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明宗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这就是闵帝。他仅在位四个月,皇位就被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夺去了,李从珂就是末帝。末帝即位后,任石敬瑭为北京(太原)留守、太原节度使。李从珂夺得帝位,对石敬瑭是一个刺激。他也就积极筹划如何可以过一下皇帝瘾了。太原之地地形险固,粮食充足,石敬瑭又把在洛阳的钱财运到太原,准备以太原为根据地,勾引契丹为助,来夺取帝位。
契丹是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公元907年,阿保机在统一各部后,建立了政权。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继立,改国号为辽。在阿保机建立政权日益强大时,就常常向南侵扰五代的北部边境。但当时阿保机建国不久,他还曾派使者向后梁王朝称臣,以求得册封,后梁册封契丹为甥舅之国。契丹不断南侵,也常遇到不小的阻力,所以尚不能长驱直入。
石敬瑭与他的部下桑维翰、刘知远共同筹划,引契丹为援,夺取后唐天下。石敬瑭让桑草拟给契丹的文书,表示称臣于契丹皇帝,并向契丹皇帝行父子之礼,答应在事情成功后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的土地。刘知远也认为太过分,他向石敬瑭说:称臣就可以了,行父子之礼太过分;多给一些钱物就可让契丹出兵帮助,割让土地,恐怕将来会成为中原的一大祸患,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但石敬瑭帝梦心切,根本听不进去。当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34岁,石敬瑭此举可谓无耻之极。
石敬瑭叛唐后,唐末帝以张敬达为都部署讨伐,杨光远为副。张敬达在晋安乡(在晋阳南)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领军坚守,但也面临着缺粮的问题。九月,耶律德光帝自率5万军队来援助石敬瑭,当天就打败唐兵并包围了晋安寨。末帝调集军队来解围。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领兵来解围,但是他却以大量金帛送给耶律德光,并请求立自己为皇帝,他提出的条件是:自己率兵攻占洛阳,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答应让石敬瑭常镇河东。这个条件比石敬瑭的条件要差得多,但是尽管如此,因为耶律德光觉得自己孤军深入,赵德钧仍有很强的实力,自己也有被后唐军队切断退路的危险。所以耶律德光准备答应赵德钧的请求。石敬瑭听说这一消息,十分恐惧,派桑维翰到契丹军营,跪在耶律德光帐前,从早到晚哭哭啼啼阻止耶律德光答应赵德钧的请求,最后耶律德光才作罢。十一月十二日,契丹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晋帝,约定双方永为父子之邦。晋每年向契丹交纳帛30万匹,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十六州是:幽(辽升为南京,亦称燕京,即今北京)、涿(河北涿州)、瀛(河北河间县)、莫(任丘)、檀(密云)、蓟(蓟县)、顺(顺义县)、蔚(蔚县)、新(河北原涿鹿县)、妫(怀来县)、儒(北京延庆县)、武(河北原宣化县)、朔(山西朔县)、云(大同市)、应(应县)、寰(朔县东)。闰十一月,杨光远杀掉张敬达,向契丹投降。耶律德光遂同石敬瑭一起向南进军,派高谟翰为先锋,与后唐降军一起南进,到团柏谷,赵德钧与其子延寿率先逃走,其它将领也相继逃跑,士卒大溃。赵德钧、延寿逃到潞州,耶律德光与石敬瑭到达潞州,赵德钧父子投降契丹。至此,耶律德光没有再继续南下,石敬瑭则继续向洛阳前进,后唐军队纷纷投向石敬瑭,末帝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宝登上玄武楼自焚。当天晚上,石敬瑭进入洛阳。石敬瑭就是后晋太祖。
石敬瑭奉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向契丹称臣,每次契丹使者到来,他都要拜受契丹诏敕。除每年输送的金帛之外,凡有吉凶庆吊,节日赠送,后晋向契丹进奉的珍奇礼品数量也很大。以至应天太后、元帅、太子、南北二王韩延徽、赵延寿等大臣都有礼品,稍有不如意,就派使者来指责,石敬瑭每次都卑躬屈膝地道歉。后晋的使者到契丹,契丹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使者回来向朝廷汇报,无论朝中还是民间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而石敬瑭却从来没有感到不耐烦,这个儿皇帝真是毕恭毕敬了。
契丹从石敬瑭那里得到燕云十六州,但是一些地方的军民反抗,却使契丹统治者并不能轻易取得这些地区。如在云州,云州节度判官吴峦对部众说:我们有礼义之俗,怎幺能向夷狄称臣呢?他被推举主持云州州事。在吴峦的率领下,云州军民闭门拒守,契丹兵不能攻克,只好绕城而走。
无险可守
契丹取得燕云十六州后,分置南京道和西京道,以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石敬瑭割让十六州,将北边险要之地,拱手让与契丹,造成契丹统治者南扰的有利条件,从此中原王朝在与契丹的军事斗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当时人桑维翰曾经谈到北边形势,指出契丹骑兵,利在坦途,中原步兵,利在险阻。割让十六州以后,燕蓟以南,千里平原,步兵与骑兵谁更有利,是十分明白的。
周世宗柴荣曾于显德六牟(959年)进行北伐,收复了瀛、莫、宁(河北静海县南)三州和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因周世宗病逝,北伐中止。北宋建立后,统一了内地,形成了宋辽对峙的局面。宋太宗曾两次大规模北伐,试图收复燕云故地,但都没有成功。
由于北边险要地区的失去,北宋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只好以兵为险,靠驻扎大军来守卫边防,这对北宋国家政治军事各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宋朝虽然很富饶,但是却陷入了极贫积弱的地步。
第四部分 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第47节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后周显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五代时期的后周君臣正在宫中庆贺新年,忽然接到镇,定二州的急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宰相范质,王溥等立即遣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兵前去抵御。
黄袍加身
