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寒门天下 作者:天天不休(起点2012.8.31vip完结)-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现郭嘉并无下一步的动作,蔡琰用微不可闻的娇羞语气唤道:“夫君,你,你还等什么?”
  郭嘉腰肢一弯,双手撑在蔡琰两侧,俯身近距离盯着蔡琰,问:“你的肚兜儿呢?”
  “肚兜儿?”蔡琰傻眼了。
  郭嘉挠挠头,继而问道:“抱腹,缚胸。”
  蔡琰恍然大悟,涨红着脸低声道:“沐浴之后,就未穿戴。”
  还不是为了方便你……
  郭嘉露出一副可惜的神色,凝视着蔡琰说道:“难道你不知道我最喜欢看你穿着肚兜儿的样子吗?尤其是那一款凤戏牡丹,啧啧……”
  此时上身裸露的蔡琰又羞又气,更加哭笑不得,作势挣扎要起身穿衣,郭嘉拦住她,莫名其妙地问道:“你去哪儿?”
  蔡琰没好气地翻个白眼说:“回去穿缚胸给夫君看。”
  一把将她推倒在床上,掰开她掩在胸前的双手朝两边一按,郭嘉看着那颤动掀起的峰峦波浪,笑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想走?真要让你回去再来,不是你有病,那就是我不是男人了。”
  满室皆春,娇吟轻啼回荡在暧昧烛光下的卧室中。
  两日后,郭嘉在府中处理政事。
  响应徐和叛乱的士族豪族首领都被处斩,直系子嗣也都被关押进了大牢之中,暗中关注成都动向的益州士族豪族还未有反应,估计也在犹豫吧。
  郭嘉算是从轻发落了,造反失败没有被夷三族,还能苛求什么?
  当然,必定也有想要继续造反的人,但只要不是益州全境的士族豪族勾结在一起叛乱,郭嘉就不怕,他的策略很简单,逐步打压士族豪族,分而化之,徐徐图之,打压到一定程度后,再雷霆一击。
  正批阅着关于造反豪族家产充公的文书,郭嘉看得十分仔细,豪族家产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既然赦免了造反宗族内的一些人,肯定也要留下一部分财产给他们,留得少,他们会继续反,留的多,不能给予伤筋错骨的打击,又显得处罚太轻,所以这个度量火候,郭嘉亲自来拿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徐庶趋步进入议事堂中,朝坐在主位上的郭嘉垂首道:“主公,张白骑到了。”
  将毛笔一丢,郭嘉托着下巴望向徐庶,轻声问道:“元直,张白骑在涪陵郡究竟做了些什么?”
  徐庶回道:“据探子回报,张白骑在涪陵郡也曾征兵,不过后来都放归乡里,前些日子张白骑与许多豪族私交甚密,收了不少馈赠,还一度与秦家嫡系女子结下婚约,后来主公撤军回成都,张白骑立刻退婚,并且与士族豪族断绝往来。”
  郭嘉随手拿起一份竹简,在手中敲了敲后问道:“涪陵郡在他的治下,民生如何?”
  徐庶答道:“张白骑除了征兵之外,再无扰民之举,麾下将士严守军纪,涪陵郡的百姓对张白骑并无怨言,张白骑放归三千征来的兵丁后还特意送去了些钱粮作为补偿。”
  郭嘉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至少张白骑还是个聪明人,只要痛改前非,悬崖勒马,郭嘉还是会善待他的。
  激反徐和与张白骑,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下场,自然也就天差地别了。
  放下竹简,白衣锦袍的郭嘉起身朝外走去。
  议事堂外的阶梯下,张白骑只穿着粗布白裤,垂首跪着,背负荆条,背后皮开肉绽,纵横交错的伤口有的结成了血痂,有的却还渗着血珠。
  临近寒冬腊月天,光着膀子必定寒冷无比,张白骑不但负荆请罪,更是自罚了三十军棍,背上那触目惊心的伤口足以证明这三十军棍并非作假。
  负手而立走出的郭嘉瞧见张白骑这幅样子,面无表情,心中却有些不忍,缓缓走到张白骑面前,寒风萧瑟,张白骑咬牙忍着巨痛与寒冷,不敢抬头去看郭嘉,但他知道郭嘉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伏地一拜,头磕在地面并不抬起。
  “张白骑罪该万死,请主公治罪。”
  长叹一声,郭嘉轻轻问道:“你犯了何罪?”
