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握天下_派派小说-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欣赏静康皇贵妃的诗词。”
“柳清和的文字清丽婉约,也凄苦悲凉,我尚是惜福之人。”尹韫欢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
“惜福必要知足。”谢纹不在意地笑言,“淑媛聪慧过人,此中深意不必他人言明吧!”
尹韫欢默然,谢纹伸手取过那卷《金玉词》,翻看了两页便搁下,对她言道:“我没有淑媛那么有才华,这些诗词的意思不是很明白,我所知道的是,静康皇贵妃是位很聪明的女人,她只会想要她可以得到的东西。”
“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文章学派,连礼仪规范都是入宫前,才由婶母教导学来的,我从不认为皇上会喜欢我!也许淑媛会觉得我矫情,可是,对我而言,尊荣富贵根本比不上一家人团圆和乐地生活在一起。”
“只是,我的意愿毫无用处,我必须按照他们为我铺好的道路走下去,别无选择。”
“不是抱怨,仅仅是想告诉你,很多时候,你我认为的‘应当’在很多人眼中是十分可笑的,而那些人才真正地左右着一切。”
“也许你我的目标并不同,可是,你我都可以从静康皇贵妃那里学学这一点。”
谢纹轻轻地说完这些话,便起身告辞了:“淑媛病着,我就不打扰了,不过,有个词叫讳疾忌医,淑媛总不会如此吧!”
尹韫欢看着她转身离开,却始终一言不发,直到谢纹的身影从她眼中消失,她才垂下眼帘,看向床边的《金玉词》。
静康皇贵妃的诗词优雅工整,是宫阁词的代表,尹韫欢喜欢其中透出的雍容典雅的意境,却从没想到谢纹说的这些,也许这就是体味生活与否的区别吧!
永宁王府的郡主、世祖的宠妃,尹韫欢只看到了这些,却不知道这些理所当然的尊荣背后,静康皇贵妃付出了什么,谢纹有所体会,是因为她的经历——她被送入宫,幼弟被过继,家再也不能称为家!
——有些相似吧!
郡主又如何?对于永宁贞王而言,她仅仅是庶出的长姐,即使生母病重,她仍然必须入宫,因为那是夏家宗主的命令。宠妃又怎样?为了皇室安定,她的儿子甚至不能为她服孝三年,因为那时,他已是永宁王,而非皇子。
她是怎么才做到人前的雍容端庄的?即使金玉满堂,她就真的毫无怨尤吗?
尹韫欢从不认为谢纹有超越自己的长处,现在,她发现,至少人生的阅历、见识,她确实浅薄了许多。
她的想法也就仅此而已了,对于尹韫欢来说,同样不曾经历挫折的人生并没有教会她放弃的意义,这一点上,她与阳玄颢并没有不同。
其实,尹韫欢并不知道,谢纹的内心还是很羡慕她能够如此率性,毕竟,顺从命运虽然没什么不好,但是,只有与命运对抗时,人生再会绽放更为夺目的光彩,只是,那片刻的绚烂之后,也许是浴火重生,也许就是万劫不复!——她没有那样的胆量与决心去尝试!
尹韫欢此时的光彩又绽放多久呢?——谢纹在心中默语:“无知者无畏!你选择改变,还是坚持呢?或者是……”
至略以龙凤为帝后之徽,传说中,龙是至强至尊的存在,而凤凰除了美丽还拥有重生、不死的特质,她们有着坚持、执着、百折不挠的品性,因此,生灵万特之中,唯有风凰可以伴着龙升腾九霄,翱翔于天穹。
(本卷完)
PS:说点题外话,这篇文到这里已经过去三分之二的进程了,一直以来,若不是有大家的支持,我想我也不会坚持到现在。最初写的时候,本人尚在大学,现在,我已是一个工作人员了,更新不算快,有一段时间甚至很慢,很感谢那时仍没有放弃我的朋友,最近将近年终,单位的事情很琐碎,更新再次放慢,我在此向大家道歉。
关于齐朗的问题,下一卷请大家关注吧!不过,我也许会在发下一卷之前,先发番外。
第一章 上有弦歌声(上)
更新时间2006…12…21 8:59:00 字数:0
元宁皇朝崇文重教,但凡家道殷实的大族,没有不设家学的,世族家门就更是如此了,知名书院,十之六七皆是世族所设立的私学,当然,元宁也有官学,而且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学术质量上,朝廷的太学都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除了皇族宗室以外,所有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甄试才能进入太学就读,太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朝廷的补助,才华出众的还可以得到朝廷重臣的赏识,延为幕僚,再入仕途便是前程似锦了。
