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资本战-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迹ǖ惫鄹袢缙渌隙碌突峄窭K痹诘笔钡男录悠鹿式鹑诮灰姿⊿IMEX)以及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买进日经225股价指数期货,同时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卖出日本政府公债期货。交易总市值约270亿美元,远超过巴林集团的资产总和。里森决定要赌日经指数不会掉到19000点以下,这似乎是一个安全的下注。日本经济在30个月的萧条后已开始复苏。私设的88888号账户还有一个便利之处:里森在伦敦时已学会把现金转入适当的户头,不论是在大阪还是在新加坡,都要求在交易日结束时即时交割交易合同的差额。由于88888号账户名义上归巴林银行所有,看起来巴林银行似乎自动地得到支付。
第29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1)
1994年12月和1995年的1月,日经225指数向19000点下跌。1995年1月17日,7。2级地震毁坏了日本城市神户。以往曾坚如磐石的日经指数在一周内下跌了7%以上。尽管如此,里森在之后的3周内已买进了几千手期指,把宝押在日经指数将稳定在19000点上。在2月份的头一周,里森赚了一千万美元,巴林银行高层欣喜若狂,梦想着里森每周都能为他们赚进这么多。但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和它的收益是相等的,此后里森开始了最后的疯狂,他完全逆市场趋势而动的大额交易使损失越来越大。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手日经期货及20000手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另一方面,日元利率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债券价格因而上涨,这又造成新的巨额亏损。显然,巴林的财务已经失控,巴林银行总部一直为里森的疯狂举动供给资金,4个星期内就达8。5亿美元。而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星期四,是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下午2点15分收盘的铃声响起来时,大厅里的叫喊声终于能停止下来了:里森买了市场上现有的所有期货合约。那天日经指数下跌了330点,但如果没有他,它一定会跌破1000点大关。一整天,他都在不停地挥舞胳膊大声喊话、龇牙咧嘴地填写票据,然后拿起票据送到管内勤的办公室去,要不就是拿起电话大声回话,然后给乔治打手势,让他在18100点买进,在18000点买进,在17900点买进。他成功地让市场反弹了好几次,但是回天乏力,市场还是下跌不止。到收市时,里森总共持有61040份日经指数期货的多头合约和26000份日本政府债券期货的空头合约,而市场走势和他的操作完全相反,里森带来的损失达到8。6亿英镑,这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最终把巴林银行送进了坟墓。
巴林银行最后被荷兰某集团以1英镑的价格象征性地收购了。巴林银行倒闭的消息在全世界金融市场引起了震动。在澳大利亚市场,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比价跌至历史最低点。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的金融市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然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便是巴林在1994年底发现资产负债表上显示5000万英镑的差额后,仍然没有警惕到其内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在发现问题至其后巴林倒闭的两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级及资深人员曾对此问题加以关切,更有巴林总部的审计部门正式加以调查。但是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极轻易的方式蒙骗过去了。里森对这段时期的描述是:〃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
巴林事件使各国都质疑英国和新加坡对期货业的内部稽核与监管是否趋势发挥了效能。同时把一家英国百年金融集团拱手让给荷兰的企业也使得英国检讨自己应该加强跨市场资讯交换和风险监管的措施。英国证券投资局(SIB)和美国期货管理委员会(CFTC)共同邀请了16个国家的主要期货和选择权市场的主管当局,于1995年5月在英国的温莎召开会议,在会上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了4项管理重点,即市场主管机构间的合作、客户部位与资产的保障、违约处理程序和在紧急事件处理上进行制度化的合作。这次会议的结论最后被公告为所谓的《温莎宣言》,这份宣言对于日后英国乃至全球期货市场的管理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期货市场也因为此事件的洗礼而更加意识到无国界交易的管理也应加快脚步进行。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
