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欲之说,想当年中原逐鹿,不惜抛头、洒血最终拥有天下,岂是为了寡欲?
在皇帝能够享受的衣、食、色等大欲中,以色为先,而且尽可能推向极致。
纵情声、色之时,皇帝们没有意识到享受与享寿在暗地里做着交易;或者意
识到了,只能求助于房中术、长生术,而任何术都不可能在皇帝身上显灵,
扳回他急步奔向死亡的双腿。

皇帝的病因极不单纯,多属疑难杂症,发作时积患已久。御医虽是当时
最高明的医师,但医治皇帝所患的某种病例并不多,不敢确保诊治无误。求
医者由于是皇帝,御医顾虑重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经常发
生的悲剧不是御医被杀,就是皇帝速死。

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唐
高宗患严重的头痛病,一度晕眩得看不清东西,御医张文仲、秦鸣鹤会诊,
请示:风上逆所致,针砭头部出血就能痊愈。武则天在帘后听说要给皇帝刺
头出血,乃怒斥:真是该杀!圣体哪能刺出血?御医赶快顿首请命,高宗苦
于头眩,说:御医是看病,有什么罪?我头晕目眩很厉害,快让他看病吧!
御医乃敢取针刺高宗头。针灸之后,高宗说:我看得见了,此音未落,武则
天在帘后一再拜谢,说:天赐我神医!幸亏针刺成功,否则御医祸将及身。

皇家对御医未必信任。御医为皇帝诊病时,常有太后或皇后在帘后监视,
时时提出质疑。例如宋宁宗患痢疾,曾御医入视。按完脉,奏明病证。尚未
开处方时,立在御榻后的杨皇后插话:“曾防御,官家吃得感应丸否?”曾
某连称:“吃得,吃得”。杨皇后又插一句:“须是多把与官家吃”。曾某
承旨,开药二百丸,宁宗如数吃下,腹泻得以控制,又吃了二百丸,痢疾全
好。

皇帝或代表皇帝的皇后、太后作主张,就是对御医的不信任。对医药、
病理稍有些修养的皇帝,宁肯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御医。康熙皇帝就曾指斥太
医院长官黄运和御医霍桂芳:“此劣等大夫们知道什么!”光绪皇帝也曾指
示御医按照他的方案开方用药,御医不敢不遵守。

小病固能胜任愉快,然而对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
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唐懿宗曾将同昌公主的死归咎为御


医用药之误,杀了主治医生韩宗绍及助手二十余人。当宋宁宗不豫滋久,急
召曾御医入内时,曾某惊魂不定。给皇帝诊视后,竟失控而呜咽不止,宁宗
问:“想是脉儿不好也?”曾某归家后,自诊其脉,对家人说:“我脉亦不
好”。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明世宗遭宫女杨金英等谋杀未遂,但颈
部被帛带紧勒,气已绝。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
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许绅冒着极大的风险,调治峻药
给皇帝灌下。早晨八时(辰时)灌下的药,到下午二时(未时)皇帝才有动
静,喉咙出声,呕出紫血数升,然后才能说话。经过许绅连续数月的全力调
治,嘉靖皇帝方得痊愈。许绅受到加官厚赐之赏,然而紧张的神经一旦松弛,
很快大病不起。许绅临终前说:“吾不起矣。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
因而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

许多皇帝病危时,下诏向全国征求医术高明者。谁敢应诏?

御医在皇帝患重病时,往往不敢下无把握之药,以避免承当责任。诊得
皇帝脉象凶险,口中却说脉象尚好,开些甘草、陈皮。皇帝升遐,朝廷总不
能归咎为御医误用药品所害,只能以医术平庸或不克尽职而予以例行处分。
由于御医的谨慎小心、明哲保身,许多皇帝失去险中求冶的可能,很快崩殂。

求生的欲望有时会促使皇帝去冒险,相信巫术或道术,有时是身不由己。
例如曹魏明帝寄希望于自称的天神下凡的某农妇,该农妇用符水为人疗疾,
多有应验。魏明帝病重时,饮用“神女”的符水,然而无效。“神女”遭杀
身之祸,三十六岁的魏明帝曹睿也命归黄泉。南朝齐明帝萧鸾自知病重难愈,
敕令各官府求白鱼以为治,他自己身穿绛衣,服饰全部改为赤色,用来厌胜。
巫师奏云:“后湖水头经过宫内,致帝有疾”。齐明帝撑着病体,亲自巡视
太官(御厨)旁的水沟,左右启奏:“太官若无此水则不立”。萧鸾决意塞
水断流,然而无济于事。齐明帝死后,塞水的事就罢了。

