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与官兵之间的关系又变得融洽如初。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11 月21 日,随军记者德鲁·皮尔逊违反诺言,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中披露了这一事件。由于他歪曲事实,大肆夸张,很快便在美国社会和政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界人士纷纷向国会请愿,要求国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且公布于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走向街头,他们大声喊着,“把巴顿赶出军队”,“艾森豪威尔不该袒护巴顿的罪行”。 
  面对各界人士的狂呼乱叫,美国陆军最高领导层是清醒的,他们既对巴顿所犯的错误表示遗憾和愤怒,同时,又一致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巴顿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军部长史汀生指出,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要做“严肃的军事考虑”,并明确地说,巴顿是美军中不可多得一员虎将,保留他的高级指挥职务是“符合战争的最高利益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竭力为巴顿辩护,并赞成把巴顿的永久军衔晋升为准将(巴顿的永久军衔原为上校)。正是由于美国陆军部最高领导层慎时度势,强硬地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巴顿才幸免于难。 
  11 月24 日,艾森豪威尔奉陆军部的命令,呈送了关于巴顿“打耳光”事件的最全面的报告。该报告详细而又客观地介绍了事件的经过和他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巴顿在改正错误方面所做的努力。该报告明确地指出:“必须记住,一方面巴顿在这些具体事件中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了解此事的军官都莫不感到气愤;但另一方面,巴顿本人爱护、鼓励并在物质上帮助士兵,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其结果是,在整个西西里战役中,第7 集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我亲自监督了这一事件的全部调查,并采取了在当时看来是适当的步骤,因为我相信,巴顿在任何进攻战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 
  用,而在这种进攻战中,作为一个集团军的指挥官具有忠诚、勇敢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据多次给我的报告说,巴顿最近每次在他部队的士兵面前公开露面时,他都受到雷鸣般的鼓掌欢迎。” 
  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巴顿终于没有被赶出军队,他仍然留在艾森威尔的麾下。“打耳光”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巴顿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军事指挥员,但是他性格中的所有弱点已经被世人所共知,尤其是那些能够左右巴顿命运的人已经知晓巴顿的全部品质。艾森豪威尔就说过:“巴顿具有某些令人遗憾的性格,他鲁莽、暴躁,有时容易冲动。。可以让他担任一个集团军司令,我敢担保,他率领的部队肯定会所向披靡。”正是由于艾森豪威尔对巴顿有这样的认识,他在给马歇尔的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把巴顿提升到集团军司令以上的职务。”以后的事实证实了艾森豪威尔就是这么做的。这表明,巴顿因“打耳光”事件已经影响到了个人仕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是巴顿个人命运中的一个悲剧。   
  留下隐患 
  尽管巴顿于8 月3 日和10 日打了士兵的耳光,但是,在当时,巴顿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因为,特拉斯科特的第3 步兵师进攻很不顺利,德军已经在北翼沿海路线上,控制了所有的制高点,美军陆路进攻严重受挫,为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巴顿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军事指挥上。 
  在综合判断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巴顿决定采取小规模登陆与陆路进攻相结合的两栖迂回作战之战法,每次登陆以1—2 个营的兵力实施,由海军少校截维森负责登陆的具体组织。采取这种战法以后,美军基本打破了僵局,进展开始变得顺利起来。 