〃他堪称当今世上最不好惹的人物之一。〃
马来西亚总理达图o马哈蒂尔o宾o穆罕默德在评价乔治o索罗斯时说道
〃投资者的信心已全然崩溃。〃
日本经济学家下山正树(Masaki Shimoyama)于亚洲四小虎股市崩溃之际说道
第30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
〃在泰国,每位政治家都拥有一家自己的银行,而每家银行也都拥有至少两位政治家。〃
R·唐布希教授评论亚洲四小虎的经济结构
〃东南亚就好比幽暗隧道尽头露出的一道曙光,不过这少许的光亮却被误认为是希望的列车迎面驶来。〃
英国《经济学人》经济杂志
〃一个新的巨人即将诞生,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惊人的潜力和丰富的资源。未来的经济前景将取决于这个正在觉醒或可说已经觉醒的巨人手中,谁若忽视他,无疑是犯下后悔莫及的错误。亚洲企业规模之大,拥有无穷的能力和潜力,将足以让他成为未来全球的新焦点。〃国际企管顾问、作家汤姆o彼德斯(Tom Peters)说道。这是一个后果严重的错误评估,它让许多人因而掉入万劫不复的厄运。
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开始的?虽然世界上比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体制更糟、外债比例更高或依赖外债生存的国家还有很多,但为什么亚洲四小龙非要充当金融风暴的主角?本章对此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这只是偶然吧。但是更有可能真的存在着某些隐藏于货币投机行为之后的因素,使得这场东南亚金融风暴并非出于历史的偶然,而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因为这场金融风暴牵涉的输赢人数众多,令人不得不心生怀疑,认为事件背后存在着阴谋或计划。
不论事实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没有那种对金钱和经济实力疯狂追求的野心,就不会出现这种在亚洲四小龙身上上演的外汇投机盛况。这场投机风潮造就了一个每天成交总额约1兆美元的外汇市场,而这个数字比这些国家一年的经济生产量的总和还要大。
最后预演?索罗斯大败英格兰银行(1992)
就像部队进行军事演习一样,当大的投机者要在外汇市场上发动大规模攻击之前,也会先选择小区域小试一番。对于那些即将在东南亚发动金融战争的投机者而言似乎也是如此,他们早在脑中不知模拟了多少回决战过程。
乔治o索罗斯(George Soros)当然是这些伟大的投机者中的一员一个堪称当今最具传奇的人物。当1992年12月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曾问道:〃您买进黄金,每个人都认为他同样也应该买进黄金,因为索罗斯买进了黄金,结果黄金价格就上涨。您写了一篇文章怀疑德国马克的价位,结果德国马克就要贬值。您投资伦敦的不动产,结果第二天不动产价格的下降趋势立刻发生了转变。您认为,真的允许单个人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吗?〃索罗斯回答道:〃我个人的影响力当时是被过度膨胀了。事实上我非常清楚我自己到底有多少的影响力。大家对我的看法会自动更正,因为他们终将发现,索罗斯同样是会犯错的。然后您会看到,今天把我捧上天的这些关注,同样会我把毫不留情地拽下来。〃
这些预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但是很明显索罗斯说的并没有错。然而他既不是魔术师,也不具有超自然力量,而是具有过人的智慧,知道如何进行准确的分析,而且他的追随者中甚至还有掌管国家财政权力的人。在当时索罗斯的影响力来自于其他投资者对其分析的信赖和以实际行动来追随。而索罗斯自己的座右铭则是:〃要就全部,不然就不要。〃
他超凡的运作能力至少在他于1992年9月以百亿美元放空英镑而让自己一举成名这件事上就得到了证明。其投机赖以成功的因素就在于他那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合乎逻辑的假设。
他认为,德国统一会使大量资金从所谓的〃德国旧联邦州〃注入〃新联邦州〃,虽然资金输出会造成国库的严重负担,但如此一来在德国就会出现一种人为的繁荣景象,而同时间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都正处于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势中。这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德国会以调高利率来抑制国内景气过热,还是德国央行会在坚持欧洲团结互助的原则下,考虑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利益,尤其是考虑到欧元的走势,而放弃调高利率?它是当时影响市场操作的核心因素,若能预测正确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投机收益。索罗斯决定把宝压在德国人绝不让步和坚持原则的个性上。
第31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3)
