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法,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能在教师的“微调”中得到适当调整。
3。讲与练
课堂教学是师和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要主导,学生是
主体。主导与主体,必须各得其所,讲与练,必须巧作安排。
“教师不是漏斗,学生不是容器”。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法之为害,
早已经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不练,使学生失去了“主
体”的身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但也不能只练不讲,教师放弃
了“主导”的作用。放任自流,或者形似设问启发,实质徒令学生照书答问,
谈不上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的失职!如果为了纠“只讲不练”
之偏而“只练不讲”,则过犹不及!
(三)捕捉历史自身美的因素——再现出一个美的世界
历史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
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珍品,名胜古迹;历朝历代杰出人物灿烂的人
生,闪光的思想;各种各样超时代的科技成就,发明创造。。犹如无数个光
点,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把一条历史的长河映照得绚丽多姿,光彩照人。
捕捉住历史自身美的因素,把蕴含在历史自身内部的引入魅力融汇到教
学中去,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可以撞击学生的心
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岂不正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功能吗?
自从有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我们的祖先便在与天斗、与地斗的劳动过程
中,不断地追求美,创造美。他们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
无数精美绝伦的精品。中学历史教材里,文化史是政治、经济史以外最主要
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正在全国使用的新教材,更大大增加了文化史的篇幅;
造型雄奇的司母戊大方鼎,绚丽动人的敦煌壁画,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
俑,宏伟庄丽的明清故宫,更有那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利用教科
书的文字和插图,辅之以各种挂图、模型或实物,安排几次文物古迹的参观,
世界公园的游览,几乎可以把古往今来世界上绝美的艺术珍品尽收眼底,可
以唤起学生对审美对象种种感受,诱导出追求真理追求美的高尚情操!
在中外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灿若群星。他们中有为国捐躯的爱国志
士,有壮志凌云的革命英雄;有的是扭转乾坤、雄才大略的栋梁之才,有的
是钻研科学、繁荣文化的伟大天才。他们的嘉言懿行,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献
身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行美、心灵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谭嗣同“我自
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狱中题壁,就义途中“意气洋洋,颜色不
少变”的从容神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志;于谦“粉身碎
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风亮节;法国贞德姑娘在祖国危亡的紧急
关头,披甲跨马,高擎战旗,昂首挺胸的飒爽英姿;司马迁宁忍肉体伤残之
苦,坚持把不朽巨著《史记》完成;李时珍上山岭,守蛇洞,甘冒生命之险,
终于研究药草献成果。。风流人物、民族精英闪光的思想,震撼人心的事迹,
是天地人间心灵美的化身,捕捉住这些蕴含在历史自身内部的美的因素,充
实其情节,展示其伟业,在课堂里再现出一个美的世界,以情动人,以美感
人,这是历史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我们切莫小看了历史课美育的功能。在
那小小三尺讲台,45 分钟有限的时空范围里,却能使学生遨游在上下几千
年,纵横几万里之间,领悟做人之道,为国为民之责,萌发出追求真理、追
求美的向上之心!
历史课的美的教育,关系到一代跨世纪接班人的茁壮成长!
七、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
语言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又是教师传道
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尽管教师在课堂里还可以借助于板书、图片、实物、
幻灯、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表述仍旧是最主要的。我们听优秀
教师讲课,有人幽默风趣,有人简练有力,有人委婉动情,腔调虽然各异,
而表情达意都有一套功夫。有的教师学贯中西,满腹经纶,由于语言表达能
力不高明,课堂上词不达意,言不达情,因此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一个合
格的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一)历史课堂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有人说话慢,似乎
并不需要划一。但是,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连珠炮的发
射,总嫌攻势太猛,学生的听力能跟得上吗?能捉住你每个字每个词的发音,
并且把这些声音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象吗?教学不同于茶余
饭后的讲故事,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
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接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要么使人疲于理
解,要么使图象重迭,造成混乱,什么也没有听懂,教学的效果受到损失。
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讲课声音太高,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
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
有的教师整堂课都是高八度和惊叹号,也许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学
生。可悲的是,他那里满头大汗,声嘶力竭,可学生这里却只是替他吃力,
笑他无能。相比之下,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慢慢地道来,缓缓地诉
说,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
唯恐把老师的声音滑了过去,听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其实,一堂课45 分钟不能匀速前进。老和尚念经,平平的缺乏变化的语
调催人欲眠,容易使人感到困倦。课堂语言的快慢、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
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使声音跌宕起伏,疾徐有间,语调抑扬顿挫,
富有节奏感。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声:讲坏人当
道,百姓受苦,可以音律低沉凝重,如闻唏嘘之声;叙述一段生动曲折的过
程,要打出节拍来,重音符号、休止符号要巧作安排。重要的概念、千古警
句的介绍,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吐给学生。总之,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
“听”服务的,教师的讲必须和学生的听协调一致,才能出现学生听课的最
佳状态,才能收到教学语言的最佳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用词艰涩,
学生不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必然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代史引
