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在开辟第二战场中负有主要责任,因为英美两国的陆海空军要以英伦三岛为基地,没有英国的积极合作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但是英国曾经是世界头号霸主,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大西洋和地中海是其两条主要的海上补给线;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不允许任何一个大国独霸欧洲,所以英国在反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侵略的同时,又千方百计防止苏联过份强大,宁愿看到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丘吉尔为了英国的国家利益,奉行一种边缘战略,即首先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东南欧,这样既可确保英国的地中海航线,又可确立未来遏止苏联的基地。为此,丘占尔不遗余力。艾森豪威尔回忆丘吉尔时写道:“他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领袖。他具有英国人在困难时所表现的勇敢坚定、在顺利时所表现的因循守旧的典型性格。他有非常强烈的信念,善于争论和答辩。他全力以赴争取战争的胜利,履行自己作为英国首相的职责,如果有一种信念和他的观点发生抵触,这时要想争辩过他确实是困难的。。。他甚至在和一个人讨论问题时也要进行激烈的辩论,而且他的强烈的决心使他的陈述听起来似乎是通情达理的。”正是凭着这股子倔强劲,丘吉尔终于迫使美国人放弃在欧洲大陆登陆的“痛击”计划,而追随英国人执行“火炬”计划。 
  美国一开始就奉行“先欧后亚”的战略,甚至当英美会谈陷入僵局、国内要求先集中兵力于太平洋时,罗斯福总统仍扭住“先欧后亚”战略不放。“先欧后亚”战略本身就是对着主要敌人法西斯德国来的,可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首先对准了最弱小的意大利。美国没有英国的积极合作当然难以在西欧登陆,但英国没有美国的合作当然难以在西欧登陆,但英国没有美同的合作也难以遂行“火炬”计划。这一点丘吉尔是明白的。美国人最终是让英国人牵着鼻子走,从而使本可加速的战争进程延缓了。看来美国对苏联亦存有戒心。 
  英美两国1942 年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当然存在相当多的困难,但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那样就会加速法西斯德国的败亡,从而加速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遂行“火炬”战役计划客观上也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却毕竟不是打在了其最要害处。苏英美三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使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打击沿着多个方向展开,而不是径情直遂的向心运动。所幸的是,三大国之间的分歧并没有使同盟破裂,从而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蒋星云集 
  英美两国的军政要人在磋商“火炬”战役之时,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选贤任能的工作。罗斯福和丘吉尔都盯上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丘吉尔多少是出于无奈。对历史甚为精通的他自然明白:联盟战争多半是谁的兵多枪多实力强就由准出任盟军统帅。 
  马歇尔文雅沉着、足智多谋,亲自领导了美军的现代化运动,又富有远见和利他主义精神,自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是,罗斯福离不开马歇尔,马歇尔则有意推荐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军统帅这一耀眼的职务。1942 年5 月中旬起,艾森豪威尔就被马歇尔派往伦敦考察,以便就把英伦三岛作为美军最大的作战基地和美军驻欧部队的编制和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当6 月8 日艾森豪威尔将一份《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草案提交马歇尔并提醒他详加审阅时,马歇尔回答:“我当然要阅读的,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你何时能离开这里?”三天后,马歇尔明确指示,艾森豪威尔将指挥欧洲战区。7 月底,艾森豪威尔正式受命指挥“火炬”战役。 