事实上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过热,其中蕴藏着爆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德国联邦银行因此调高利率,想借以提高资金成本和抑制投资行为,当然也同时抑制消费行为。通货膨胀的危机因此而平息。调高利率会引发德国马克对欧洲货币联盟(EWU)其他成员国的币值相对升值的问题。但欧洲货币联盟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不允许马克相对升值,欧洲货币联盟的其他成员国只好相继提高国内利率来应对。但这对它们原就低迷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其中尤其是英国受到的创伤最严重。在那里原本就已很高的失业率有继续大幅攀升的危险。(受人为因素影响而景气升高的)德国与(受人为因素影响而景气滑落的)英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样英镑贬值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事后证明,索罗斯的预测是正确的。
索罗斯决定炒作英镑,他盘算着要大量抛空英镑,购入马克,待英镑下跌后,他就可以低价购买英镑来还清贷款,利用当中的汇率差价来净赚马克。1990年10月4日德国统一的第二天,一英镑兑换2。92马克。索罗斯打击英镑的活动进行得缓慢,但不断持续。一开始英国央行还有能力与之进行对抗,但调高利率的决策一出,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已屈居劣势,或甚至认为这是大势已去的象征。此时索罗斯买空英镑的投机行为吸引了更多投机者的加入。英镑下挫的压力于是更加沉重。投机活动越演越烈,最后英格兰银行终于不得不认输投降,并宣布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EWS)。英镑不断贬值,从1992年9月4日的1英鎊兑换2。81马克滑落至1992年10月5日的1英鎊兑换2。36马克。在接受《每日邮报》访问时,这位成功迫使英格兰银行屈服的金融炒作家兴奋地表示:〃英镑下跌让我净赚了10亿美元。〃但事后他又对盲目追随和信任市场主力的现象提出警告。他的这番表白到底是想转移焦点,或是他真的意识到,集合众人力量在短时间内真的可能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
其实只有当市场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状态,看出这种不平衡并且懂得善加利用时,才能成功地在市场上进行投机炒作。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在制度设计上充满瑕疵,加上欧元走势的各种强制规定,让索罗斯有机可乘并在外汇市场上顺利地掀起狂潮。若没有这些既存因素,贸然炒作,即使是索罗斯也会弄得血本无归。也就是说,正因为索罗斯懂得如何评估市场上的各种力量和市场的未来走势,才能从中获取暴利。而这也正是他对亚洲四小龙发动货币战并获得胜利的原因。
令人忌妒的成就
发生金融风暴的背景是亚洲四小龙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甚至超过德国〃经济奇迹〃时期的记录。例如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8%。亚洲四小龙(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国民经济增长上的表现极其卓越,正如下表所示的那样,其在国际出口市场上所占的分额更是不断攀升。
亚洲四小龙在国际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1970年至1979年的平均份额 4。5%
1980年至1989年的平均份额 7。8%
1990年至1994年的平均份额 11。4%
1995 13。5%
1997 14。8%
亚洲的权威领导人普遍认为所谓的〃亚洲价值〃,例如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等美德正是亚洲经济成长的最佳保证,而西方国家则因为〃道德价值的沦丧〃和〃过度强调个人权利的结果增加了社会成本〃等因素而削弱了国家竞争力,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曾这样评价道。根据亚洲知名经济杂志《远东经济评论》的报道,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多年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原因就在于人民勤劳、知足、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友善的投资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干预较少、有效率的管理机构、各项鼓励投资的优惠措施和民间的高存款率。但这些都只是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凡事皆有两面,这不过是其中的一面,亚洲四小龙在薪资成本上比较具有竞争优势,其工资只有西欧国家或美国的13%至50%的水平,但其严重的产业选择偏好和企业背负巨额外债则是另一方面。然而亚洲四小龙卓越的经济发展证明了朝圣者的选择是正确的,东南亚的确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圣地,也迫使投资者不得不齐聚于此,因为世界的未来就属于此。亚洲四小龙向世人展示了它杰出的经济实力,因此有不少人断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实力将不断增长,在未来甚至会超过日本。那么会对西方工业大国造成威胁吗?它会给西方工业大国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