初三,军队驻扎于开封东北的第一个驿站陈桥驿,赵匡胤酒醉而卧,而有拥立之意的将士却环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啸呐喊,声震原野。赵普,赵光义排闼入告,此时将士们直叩寝帐之门,高呼:〃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赵匡胤黄跑加身好象是被人强迫的,但是历史学家们却提出了太多疑问:
一,据》等书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陈桥兵变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正如古诗所言:〃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二,宋人笔记记载说,赵匡胤早年曾到高辛庙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自小校以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忽曰:〃过此则为天子乎!'一掷为圣签〃。且不论此事的真伪如何,这一在宋代广为流传的轶闻,正反映了赵匡胤的夙愿。而在陈桥驿,将士们已环立呼喊,赵普与赵光义也已入内报告,而赵匡胤何以会〃醉卧不省〃,丝毫未念及早年的愿望,这一情形未免过于做作。
三,》曰,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因而不惊不慌,谈笑自若,还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司马光》卷一)据此,这加身的黄袍似乎不是从天而降之物,有人以诗刺讥道:〃阿母素知儿有志,外人反道帝无心。〃
四,当时本因国境告急才令赵匡胤领兵出战,为什幺黄袍加身后,不费一枪一刀,战事已定?即所谓〃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加身便罢兵〃。可以认定,镇,定二州的军情是配合赵匡胤兵变自立而慌报的。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
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大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腿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李筠和李重进当时是后周境内两个力量较强的藩镇,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到建隆元年(960年)末,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虽然,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是在宋的辖区外,北边有劲敌辽朝和在辽朝控制下的北汉,南方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这一客观形势,不能不使赵匡胤深深感觉到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因此,一当政局稳定之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如何把周世宗统一中国的斗争继续进行下去。起初,他曾经想把北汉作为首要目标,但文武官员却不赞成先攻北汉,认为这样做有害无利,后来赵匡胤就放弃了先攻北汉的打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走访赵普共商国策。赵普听了宋太祖试探他的话“欲收太原”之后,沉吟良久然后说,先打太原有害无利,为何不等到先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攻打北汉,到那时“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这一分析正合宋太祖走访赵普的初衷,使他大为高兴。一个先消灭南方各个割据势力,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就这样确定了,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方略进行的,对辽和北汉,在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只在边境适当显示武力,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视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其幼子周保权嗣位。盘据衡州(今湖南衡阳)的张文表不服,发兵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取而代之。周保权为此一面派杨师示值玻幻媾扇讼蛩吻笤饩透彼纬霰鹫飧龈罹菔屏χ圃炝艘桓龊没帷K翁孀プ≌交⒓匆阅饺菅宇任系佬杏疾渴穑畲υ盼技啵鞅蕴终盼谋砦酉逖簦ń窈毕宸┏霰稀5笔北彼尉油希D辖诙仁垢罹莸牡胤剑馐本D辖诙仁挂延筛弑H谥痈呒坛逅梦唬彼卧缫亚宄矫鳎呒坛逯挥芯3万人,且内困于暴政,外迫于诸强,其势日不暇给。于是赵匡胤制定了以援周保权讨伐张文表为名,“假道”荆南,一举削平荆南和湖南两个割据势力的方针。干德元年(963年),宋军兵临江陵府,要求假道过境,荆南主高继冲束手无策,被迫出迎宋军,荆南亡。接着宋军继续向湖南进发,击败抵御的守军,擒湖南主周保权,平定了湖南。
干德二年十月,宋太祖以后蜀主孟昶暗中与北汉勾结,企图夹击宋朝为借口,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率兵6万分两路向后蜀进军。一路由王全斌、崔彦进率领自剑门(今四川剑阁北)入蜀,一路由刘光义、曹彬率领从归州(今湖北秭归)出发溯江而上,直入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由于孟昶荒淫腐朽,不修军政,蜀军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宋军的凌厉攻势。宋军二路兵马连败后蜀军的反抗,迅速进逼成都,干德三年正月,孟昶投降,后蜀亡。
继后蜀被消灭的割据政权是南汉。开宝三年(970年)十一月,宋太祖命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大举攻南汉。南汉主刘鋹负隅顽抗,但由于南汉许多将领在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中,被刘鋹残杀,掌握兵权的是几个宦官,军事设施皆毁坏失修,因而无法阻挡宋军的进攻,只好向宋军投降,南汉亡。灭亡南汉,北宋就加紧备战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中比较强大的南唐。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认为出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