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克兴海战,实际上是以屋大维为首的西方文明与以安东尼为首的东方帝国的较量。屋大维的取胜,奠定了埃及只是罗马的一个行省的地位,而罗马,才是帝国的中心。如果在阿克兴海战中安东尼取胜,可以肯定地说,罗马和埃及的地位就要交换一下,安东尼肯定要把首都建立在亚历山大城,而罗马,将只是安东尼帝国的一个行省。那么历史上辉煌的罗马文明,也就到此为止,不会有以后的繁荣了。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第16节 耶稣的诞生

    相传在希律王统治时期,玛利亚——拿撒勒的一个犹太木匠约瑟的未婚妻——生下了一个男孩,同族的人都叫他“约书亚”,而附近的希腊人则称他为“耶稣”。后来他的名字传遍世界各地,几乎家喻户晓,他的教义成为世上十几亿人寻求超脱现实社会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传说中的基督    
    耶稣诞生的奇迹,在《新约福音书》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但很少有史料价值。关于他幼年和少年的事情没有可靠的史实证据。据福音书记载,约在公元元年,在犹太北部加利利的小镇拿撒勒村有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少女,她是木匠约瑟的未婚妻。但结婚前的一天,一位天使出现在玛丽亚面前,告诉她将受圣灵感应而怀孕。这年底,当玛利亚的产期快到时,罗马政府要普查户口,命令人们都回原籍登记。约瑟的原籍在耶路撒冷以南约9公里的小城伯利恒。因此,约瑟只好带着玛利亚回到这个地方。当时,客店里已经住满了人,他们只好住在马棚里。就在这里,玛利亚生下了耶酥。这天正是12月25日,所以教会把这一天叫做“圣诞节”。    
    耶稣几乎还在少年时代,便好像早已知道自己是为了完成特殊的使命,被神差遣来到人世间的。但在这以后的18年岁月里。耶稣过着与常人相同的平凡日子,并未有任何特殊之处。    
    耶稣成人后,表兄约翰的思想对他起了很大的影响。约翰在犹太人中,作为预言家再次预示了同5世纪前的先知艾赛亚相同的预言——救世主将要出现。也许就是这种想法促使耶稣在约旦河畔,请表兄约翰为他洗礼。    
    从此,他经常带着几个年轻的信徒到加利湖畔传教,同时开始履行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的神圣义务。他向人们宣传他的教义,告诉人们他是由神派遣来的,神的国度——天国不久将会降临人世。    
    他一再对人们表明神是慈爱的,又说这与祭司们所形容的神要审判不顺从他的人不同。耶稣所说的神满怀慈爱与宽容,还自愿担负起救世主的使命,使那些人从他们自己感受到犯罪所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耶稣的活动引起了世袭祭司的警觉,意识到自己对民众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动摇,因此祭司们想尽法子要把他除去。    
    正当危急时刻,耶酥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出卖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最后祈祷后,耶稣被控告扰乱世俗的信仰而遭到逮捕。祭司们立即对他进行了一整夜的审讯,并判他绞刑,最后耶稣在各他山丘上被钉上了十字架,这时约为公元30年。    
    耶酥死后,他的门徒重又聚合起来,按照耶稣的计划,开始到各地继续宣传耶稣的教义。2000年里,他们以极大的热忱使布道工作一直被承袭下来,把基督的教义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的宗教。    
    历史的考证    
    但到底有没有耶稣这个人呢?芽对这个问题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8世纪文学家爱德华·吉本对历史上有无耶稣其人,提出了怀疑。此后,史学界长期争辩,至今仍无定论。    
    据圣经学者考证,拿撒勒意为“持守某种教义教规的人”,非地理名称。关于这一点已得到基督教学术界的承认。拿撒勒派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派。    
    古代犹太民族是在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但由于政治主张和宗教观点的差异,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分成了许多派别,主要有四大派和若干小派:    
    撤都该派,由犹太祭司贵族组成,是当权派。经济富有,宗教上坚持犹太教徒无条件遵守犹太教教规,在政治上是投降派。    
    法历赛派,犹太中产阶级与宗教知识分子组成,《圣经·新约》中称“文士”、“律法师”。政治上反对与当政者合作,但不积极反抗。宗教上接受天堂、地狱、永生和复活思想,消极等待救世主的降临。    
    艾赛尼派,主要由农、牧民组成,约4000人,活动于巴勒斯坦农村。实行离城独居、财产公有、经济互助和禁欲主义。思想上有明显的末世论倾向,认为救世主将降临,新耶路撒冷城将出现。他们选出12名领袖主持社团,严守戒律,举行公餐,共同研究圣经。一般不许结婚,每日集体劳动5小时。悔罪时实行洗礼,做好了弥赛亚?穴救世主?雪降临的准备。    