  艾森豪威尔1915 年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是班上164 名学员中的第61 位。这是个“将星云集”之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58 人获得一颗星或更多的垦,获得最高头衔的是艾森豪威尔。1939 年他还是中校,1943 年就升任为四星上将,1944 年成为新设立的五星上将之一。艾森豪威尔为何能平步青云,升迁如此之快,这得益于他的军事才能、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和手腕,而命运的关键是1941 年12 月任命他为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1941 年12 月间的一天晚上,马歇尔对克拉克将军(艾森豪威尔的密友)说,他准备对陆军参谋部作一些变动,“我希望你给我一份列有你了解的十位军官的名单表,你可以从中推荐一名来担任陆军参谋部的作战部部长。”克拉克回答说:“我很乐意做这件事,可是名单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你非要十个名字不可,我只在此人的名字下面写上九个‘同上’。” 
  “你如此看重的这位军官是谁?”马歇尔问道。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我从未见过他。”马歇尔说。但他很快补充说,他了解艾克的卓越功绩。克拉克写道:“那以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奉命调往华盛顿。” 
  作战部长一职迫使他把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全球军事战略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大大拓展了视野。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情风俗联系起来又使他迅速增长了领导才能。 
  北非登陆是一个完全新型的战役。这个由英美部队联合实施的两栖登陆要求将两国的陆海空军铸成一块钢板和运转自如的战争机器,这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差事。首先必须有一个新型的最高司令部。艾森豪威尔说:“我的第一件工作是物色和组织一个工作班子。马歇尔将军批准了我要求沃尔特·史密斯准将当我的参谋长的申请。他真是一个得心应手的人;他善于处理日常事务,也长于清醒地理解重要问题。由于他认真、勤奋和忠诚,他既能处理麻烦的协商,又能从事专业工作。他性格坚强、举止果断,对人既不迁就,又能融洽相处。” 
  艾森豪威尔又把克拉克将军带到伦敦,让他指挥美国第2 军,该军驻扎在索耳滋伯里平原。克拉克在西点军校时比艾森豪威尔低两届,后曾在同一个连队任职。克拉克是位能干谦虚的军人。 
  约翰·李将做了艾森豪威尔的“粮草官”。李到职后就马上开始进行一系列繁重的工作,如准备港口和建仓库、盖营房、建停机坪和修理设备。艾森豪威尔称赞说:“在他的领导下,供应工作取得的成就是如此重要,其规模是如此宏伟,以致需要一本专著才能详细叙述。” 
  驻欧美国海军司令部是由原海上作战参谋长斯塔克海军上将指挥的。他的司令部不属艾森豪威尔管辖。但他对艾森豪威尔说:“我在这里设立办公处的真正原因是协助美国在欧洲的作战部队。很快为“火炬”战役拨归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美国海军少将安德鲁·贝内特便向他报到。空军司令是斯巴兹将军,他于7 月来到伦敦,指挥美第8 航空队。 
  艾森豪威尔又盯上了小乔治·巴顿。小乔治·巴顿长艾森豪威尔8 岁,是美军中的坦克战专家。巴顿曾追随美国特级上将潘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功绩卓著,服务优异”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和上校军衔。此时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训练第2 装甲师。 
  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点名要巴顿参加“火炬”战役。这实际上是他对巴顿的第二次召唤。1942 年春季的早些时候,巴顿抵达因迪奥沙漠训练中心不久,美国拟派一个装甲师去增援在埃及陷入困境的英第8 集团军(后因缺少运输舰只未能实现),当时身为作战部长的艾森豪威尔就极力推荐他的好朋友巴顿。艾森豪威尔清楚的记得当时他们谈话的情景:“乔治,你是否愿意放弃训练部队的指挥权,来率领一个师参战实际的战斗?” 
  巴顿早就渴望着上战场。当美国尚未正式参战前,他就模仿意大利统一时期的加尔波蒂将军,悄悄给加拿大的一位将军写信,要求以加拿大军官的身份参加对法西斯的战争。听了艾森豪威尔的话,他先是一楞,接着大声说:“艾克,假如我能参加战斗,我他妈的甘愿当一名少尉。”这次艾森豪威尔再次想到了“没人要的狗东西”——乔治·巴顿。 
  1942 年8 月9 日晚上,艾森豪威尔喝完一碗鸡汤,没有任何其他安排,正打算要就寝时,忽然电话铃响了。“艾克”,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该死的,我刚刚抵达这个倒霉的城市。我呆在克拉里奇旅馆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乔治!”艾森豪威尔大声说,自然他听出打电话的人是巴顿。“唉呀,老兄,听到你的声音我多高兴!马上到我这儿来,跟我一起喝点难吃的脱水鸡汤吧。” 