私学在学术上也许不及官学,但是,却有更加顺遂的锦绣前程,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家族的兴盛必须靠出色的人才来支撑,大多数私学都是家塾的模式,只有家族中人才能进入,一旦崭露头角,便会得到整个家族的栽培,这种栽培有时显得十分严酷,因为,被选中的人除非脱离家族,否则便不能拒绝家族的安排,而且,元宁皇朝对宗族的权威十分维护的,一旦被家族除籍,除非有官爵在身,就只能编入贱籍,但是,比较有名的私学却都是开放收人的,毕竟,太过狭隘的交流氛围肯定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以私学来说,元宁皇朝有“北凤林,南岳陵”的说法,虽然并称,但是,两家书院的风气并不全然相同,靠近成越的凤林书院重视经世安民,位于祁江之滨的岳陵书院重视文化修养,当然,两大书院同样是世族建立的私学。
重视文化修养并不代表岳陵书院不重视朝廷的科举,凤林书院靠近京城,消息灵通,岳陵书院就逊色不少,只能通过人力来弥补,延请那些无官职在身的“前官员”授课便是对策之一,齐家也是岳陵书院的创建者之一,齐朗丁忧自然是逃不过这个差事,不过,因为有太傅的身份,他并不没正式在书院司教,仅仅是以客卿的身份定时到书院参与讨论,毕竟,名义上,太傅是不能在太学以外的学府任司教的。
凤林的学子向来是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岳陵的学子却是谦恭温和、文质彬彬,但是,再如何温和执礼,年轻人总是会热血沸腾的,因此,当齐朗听到书院的山长由衷地感慨:“真是年少气盛!”时,也只是一笑置之。
自从三天前,朝廷的邸报传到书院,岳陵书院中就充斥着激越的辩论,原本的祥和之气荡然无存,读书人总是忧国忧民的,而这次皇帝的决定也的确有些冒险,据齐朗所知,不仅岳陵的学子如此,便是太学之中,也是同样的情况。
“有想法总是好事,山长何必一脸忧色。”齐朗并未在岳陵书院受过教,因此,纵是面对这位学识誉满天下的山长,也只是恭敬而已。
“齐相到底是执政之人,老朽却是目光短浅,只看到这围墙之内的人了。”老山长哪里不明白齐朗无意对此事作评论,这番话也只是应景而已。
“在下已不在相位。”齐朗微笑着提醒,“山长是贤达之士,称在下景瀚即可。”
“齐相居过相位,老朽的称呼并非逾礼。”
“山长,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齐朗觉得好笑,他是何等聪明之人,怎么会看不出山长尴尬的神色是因何而起,更何况,让一位老人在自己面前坐立不安,齐朗也无法孰视无睹,说笑一句便道:“朗素来敬重山长,无论何事,山长但讲无妨。”
“唉!老朽实在汗颜,不知从何说起才好……老朽实在担心……若是这些学生到了考场,还以这般的心态答卷……”山长从不曾做过这种事,说得十份艰难。
“山长是想……”
“不知齐相可否开导一下这些学生。”
齐朗不由苦笑,看着窗外那些学生慷慨激昂的样子,半晌才道:“恕朗无能为力!陛下此举实在不妥,朗自己尚有想法,如何开导他人?”
“……”山长一时只苦笑着沉默了。
阳玄颢亲政一年多,边境衅端不断,这半年更是全力对付周扬,一副开疆拓土、雄心壮志的架势,一个月前,居然又对青州下达征召令,举国哗然,朝廷官员的谏表早已不知上了多少,可是,阳玄颢一概不批、不发。
这些是那些学子议论的东西,齐朗其实想得更多、更深,尽管对周扬的战事顺利,但是,曾经持国执政的齐朗很清楚周扬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多年前,他就与谢清等说谈论过,对付周扬只能用“磨”,细水长流的侵蚀才是上策,骤然进攻只会引来其朝野的一致对抗。
此时此刻,齐朗最担心的就是这种顺利是否能够继续!一旦战事有变,朝廷可有对策?从他对阳玄颢的了解来看,他并不是一个会预留后手的人。
唯一幸运的是,这两年都是风条雨顺的年景,百姓的生活尚可,不会有内忧之变。
齐朗此时也只能寄望于阳玄颢仍有好运了!——这也是他给谢清信上所表达的意思。
“景瀚怎么说?”倩仪见谢清半天不言语,不安地出声询问。
谢清抖了抖了信纸,苦笑:“他说‘历代先帝会护佑陛下的!’”
倩仪瞪目结舌,好一会儿才道:“哪有这种说法!他也……”
“也只能如此了!”谢清叹了口气,“皇帝执意如此!别说朝臣的谏言,连慈和宫请安,陛下都告罪请免了!既然劝不了,只能希望一切顺利了!”