二十三岁的明嘉宗在天启七年五月初六日不豫。魏忠贤盼望皇帝康复,
以图继续他弄权的好日子。他将库中所贮的金寿字大红纱翻腾出来,给近侍
穿作贴里,在御前起禳祝作用,还不时大声传言:“圣驾万安矣”。大臣霍
维华赞助魏忠贤,进献“仙方灵露饮”及蒸法、器具。由魏忠贤主持治病,
太医院院使吴翼儒等御医只得唯唯听从。仙方的做法是:用银锅一口,内放
桶状木甑,甑中有篦,篦中安长颈大口空银瓶一个。用淘净的米按程序添水
甑中,即热气透一层,添一层,围在瓶外。银锅之上,扣一尖底银锅,其尖
处正对银瓶之口。用水蒸气,尖底银锅外洒冷水,使锅内的蒸气迅速化为水,
滴入银瓶。最后取出滴满的一瓶“灵露”,其实就是米的精华。天启皇帝日
日饮“灵露”,人变得浮肿,却不见病情好转。八月二十日,天启吐一口血
痰于白纸上,似肉非肉,似痰非痰,凝结如筋。老内臣见此物,有嗟叹落泪
者。两天后,明熹宗“龙驭上宾”。

死于篡弑

二百三十五位帝王中,在位期间被杀害的有四十五人。如果包括下台以
后(各朝末主)被杀以及史书隐讳而普遍被史家认为死于篡弑的皇帝,就有
六十多人。

帝王本是操全国生杀大权的唯一人,是一切权力的中枢。儒家规定,“君
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无二日,人无二主”。那么皇帝怎么会被他人
所杀害呢?

关键仍是一个“权”字。皇帝的权力附着于皇帝身上,他就是一个实实


在在的皇帝;如果皇权游离于一旁,或权力之柄操之于他人之手,双方发生
你死我活的冲突,结果不是弄权者被杀就是皇帝成为牺牲品。例如发生在两
汉的皇帝与外戚之间的冲突,东汉章帝与宦官郑众等诛外戚窦宪、安帝与宦
官江京等谋划杀了外戚邓氏家族、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灭了外戚梁氏之势,
各自夺回了本属于皇帝的权力。然而西汉平帝与外戚王莽冲突,被王莽用毒
酒结束了性命,东汉质帝由于年幼缺乏策略,与掌权的外戚梁冀敌视,被梁
冀毒死。

外戚较之大臣更容易干政,而权臣才是皇帝在朝中真正的政敌。权臣的
权力大到能够废立皇帝的时候,皇帝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见威权掌于司马昭之手,不胜其忿,召大臣王沉、
王经、王业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
与卿自出讨之!”王经以为应讲策略,而王沉、王业却奔走向司马昭告密。
曹髦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已苍头官僮鼓噪而出。追随司马昭的大臣贾充毫不
迟疑地率中护军,在南阙下迎战皇帝的小队人马。司马昭的亲信成济问贾充:
事情紧急,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问什么!
成济便一马当先,抽戈刺向皇帝。二十岁的曹髦死于车下。皇帝死后,司马
昭以大逆不道之罪杀了成济,然而按照史家书史的原则,杀害皇帝的正是司
马昭。

同一年,被权臣孙琳废为会稽王的吴国皇帝孙亮突然死去,年仅十八岁。

权臣废掉皇帝之后,能与废帝共在一个苍天之下,安然无事?为了防止
时有可能发生的不测,权臣定会或明或暗地将废帝除命。例如东汉董卓废少
帝刘辩之后,又派人给他送去一壶毒酒;南朝宋少帝刘义符被权臣徐羡之等
人废为营阳王,一个月后死于徐羡之派来的特使之手;南齐十五岁的萧昭文
只作了三个月的傀儡皇帝,被废后仍免不了一死。北魏后期权臣尔朱兆连续
废杀了两个皇帝,继尔朱氏掌权的高欢紧接着又废杀了两个皇帝,北魏的最
后一位皇帝被权臣宇文泰酖杀。北周的五位皇帝中,有两位被权臣宇文护所
杀。

欲图篡位的权臣经常使用的伎俩是,先废杀在位的成年皇帝,然后拥立
幼主,再图禅位。例如唐代就落入这样一种结局:同样以军事起家的朱全忠
杀了三十八岁的唐昭宗,另立十三岁的昭宗之子李柷,三年后朱全忠禅位为
帝,次年李柷被毒死,谥为唐哀帝。

权臣之所以能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凭借的是智谋和勇力,这
种本领远胜于昏狂无知的少年皇帝。而且历史有时还给图谋坐皇帝的权臣提
供道义上的机会,即某些在位的狂躁肆虐的皇帝实在该杀,其被杀乃是自取
其祸。这种历史活剧集中在南北朝。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喜欢亲手杀人取乐,针、锥、凿、锯不离手。刘昱常
到街巷中扰民,对不顺其意者,当即屠剖。杀人成瘾,以至于一日不杀便惨
然不乐。时值盛暑,刘昱提着弓箭到将军府,见萧道成袒露肚皮在午睡,刘
昱要萧道成站起来,画其腹为靶心,准备引

弓射之。旁有人建言,一箭射死,就无法再射了,不如用软质的骲箭射。
结果刘昱一箭射中萧的肚脐,扔下弓大笑说:“此手何如!”当时刘昱对萧
道成的威势日重已经不满,曾磨着铤说:“明日杀萧道成”。

