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深宫实录-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厕所的机会,召来他最信任的小黄门唐衡,问他宦官中哪些人与外戚有仇,
唐衡告诉桓帝,单超等人与梁家结有私怨,于是桓帝召来单超,密图除梁之
策。主奴们意气相投,定议,为表示坚定的决心,桓帝在单超的手臂上猛咬
了一口,以血为盟。事情取得了成功,桓帝更加信任宦官。
五、弱主身边的强奴
古人很自然地把宦官列为小人,宦官群就是小人聚集所,宦官是皇帝的
奴仆,仆人得宠于主人,无非靠讨主人的喜欢,靠伺察主人的喜恶,言行乖
觉、献媚,把主人服侍得舒舒服服。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得道的方式。
得了宠的宦宫就不再是普通宦官了,成为宦官首领。宦官的升职都是由
皇帝决定的,不同于百官需要经过科举考试、吏部甄拔。因此被提升为首领
的宦官都是得宠者。
得了宠的宦官,能够做到得意而不忘形的很少。孙程帮助汉顺帝取得皇
位,被大封特赏,有时得意便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次在大殿上,当着皇帝
的面,呵叱左右,惹怒了顺帝。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和皇帝一起围猎时,骑马
狂奔过天启帝前,毫无敬意,天启帝搭箭射中其马颊,魏忠贤从马上掉下来,
怏怏然。
宦官们只需要忠,不需要诸如学识、道德、礼仪等修养,如果想增加修
养是他自己的事,没有人强令他。宦官在皇帝面前定性为奴仆,在大臣和百
姓眼中被视为非人。人格扭曲,躯体伤残,因此宦官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屈
辱感、逆境感。他们时时想改变这种状况。奴才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主人,奴
役别人。他们在皇帝面前得宠后,就要做皇帝以外的任何人的主人,奴视他
们,污辱他们。如有可能,他们也要改变与皇帝的关系,做弱主前的强奴,
甚至使皇帝屈从于自己。那么对于君主的忠也就不再需要了,到那时他们只
忠于权力。
被宦官首领视为奴才的首先是小宦官,他们对小宦官颐指气使,任意污
辱、折磨,小宦官只得从命。小宦官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而是听命于大宦官
的,他们只能依附于大宦官。
其次,宦官首领要奴视百官。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动辄代表皇帝,
在皇帝的默许下,百官只得就辱。唐代宗时宰相李揆向李辅国执弟子礼,称
他为“五父”。明代王振弄权时,朝廷百官上至太师、英国公张辅都要跪着
向王振禀报事情。大臣薛瑄、李时勉由于对王振不敬,被王振陷于他罪,薛
瑄险些亡命。御史李铎一次遇见王振没有下跪,事后就被贬谪到铁岭。凡是
大臣与宦官发生冲突,宦官没有不加倍泄愤、欲将对方置之死地的。宦官出
镇地方或出外办事,几乎无不纵逞威福、欺侮地方官和百姓。
宦官首领将有求于他的外朝官视为当然奴才。宦官首领声威赫赫于朝
廷,就会有趋炎附势的外朝官前来奉承,求他们向皇帝引荐、称道自己,而
宦官首领正需要对他们奴颜卑膝的势利小人,以满足心理需求。明英宗朝工