  后来,巴顿回忆说,“在沿着西西里北部公路向墨西拿的推进途中,我们取得了一次两栖迂回作战的胜利,晚饭后不久(8 月10 日)又开始了第二次两栖迂回作战行动,呆在第3 师的凯斯将军打电话告诉我,第2 军指挥官布莱德雷将军及其下属的第3 师指挥官特拉斯科特将军均认为,第二次两栖行动太冒险,因此请求推迟这次行动。我要凯斯将军转告两位将军,战斗如期进行,我会立即赶到那里。我带上盖伊将军,让他在海滩下车奉命监督两栖作战部队出发。我随后前往第3 师司令部。那里只遭到一些零星的炮击,但我发现特拉斯科特这位最有闯劲的军官已经如此疲惫不堪以致他断定这次行动不会成功。我指示他执行任务并且告诉他,如果取胜,荣誉全部归他,如果进攻失利,由我承担责任。接着我打电话给布莱德雷将军,向他表达了同样的意见。我对他俩说,因为我完全信赖他们,所以我马上要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假如我呆在那里就谈不上对他们信任了。那天夜晚,我一直不能安睡,尤其是当敌军向我们射击的时候,当然他们并没有击中我们。起床号响过不久,值班军官哈金斯上校打来电话告诉我,进攻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美军总共实施了三次两栖迂回作战,总的来看,效果是一次比一次好。美军终于能够大踏步地逼近墨西拿。 
  8 月16 日凌晨,墨西拿守军在德、意军队主力已经撤离的情况下,迫于盟军的压力,开始边打边澈。上午6 时30 分,美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墨西拿。随后,美军开始清剿城中残余敌军。 
  正当美军逼近墨西拿的时候,蒙哥马利为了加快进攻节奏,把已经抽出来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的第5 师又调回前线。8 月16 日傍晚,英军先头部队抵达墨西拿,但是接待他们的却是美军第3 师的第7 步兵团。 
  8 月17 日,亚历山大两次电告丘吉尔说:“7 月10 日进攻西西里岛。8月16 日进驻墨西拿。38 天内占领了全岛。”“1943 年8 月17 日上午10 时,最后一名德军已被逐出西西里。全岛现己在我们手中。” 
  西西里战役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17 日上午10 时30 分,巴顿豪情满怀的进入了墨西拿。他胸前佩带着艾森豪威尔前一天授予他的第二枚优质服役十字勋章,身穿漂亮的华达呢军服,乘着标有三颗银星的指挥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墨西字大街上频频地向人招手。有趣的是,此时此刻,艾森豪威尔正在为如何处理巴顿“打耳光”事件而大伤脑筋。 
  巴顿终于如愿以偿,他知道,在与蒙哥马利的这场竞争中,他是名副其实的胜利者。巴顿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全体官兵,他在嘉奖令中写道:“第7 集团军的军人们,你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获得了胜利的荣耀。经过38天连续不断的战斗和辛劳,你们给战争史叉增添了一页光辉的篇章。。军中的每一个人部分享了荣誉。你们摧毁了敌人的荣耀,你们的威名将永世长存。” 
  战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公布了如下一些数字,“在西西里战役中,英、加、美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为31158 人,其中美军损失7445 人。意、德军中的损失大约是16500 人,包括13200 俘虏。” 
  综观西西里战役,盟军经过38 天的艰苦作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但是,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仍然暴露了很多问题,诸如,大规模空降失利;陆空协同不严密等等,尤其是在战役的中后期,由于美军与英军之间的竞争,使盟军的指挥出现失误,致使德军迅速组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一度使盟军陷入被动境地,尽管盟军后来又夺回了主动,但凯塞林已经争得了足够的时间,以致于在盟军空军狂轰滥炸面前,德、意军队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撤退。罗纳德·卢因评论道:“西西里战役肯定是一次胜利的战役,但是在胜利中隐藏着失败。大多的德国人逃跑了。” 
  根据德军最高统帅部8 月18 日的统计数字,德军大约撤走了6 万人,意军大约撤趟了7。5 万;德军还撤走了9605 辆车辆、47 辆坦克、97 门火炮和1。7 万吨弹药。对此,丘吉尔说:“对于盟军来说,这不是合理的战利品。”西西里战役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由于盟军未能在西西里抓住德、意军队的主力,将其就地歼灭,从而增加了盟军尔后进攻意大利本土的困难,可以说,西西里战役给盟军尔后作战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   
  十四、猎魔除凶墨索里尼垮台 
  德,意军队在西西里岛失败以后,意大利本土己完全暴露在盟军的眼皮底下。墨索里尼,这个魔鬼,杀人凶手,倍觉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但他仍然企盼能够出现奇迹,以便打败盟军,实现他的罪恶梦想。 
  但是,上帝已经擦亮了眼睛,她不会再保护墨索里尼了,因为,墨索里尼罪孽太深。一场真正的猎魔除凶行动就要开始了。 
  贝尼托·墨索里尼(1883—1945 年)是意大利的独裁者、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党魁。1922 年10 月,他在垄断资产阶级、军队和天主教教会的支持下,通过“进军罗马”的暴乱,迫使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屈服,当上了意大利内阁总理,当时他才三十九岁。这位“乡巴佬”出身的记者、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创始人,成了古罗马帝国以来意大利最年轻的一位总理。 