    狂热派,意译为奋锐党。该派是反抗罗马斗争中的产物。创始人为加利利的犹大。该派政治观点鲜明,主张通过暴力斗争,把犹太民族从罗马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上帝之国?穴独立国家?雪。成员为下层群众。宗教上宣称救世主即将降临。    
    此外,还有若干小派。拿撒勒派就是从犹太教的下层教派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派。拿撒勒派的创始人可能是施洗者约翰。《圣经·新约》载:“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自己有罪,在约旦河受他的洗。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犹太历史学家瑟福斯·弗拉维?穴约37~100年?雪曾经谈到:“希律之子安迪帕斯于公元4年到39年任加利利和外约旦罗马总督时,为防止暴动,未经审判,将约翰处死。”瑟福斯·弗拉维生于耶路撒冷,本人为法历赛党人。在66年犹太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中,被起义群众拥立为加利利地区的指挥官。他用希腊文写的著作,载有不少史料。因其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故他的著作不失为研究基督教起源问题的重要资料。    
    约翰死后,耶稣可能继为拿撒勒派领袖。他自称弥赛亚?穴救世主?雪,在社会下层宣传其教义和政治主张,反对罗马和犹太上层统治。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是古代犹太人封立君主和祭司时,受封者额上被敷“膏油”而故称,意指上帝所派遣者。犹太亡国后,犹太人中传说,上帝终将重新派遣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弥赛亚遂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复国救主”之专称。耶稣自称弥赛亚,受上帝派遣,在人民中传道和创教,以拯救众人;他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宣传罗马国必亡,天国将至。抨击犹太当权者,反对墨守犹太教陈规;宣称“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民”。打破了犹太教的狭隘范围,将选民扩大到一切民族。而且选民不分贫富,无论是为奴的、自主的,信他的必得救,不信者必被定罪。    
    耶稣的追随者多为劳动人民。如12门徒中,彼得、安德烈、雅各、约翰均为渔民,还有一名属于奋锐党的西门。由于耶稣的活动违反了罗马的利益,其主张亦受到犹太教上层祭司的仇恨,最后被罗马总督彼拉多以“犹太人的王”的罪名处死。    
    耶稣死后,其门徒继续宣传其主张,宣称耶稣即基督?穴希伯莱文“弥赛亚”的希腊文读音?雪,基督就是救世主。他将重降人世,帮助人民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推翻罗马的残暴统治。相信基督降临,必将得到拯救与上帝的赐福。拿撒勒派的主张与犹太教的传统教义相抵触,犹太教的当权派不承认耶稣为救世主,遂将拿撒勒派教徒逐出圣殿。基督教由此成为独立的派别。    
    基督教教义    
    原罪说:基督教认为,人类从始祖亚当夏娃开始就犯了“罪”。上帝命令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享乐,但他们却受到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而“犯了罪”,被逐出了伊甸园。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使得人人生来都有“罪”,在“罪中受苦”。这是世人苦难的根源之所在。    
    赎罪说:虽然世人都是有罪的,但上帝差遣自己的儿子作了赎罪祭。耶稣基督虽然没有罪,却担当了人们犯罪的刑罚,死在十字架上,从而免去了人们灭亡的结局。基督徒既然得到基督的救赎,就从神领受圣灵,成为神的儿女,得到圣灵的引导,战胜罪恶的辖掣,行各样的善事。耶稣基督为接受他作为救主的人,设立洗礼,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救赎。洗礼也表示从前罪恶的旧我死去,重新获得新的生命,现在的受洗者不再作罪的奴仆,就像基督死而复活一样。    
    三位一体: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这就是“一体”,但上帝又具有三个位格,这就是“三位”。也就是说,上帝是由圣父、圣子、圣灵组成的。第一位是所谓圣父,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也是救赎计划的设计者,天主教译为“天主”,称“天主圣父”,新教译为“上帝”,称“耶和华上帝”,又叫“天父”;第二位是所谓圣子,即耶稣基督,天主教称为“天主圣子”;第三位是圣灵,在《圣经》里,圣灵被称作上帝的灵或基督的灵,圣灵来到人们身上,将人们从罪恶的生命改变过来,成为有神的生命。他向人们显明上帝的旨意,引导人们。圣灵只要祈求就会得到,天主教称为“天主圣灵”,    
