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幻之路 (第三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渐削弱了轻而薄的顶盖。这些生物中任何个体所能旋加的实际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巨大的液态躯体甚至无法举起一粒沙子;但是熔岩一点接一点移动,它沿着短暂暴露在海中而留下的微小弱区溶化着。最后这些科学工作者小心翼翼离开那个薄层,只是伸出细长的伪足做一些收尾工作。事实上他们大多退得更远以便观察,两个助手完成了最后的任务。德洛尔已经准备好了,这时熔岩顶盖突然坍塌下来,使得他们原先剥离的大块石灰石掉入洞中。
  没有人感到十分惊讶。石灰石在有限的空间里就像岩浆那样活动,猛烈地撞击到距离外部虚空极远的墙上,一些碎裂的残片以一定的角度飞出。碎片也返回到距离破裂的顶盖最远的开阔的洞底。那种力显然存在;它似乎不但对液体起作用,同样也对固体起作用。熔岩顶盖的碎片也依从这种不可见的力;根据他们的判断,没有一块可以自由移动的碎片不受到这种力的支配。
  德洛尔一声不吭,他穿过石灰石流动到开口上面的一个点。在这里他尽可能把自己缩小到最小的体积,不慌不忙开始把他周围的岩石熔化掉。他早就设法穿到洞中岩石停息的那一部分,结果发现做不到;提供通路的微小裂缝只从熔岩表面深入一两英尺。现在他要到达那里——附带看看这种新发现的力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他有心得体会了!
  他深入其中的岩石断离了,情况跟早些时候一样;德洛尔成了他那个种族里第一个经受了重力加速度的成员。他也是发现落体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然停止这一事实的第一个人。他从上面摔落下来,并没有受伤——他毕竟习惯于在地震应变地区旅行,也习惯于靠组合冲击波看清事物——但是整个事件有点儿令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岩石掉落的时候翻了个个儿,他那种族里却没有一个成员突然改变与他周围环境相对应的方向。过了几秒种他才明白是他自己运动了,不是周围的宇宙在运动。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他便开始从他搭乘的岩石里冒出来;这样做的时候,他学会了有关万有引力的最痛苦的一课。
  德洛尔的躯体是液态的。它的密度小于水,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它的刚性不比水大。它的支撑点主要由岩石提供,在岩石里它恰巧暂时被“吸收”;它依靠控制液面的张力来运动,如同变形虫的运动一样——或者就此而言,就像人肌肉的运动一样。然而,在支撑的岩石外面,他只是一滩油——他一旦动身起程,就完全无法停下来。他搭乘的那块石灰石不完全处于巨型洞穴的底部;当他的部分躯体冒出来的时候,它倾向于往下流向可达到的最低点;他要么跟着流下去,要么断成两截,他就像固态有机物那样不喜欢后一种选择。他跟着流了下去。五秒钟以后,他成了一滩动弹不得的活性液体,位于一洼玻璃状无法穿透的熔岩底部。他在自己的表面上甚至无法鼓起一点波纹。
  他还能通话——那种熔岩传声性能极好。然而,他做得不够聪明;他的学生们听到的只是一系列不断重复的警告,要他们远离空虚的空间——以避免受那种力的支配——并要他们离开这一带地方,让他死去,但千万要将他的警告传遍世界——总而言之,话不多,但是歇斯底里之至。倘若德洛尔不是那么心烦意乱的话,他本来一眨眼功夫就可以找到出路的;但是不能怪他惶惶然不知所措。假设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埋进一块混凝土里面,由于某种原因却还活着、呼吸着,且能讲话,他在感情上可能与这位科学家有同感;但是人至少能够预先模糊地想象一下这样一种处境。德洛尔那个种族没有一个成员能够预见到他的遭遇的任何细节。