  惶恐不安,话音颤抖,张白骑痛哭流涕地说道:“主公三令五申要与民秋毫无犯,末将却征兵扰民,与主公命令背道而驰,实乃罪过,末将一时糊涂,铸成大错,请主公降罪。”
  其实张白骑很冤枉,他是瞧见司马俱征兵了,自己也不甘落后,所以也下令征兵,实际上他在涪陵郡就像是过上了地主的日子,将治军交给手下亲信,郭嘉不会纵容手下欺男霸女,这个张白骑心知肚明,因此他下令麾下将士自我约束,有犯了事的,张白骑也都小惩大诫一番,而他自己,窝在太守府里每天喝点儿酒,听曲观舞,过的十分滋润。
  司马俱的死讯传来后,张白骑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开始正视军法条例,征兵?那是将领能够自己做主的吗?一时昏了头不能一错再错,郭嘉是不是仁君贤君,张白骑不好说,但郭嘉杀伐果决,谋而后动的印象已然深入人心。
  徐和要造反,派人来邀请张白骑入伙,张白骑二话不说斩了来人,把人头直接送往成都。
  秦家也派人来劝说造反,张白骑毫不犹豫将秦家派来涪陵郡的人全杀了。
  这些做完,徐和兵败成都的消息也传来了,张白骑纵然已经划清了与益州士族的界限,也安分守己表示忠心,但他还是怕,他料不准郭嘉会不会拿他开刀,司马俱死了,徐和多半也必死无疑,黄巾将领中张燕从投效郭嘉的第一天就被郭嘉看重,张燕也全心全意为郭嘉效力,张白骑怕自己人头不保,于是负荆请罪,下场再惨,命应该能保住吧。
  其实郭嘉这两日也心绪不宁,他担心张白骑真给了他一个必须痛下杀手的理由。
  黄巾余部四将,司马俱御下不严恶贯满盈被他杀了,徐和造反兵败也被他杀了,张白骑如果落得同样下场,太平军中出身黄巾的将士们恐怕会心寒呐。
  不论该不该杀,杀了之后又有没有人拍手称快,那些将他视为反贼的诸侯们定会大肆宣扬他擅杀功臣的暴行,听风是雨的人恐怕对他的敌对与排斥又重了一分,有志之士止步益州,郭嘉想要招贤纳士也孤掌难鸣。
  现在的局面,是郭嘉喜得乐见的,公布了司马俱在巴东郡的恶行,徐和贸然造反已无须再论,张白骑负荆请罪,郭嘉心中暗喜,瞧见张白骑亲口认错,并且重罚自己打了军棍,足见其诚心了。
  伸出双手弯腰将张白骑扶起,将他额前散乱的发丝撩开两边,郭嘉动容道:“张将军,有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一念之差并未造成恶劣后果,现如今你也已经惩戒了自己,我心甚慰,却也沉痛难当,司马将军与徐将军的所作所为令我痛彻心扉,大业未成却有兄弟辞世,我是心如刀绞啊。张将军,你快去治伤吧,在成都养好身子,再返回涪陵郡。”
  张白骑卸下荆条,泪如雨下地朝郭嘉感恩一拜,垂首倒退数步后转身离开了大将军府。
  在郭嘉身后立在大堂门槛处的徐庶微微眯起眼睛望着张白骑血肉模糊的背影,心中轻叹。
  张白骑,好自为之。


  第四十九章 科举取士
  太平军中隐患消除之后,郭嘉下一步的动作就是从士农工商着手进行改革。
  但凡变法,无不是触犯权贵利益,但从根源来看,统治阶级内部如果不是腐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若不是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谁又会愚蠢到与统治阶级对着干?
  要是太平盛世,郭嘉想要变法,那是找死,因为被侵犯了利益的阶级戮力合心定会让他不得好死,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形势与春秋战国时倒有几分相似,而那时,率先变法领先敌方一步的诸侯国,都能从中受益,强盛一时。
  举孝廉茂才在西汉初年的确对大汉强盛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随着统治阶级的腐朽,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后,举孝廉的取士之途便成了门阀兴起的土壤,举荐才士也成了以权谋私的途径。
  最终门阀强盛,到魏晋时期有了九品中正制后,则出现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郭嘉想要变法,走在时代前沿,却也如走钢丝般命悬一线。
  也因此,他每一个决定都要小心谨慎,对待益州士族是先招抚,后示弱,等待机会逐步削弱打压,最后再完全拔除这颗毒瘤。
  在刘焉入主益州时就曾经打压过益州豪强,加上贾龙叛乱,刘焉残酷镇压,对益州士族造成重创,郭嘉入主后两方相安无事,可借着荆州之败铩羽而归的机会,激反了徐和,给了益州士族一个机会,的确有不要命的跳出来为徐和摇旗呐喊,郭嘉就有了借口向益州士族发难,而这一次,手腕也并不残酷,如同抽丝剥茧一般逐步削弱益州士族的势力,在造反平息以后,处置了不少益州士族豪族,经历了刘焉与郭嘉先后两次打压的益州士族这时,想要再反郭嘉,恐怕为时已晚,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徐和叛乱之后,郭嘉向他统治下的益州十四郡下达了求贤令,亲自手书一篇言辞激昂的文书,首先便对天下有志之士进行了一番抨击。
  骂他们只会求田问舍,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而后又在文中恳切地表达了希望有才之士来出仕为官,造福苍生,一展所长,剖蚌取珠求贤若渴之心可谓诚挚至极。
  在末尾,注明了腊月初十,大将军府恭迎有志才士前来应试。
  腊月初十,成都大将军府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从议事堂外的庭院到府外宽敞的街道上,摆满了矮桌和坐席,每个座位上都坐着一人,大多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他们手握笔杆,下笔如飞,在桌上的蔡侯纸上落下行云流水的笔墨。
  这时纸张很贵,算是奢侈品,郭嘉自己收藏的书籍都是竹简落在一起的,平日手书也都是用竹简,但是今天,他却奢侈了一把,给这近千人的士子用上了蔡侯纸来答题。
  郭嘉大方,因为这是不容儿戏的国家大事!
