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这时,红四军才算喘了口气,陈毅有机会召集前敌委员会会议,传达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九月来信”是一封颇为重要的指示信。此信支持了毛泽东。信中指出:集权制问题。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作极端民主化的掩护。②③《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显而易见,周恩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地表示了对毛泽东投赞成票。因为毛泽东向来主张,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即“党指挥枪”。信中还指出:    
    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红军中右倾思想如取消观念、分家观念、离队观念与小团体倾向,极端民主化,红军脱离生产即不能存在等观念,都非常错误,皆源于同志理论水平低,党的教育缺乏。这些观念不肃清,于红军前途有极大危险,前委应坚决以斗争的态度来肃清之。②信末提及:    
    详细解释及具体办法已向陈毅同志面谈,当由其口达前委及全军同志。③这表明,中共中央授权,陈毅是中央指示的最权威的传达者和解释者。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要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周恩来强有力的支持,使毛泽东摆脱了危机。    
    朱德当即表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他很爽快地对陈毅说:“过去的那些我收回,我们请他回来!”《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第十页。在前敌委员会结束之后,朱德和陈毅当即修书一封致毛泽东,转达中共中央关于他复职的指示,并派出一支部队前往上杭县蛟洋,迎接毛泽东回红四军。    
    毛泽东终于回来了!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抵达长汀县,在那里与朱德、陈毅会合,重新出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重新成为红四军的最高首长——从他六月中旬失去这一职务,到此时复职,历时将近半年!    
    毛泽东结束了危机,红四军也结束了危机。朱毛紧密合作,红四军又成了“朱毛红军”。    
    


第三部分:驰骋赣南复出的毛泽东着力整顿红四军

    毛泽东刚刚官复原职,马上修书一封致中共中央。信中跃动着他复出的喜悦。信不长,意在向中共中央报告自己已经复职:    
    中央:    
    我病已好,十一月二十六日偕福建省委巡视员谢同志(即谢汉秋——引者注)从蛟洋到达汀州,与四军会合,遵照中央指示,在前委工作。四军攻梅县失利,损失虽不小,但士气仍振奋,目前一时期当在福建境内工作。闽西已有八十万赤色群众足以掩护红军,刘(和鼎)金(汉鼎)张(贞)等“会剿”,形势并不严重。现决定整理一时期,即向刘张进击。打破“会剿”局面,才是出路。正在准备一个月给养。    
    四军党内的团结,在中央正确指导之下,完全不成问题。陈毅同志已到,中央的意思已完全达到。唯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除请中央将党内出版物(布报,《红旗》,《列宁主义概论》,《俄国革命运动史》等,我们一点都未得到)寄来外,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书名另寄来),请垫付,寄付地点“”引者注:现保存在中共中央档案馆的此信是抄件,引号内的地点空缺。。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余详前委报告。    
    毛泽东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汀州信中提及的“布报”,即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红旗》,则是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    
    写罢致中共中央的信,毛泽东又给老朋友李立三写了一封信,交给地下交通员一起带往上海。毛泽东致李立三的信也很短,全文如下:    
    立三兄:    
    多久不和你通讯了,陈毅同志来才知道你的情形。我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信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能抽暇写信指导尤幸。    
    独秀近来行动真岂有此理,中央的驳议文件已经到此,我们当普遍地宣传。    
    共产主义的敬礼    
    毛泽东    
    这里提及的“泽民”,即毛泽东之弟毛泽民,当时在上海负责中共中央出版部的工作。    
    “独秀”,即陈独秀,当时在中共党内散布托洛茨基观点,成立了反对派小组织。    
    毛泽东发了这两封信之后,便着手整顿红四军。他发觉,在他离开红四军这半年时间里,红四军中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    
    中共红四军“七大”撤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之职以后,又在十月上旬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八大”。那时否定了“由上而下的家长制”,而实行“由下而上的民主制”,以为无产阶级应实行最彻底的“民主”。于是,什么事情都要开会讨论。调一个人,拨几枝枪,都得开会讨论,一讨论便是几个小时。前委不再是红四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却成了各纵队的“联席会议”。起会来,非得各纵队的头头脑脑全部到齐,少一个人就得等,等齐了才开会。“一开会就得争论半天,前委还认为这样才是无产阶级的办法。因此当时全军政治上失掉领导的中心。”共福建省委:《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一九二九年七月至一九三○年四月。    
    中共红四军“八大”在上杭县召开时,成了一次争论不休的会议。光是为了选举前敌委员会委员,就争论了很久,最后来一个平均分摊,每个纵队都有人参加前委,选了十七人之多。内中有个谭玺,是中共中央派往红四军工作的,当时正在一纵队,没有出席会议,可是有人提议他应该进入前委,说他如何如何的好, 会上宣传了两次,结果谭玺竟成为前委的常委!其实,当时他初来乍到,还没有几个人认得他……为了补充兵员的不足,很多俘虏兵加入了红四军,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教育,他们把国民党的作风带进红四军:有人骂党代表是“卖狗皮膏药”的;有人打骂士兵,所谓“不打不成兵”;有人赌钱,谁赢了钱谁请客;纪律松懈,搜俘虏腰包、偷嫖女人……    
    毛泽东复出之后,下力气整顿红四军。他在作了一个月的准备之后,决定召开中共红四军“九大”。他反对“八大”的做法,否定了那种“分割式的以各纵队为条件”分配前委委员的方法。鲜明地提出,只有符合三个条件的人才可当选前委委员,而不必考虑各纵队之间的入选比例。毛泽东提出的三个条件是“政治观念正确,工作积极,有斗争历史”。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陈毅的主持下,中共红四军“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古田是上杭县最北的大集镇,地处群山之中,有一千多户人家。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史称“古田会议”。一百二十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共红四军“九大”的气氛跟“八大”的截然不同。“八大”时“什么事都是民主,大家要怎样干就怎样干”,“无组织状态的开了三天毫无结果”中共福建省委:《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一九二九年七月至一九三○年四月。。这一回,会议开得井然有序,红四军的“三巨头”分别作报告:陈毅传达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会场上高悬四条标语,即“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盲动主义”、“反对冒险主义”、“反对机会主义”。会议只开了两天。在听了三个报告之后,通过了十二项事先起草好的决议,即《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病员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政治决议案》、《废止枪毙逃兵决议案》、《接受中央指示决议案》、《拥护〈中央反对机会主义及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的决议》。如此高的工作效率,是“八大”所不可想象的。    
    大会的主角是毛泽东。由他起草的决议《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后来改题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收入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这篇决议中,毛泽东历数了八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一)关于单纯军事观点;(二)关于极端民主化;(三)关于非组织观点;(四)关于绝对平均主义;(五)关于主观主义;(六)关于个人主义;(七)关于流寇思想;(八)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毛泽东起草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了红军的性质: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毛泽东起草的这一决议,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决议”。《毛泽东选集》为此文所加的题注写道:“中国人民军队中的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以后有广大的发展和创造,现在的面貌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是基本的路线还是继承了这个决议的路线。”这一次改选前敌委员会委员,选出正式委员十一人,即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另选候补委员三人,即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内中的五人原本是在基层工作,毛泽东以“观念正确,斗争积极”为由提名他们为前敌委员,即宋裕和(湘南农民)、李长寿(独立团老兵)、田桂祥(湘南农民)、黄益善和罗荣桓。毛泽东当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这时的红四军,已有四个纵队。第四纵队便是邓子恢、张鼎丞那支闽西部队,在一九二九年八月成立。    
    