部郎中王祐因攀附大宦官王振而升为工部侍郎,在王振面前他一副奴相,王
振也爱耍弄他开心。王祐面白无须,王振就问他为何无须,王祐谄笑着答称:
“您没有胡须,我怎么敢有?”明代甚至出现了一群被称为阉党的官僚,他
们以奉承宦官首领为仕进的门路,升官之后,一切按恩主的意旨行事。官至
宰辅的焦芳就是大宦官刘瑾的党徒,面见刘瑾,开口必称千岁,自称为门下。
明末宰臣顾秉谦等人则是魏忠贤的门下走狗。
宦官首领既震慑了百官,就要进一步改变与皇帝的关系。宦官首领与皇
帝间奴主关系的更改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许多宦官是从小皇帝或太子身上
开始下功夫的。从服侍小皇帝或太子起家,使皇帝从小就接受他们的训导,
养成信赖的关系和听命的习惯。赵高就曾是太子胡亥的老师,胡亥即位后,
赵高仍以师长的身份对待他。明代几个得志的大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都
是走的这条途径。王振服侍幼年英宗,还充当他的文化老师;刘瑾在武宗做
太子时,就陪伴武宗玩乐;魏忠贤最初为熹宗母亲王才人典膳,后又结交了
熹宗乳母客氏,周旋于幼年皇帝身边。
皇帝幼年缺乏父爱、母爱,在太监的抚养下长大,这份亲情就多少转移
到太监身上。皇帝长大在后对自幼服侍他的太监言听计从。这样,大太监就
可以左右皇帝的思想和行动了。皇帝对他多一份敬重,他就会对皇帝少一份
礼仪,奴主关系就这样移动。汉灵帝十二岁即位,与中常侍张让、赵忠最为
亲近,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们以张、赵为首,大
行其是,聚金钱、筑第宅。一次,灵帝登台眺望,宦官们怕皇帝看见他们修
筑的拟于王宫的宅第,便进谏说:“天子不能登高,登高百姓就会离心而逃
散。”灵帝相信了宦官的话,从此不再登高了。唐僖宗幼年就和宦官田令孜
吃、睡在一起,日夜相伴,即位后僖宗称田为“阿父”,一任田令孜所欲,
政事也委之于他,明代王振由于辅导年幼的英宗,英宗即位后称他为“先生”。
明英宗因为信赖这位先生,付出了重大代价。
当时,蒙古瓦刺部落据于明朝边外,英宗十四年,其太师也先向明廷贡
马,王振煞价付钱给也先使者,使者恼恨而去。当年七月,也先率军大举入
寇,好大喜功的王振,要求英宗亲征,英宗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至于大臣们
频频进谏,英宗却不予考虑。于是王振带着英宗,率几十万大军向北开进,
到宣化遇大风雨,大臣进谏,王振号怒不听,成国公朱勇跪着求他,尚书邝
埜、王佐不从王振之意,被罚跪在草中。八月军驻大同,王振还要向北进,
镇守太监郭敬报告敌情,王振开始怕了,决定班师。路上,王振打算邀请英
宗到他的家乡蔚州看看,借此向当地人炫耀,然而王振又担心大军踏坏他的
庄稼,遂改变主意,从宣化回京,绕了一个大弯,到了土木堡。这时瓦刺兵
追至,明军大溃,像一场噩梦,王振被乱军所杀,英宗束手就擒,继宋徽、
钦二宗后,明英宗又一次成为被外族俘虏的皇帝。然而英宗运气要好得多,
次年被也先放回。回京后,英宗退居太上皇,在宫城外的南内苦熬了七年时
光,经过夺门复辟,英宗再度坐朝。复位后,英宗对王振所造成的这番颠沛、
折磨无怨,还十分怀念王振,为他祭祀、招魂,为他设立祠堂,赐名“精忠”。
宦官首领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大到能够废立、杀害皇帝。最早废立、杀