萧道成广结党羽,密谋结束皇帝的性命。越骑校尉王敬则衣间以青衣蔽
体,匍匐于道路,伺察皇帝的往来,刘昱的近侍杨玉夫等人也成为萧道成的


合作者。刘昱出入无常,事发的那一晚还在新安寺偷狗,然后煮食、饮酒,
醉后忽然对杨玉夫恶狠狠地说:“明日当杀小子取肝肺!”当夜,杨玉夫与
另一近侍杨万年伺帝熟寝,取防身刀把刘昱身首分离,然后将首级密传给等
候在外的王敬则,王敬则赶到将军府,将皇帝首级扔进墙内。萧道成紧急入
宫,证实刘昱已死,内廷成员咸称万岁。

南齐皇帝萧昭业也是个无赖少年,被萧鸾(后来的齐明帝)所杀;东昏
侯萧宝卷荒唐不经,后来的梁武帝萧衍起兵,宫中卫士杀萧宝卷,迎萧衍入
建康(南京)。

宦官杀皇帝,可以在后宫不动声色地进行。第一位死于宦官之手的皇帝
是秦二世;北魏宦官宗爱接连杀了二个皇帝,即太武帝拓跋焘和继立的拓跋
余;唐宪宗李纯、敬宗李湛分别被宦官夺命。宦官杀了皇帝后,不可能自己
做皇帝,而是另立柔顺听命的皇帝。

最恐怖的是皇家父子、母子、兄弟相残杀,是为宫中权力斗争的最高潮。
南朝宋时,首都建康有句民谣:“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创“元嘉之
治”的宋文帝刘义隆,早年立袁皇后所生的刘劭为太子,袁皇后因失宠怨恨
而死,刘劭因此而仇恨潘淑妃及其子刘浚。刘浚很怕刘劭,遂曲意逢迎,二
人结为密友。他们与女巫勾结、诅咒宋文帝早死。宋文帝得知后,夜夜与大
臣徐湛之秉烛谋议废太子之事,并告知潘淑妃。这项密谋被潘淑妃吐露给了
刘浚,刘浚已是刘劭的走狗,急忙奔告刘劭。第二天,刘劭率人闯进宫中。
宋文帝与徐湛之讨论了一夜,刚入睡,灯烛尚未吹灭。宋文帝发觉不测,急
忙起身,杀手们已经冲上前来。宋文帝抓起几案自卫,银光一闪,五指被削
落,几刀落下,一命呜呼!

刘劭即位,然而二个月后,其弟刘骏在江州举兵征讨刘劭,先自立为帝,
然后攻入建康,杀了刘劭、刘浚。

北魏道武帝因服用金丹而烦躁、神经失常,他所宠爱的贺氏为他生了一
个更加癫狂的儿子拓跋绍。拓跋珪经常用毒打来教训拓跋绍,使得父子间结
下了仇恨。一个深夜,拓跋绍带人毫不费力地杀了其父。拓跋嗣是早已确立
的太子,后来因故出走,此时闻知其弟弑父,乃奔回京城,讨伐拓跋绍,杀
之而自立。

前面二位弑父者都未能当上皇帝,而隋炀帝则顺利地坐上了宝座。隋文
帝杨坚重病在床,宫女误将一封杨广与杨素探讨对策的文书交到文帝手里,
文帝怒火中烧;接着,又发觉宠妃陈夫人被杨广猥亵,文帝抵床吼叫:“畜
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命人将原来废黜的太子杨勇召来,杨素闻知
急告杨广。杨广与杨素紧急布置,尽遣后宫人员出就别室,然后命左庶子(东
宫官职)张衡一人入内,“服侍”文帝。很快,文帝崩逝的消息传出。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即朱全忠)被其子朱友珪杀死,友珪即位不及一年,
被其弟友贞诛杀,友贞即位。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被其子宁令哥乘其酒醉,
割掉鼻子惨死。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死于冯太后的毒酒。冯太后并不是拓跋弘的亲生母
亲,而北魏另一位掌权的胡太后,则用同样的方法毒死了亲生儿子元诩。孝
明帝元诩已十九岁,不满于母后专权,密诏尔朱荣来京要挟太后,却被胡太
后先行毒杀。唐中宗韦皇后为了效法武则天称帝,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在
饼中下毒,中宗丧命。晋孝武帝司马曜竟因一句戏言,燃起宠妃张贵人的妒
火,当夜酒醉暴死,其被弑之情形外人不得而知。


在军事强人制造的大动乱中,皇帝手中的权力变成一纸风筝,撒手而去,
随即皇帝变成无足轻重的东西,被来势凶猛的新的掌权者视为弃物。在杀人
无算的背景下,皇帝之死已经不足以令人激愤或惊愕了。晋惠帝遭“八王之
乱”,性命被一张毒饼所了结。梁简文帝在“侯景之乱”中被废为晋安王,
幽拘。某日,有人送酒来,简文帝知道死期将至,生平最后一件事就是把酒
喝光。饮罢说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酣醉倒地。左卫将军彭隽按照
侯景的安排,将一个大土囊扛进屋子,压在简文帝身上,同谋者王脩纂坐于
土囊之上。诗人皇帝生前直发委地,双目翠色,死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