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等。
3。研究创造能力。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不是培养历史专门人才,提出
培养研究创造能力似乎不太合适。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事
物,也需要培养具有很强的研究创造能力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研究创造
能力也不是高不可攀,在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就含有研究
创造能力的因素,它们之间没有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在中学生中出
现过一些有研究创造能力的人。如北京二中王晓同学,以地名为经、以历史
事件为纬,编写了一部24 万字的《中国历史地理小辞典》。刘慧军同学利用
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史料,写了一部30 多万字的历史小说《光武帝》。还有不
少中学生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历史小论文,被一些期刊采用。所以,问题的
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贯彻与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
究方法,给学生留有创造思维广阔驰骋的天地。学习、运用、研究、创造是
相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与深化的过程。
最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以知识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
一个闭目塞听没有文化知识修养的人是很难有较高的能力的。但知识又不等
于能力,特别是死读硬记杂乱无章的知识充塞头脑反倒使人愚笨。只有学得
生动活泼、理解深刻,而又注意在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能力。
所以,培养能力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进行了,必须有目的
有计划的培养,要心中有数。前边提出的那些能力,应当在哪个年级进行,
通过什么基础知识、手段和途径,都需要教师有明确安排。上海有些中学分
年级列出了培养能力的目标和要求是可取的。我还主张,根据历史学科的特
点和对能力的要求,列出一些专题,除了平时教学结合教材进行培养以外,
还可以集中进行讲授和训练,类似于语文课本对语法、文体的知识处理那样。
2。以思维能力为核心,教师要起示范作用。观察社会历史问题最重要的
是要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恩格斯说“没有理论思维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
也联系不起来,没有正确的观点统率,知识就是一堆无用的东西。”所以,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中就要以身作则,处处注意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为学生作示范。日积月累,积以时
日,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时宗本的讲授夏王朝的建立,以及他
讲的《文艺复兴》等课,都是很好的范例。
3。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能力是靠训练培养的,是靠实践锻炼提高的,也
是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能力就无从谈起。
教师水平再高,讲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认识、观察、实践活动。学生
在学校的实践活动就是学习和运用知识,通过阅读、听课、思考,小组议论
或课堂讨论,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以及写历史小论文或读史一得等活动锻
炼提高自己的学习观察能力。最好能走出小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
教师的指导下,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访问历史事件的参加者,
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是养历史观察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四、修养与提高
我是1952 年师大附中高中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当时国家因教育
事业的发展急需教师,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仓促上马了。尽管我的学习
不错,又于1950、1951 年教过儿童夜校,但因没有学过历史专业知识,一切
得从头学起,所以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教育事业大发展,领导上重视
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骨干力量,我于1956 年就被任命为历史教研组长,担任高
中三年级的历史课,我当时22 岁,比高三学生大不了四、五岁,又是初教胡
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尽管我很努力,又去听教同一内容的谢承
仁老师的课,但还是有许多问题讲不清楚。我记得讲完“五四”新文化运动
统一战线的分化,下课后学生拿着课本问我:“‘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
个潮流。。。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
展’。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呢?”我没有
读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也确实不懂什么是形式主义向“左”右的分
化,半天无法回答。这件事给我一个教训,教历史不但要钻研史实,提高业
务水平,还要学习钻研政治理论,提高思想水平。从此,我就开始了系统的
政治理论和业务进修。我参加了北师大历史系函授学习,通读了《毛泽东选
集》,并重点学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关
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篇目,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才大有长进。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进修与提高,我现在虽然积累了一些知识与经
验,但仍然感到历史课难教。这是因为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社会科
学的基础,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
术、科学技术。。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虽不能样
样专精,但必须有所涉猎,成为邓拓、吴晗倡导的“杂家”。而一个人的精
力有限,要把课本中提到的问题都搞清楚十分困难。比如关于祖冲之推算圆
周率、僧一行测定子午线等等,都需要请教专门家才得以弄明白。在这方面
我曾向时宗本老师学习。他是北京历史教学界公认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人。他念过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知识基础深厚,并且辛勤耕耘,好学不
止。为了弄清宗教问题,他访问求教过牧师、阿訇和居士,为了讲清《文艺
复兴》中提到的那些人物和作品,他看了原作和许多人物传记。所以讲起课
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就中学教学的需要来看,我认为有关历史纪年、历
史地理、民族、考古、宗教与目录学方面的知识应准备的更多一点。
历史课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
修养。学习历史是为了“资治育人”,“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教师
不是政治家,很难从政治现实的角度评价历史,总结经验。但我们是教育者,
我们的教学又离不开政治。国内国际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重大事件,今天是
政治现实问题,明天就会成为历史问题,就会成为我们教学的内容,像“四
五”运动、苏联解休、东欧骤变,像日本政界某些人物时而为侵华战争辩解,
像美国时而拿人权问题指责我们,等等。这些我们都回避不了,在教学中应
有鲜明的立场和政治态度。列宁说决定教学的政治方向的是教师。教材编写
得再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但教师不按教材讲授,
另讲一套,或用错误的观点讲授,教材的优点就得不到贯彻。记得“文化大
革命”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过一次理论务虚会,有些人的发言
制造了思想混乱,从否定“文革”到否定毛泽东,从否定毛泽东到否定毛泽