第三部分:驰骋赣南毛泽东写长信批评了林彪 1

    就在毛泽东驻兵古田进行整训之时,蒋介石下令进行“三省会剿”。“三省”部队,即江西的金汉鼎部队、福建的刘和鼎部队和广东的陈维远部队。刚刚结束了古田会议,毛泽东便决策主力由闽西向赣南转移,以避开“三省会剿”的锋芒——在三省之中,江西最“软”。    
    新年刚过,林彪先率第一纵队从新泉朋口出发。一月三日,朱德率红四军第三、四纵队从古田出发,经宁化向赣南进军。    
    毛泽东呢?他率第二纵队到龙岩县小池打了一场阻击战,然后返回上杭县古田。    
    这时,毛泽东读到了一封奇特的写给他的“新年贺信”,信中透露了一股悲观情绪,主张大敌当前之际,红四军应分散去打游击,各自找出路。    
    信的作者是谁?林彪!此时,林彪已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正在出征赣南途中。    
    尽管戎马倥偬,但是一月五日,毛泽东仍当即在古田村写下一封长信致林彪。除了向中共中央写汇报信比较长之外,毛泽东很少写长信。这次他给林彪写长信是个例外,竟然写了七千字!此信是一封公开信,写毕印发到红四军各基层单位。毛泽东在古田花了一天时间写毕此信,翌日便率第二纵队离开古田,向赣南进发。    
    这封长信,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成了著名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彪比毛泽东小十四岁,生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一月初一,即一九○七年十二月五日。湖北黄冈县人氏,本名林育容,又写作林毓容。    
    林彪的父亲,亲友通常称他“四爹”,在杂货铺里当店员。后来到长江小火轮上当会计,也做过织布工人。    
    林彪的母亲,亲友通常叫她“毓四婆”。    
    林彪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弟弟。    
    林彪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时从湖北带全家逃往衡阳,再逃往柳州。林彪的母亲死于逃难途中。大嫂在去贵阳途中被日本飞机炸死。父亲辗转打听到林彪的消息后,找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被送往延安。解放后来到北京,一九六一年病死,终年八十四岁。    
    林彪的哥哥在黄冈参加过游击队,一九五九年因脑溢血而死。大弟弟林向荣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政委,战死于太原。二弟弟林毓菊后来在天津一家医院担任党委书记。姐姐则生活在湖南。    
    林彪在九岁时读私塾,十一岁入八斗湾浚新学校。一九二一年,新学校停办后,他随堂兄到武汉读书。他受同乡陈潭秋、林育南的影响,思想日渐进步。一九二三年,林彪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林彪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自进入黄埔军校起,由原名林育容改名林彪。    
    北伐开始时,林彪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排长。    
    南昌起义时,林彪担任第十一军军部特务连连长。    
    此后,他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上山后一个月——一九二八年五月,他出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一营营长。过了半年,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他升为二十八团团长。这个团是朱德南昌起义带过来的主力团。过了一年多,他升任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成为红军的骨干将领。    
    林彪此人性格内向,言语不多,论指挥作战,确有一套本事。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一个一个台阶地迈上去。他在红军建设上也有贡献,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最后两项“注意”,便是林彪提出来的。不过,林彪又常常左右摇摆。在井冈山,在面临第三次“会剿”时,他便曾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