  法西斯(fasces)一词来自拉丁文。在古罗马帝国时代,法西斯是帝国大法官的权力象征,它的标志是一根木棍,中间有一把斧人。墨索里尼给“法西斯”注入了邪恶和暴力的成份,他的法西斯组织实质上是一个厉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集团,该集团的主要成员是退伍军人、失业青年和小资产阶级狂热分子。墨索里尼夺取了政权以后,意大利即开始了充满痛苦的历程。 
  墨索里尼上台后,一心想把意大利建成法两斯大帝国。他公开叫嚷:“全国各个角落都要法西斯化,一盘散沙的小资产阶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二十世纪是法西斯世纪”。他第一个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比希特勒在德国还要早11 年。整个意大利成了一个大兵营,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被一笔勾销。 
  墨索里尼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意大利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1926 年10月31 日,墨索里尼乘敞篷汽车前往博洛尼亚演讲,当汽车进入市区的时候,一粒子弹突然飞来,击中了墨索里尼的鼻子,差一点丧了他的命。 
  在墨索里尼长达22 年的独裁统治中,他对内不断加强法西斯专政,对外悍然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5—1936 年),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追随希特勒,犯下了滔天罪行,给意大利、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37 年9 月,应希特勒的邀请,墨索里尼前往德国进行访问。到达柏林的那一天,墨索里尼受到了手拿彩带和鲜花的200 多万德国居民的夹道欢迎,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墨索里尼甚为感动。在希特勒的精心安排下,墨索里尼参观了德国各种兵工厂。希特勒想在墨索里尼面前示强,以吸引他向德国靠拢。这一着果然奏效。墨索里尼深感德国兵强马壮,物资充足,和这样一个国家结盟,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大有裨益。 
  1938 年3 月,德国突然出兵吞并了奥地利,同年9 月,又占领了捷克的苏台德区,1939 年,德国又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行动,激怒了墨索里尼。因为奥地利是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德国出兵奥地利是无视意大利的利益。在侵占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墨索里尼也十分恼火,因为希特勒在采取行动以前,没有通知墨索里尼。墨索里尼认为,自己身为轴心国一方的统帅,决非形同虚设,而今受到希特勒的愚弄和欺骗,有失尊严,实属难忍。墨索里尼想和德国脱离关系。为稳注意大利这个盟国,使它不倒向英、法一边,希特勒千方百计拉拢墨索里尼。希特勒答应向意大利提供更多的煤炭、钢铁和财政援助。墨索里尼又投入到了希特勒的怀抱。 
  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划下,1939 年5 月22 日,德、意两国签定了新的军事同盟条约——“钢铁条约”。反映迟钝的墨索里尼高兴地说:“我们将和德国一起,共同携手前进”。 
  对希特勒的欺骗伎俩和独断独行以及墨索里尼的做法,意大利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当时,意大利许多高级官员都主张脱离德国,走自己的路。但是,墨索里尼一意孤行,坚持认为,尽管希特勒很不仗义,但德国军事力量强大,经济基础雄厚,是意大利可靠的盟友,如果意大利想成为强盛的大帝国,只能跟德国走,英、法是不可信的。 
  1939 年9 月1 日,德国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自认为聪明过人的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不需要立即参战,要看一看局势的发展再作决定。当德军势如破竹地闪击西欧的时候,在一旁观战的墨索里尼,被德军进攻之神速震惊了。他有点坐不住了。到1940 年春,德国已先后证服了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对此,墨索里尼对当初没有参战追悔莫及。正当德国准备进攻法国时,墨索里尼生怕胜利果实被希特勒一人独吞,于是,他断然拒绝了美国要求意大利保持中立的建议和英、法两国的拉拢,在意大利经济不景气、财政极度困难、意军尚未做好准备等情况下,命令意军仓促参战。 
  1940 年6 月10 日对英,法宣战,9 月12 日出兵埃及,10 月28 日进攻希腊。1941 年6 月22 日,伙同德国进攻苏联。到1941 年底,意大利投入战争的总兵力已达到一百万人。 
  然而,战争进程并没有按墨索里尼的意愿进行。闪击战逐步变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墨索里尼原想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以实现他的黄粱美梦,如今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在战场上,由于意军缺乏战争准备,部队军事素质低、武器装备差、后方补给不足,再加上官兵厌战情绪浓,因此,他们往往是盟军歼敌的首先目标。意军几乎每天部有大量减员。 
  意军在北非、西西里以及在苏德战场上的连续惨败,加深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