用的古文,世界史出现的外语,不宜长篇大论,必要引用时,要作解释。教
师语言也不能尽是大白话,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听得乏味,令人扫
兴,一样的会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新教师或实习老师
初上讲台,往往给人以一种背诵讲稿的感觉。背诵讲稿非但听起来味同嚼蜡,
没有味道,而且会失去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学生听讲时,替老师担忧,
好心的学生悬着一颗心,唯恐老师背不下来,怎么办?调皮的学生等着看笑
话,至于教师究竟讲了些什么,反而被大家忽视了。
(二)历史课堂语言贵在一个“准”字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
位的。1840 年就是1840 年,多加一年,少说一年,都是违背了历史的事实。
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你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
六国,秦朝的历史开始了,嬴政称皇帝以后,你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
王”和“秦始皇”;“秦国”和“秦朝”,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到时序,前
后乱用,或者模棱两可,闪烁其词,都是科学性的错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应该是:推翻了2000 多年的“君主制度”或者“封建君主制度”。有的教
师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统治”。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
结束了君主制度,而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
老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在这里,“封建君主制度”和
“封建统治”,文字相差无几,概念却大相径庭了。
历史教师非但要用准确确切的语言,用词严谨地讲清楚各种历史概念,
就是形容词的用字遣词也必须恰如其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也都在禁忌之
列,历史课堂语言有别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尽可以无限夸大:“白发三千
丈”,“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些远离实际的形容词
在文学诗赋里是被称颂的绝妙佳句,但是在历史课上是绝不允许的。历史课
堂语言切不可美辞而害意,丢了一个“准”字。
(三)历史课堂语言要追求一个“精”字
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字,说话务求明白、简练、干净。简练干净
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重点的话越讲得多,听的人越糊涂。教
师从第一天走上课堂开始,就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
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
嗯”。。这些官腔、训话腔,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讲话内容的外壳上
蒙上一层尘雾,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为了使学生全部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一些好心的教师养成了重复的
毛病。为什么要一句话重复几遍呢?多遍重复,成为蛇足。但是在特别重要
的关键性的地方,或者估计学生有听不清楚的地方,为使全体学生都没有滑
过你的话音,教师完全可以把已经说过的,换一个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
达一次。当你介绍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荀子,说:“荀子和孟子是齐名的”。
如果耽心学生没有听懂,或者听不清楚,最好不去作一次简单重复,你可以
补充一句“荀子和孟子在当时有着同样崇高的社会地位”。
准确而精练的语言使人产生美感,而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
来回重复,只能使听者生厌,兴味索然。至于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甚至插
科打诨,荒诞不稽,学生也许会捧腹大笑,叫好于一时,扪心自问,对得起
学生吗?
(四)历史课堂语言的情感色彩
历史课堂上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几千里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着进行曲开赴前线
的壮丽画面。而这些声音,这些画面,除了借助图片、表格、实物的应用,
音像材料的辅助,主要的应依靠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把他们再现在学生面
前。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的品德思想更需要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触动
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
历史课堂语言要充分发挥出她的魅力,还要富于文采,富于感情,做到
以情动人。北京三中朱尔澄老师素以寓情于理见长。在中国古代史《明清文
化》一课中介绍了徐光启的科技成就,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他最早接触
西方科技、最早察觉到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历史贡献之后,添加了一个徐
光启之死的细节,她说徐光启71 岁死于大学士官位,“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据说只有白银10 两,一品大学士,不置家产,多少年来为后人钦佩。——盖
棺之日,囊无余资,闪耀着徐光启金子般的品质”,启发学生从优秀科学家
身上学到人生的价值。朱老师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渗透在她低沉而又坚
定的语音之中,做到了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
(五)历史课堂语言的时代气息
历史课堂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
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在历史课上,倒是应当适当引用古人说过
的原话,古籍记述的原文。一句“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以把志
在“还我河山”的岳飞,满怀胜利信心,准备乘胜追击,直到完全收复失地
的豪情壮志,以及僵城大捷之后,岳家军欢庆胜利、有说有笑的时代气息,
鲜明地摆到了学生面前。
原话和原文不能用得太多,使学生难以接受。那么,什么地方引用原话
原文为宜?第一,要害的地方,或者能够用原话一语道破的地方。如,林则
徐禁烟,他一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了一个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民族
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
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
毕露无遗!
第二要短而精,浅而显。如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他说:“今削之亦
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把削藩的必要
性阐述得既深且透,而文字浅显易懂,用字仅22 个。如果引用的原话原文内
容虽属要害,而文字艰涩,寓意费解,就不宜采用。人教社新教材各册都在
课文旁专辟方框,引古人的原话原文,这是对旧课本的一大改进!
有的教师担心增加原话原文会增加难度,担心学生不容易接受。其实,
有时候补充古籍上一句原话,看似增加了难度,实则简化了教材内容,更便
于记忆巩固,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果时,补充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
可以唤起学生一串联想:汉军取得了重大胜利,长时间里,匈奴贵族不敢再
带兵到蒙古大沙漠以南骚扰,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一句原话,一段原文,
一个成语,可以形成一个概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