倩仪皱眉,十分担忧地对他道:“希望如此吧!我今天去见倩容,她对战事的态度也很谨慎,而且,王府中少了些人,似乎是去燕东郡了。”
谢清点头,却不是很在意:“是担心永宁王的安危的吧!周扬死士确实有些手段。”
“少夫人,宫中派人传太后口谕。”夫妻正说着话,就听管家恭敬地在房门外禀报,倩仪愣了一下,连忙起身向外走,谢清并没有动,不一会儿,便见倩仪一脸不解地回来。
“怎么了?”谢清问她,“太后这个时候最多是宣你进宫而已,怎么这副模样?”
“是进宫不错,但是,口谕里还让我把谢栉带上。”倩仪在丈夫身旁坐下,抚额冥思,“若是皇后下这个口谕倒没什么,却是太后,什么意思?”
谢清也稍露讶异之色:“我记得最近宫中并没有发生值得关注的事情……”
崇明七年正月,紫苏便迁回慈和宫居住,六月,册后大典之后,阳玄颢正式亲政,她更是不问政事,开始一个太后本应该的悠闲尊荣的生活,甚至后宫事务也不理会,全部交由谢纹处理,而且,除了永宁王妃与倩仪以及几个皇室女眷之外,也不太理会朝廷命妇。给人的感觉是,太后已经不理事了。
倩仪对这些从不当真,私下里对谢清说过:“算了吧!我们这们太后会放权?皇上怎么样,我不清楚,反正,皇后凡事都是通报慈和宫之后才作决定,”
暂且不论紫苏是否放权,至少,后宫中是很平静的,阳玄颢对后妃向来公平,拥有与年龄不符的稳重,谢纹也是省事的主,禀持国母的身份,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对朝臣来说,比起先帝的偏宠,这样的后宫才是万民表率,也许唯一还不让人放心的是阳玄颢至今没有子嗣,不过,皇帝毕竟年轻,尚不致令人不安。
两宫相安无事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阳玄颢一连串的旨意又让不少人慌了神。
少年天子意气风发,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是,再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多方作战是大忌,阳玄颢自然接到了可以将人淹没的谏表,换来的却毫不犹豫的贬斥,皇帝的强硬与太后的沉默让所有反对的声音消失,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皇帝的计划,其中包括从头到尾不置一词的永宁王。
事实上,齐朗的担心同样是永宁王的担心,久在北疆,夏家对周扬的了解远比元宁其它人要深透,但是,知子莫若母,伴着皇帝旨意同到的是紫苏的口谕——遵从皇帝的旨意,他只能沉默,按旨意做好一切准备,私下里,他命令亲信准备战败善后之事,无论如何,不能毁了紫苏好不容易创下的北疆局面。
尽管夏承正已经再三小心,但是惨剧仍然发生了。
谢清是在倩仪入宫后接到消息的,当时就摔了茶盏,尹相手中没有东西,只是一言不发地失神。——还没正式与周扬大军交战,元宁的统军大将却被周扬死士刺杀,死在大营,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个消息。
自从齐朗离开后,兵部事务由紫苏亲管,之后移交给阳玄颢,因此,这个消息是从阳玄颢那里传到议政厅的,两位议政大臣因此有充足的时间惊讶、发愣,消化这个消息。
尹朔的脑中是一片空白,跟着才想到换将的问题,谢清想的要更复杂一些,他曾任易州太守,尽管对北疆驻军的情况不熟悉,但是,基本的还是知道的,比如,北疆的军官皆是永宁王一系的,那里是夏家的根基,可以是水泼不进,这次临阵折将,永宁王可会继续沉默?
谢清记得当年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夏家人从不会作无谓的牺牲,更厌恶无意义的战争,所以,随阳啊,军事你要多听少说,注意承正与紫苏的想法!我们谢家毕竟不是靠军功起家的难免想当然,难免出错!——可是,一旦用兵就容不得半点错的!”
谢清其实很想知道夏承正与紫苏对阳玄颢这些决策的看法,但是,这两个人从来不会多说半个字,现在他觉得也许又可以期待了。
“尹相……谢相……”将消息告知两人的曹芾出声唤回两人的心神,已经是议政厅侍制的他很得阳玄颢的信任,此时出声是因为阳玄颢尚有旨意。
“陛下命二位大人拟旨与永宁王殿下,命其再次举荐大将。”曹芾连忙道出原委。
这一次,尹朔也反应过来,怔怔地看向谢清,谢清也只能苦笑。
如果说,第一次接到旨意,夏承正是不甘不愿,那么,这一次,他的心情只能有恼怒来形容,临战折将已经表示此战非时,为帅应该考虑进退之分,而不是一意孤行,很明显,阳玄颢不是帅才。
若是纳兰永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摆,他只怕会跳起来,拒不接旨,他总是北疆统帅,抗命亦无不可。
“亦同,你什么意思?”送走使臣,夏承正转身问纳兰永,本就不满的永宁王此时可以说声色俱厉,纳兰永却不在意,很平静地微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