东思想,以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这股思潮很快传到学
校,影响着教学的进行。我对此提出个人的不同看法。不久,邓小平同志鲜
明地提出要“四个坚持”,才使局面好转,混乱的思想得到澄清。
历史课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观点的指导,要求教
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历史课本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编写的,教师缺乏理论修养就很难驾驭教材,往往出现观点的错误。记得50
年代中期,北京一中的一位老教师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就提出了“人同此
心,心同此理”的观点,没有对国共两党的抗日进行阶级分析。这是可以谅
解的,因为刚解放不久,老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还不够深入,
难免还出现一些唯心主义观点。但到80 年代中期,我听一位青年教师讲抗日
战争,他介绍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将士的抗日活动,这是可取的,但对国民党
的抗战和它的片面抗战路线不作阶级分析,则是个缺陷。这是带有倾向性的
问题。由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统率教材,
教学中出现了就事论事,为教学而教学的倾向。
历史是社会现象,复杂纷纭。学习研究历史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和观点
的指导,就不易看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史专家金景芳教
授说:“没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我掌握的那些文献材料或者不能解释,或
者只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死东西,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于是我边治史边读马
列书,越读治史越有体会。”戴逸教授说:“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只能搜
集、排比历史资料,描述历史过程的个别片段,而不能认识历史的规律和本
质,有的甚至会误入歧途,得出谬误的结论。”治史如此,教学也是如此。
我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如果说我的教学有一点特点,有一点成绩的话,那也
是得益于政治理论的学习与修养。我的业务基础并不好,1956 年教胡华的《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成为我教学生涯的转折点。我热爱中共党史和毛主席
著作,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能够找到的一切材料,有时兴奋得难
以自控,好像每个细胞、每根神经都抖动起来。从这里开始逐步扩展,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史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下过苦功啃过几本马列
的书,像《哲学的贫困》、《序言》、《唯物主义与经验
批判主义》、《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等。虽不能都懂,但受益不浅。
我的教学以生动活泼,感情充沛与理论分析见长。我比较重视历史事件的时
代背景、内在联系与影响作用的分析。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我把它们放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总的分析。说明
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对挽救民族危亡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和主张。农
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在历史舞台上表演过了,都失
败了。领导革命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这是客观的历史的
必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历史教师除了具备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修养外,还须具备教育理论的
修养。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被介绍到国内来,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
夫的发展理论和“高难度”、“高速度”的教学原则等。我国的教学理论研
究和教学法的改革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景象,例如有关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
养就发表了不少论著。此外,像学科教育学和教学法的研究,也有不少论著
发表。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原理原则和规律性,历史教师只有掌握
了这些理论和原则,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收到好的
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感到教学能力的锻炼提高十分重要。常常遇到这
样的情况:一位教师业务知识与理论修养功底深厚,但教学能力差,课堂教
学效果不佳。另一位教师虽然业务知识与理论修养功底较差,但教学能力强,
课堂教学效果反倒很不错。可见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教学能力包括钻研组织
教材的能力、讲授教材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绘图写字运用教具的能力,以及
组织教学课堂应变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靠教学实践的锻炼和经
验的积累。但对青年教师来说,能够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听一两位有经验的
教师的课,则是提高的捷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北京一中时,
系统地听过谢承仁老师的课,后来因工作需要又较系统地听过宋毓真和时宗
本老师的课,受益匪浅。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最重要,无论如何也要下功夫练好。谢承仁、
宋毓真老师的语言简练、严谨、准确,逻辑性强。如果实录下来,就是一篇
很好的文章,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时宗本老师的语言生动、幽默、含蓄,常
常能够引发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讲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讲到劳动价
值论时,时老师提问学生“空气和水对我们重要不重要?”学生答“重要”。
老师接着问“空气重要多少钱一斤?”同学们都笑了。这说明空气虽然重要,
但是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本来是比较难讲的
概念,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印象非常深刻。还有一次讲英使马戛尔尼来华,
朝见乾隆要求扩大通商,乾隆不允,回书说“中华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时老师解释说:“你英国的呢绒哗叽再好,也
比不上我们的绫罗绸缎;你的四轮马车也不如我们的八抬大轿坐着舒服。”
一句话说得学生兴趣盎然。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提高理
论业务水平,只有对问题理解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正确、准确。但也确有一
个技能技巧问题。有些人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就要靠有目
的的练习,多听、多看、多讲。时宗本老师阅读广泛,特别爱读历史小说和
文艺作品,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历史小说和大小仲马的名著。我也有
这样的体会。我喜欢读中国的古典名著,特别是《红楼梦》读过好几遍。也
喜欢读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和曹禺的戏剧。我认为这对于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钻研组织教材的能力是个无止境的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是个精益求精
的过程。教材课本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时数的安排也不断变化,同样的内
容给小学、初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