  举孝廉发展下去就是民族隐患,所以郭嘉要推出科举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郭嘉眼前出发,他推出科举制可以收揽天下寒门子弟的投效之心,因为他们的出身,别的诸侯太多都看不上眼,而郭嘉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你的才华。
  这是收心之举,但对于推动民族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地方着眼,益州虽大,却远离中原,郭嘉希望科举制能够给关东枭雄们一个模范的作用,什么是于国有利,什么是于国有害,郭嘉相信,真正的雄主,会看清楚的。
  而再将目光放远的话,郭嘉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谁能够令天下重归一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胡乱华还会不会出现!
  历史上曹刘孙魏蜀吴到最后,却都归于司马晋,可那时中国还有多少人口?八百万都不到啊!而在几十年前的东汉,却有五千万余!
  八百万的华夏子民,能够养多少军队?九品中正制下的官吏选拔制度又能让国家有多么强大呢?门阀强盛各为其主,八王之乱内耗严重,五胡乱华让华夏民族都有覆亡之危。
  想要避免五胡乱华,不是苛求胡夷发发善心,而是自身强大,在封建王朝中,首要便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盛。
  若是君主以及手下文武都向外敌奴颜屈膝,那整个民族还能指望谁来带领他们走上强盛?
  先废举孝廉,推出科举制,郭嘉之后还要兴建学堂,再现百家争鸣,天下想要读书的孩子都可以读书,他不屑愚民政策,统治阶级的确喜得乐见百姓愚昧逆来顺受,可郭嘉不认同,这就和后世闭关锁国是一个道理,稳住一时的统治,却遗祸千秋万代!推动民族的进步才是一个华夏子民应有的觉悟。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郭嘉能够穿越到此,建一时之功,不如留万世之名!
  倘若真能成就千古帝业,郭嘉也不在乎子子孙孙能不能守住家业,当他两眼一闭寿终正寝时,身后洪水滔天都已不重要了,一个后世人,若是还如始皇嬴政那般做着千代万代帝王美梦的话,那就真是疯子白痴了。
  华服锦袍的郭嘉站在议事堂外的阶梯上,看着下面的少年郎认真作答,心中充满了喜悦。
  今日来应试的士子有八百余,其中近两百是郭嘉在颍川数年教导的乡亲子弟,又有三百余是甄家数年来在冀州请先生教导的贫寒子弟,益州本土前来应试的人只有三百余,而其中又有多少是浑水摸鱼的,难以细说。
  这里面,秦宓邀请好友彭羕一同来应试,面对考题挥洒自如,丝毫没有半点儿为难之色,定是文如泉涌,胸有成竹。
  返回议事堂中,郭嘉自斟自饮,捧着茶杯,脸上浮现淡淡笑意。
  戏志才跨入堂中,来到郭嘉面前,说:“主公,这科举制日后每年都举行吗?”
  闻言放下茶杯,郭嘉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如此,不可半途而废,取士之途,应是学而优则仕,任人唯亲乃取乱之道。”
  戏志才脸色激动,他年少时怀才不遇,满腹才华却无机会一展所学,如今郭嘉推出的这个科举制,是给天下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与豪门权贵子弟在才学上一较高下。
  可是,戏志才却又沉思半晌,忽而问道:“主公,那这考题,出自何处?”
  郭嘉耸肩随意道:“圣贤经传,诸子百家,无所不考。”
  科举制也有弊端,最大弊端就是甄选出来的人才只会考试,不会做实事,郭嘉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千多年后这个弊端都还存着呢。
  但是他可以避免士子们为了应试而读死书,如果说只考儒家典籍,恐怕没人会再去研读其他学派的知识,所以,考题范围要大,没有固定出处,换言之,综合型人才至少要比只能吟风弄月的人更有实干能力。
  听到郭嘉这么说,戏志才也没意见,科举制只不过刚刚推出,他们属于拓荒者,也许完善和改进,只能交给后人了。
  想起一事,戏志才忽然沉声道:“主公,今日来应试的人里,除了你特意请来的广汉秦宓,还有一位身份特殊,他叫张松,他的兄长张肃,是蜀郡豪族代表,上月末,刚刚被斩。”
  张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