  幸运的是,大部分学生保持镇静;正是其中一个学生见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德洛尔恢复了理智,类似头脑清醒过来一样,这时石灰石细砾开始落到他近旁,有时候甚至掉入他的躯体。这是一项漫长持久的工作,但是这些岩石居民终于完成了海洋在一亿年前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洞穴里充满了石灰石。即便到了现在,旅行也不易——粒子之间的空间太大,德洛尔对开阔的空间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但是,旅行至少是可以做到的,最终他好不容易发现自己又一次生活在那个可怕洞穴外面适于居住的、可通行的、舒适的岩石里。他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句句堪称金玉良言。
  “今后我们无论了解到那种力的什么知识,无疑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我希望你们谁也不要感受到这种力的存在。你们当中有几位在洞穴上方释放岩石使我得以脱险,你们自己比士兵和探险者冒着更大的风险;当我说感激不尽的时候,请相信我的心意吧。
  “除了那种力的存在,我们还学到了一点;它并不总是垂直于外部虚空的边界。”听众之中隐约表现出一丝惊讶的神情,但是这种神情马上消失了,因为他们领悟到这位科学家说的有理——在这种力通过的附近地区,外部虚空的边界极不规则;岩石突出到外部虚空,间隔甚为密集,有时仅仅间隔一英里多。谈不上有哪一个方向垂直于那个边界嘛。
  “这就剩下两种主要的可能性。一种是,这种力的方向至少有几分随机性,由于这个事实,海洋已经聚集在特定的位置上,假如情况属实的话,那么彭东工程就徒劳无益;新形成的海洋只会注入原有的海洋,不会覆盖地球上更大的地域。另一个主要可能性似乎是,这种力压根儿不扩展到外部虚空里头;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咱们往上头输送的岩浆有可能按常规遍布到外部虚空的边界上,咱们压根儿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咱们甚至无法猜测熔化的海洋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咋咋呼呼的计划,必将把这一工程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从国防前线转移开来,现在我们对这个工程甚至还没有几分成功的把握呢。我想我要到最近的城市去发表我的意见——现在来自亚洲部落的危险仍然太大,绝不能抱着任何侥幸心理。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更好的计划?”
  “可以先做一件事。”塔里斯开口说话,他是这些科学家之中极自信的成员之一。“看来因为不了解情况就停办这一工程跟同一原因而浪费人力几乎同样糟糕。我强烈建议咱们先到外部虚空的边界外面调查研究那种力的性质,然后向城市首脑们发表意见。至少让咱们告诫他们,在咱们能够获得那种力的有关资料之前推迟而不是取消那个工程。”
  “你用什么方法获得这种资料呢?”
  “我不知道;但是咱们这里有一队可能胜任的研究人员。我当然不把这种调查研究看作徒劳无益的事业,倘若不作出一定努力的话。”
  “资料必须极其精确,数量必须十分充足以便完全令人信服;这件事对于我们各地同胞的未来是极端重要的。”
  “我明白这一点。要求测量的精确性对咱们来说不是什么新鲜的玩艺儿吧?”
  德洛尔沉思一阵子。“当然啦,你说得对,”他终于开口说道。“咱们将告诫他们推迟彭东工程。你们选两位把这个信息带到城里。咱们其他成员开始制定一套办法来调查熔化的海洋是否将扩展出去覆盖地球。假如发现情况确实如此,咱们就用熔岩覆盖两个美洲大陆;假如不行,岩浆囊可以继续呆在它们现有的地方。现在请大家提出有关实验技术的建议。”