  过一会儿巴顿就来了,喝了点酒,用过晚餐便投入“火炬”作战计划的讨论。巴顿是奉马歇尔之命到伦敦来考察现场情况的,他一直等到8 月21日。后来他奉命率美国西线特遣部队,直接从美国乘军舰赶赴西北非海岸参加登陆作战。英国部队司令官们的任命却一波三折。原定要在“火炬”战役中指挥英国部队的哈罗·亚历山大将军调往开罗,由蒙哥马利将军接替。接着,蒙哥马利也被调往埃及,去指挥处于危境中的英第8 集团军。他的职位由“一位叫安德森的苏格兰人”接替,此人即是肯尼恩·安德森中将。英国指挥系统中连珠炮式的更换使艾森豪威尔感到不安。当英国战时内阁成员伊斯梅将军奉命把连续变动的情况通报他时,他忍不住问道:“坦率地告诉我,英国人对‘火炬’战役的态度究竟是否顶真?”不过,艾森豪威尔后来对安德森的合作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在初秋,英方又解除了拉姆齐海军上将的远征军海军司令之职,而任命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接替他的职务。坎宁安是个纳尔逊式的海军将领,在此之前曾率英地中海舰队在地中海上多次大败意大利人。他精力充沛,不畏艰险,富有才智,直率而又执拗。艾森豪威尔称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水手”,“英国海军上下,甚至包括英美两国的其他军种在内,对他的拥戴程度毫不逊色。” 
  艾森豪威尔在军校学习期间,就已经了解到拿破仑战争期间反法联盟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不团结,他回忆说:“当参谋学院的学员们逐渐了解到拿破仑经常是对结盟国家,因而也是意见分歧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各不相同的集团作战时,甚至连他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的名声也遭到了损害。”他决心搞好英美之间的团结。妨碍团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国士兵的薪水比英国士兵的多得多;英国少女对报酬优厚的美国兵的青睐引起了英国人的恶感;英军官兵对尚无战斗经验的美军十分蔑视,认为他们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而美国人抱着“我们又要在这里为你们作战”的态度对英国人不大尊重。在高级军事岗位上,两国都有强手,又都有自己的民族主义观念。英美两国政治与军事机构不同,作出决策的方式各异,战术手段、指挥和参谋程序、民族心理及语言不一,这些都造成两国高级军官之间的误解。艾森豪威尔必须尽可能化解分歧,以便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 
  艾森豪威尔面临的挑战和责任,的确如他所说:“没有先例可循,好比航海没有航海图导航。”关于最高统帅的权力并没有正式的规定,即使有规定也不会有多大作用。照他看来“这种权力不能由一个国家施加给另一个国家的个人。只有信任和信心才能牢固地建立盟军统帅的权力,使他永远不会害怕缺乏这种合法权力。” 
  艾森豪威尔以他的才干、信念,动人的风度,热情的微笑,谦逊的态度,诚实与坦率,在完成英美盟军团结上取得了成功,消除了冷漠的英国人的疑虑。丘占尔称他“可能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人”。 
  “火炬”战役计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了许多争论和更改。英美两国海军一直强调海军支援和登陆舰只不足。8 月11 日艾森豪威尔曾召集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斯塔克海军上将、其他几名海军将领和一名叫弗兰克·托马斯的海军上校。他们都是美国海军军官。托马斯上校把局势描绘得漆黑一团,甚至说可能遭到一、二艘德国航空母舰(其实德国海军没有航空母舰)的威胁。他越说越起劲。当时在伦敦的巴顿义愤填膺,只是由于艾森豪威尔的干预,巴顿和托马斯之间才避免了一场公开激烈的辩论。艾森豪威尔坚定、明确地对讨论作出了结论。他说:“火炬”战役是总司令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下达的命令。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也不管有多大障碍,该计划心须实施。即使一艘护航舰都没有,我的命令要求进入西非和北非。不管有无军舰,我都要去开展这次战役,哪怕是我一个人划着小艇去,也在所不惜。”制订计划先要确定进行攻击的地点和能够投入作战的兵力兵器。最初确定四个港口为必争之地,从西往东依次是卡萨市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以及地中海岸的波尼。卡萨布兰卡是婉蜒于阿待拉斯山脉的那条向东穿过奥兰、阿尔及尔直至突尼斯的漫长而破旧的铁路的终点。如果没有这条破烂的铁路,英美所有进入地中海的部队都会被截断,甚至想突围都要冒极大的风险。海军不同意从这里登陆,因为这一带海岸在整个晚秋和冬季波涛滚滚,平均每五天中就有四天惊涛拍岸,很不适宜小舰艇登陆。奥兰和阿尔及尔势在必夺,而且奥兰附近的飞机场对于日后作战是必不可少的。阿尔及尔是该地区的政 
  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由于护航舰只和登陆艇不足,只能选择其中三点作为登陆场。这就产生了两种方案:一个方案是进攻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另一个方案则是进攻奥兰、阿尔及尔和波尼。艾森豪威尔组织人研究了很久,决心把全部兵力开进地中海,争取登陆成功后迅速向德意部队在北非的战略要地突尼斯城挺进。突尼斯城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使艾森豪威尔决心放弃卡萨布兰卡,集中兵力于奥兰、阿尔及尔和波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