    一神论:基督教确信,世界上只有一种神存在,这就是上帝。《圣经》说:“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神,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全善,全智,全爱”,是万能的。除了惟我独尊的上帝外,没有其他任何神的存在,所以只要“赞美耶和华,敬畏耶和华”,那么“这人便有福”。    
    影响    
    人类毕竟是虚弱的,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需要能从自己臆想的事物中寻求慰藉与力量,因此这也就是基督诞生的原因。希望,即使被降格为幻想,在一无所有人的心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力量。所以即使在基督教产生后2000多年的今天,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21世纪,其影响仍然不减以往。基督教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第17节 君士坦丁的皈依

    基督教刚刚开始的时候,号称是穷人的宗教,认为富人升入天堂比骆驼钻过针眼还要难。在罗马帝国时期,它基本上是遭到镇压的宗教,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教逐渐成为整个欧洲的正统宗教。一直到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    
    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镇压    
    公元1~4世纪,由于基督教在思想上明确要求推翻罗马统治,在行动上拒绝崇拜罗马神和罗马皇帝,因而遭到了罗马政府的残酷迫害和镇压,《教会史》称之为“十大迫害”。    
    尼禄?穴公元54~68年在位?雪时的“火把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迫害”。64年,罗马发生火灾,熊熊大火整整燃烧了9天,直烧得罗马成为了一片焦土。罗马昔日的11个区仅保留下了4个。为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尼禄逮捕一切纵火嫌疑犯。据塔西佗所记:“这些人是当时负有恶名,为人所厌恶的一群被称做基督徒的人。”对于这些“罪犯”,尼禄用“各种残酷之极的手段惩罚他们……有些被用兽皮蒙起来,让群犬撕裂而死;有些被缚在十字架上,黄昏以后,点火燃烧,当作火把,照明黑暗”。    
    2世纪初年,小普林尼在任行省总督时,曾就如何对待基督徒的问题请示皇帝图拉真,图拉真在复函中明确指示,找到罪证的被告发者,必须受严厉的惩处。    
    据《圣经》提供的材料,12门徒中,彼得被罗马人逮捕,钉死在“十字架”上;雅各在耶稣死后不久被犹太大祭司处死于耶路撒冷;另外10门徒,大部分也在传教中被杀,由此可见,罗马帝国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是十分残酷的。    
    但是罗马帝国末期,由土地问题和其它许多问题而引发的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无论从经济上、内政上还是外交上都十分强烈地表现出来,帝国君权也随着危机的加深而愈加衰弱,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劳苦大众,连帝国一些知识分子和中层阶级的人士也对罗马政权的腐朽统治丧失信心。而从犹太教派生出来的饱含着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特有的容忍精神和聪慧联想的基督教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精神庇护所。到了公元3世纪末基督教在罗马城里也拥有了相当多的信徒。甚至有5万人在圣安息日朝着耶路撒冷虔诚地膜拜。就连当时的皇帝戴克里先的皇后普里斯卡及公主瓦列里姬也满怀景仰地接受了洗礼。    
    但戴克里先却不想让步。303年,戴克里先藉口其驻节地小亚细亚的尼科米底亚宫起火,有人说是基督徒所为,下令禁止基督徒举行宗教仪式,拆毁全国教堂,烧毁经书,没收教会财产,将基督徒逐出军队和官吏队伍,将顽固的主教牧师提前送去见上帝,持续两年的宗教恐怖使基督教受到了沉重打击。这是罗马史上对基督徒规模最大的一次迫害,被《教会史》称为“第十次迫害。”    
    君士坦丁大帝皈依    
    罗马帝国到了4世纪,危机更加严重。在戴克里先统治时,为了保证帝国的有效运行,采取了“四帝共治制”的分权统治方案。他任命了另一个“奥古都斯”——马克西米安来统率西罗马。他们各自又物色了一位“恺撒”?穴副帝?雪以辅助统治,这就是伽勒利和君士坦西阿。    
    公元306年7月5日,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权夺利战争而获胜的西罗马皇帝君士坦西阿在大不列颠的征讨战中死于约克。在不列颠军队的欢呼声中他的儿子君士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