死皇帝的是历史上第一个掌大权的宦官赵高,赵高杀了胡亥,立子婴为秦王。
接着是北魏宦官宗爱逞凶,继往开来。宗爱对于北魏宫廷的祸害令人瞠目。
最先他与东宫官员仇尼道盛等人有矛盾,因而构陷对方,利用太武帝拓跋焘
的猜忌,杀了仇尼道盛。东宫官员因“罪”被杀,致使太子忧惧不安,陷于
忧惧之中的太子不久就死了。拓跋焘对儿子的死十分伤感,转而对宗爱产生
怀疑。宗爱敏感到了,开始惶恐,然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冒险杀了拓跋
焘。拓跋焘身体魁伟、武力过人,至于他如何被一个宦官杀死,没有人知道。
宗爱诈称皇帝暴崩,秘不发丧,然后立其少子拓跋宗。拓跋宗既然被宗爱拥
立,乃将军政大权委之于宗爱。宗爱权既重,便目空一切。拓跋宗深以为患,
谋划夺其权,预谋又被宗爱闻知,宗爱再起杀机,拓跋宗又成为宗爱手下的
死鬼。及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浚即位,宗爱遂遭夷三族的下场。
宦官最得势的唐代,确切地说是唐中晚期,宦官废立、杀戮皇帝不再成
为稀罕事。宦官得力于手中掌握的禁卫、枢密之权,而能够做出这种“大逆”
之事。皇帝把统领禁卫军权交给宦官,依据的是对宦官的信任。唐代自“安
史之乱”后,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攻击经常发生,皇帝经常处于外患临头
的境地,在患难中,宦官表现了对皇帝的忠诚。唐玄宗和太子避难,逃往蜀
地的途中,服侍太子的宦官李静忠给太子献计,在灵武,力劝太子即位,于
是肃宗遂不经玄宗禅位而自立为皇帝。肃宗感于李静忠的拥戴,改其名为李
护国,后又改为李辅国。回京后,李辅国备受信赖,升为兵部尚书,职掌兵
权。紧接着代宗时,吐蕃大举进攻唐都,代宗逃难,在华阴,受到宦官首领
鱼朝恩领军奉迎。平定后,代宗命鱼朝恩掌神策军。继任的德宗反对宦官领
军,委用士人掌禁卫军。然而德宗却受到后面发生的事实的教训。在一场军
士叛乱中,德宗召集禁卫军,竟无一人前来。唯有宦官首领窦文场率宦官和
一群亲王前来护卫,带领德宗逃往奉天,宦官的忠诚又一次在危难中展现,
教育了皇帝。此后德宗将禁卫军权再度交与宦官,并且定为制度,设置左右
神策军中尉、中护军官职。同时德宗还有一个重大的创制,就是委任宦官为
枢密使,参掌机要。宰相奏事时,枢密使在场,宰相出去后,枢密使可以按
皇帝的意图,发布诏书,改变诏书内容、或发布伪诏是不难的。
宦官自掌禁卫军和内廷机要权后,干政愈演愈烈。宦官与皇帝的关系发
生了相应的转移,由奉承皇帝而得宠信,再借权逞威到以实力挟持皇帝,将
皇帝控制。唐代有七个皇帝是由宦官拥立的,宪、敬二帝直接死于宦官的杀
害,顺宗、文宗则死于幽愤。
唐顺宗试图夺回宦官的军权,未能成功,而自身患有严重的风疾,宦官
迫使他禅位给太子,宪宗由此即位,顺宗次年死去。宪宗冀求长生而服用丹
药,导致性情暴躁、动辄杀人。宦官首领害怕殃及自身,共谋杀害宪宗。宪
宗被杀后,王守澄、陈弘志称皇帝服药致死,然后共立太子即位,是为穆宗。
穆宗是个短命皇帝,继位的敬宗和穆宗一样,整日打猎、游乐,这一点符合
宦官们的要求,但在动气杀人上却像宪宗,令宦官们身心不安。于是宦官们
决定除掉这个皇帝,在一次夜宴时,敬宗喝得大醉,宦官扶他在内室更衣,
宦官首领刘克明一举送敬宗归天。另一名大宦官王守澄未参予杀敬宗的行
动,他带领另一支宦官力量,就在刘克明想扶立绛王为帝时,率禁军入宫,
杀了刘克明等人,绛王同被杀害。然后王守澄立文宗即位。文宗有一定的智
