来如此!后来如此!

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发生成本。封建社会官场权力之争的成本,从本质上说是由老百姓承担的。《大明王朝1566》第五集,通过裕王府的一场精彩对话,把这个道理演绎得十分透彻——

因“改稻为桑”而毁堤淹田,事情闹到了嘉靖那里,政局似乎朝着扳倒严党的方向发展。虽然徐阶、高拱、张居正,还有谭纶,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嘉靖却还在一意孤行,护着严嵩一伙,只是恩准胡宗宪辞去浙江巡抚,从“改稻为桑”的第一线退下来,但仍保留浙直总督的职位,集中精力剿灭倭寇。但不论是剿灭倭寇,还是赈灾,都需要粮食,关于这一点,严党和太子党都很明白。但在太子党眼里,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如果由徐阶、高拱控制的户部调粮给胡宗宪,就等于间接帮了严嵩,使他能够继续苟延残喘,太子党深知这一层利害关系;严世蕃一伙也不愿意调粮给胡宗宪,倒不是怀疑胡宗宪为保住名节首鼠两端,而是为了帮助浙江的丝绸大户兼并灾区老百姓的田地,一旦有外省粮食调入,压在丝绸大户手里的粮食就派不上用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就会落空。争斗双方在不调粮的问题上,居然如出一辙,苦的当然是浙江的老百姓和前线的官军!

徐阶、高拱、张居正已经商量好了,干脆就让浙江乱起来!大乱之后,扳倒严嵩,寻求大治。

权力角逐的本质(2)


张居正如实向裕王阐述了他们仨的一致观点:“严党把持朝政20多年,其实早已经是土崩鱼烂。之所以能够维持,全靠逢迎圣意(“如何”与“为何”逢迎圣意,下面还会有详尽的表述)。宫里需求无厌,他们又层层贪剥,才落下这么大的亏空(狼狈为奸呀!只说人家严嵩父子是奸臣,太不公平了)。王爷本知道,他们这一次想在浙江‘改稻为桑’,也是为了补亏空想出来的法子(既是补国家或皇上的亏空,为何就不行呢?)。但这么大的事,连胡宗宪都知道一年内绝不可行,可他们等不得(其实是嘉靖等不得),底下的人又认准了是个发财的机会,才竟然干出了毁堤淹田这般伤天害理的事。反而剜的是老百姓的肉,其实剜的也就是我大明朝的肉,来补他们的疮(上纲上线了不是?这一招是古已有之,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创造,以至于刘和平用生活的经验强加给了古人?待考)!这么明白的事,朝廷上下竟然视若无睹!好不容易出了个胡宗宪,苦心孤诣出来说话,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却视若仇雠!连胡宗宪他们都容不下,这也是他们气数已尽了。王爷,长痛不如短痛,这一次干脆让浙江乱了,就当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这块肉一烂,严党那个脓疮也就是该挤的时候了!”

我们要感谢刘和平,一口气写了这么长的一段精彩的人物对白。后人只要把这段对白背下来,将来扳倒一切政敌就有了“举一反十”的范本。所有元素都有,下刀的角度也有了,价值观更是体现其中。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反正有理,无懈可击。

“真是振聋发聩!”——这是刘和平写完这段话之后,从心底里说出来的,他自己也被说出此话的“张居正”给镇住了!为了让扮演裕王的郭广平体会此时裕王的心态,刘和平继续写道:“裕王被张居正这一番话说得脸上也渐渐出了潮红,怔怔地站在那里。”

谭纶是个政治家,他知道做大事心要狠,所以他说:“是个大谋略!只是苦了浙江的百姓。”

戏演到这里,刘和平也不忍心让太子党变成一帮不择手段的政客,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