    (江亦川 译)


讲究文学性何乐而不为?
 
  《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1949年问世,由J·弗兰西斯·麦科马斯和安东尼·鲍彻联合编辑(鲍彻的真名为威廉·安东尼·帕克·怀特,不过人人叫他托尼)。编辑过程的劳动分工从未被披露过,但鲍彻负责写信,决定杂志的基调。
  众所周知,《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的基调便是文学性。朱迪思·梅丽尔称鲍彻“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品味独特,好奇心强,富有幽默感”。他已成为出名的作家和侦探小说评论员。在《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中,他要的是写作品位属批判性思考的故事。
  杂志的名称将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相提并论,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启示意义:幻想一旦被现实所解放,便可突出风格、基调和特色,因而更加接近传统文学。这样做同样是果敢的挑战:科幻小说的读者总被认为是语言纯正癖者——假如读者碰巧兼爱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他们总希望这两类小说分别包装;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些小说毫无区别地混在一起。在当时,两种小说的合编似乎是一种旁门左道——令坎贝尔憎恶,稍后戈尔德也觉得讨厌——不过这种做法适合鲍彻,他故意不考虑这两种类型小说的区分问题。
  鲍彻努力打破文学样式之间和围绕整个文学领域的屏障。他在《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中印出他选自名家著作的故事,包括笛福、狄更斯、伦敦、史蒂文森、沃德豪斯、萨奇、普里斯特利、福雷斯特、科利尔、法斯特等人的作品。他从文学杂志选择一些故事重印。他写批注将故事与其他文学联系起来。他印出封底广告大肆宣扬克利夫顿、费迪曼和巴兹尔·达文波特这样的主流人物,将《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推荐给非科幻类型的读者。
  《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吸引了一批新的读者。有些读者转读《惊奇》和《银河》,但一般说来,三家杂志各有自己的一批读者,《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的读者少些,但是同样十分忠诚。
  《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也吸引了一批新的作家。每一家提供不同编辑政策的实质性新杂志似乎把一些新作家从他们的隐身处吸引出来,好像他们一直等待着信号唤醒他们。当《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创刊时,克里斯·内维尔、小H·尼尔玲、理查德·马思森、阿瑟·波吉斯、米尔德丽德·克林格门、雷金纳德‘布雷特诺、珍娜·亨德森等作家开始投给习作故事。这家杂志也吸引了成名作家的新类型故事。
  其中一名作家是阿尔弗雷德·贝斯特(1913-1987)。贝斯特自1939年开始写科幻小说,当时他的小说《破碎的公理》在《激动人心的奇异故事》所设的竞赛中赢得50美元。他与编辑英特·威星格密切合作,当威星格调往《超人连环漫画》时,贝斯特也跟着过去。他开始写喜剧电影剧本,后来写广播剧本,然后转向电视剧本。最终他成为特约记者,后任《假日》杂志的高级编辑。
  与此同时,他偶尔继续写科学幻想小说,特别在五十年代初期霍勒斯·戈尔德劝他给《银河》投稿的时候。贝斯特通过电话与戈尔德经过长时间讨论后,构思出有关心灵感应社会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就是后来写成的《被肢解的人》(1953;连载于1952年)。故事对人物、风格和炫耀机智的关注使作品一炮打响。四年后他出版了《星星,我的归宿》(1956),在英国出版时题为《虎!虎!》。这是贝斯特对《基度山伯爵》进行科幻小说的再创作,描写一个基于远距传物①的社会;比起《被肢解的人》,一些评论家更喜欢这部小说。
  【① 远距传物:将物质转变为能,传递到目的地后重新转变为物质。这是科幻小说中常用的传输物质的方法。】
  贝斯特在科幻小说界的名望基于上述两部长篇小说,但是在两部小说出版之间和出版之后,他写了一系列出色的短篇故事投给《幻想小说与科幻小说杂志》。这些短篇故事与他写给《银河》那些剧情紧凑的小说不同,更注重主题和风格。这些故事包括《5,271,009》(1954)、《霍布森的选择》(1952)、《谋杀穆罕默德的人》(1958)、《敬神者》(195 9)、《星光,星辰明亮》(1953)、《他们不像从前过生活》(1963)和《令人多情的华氏度》(1954年8月)。  
  贝斯特的最佳故事并不像早期科幻小说那样满文展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它们描写的是个体而不是种族问题。故事借科学幻想的主题探讨人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永恒主题,并没有提出新观点;故事注重从科幻材料中创造新格调甚于注重现实。像《星星,我的归宿》一样,这些故事把可以作为当代故事讲述的内容转化为科幻小说。
  这在当时掀起了另一个未来浪潮。
  《假日》杂志的产权转让以后,贝斯特返回科幻小说界,发表了《计算机联系》(1975),作品连载于《类似》,题为《印第安给予者》(1974)。一部新长篇小说定于1980年出版。


《令人多情的华氏度》'美'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著
 
  当今他不知道我是我们当中的哪一个,不过他们都晓得一个事实。你可以舍弃一切,但必须拥有自己。你必须自己谋生,过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去死……否则你就会替别人去死。
  帕拉艮三号行星上的稻田绵延数百英里,如同棋盘形的冻土带,在橙色晴空下呈现出蓝褐相间的镶嵌图案。晚上,云朵如轻烟飘荡,桨声沙沙,水声淙淙。
  我们逃出帕拉艮三号的那天晚上,长长的一排人横穿水稻田。他们沉默不语,荷枪实弹,全神贯注;衬着雾蒙蒙的天空,隐隐出现一长列塑像般的身影。每人持一把枪。每人佩带着步话机背包,钮扣状扬声器塞在耳朵里,麦克风警报器夹在喉咙上,闪光的荧屏像绿色的手表带在手腕上。众多的荧屏除了显示出穿过稻田的许多单独小路以外,别无他物。警报信号器只发出脚步杂乱的沙沙声和溅水声。这些人很少讲话,语音低沉,大伙儿跟大伙儿讲话。
  “这里什么也没有。”
  “这里是什么地方?”
  “詹森的田地。”
  “你们走得太偏西了。”
  “跟那边的侦查线相接合嘛。”
  “有人检查过格里姆森的稻田吗?”
  “检查了。什么也没有。”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