识,即位后试图扭转宦官专权的局面。他知道王守澄曾参与杀害宪宗,目前
最得势,为了削弱王守澄的权势,文宗将另一名宦官仇士良升为左神策军中
尉。在士人李训、郑注的谋划下,先鸩杀了王守澄。李、郑建议杀尽所有宦
官,设了一计:称大明宫左金吾厅事后的石榴树上,夜里结了甘露,要宦官
陪同皇帝前去观赏,预先在这周围埋伏甲士。然而仇士良等发觉了埋伏的甲
士,立即挟持文宗,发禁卫军反扑,将外朝官员杀戮将尽一半。这一事件,
史称“甘露之变”。
此后至唐朝灭亡,皇帝们多是宦官的傀儡。宦官首领俨然成了朝廷的主
人。当年的鱼朝恩,擅权到有不经他裁决的事便怒道:“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至仇士良把持内廷,文宗心怀忧愤,却无可奈何。文宗末年曾与学士周墀有
过这样的对话——文宗说:“你估量我算哪一类的君主?”周墀拜称:“臣
不足以估量陛下,但天下人都说陛下是尧、舜式的君主。”文宗说:“我问
你这种问题,是想与周赧王、汉献帝比较。”周墀惶恐,回禀:“陛下之德,
成、康、文、景都不足与您比,怎能与上两个君主相比呢?”文宗痛心地说:
“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臣,我却受制于家奴,我自认为比他们还差得远
呢!”随之泪流满面,周墀也伏地哭泣。且看文宗受制于家奴的情景:
仇士良、陈弘志等对文宗参预甘露之谋十分气愤,一天夜晚,他们矫皇
帝之命召翰林学士崔慎由至秘殿,崔慎由进殿后,见仇士良坐在堂上,仇士
良对他说,皇帝快不行了,要他拟写诏书,废文宗,另立皇帝。崔慎由大吃
一惊,未想到会有这种事。他坚决表示,虽死也不奉命。仇士良等无话可说,
沉默了一会儿,打开后门,引崔慎由进入小殿,文宗呆坐在那里。仇士良在
文宗面前历数其过失,文宗只能屈辱地俯首认罪。
文宗死后,仇士良又立武宗即位。仇士良一生杀了两个亲王、一妃、四
位宰相,自己老病而终。仇士良死后,宦官势力暂时压抑。继武宗之后的宣
宗,本是武宗的叔叔,宦官们见他貌似痴人,便拥立为帝,然而宣宗并不傻,
宦官势力继续受到抑制。唐末期皇帝寿命都不长,继而宦官首领王宗实拥立
懿宗;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僖宗;杨复恭、刘季述拥立昭宗。
僖宗时,田令孜专权,僖宗在其挟制下,意不得申,与左右之人言及田
令孜,常常委屈得流涕。而杨复恭因拥立了昭宗,便把昭宗看作自己的门生。
后来他被武臣所擒,送京师斩首,临死前恨皇帝不救他,斥为“负心门生”。
刘季述任枢密使,矫诏以太子监国、废黜昭宗。刘季述带领太子入思政殿,
路遇阻挡者皆杀。当刘季述带人闯宫来见昭宗时,昭宗正在乞巧楼,见来了
一群气势汹汹的兵士,吓得坠落床下,企图逃跑,被刘季述抓住,硬按到座
位上。刘季述手持银棍,在地上边划边数昭宗的罪状:“某时某事,你不从
我言,其罪一也;。。”一直数了数十条。然后将昭宗幽囚在东宫。在东宫,
昭宗和后妃每天从一个小洞里领取食物,衣服则昼眼夜洗,哀声不断。不久,
刘季述被另一伙势力杀死。武将朱全忠趁机发展势力,大杀宦官,拥立并挟
持唐哀宗。之后,唐朝与宦官的运祚同亡于朱全忠。
唐亡后,宦官力量经历了数百年的落潮,至明代,宦官力量再度潮涌,
然而较之唐代要弱一些。
六、奇异的个性
宦官是殿阶下、庭院中的仆役,这个人数众多、默默无闻的宦官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